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凱
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張文凱
目的 探討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156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保肛手術組(保肛組,86例)與非保肛手術組(非保肛組,70例)。在手術后跟蹤隨訪,對直腸癌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保肛組術中出血量為(159.28±13.49)ml,術后排氣時間為(2.53±0.86)d,恢復普食時間為(5.85±1.12)d,術后住院時間為(7.35±1.02)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81%,均低于非保肛組的(208.24±19.19)ml、(3.95±1.01)d、(7.83±1.22)d、(13.67±1.35)d及15.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保肛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89.25±9.14)分,角色功能評分為(92.86±8.75)分,情緒功能評分為(91.63±9.04)分,社會功能評分為(90.63±1.25)分,總體癥狀評分為(43.75±8.06)分,術后生存時間為(32.53±6.26)個月,高于非保肛組的(76.25±7.23)、(78.53±6.37)、(79.63±8.01)、(82.36±7.63)、(57.94±8.11)分和(25.63±7.25)個月(P<0.05)。兩組手術時間、局部復發(fā)率、認知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使用保肛手術不僅能夠提升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而且手術安全性得到明顯提高,臨床術式選擇時應予以重點考慮。
保肛手術;低位直腸癌;生存質(zhì)量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案,傳統(tǒng)的手術方案主要為Miles手術,該術式雖然腫瘤切除效果十分確切,但由于損傷肛門功能、手術損傷大,因此,術后患者痛苦較大、生活質(zhì)量差[1,2]。目前保肛手術已經(jīng)替代腹會陰切除術成為超低位直腸癌的首選術式,保肛手術被認為能夠有效避免永久性人工造口,對于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術后生活質(zhì)量具有改善作用[3]。本文回顧性分析了保肛門手術的治療效果,現(xiàn)進行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9月~2012年2月本院治療的156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保肛手術組86例(保肛組)與非保肛手術組(非保肛組)70例。保肛組中男52例,女24例,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48.38±10.24)歲;非保肛組中男41例,女性29例,年齡36-76歲,平均年齡(47.38±10.37)歲。選取標準:①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直腸癌;②滿足手術適應癥; ③年齡在80歲以上; ④ECOG評分<低于2分,術前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KPS)評分>70分;⑤無放化療等抗腫瘤史; ⑥肝腎等重要臟器無明顯異常;⑦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⑧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排除標準:① 合并心臟病、肺、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或腫瘤淋巴結轉(zhuǎn)移、遠處轉(zhuǎn)移者;②合并重度感染、免疫功能異常、凝血障礙、中轉(zhuǎn)開腹以及嗜鉻細胞瘤等重癥者; ③ 既往有放療、化療、免疫細胞治療等能夠?qū)δ[瘤病程產(chǎn)生影響的治療史;④精神異常、嚴重心理疾病等特殊疾病者;⑤失訪或無法配合隨訪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術前ECOG評分、術前KP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肛手術治療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截石位,采用左下腹壁切口,暴露術野后講直腸側韌帶切斷,分離骶前筋膜與直腸固有筋膜,將全直腸系膜以及直腸淋巴結及周圍脂肪組織進行徹底切除;在腫瘤上方10 cm左右及下方3 cm左右切除腫瘤并用用腸吻合器進行吻合,沖洗腹腔以及盆腔,止血后留置引流并關腹。非保肛手術組:采用傳統(tǒng)的Miles手術。術后兩組均接受抗感染、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且術后患者均接受4周期的放療。
1.3 觀察指標
1.3.1 手術相關指標 整理患者臨床資料,在手術開始后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術后住院時間和手術并發(fā)癥(包括感染、吻合口出血以及吻合口瘺)。
1.3.2 臨床生存情況 術后6個月,根據(jù)QLQ-C30評分表[4]評價直腸癌患者的術后生存質(zhì)量,評價內(nèi)容涵蓋5項功能性維度(軀體、認知、角色、情緒、社會)和1項總體癥狀,最高分100分,功能維度分越高、總體癥狀分越低提示術后生存質(zhì)量好。同時統(tǒng)計平均生存期限和局部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保肛組手術時間為(153.74± 11.28)min,術中出血量為(159.28±13.49)ml,術后排氣時間為(2.53±0.86)d,恢復普食時間為(5.85±1.12)d,術后住院時間為(7.35±1.02)d,手術后出現(xiàn)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瘺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81%;非保肛組手術時間為(157.43±14.71)min,手術中出血量為(208.24±19.19)ml,術后排氣時間為(3.95±1.01)d,恢復普食時間為(7.83±1.22)d,術后住院時間為(13.67±1.35)d,手術后出現(xiàn)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4例,吻合口瘺4例,并發(fā)癥率為15.7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恢復普食時間和手術并發(fā)癥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存情況比較 