夏圳鍇 劉麗華
摘要:“英雄”在動漫和影視作品中一直是經久不哀的主題,近年由“英雄”題材動漫改編的影視作品屢獲高票房。本文將通過在知名度及影片票房非常高的幾部英雄類漫畫影視作品分析觀眾著迷“英雄”的心理因素,由此剖析觀眾對英雄角色的審美接受,或對當前影視作品角色塑造起到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關鍵詞:英雄主義;審羹接受;欽慕心理;暴力羹學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Jo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5-0104-02
在文學和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都在選材和風格形式上逐漸向幾種形態(tài)集中,并出現“類型”之說?!畯暮神R時代至希臘古典文明時期,文學被劃分為頌詩、諷刺詩、史詩、悲劇、喜劇等。”由此之后,文學以大致的題材和讀者觀眾范圍有了更寬泛的類型劃分。電影的發(fā)展雖然遠遠晚于文學,但類型化卻比文學有明顯的傾向,有研究者聲稱從廣義的角度而言,所有電影都是類型電影,可以把他們視為一種程式,而這種程式不是附著于某種類型,就是對抗著某種類型?!霸诰唧w某一類型電影中,其人物組成、敘事結構、主題對象、視覺圖譜、社會觀念是較定型的,各類型片的主題、情感、尋求的體驗和反應效果是有分工的?!鳖愋推瑢で蟠蠓秶鷥鹊挠^眾認同,更注重票房或收視反應。目前而言,美國好萊塢許多高票房電影只被當作“公式化”的優(yōu)秀范例,這些電影就被指責為商業(yè)上和藝術上的“模式化”,然而更能吸引大眾,更能影響世界的影視作品就是這些“模式化”的類型片。這些類型片的成功也致使學術界開始重新審視和研究類型片。與非類型片(主要指探索性的實驗電影)相比,類型影視作品可以較為準確的測知藝術元素的吸引人之處以及觀眾作為整體的觀影反應。動畫、漫畫的誕生和發(fā)展與文學、電影有著緊密的關系,大眾化的動漫作品(與實驗動漫相區(qū)別)同樣也有典型的“類型”之分。由于類型化的角色性格十分鮮明,使觀眾易于把握,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不同類型動漫作品中主要角色的性格及人物關系一般都采用類型化的塑造手法。從類型片的角度對動漫作品進行分析,能得出大眾對卡通角色的性格格塑造的接受許多共性。
從近幾年動漫電影的改編風格來看,“英雄主義”仍是經久不衰的主題。英雄題材漫畫在變身電影后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奇跡。在英雄類的動畫和漫畫中,人物主要由英雄、需要英雄保護的人、大反派三類組成,英雄閃耀的光環(huán)使他們周圍的角色都黯然失色。這與搞笑片中主要角色地位平等的狀態(tài)不同,如搞笑片中,唐老鴨、米老鼠、加菲和歐迪、史努比和查理布朗,雖然他們彼此間會有處境優(yōu)劣的區(qū)別,但卻沒有明顯的好與壞、正與邪的對立之分,觀眾對于這些角色的欣賞是自由的。而在英雄類動漫作品中,表現的是人性光輝和丑惡的極端對立,正與邪的對立是永恒的,邪不勝正的結局也是注定的。在這些作品中,英雄是焦點,它在受眾的心目中地位永遠顯赫于所有角色。這類影片表現方式不盡相同:有使用純動漫的形式改編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角色重新塑造;也有沿襲原漫畫中人物的外形、性格特點、精神面貌,使用演員表演形式演繹英雄角色。
國產動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創(chuàng)造了9億的票房奇跡,除了大眾對國產動漫支持的情意結外,更多的還是英雄人物的塑造切合了大眾心理。該影片以中華文化為背景,利用對經典文學著作《西游記》中的英雄人物“孫悟空“進行重新塑造。在影片中,孫悟空并非時時刻刻都無所不能,但英雄強者的地位依舊。在失去法力之后雖然不能穿云破霧、上天入海,但依舊能夠心思敏捷、拳打八方,即使被敵人打得昏天黑地,依然奮力保護著弱小。孫悟空的英雄角色引起了很多觀眾的共鳴,當孫悟空變身大圣的時候,仿佛那個能夠奮起千鈞,擊敗妖魔鬼怪等惡勢力的大圣就是觀眾們自己。
