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州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中職古典詩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出調(diào)整教學目標、重編教學材料、改進教學方法等應對策略,以提高古典詩詞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 古典詩詞 教學質(zhì)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118-03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品代表,它以短小精練的文字、豐富而奇妙的想象,描繪了古代生活、勞作、戰(zhàn)爭等畫卷,抒發(fā)了古代人民的酸甜苦辣與愛恨情仇,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體現(xiàn)了炎黃子孫的崇高價值追求。學習古典詩詞對于我們汲取祖先智慧,提高語言文字使用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古典詩詞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提高古典詩詞的教學質(zhì)量,增強古典詩詞的育人作用,本文從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中職古典詩詞的教學目標、教材選編、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對促進中職古典詩詞教學有所裨益。
一、中職古典詩詞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學生、教師、教學策略、教學內(nèi)容是教學的四維要素,四者相互獨立,又緊密聯(lián)系。要分析當前中職古典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從這些方面進行考察,才能得到更真切、更全面的答案。
(一)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語文素養(yǎng)情況?!皞鋵W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nèi)容,即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這里的所謂“備學生”,其實就是構建學生觀。構建正確的學生觀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前提。學生觀越具體越準確,越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zhì)量。
1.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毋庸諱言,當前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較低。從平時的測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中職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不多,詞匯積累和文化常識積累嚴重不足,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非常弱,甚至很多簡單的常見字也不會讀、不會寫,寫作文對他們來說更是難于登天。
2.中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能力。由于中職教育本身強調(diào)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基礎文化教育退居其次,加之學生在小學或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就不好,因此,中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往往輕視、不感興趣。此外,考試等外力并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很多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同時,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比較低的。他們的學習意志薄弱,專注力不足,難以把心思集中在學習上;理解能力弱,抽象思維較差,往往一個較為簡單的知識點需要講解多次;自學能力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
(二)中職語文教師與教學教法存在的不足。在中職語文教師中,中年教師相對于年輕教師而言,他們的古典詩詞底蘊更加深厚。隨著年輕教師的不斷涌現(xiàn),語文教師群體的古典詩詞素養(yǎng)卻在逐漸下降。此外,很多教師對中職學生的認識不夠細致具體,局限于一個寬泛概念的臉譜化認識,以致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備課和教學。一方面,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認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學習者現(xiàn)有認識水平與潛在認識水平之間的距離)把握不準,進而影響教學目標的準確性。例如,一些老師進行古典詩詞教學時,采用與普通高中一樣的教學目標,苛求學生掌握一些復雜的藝術手法、鑒賞方式。另一方面,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對接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例如,一些老師一味強調(diào)學生自行感悟,而實際上學生又無法感悟到位;還有一些老師在教學中仍然習慣于“一本教材、一根粉筆、一張嘴”,這種教學技術的粗陋和教法的單一,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便是有意學習的學生也會因輔助不足而難以理解和消化,并最終無法跟上進度而心思逃離。
(三)中職古典詩詞教材存在的不足。縱觀中職語文教材的古典詩詞選編,有一條明顯的規(guī)律,即各個朝代的代表性選文容易入編,各個流派的代表性選文容易入選,各個著名作家的代表性選文容易入編。這或許是編者基于全面性考慮而作的平衡,但對中職學生而言顯得針對性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部分選文難度過大。例如,廣西中職《語文》上冊選編了《詩經(jīng)》名篇《采薇》,下冊則選編了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并序)。這些篇目一般篇幅都過長,生僻字和理解難點很多,教師常常無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學生學起來也難度極大。二是部分選文缺乏趣味性。例如,廣西中職《語文》選編杜甫詩《登高》《蜀相》,風格沉郁頓挫,思想深沉,字句精練,讀者需要仔細推敲才能領會其中之義,且中職學生思想深度還不夠,這就使得學生難以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覺得索然無味。三是部分選文教育意義不明顯。古典詩詞意蘊豐厚,其教化和審美的意義不可估量。但筆者所說的教育意義不明顯,并不是說這些選文沒有教育意義,而是指在結合中職學生各方面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難以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較好地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新的經(jīng)驗。
二、提高中職古典詩詞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當前中職古典詩詞教學存在多方面的問題,直接制約了教學的成效。要破解這些難題,筆者認為要以學生興趣和能力水平為基礎,調(diào)整古典詩詞的教學目標,重編古典詩詞的教學材料,改進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學習獲得感和成就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提高古典詩詞的教學質(zhì)量。
(一)調(diào)整古典詩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價值方向和預期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它對教學的內(nèi)容選擇和教學的過程實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普遍公認的是三維教學價值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普通中學教育中,古典詩詞教學通常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但對于中職學生而言,這恰恰是他們極為薄弱的地方,提高的難度非常大,而且可能會因此帶來更大的挫敗感?;诋斍爸新殞W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特點,我們需要思考學生的發(fā)展可能性在哪里。由于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高等,筆者認為中職古典詩詞教學在過程方法方面無法要求太多,因此教學目標應以基礎知識為主,輔之較低層次能力訓練,并以情感和價值觀教育為重點。
有研究者認為,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其實質(zhì)就是關注人,而關注人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應該具體表現(xiàn)為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教師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中職學生正處于人格成型時期,閱歷單薄,心理單純,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尚未成型,具有很強的引導和塑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應當成為中職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目標。