手術后,保肛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89.25±9.14)分,角色功能評分為(92.86±8.75)分,情緒功能評分為(91.63±9.04)分,認知功能評分為(91.73±10.53)分,社會功能評分為(90.63±1.25)分,總體癥狀評分為(43.75± 8.06)分,術后生存時間為10~49個月,平均生存時間為(32.53±6.26)個月,6個月時局部復發(fā)4例,復發(fā)率為4.65%;手術后,非保肛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76.25±7.23)分,角色功能評分為(78.53±6.37)分,情緒功能評分為(79.63±8.01)分,認知功能評分為(89.57±9.21)分,社會功能評分為(82.36± 7.63)分,總體癥狀評分為(57.94±8.11)分,術后生存時間為9~40個月,平均生存時間是(25.63±7.25)個月,6個月時局部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為2.86%,兩組局部復發(fā)率、認知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保肛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癥狀評價結果和生存時間上均優(yōu)于非保肛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直腸癌是目前高發(fā)的惡性腫瘤,手術切除病灶能夠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由于在傳統(tǒng)手術治療中往往損傷肛門括約肌等肛周肌肉和組織,因此對肛門功能具有嚴重不良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zhì)量普遍較差[5-8]。隨著人們對生活質(zhì)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保留肛門功能、提升術后生活質(zhì)量成為直腸癌手術后急于解決的難題,而且目前直腸癌手術治療的追求目標也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樵诓挥绊懮嫫诘那闆r下保留具有良好功能的肛門[9-11]。此外,隨著由于直腸解剖學結構進一步明確、相關醫(yī)療器械不斷發(fā)展,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手術的安全性和難度性組間下降,截至目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在臨床應用已經(jīng)較為廣泛,其效果被受認可。但是由于目前臨床對于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尚無大樣本隨機性研究,且對于遠期療效、復發(fā)情況無大樣本跟蹤隨訪,因此,對于其遠期療效仍有一定爭議[12-15]。本實驗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局部復發(fā)率、認知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生活質(zhì)量評價、生存時間、并發(fā)癥、術后恢復方面顯著優(yōu)于非保肛手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保肛手術操作難度與非保肛手術相近,但是其手術安全性、對患者術后生活的損害性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復、保障患者術后的生存質(zhì)量,并且其對腫瘤的切除范圍、根治性效果與非保肛手術相似,并不會增加患者術后復發(fā)的風險。
綜上所述,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具有術后恢復快、術后生存質(zhì)量高、手術安全簡單等諸多優(yōu)點,在嚴格遵循手術適應證操作準則的前提下,建議對低位直腸癌患者施行保肛手術治療。
[1]胡銘,張建民,李西安,等.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患者的手術療效和生活質(zhì)量的分析.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10): 1310-1312.
[2]梁鐵柱,閆文,朱一寧.Miles手術與保肛手術用于直腸癌中的效果比較.吉林醫(yī)學,2014,35(34):7656-7657.
[3]尹井賀.低位保肛手術治療直腸癌66例的療效分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34):47-48.
[4]叢進春,陳春生,馬明星,等.新輔助治療對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4): 451-457.
[5]丁星,梁偉.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研究進展.山東醫(yī)藥,2013,53(18):93-95.
[6]樊丁才.100例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治療分析.當代醫(yī)學,2012,18(12):76-77.
[7]李道娟,李倩,賀宇彤.結直腸癌流行病學趨勢.腫瘤防治研究,2015,42(3):305-310.
[8]辛磊,柏愚,李兆申.結直腸癌危險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4,34(12):1214-1216.
[9]邵紅梅,馮瑞,朱紅,等.中國人群結直腸癌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2):174-177.
[10]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結直腸癌肝轉(zhuǎn)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2016版).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8):755-767.
[11]劉宏斌,韓曉鵬,孟文喆,等.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外科治療的臨床價值.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16(10):1549-1551.
[12]張?zhí)?張鵬,韓曉東,等.保肛手術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8):73-74.
[13]顧晉.中低位直腸癌行保肛手術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S1):797-798.
[14]黃慶錄,李鴻飛.腹腔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研究進展.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5(1):80-82.
[15]楊光.保肛手術治療老年低位直腸癌的臨床觀察.實用癌癥雜志,2014(3):295-2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30
2017-01-09]
115200 蓋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