好萊塢經典動漫電影《超人》沿襲動漫的經典英雄角色,利用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展現超人的英雄主義,屢屢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超人來自于外星球,擁有強大的超能力,并且可以吸收利用太陽的能量。為了掩飾身份,平時在一家報社工作,一旦人們陷入危機,他就會還在裝出現在人們面前,利用自己的超能力為人們化解危機災難,為世界和平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超人每一次制服邪惡勢力的情景都使得觀眾拍案叫好。
通過對不同英雄動漫影視作品的分析,可以總結出成人對英雄角色的性格塑造接受體現出以下兩種審美接受心理:
一、欽慕式認同心理
欽慕式認同是指以榜樣的完美來界定審美態(tài)度?!皻J慕要求審美客體通過自身的完美來超越受眾的期望,朝著理想化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激起一種‘新奇感消退后依然存在的驚訝。”在英雄漫畫和影片中,主角不僅在外型上健壯、完美,內心也要善良、正義,同時又要具備無可匹敵的超能力。這種被神化的漫畫英雄之所以大行其道,緣于人類對于自身生活的社會秩序備受干擾而無能為力,轉而求助于一種虛擬的超強外力。英雄生動地填充了人對完美的構想,凡人都想當英雄。
由于與審美對象的巨大差距,欽慕式審美會在人的心里制造出與英雄的距離。作者于是會將英雄平凡的一面也展現出來,這樣能有效地將這種心理距離淡化。比如,孫悟空也有遇到挫折,法力盡失的時候,也會在失意時一蹶不振,再克服重重困難成為大家的大英雄。再比如,在一些好萊塢的影片里,漫畫中的英雄人物大部分具有雙重身份:在白天他們是一個普通的城市守法公民,“超人”是報社記者,“蝙蝠俠”則是大企業(yè)家…英雄就是你身邊生活某個人,英雄也會面對普通人要面對的問題工作、學習、愛情、親情等。而在晚上他們卻變身成為無所不能的救世主,每位英雄人物都總是能在民眾危急之時挺身而出,—旦城市某個角落出現危機,他們都會馬上感應到并且在幾秒內全副武裝出現解決危機,而且英雄們都不留姓名,讓民眾心目中燃起感恩正義之火,卻從不知曉英雄的真正身份。
二、暴力審美需求
“暴力美學”最早是起源于美國,這個詞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才流行起來,最初由香港的影評人開始使用,主要是指一種電影暴力形式主義的藝術趣味形式與探索。這類作品是把血腥或者暴力的素材表現成一種純粹的形式快感讓觀眾能夠間接或者直接的感知。很多影視工作者和觀眾都認為“暴力”是可以發(fā)展成一種美,“暴力美學”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表現形式,也在于它與人的潛意識審美需求存在一致性。這些潛意識審美需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們本能地對動作的喜好,這種喜好是無意識的,其深層的心理積淀源于人類的遠古經驗:在古時代,人類為獲得生存必須快跑免于成為動物的獵物。
(二)人們對力量的崇尚拜和強身健體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也是人類在原始時代是贏得與異性交配機會和獲得實物的基本因素,同時,在當今社會,力量與健壯仍然是健康美學的重要標準之一。
(三)有關打斗、槍擊等暴力鏡頭組接。這類鏡頭主要結合人類的心理和動作的速度展現,巧妙地將人對力量的崇拜、對死亡恐懼和對正義的追求、對邪惡勢力的憎恨等情感交織在一起,以此宣泄人類內心的沖動。
(四)對血腥暴力的觀賞需求。這也是與人類的原始意像存在聯系的,通過血腥暴力來展現人類渴望超越死亡恐懼的心理因素。
(五)對武器裝備的向往。制造武器是自古以來人們用以增強自己力量的主要手段,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理想中的武器有了更豐富的想象力。這一類影片中對武器的非凡想象與完美的表現與觀眾的期望之間產生共鳴,從而帶來欣賞的快感。
成人對暴力的審美需求也是英動類漫作品在出版和收視上的容易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英雄類動漫作品中的主角具備與邪惡戰(zhàn)斗的力量與勇氣、先進的武力裝備都成為成人受眾的關鍵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