具體來說,中職古典詩詞的教學目標有五點:一是學生會讀會寫常見生字詞;二是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寫作的文化背景;三是學生理解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況并受到思想道德、價值觀的教育;四是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五是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典型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如柳、梅、蘭、竹、菊、杜鵑、鴻雁等。
(二)重編古典詩詞的教學材料。由于中職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中職古典詩詞教材的選編應當打破常規(guī)的編寫模式,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重視學生的認知可能和興趣方向。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以已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并以已有的圖式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認知需要為動力。因此不主張教給兒童那些明顯超出他們發(fā)展水平的材料,而應該為學生提供略微高于他們現(xiàn)有思維水平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同化和順應的過程達到平衡,從而幫助學生發(fā)展已有的圖式,并建立新的圖式。筆者認為,中職古典詩詞的選編要強調(diào)認知結構的延續(xù)性和主題內(nèi)容的聯(lián)系性。
認知結構的延續(xù)性是指選編的內(nèi)容要與學生現(xiàn)有的認識相關聯(lián),而不是讓學生覺得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選文要盡可能地選取與學生現(xiàn)有認識有重疊的內(nèi)容,尤其體現(xiàn)在某些千古傳唱、耳熟能詳?shù)拿渖?。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蝶戀花·春景》“天涯何處無芳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等。這些名句學生不管是從什么途徑,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名句可以成為引導學生走進古典詩詞的一把鑰匙,消除學生的陌生心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選文對學生而言完全陌生的話,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排斥心理,不利于調(diào)動其積極性。
主題內(nèi)容的聯(lián)系性指的是選編的內(nèi)容在主題上要貼近中職學生的心理,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從自身已有的經(jīng)驗中找到共鳴。選文要盡可能地與當今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聯(lián)系,不論是正面的直接切合,還是由選文而引發(fā)出反面的對比。如《詩經(jīng)·靜女》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愛情主題,表現(xiàn)了古人純樸浪漫的愛情觀,可以由此引導學生對古今愛情觀和愛情表達方式進行比對,從而進行愛情觀教育;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表現(xiàn)了古代戀人之間約會的場景,也可引導學生進行古今對比,在探討中激發(fā)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孟郊《游子吟》表現(xiàn)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及游子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恩,也可由此引導學生反躬自省,等等。由于古典詩詞內(nèi)涵深厚,“詩無達詁”,通過主題關聯(lián)的角度進行闡釋和學習,也是一種“以意逆志”的鑒賞方式,能讓學生在鑒賞詩詞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然后“將心比心”去領會、推測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從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主旨。
(三)改進古典詩詞的教學方法。著名教育學專家葉瀾認為,教學是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動態(tài)生成的基本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實現(xiàn)個人的經(jīng)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換,逐漸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文化財富具有個性化和創(chuàng)生性占有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簡言之,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建構新經(jīng)驗的方式。
要想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的目的,教學方法就必須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打通學生現(xiàn)有經(jīng)驗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建構通道,引導學生參與古典詩詞實踐活動。
1.多途徑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材料。很多學生不愿學往往是因為學不會、跟不上。所以讓學生能持續(xù)理解所學知識、跟得上教學進度,有學習獲得感和成就感,是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涿兰~斯認為,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如果得不到實物,就用圖像、模型等直觀教具代替。實際上,中職學生想象力不強、抽象思維較弱,需要通過更加真實的情境和具象的呈現(xiàn)方式,才能較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因此,在現(xiàn)代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通過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廣泛搜集教學資源,將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的教學內(nèi)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習內(nèi)容的刺激強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材料,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此外,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故事性強的材料更感興趣。所以教師也可以按照“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將作者介紹、寫作背景、作品思想內(nèi)涵等內(nèi)容,通過淺顯的語言組織成有情節(jié)發(fā)展的故事,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和建構。
2.引導學生參與古典詩詞實踐活動。中職教學強調(diào)理實一體化,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實踐活動,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積極性。一是以詩詞為底本自導自演。很多古典詩詞極具畫面感,便于改編和表演,可指導學生截取其中的小片段進行自導自演,將學生代入作者的角色,促進學生對詩詞主旨的感悟。二是結合現(xiàn)實改寫古詩詞??伤鸭W(wǎng)絡上的改寫佳作進行展示,網(wǎng)絡上的改寫作品內(nèi)容通俗接地氣,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活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嘗試改寫。三是開展古詩詞主題競賽活動。如借用現(xiàn)今流行的賽事形式,開展“我愛記詩詞”、“×××詩詞大會”等競賽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趣味性強的形式吸引學生學習古典詩詞。
總之,中職古典詩詞教學的改進乃至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應當以具體的中職學生實際情況為前提,從教學目標、教學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
【參考文獻】
[1]托馬斯·費茲科,約翰·麥克盧爾.教育心理學[M].吳慶麟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1
[2]倪文錦,于黔勛.語文(基礎模塊):上冊(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倪文錦.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歐陽代娜.語文(基礎模塊):上冊[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5]余文森.“三維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N].中國教育報,2007-04-20
[6]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7]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78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