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的治療①

2017-01-16 08:54王玉明宮慧明張俊義張愛民喬佳利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7年5期
關鍵詞: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肌力

王玉明,宮慧明,張俊義,張愛民,孫 青,白 雪,喬佳利

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的治療①

王玉明1,2,宮慧明1,2,張俊義3,張愛民4,孫 青1,白 雪1,喬佳利1

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目前采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運動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作業(yè)治療、理療及水療、中醫(yī)治療、支具和輔助治療、心理和社會因素調整、跨學科康復綜合治療等。

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治療;綜述

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post-polio syndrome,PPS)對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有嚴重影響,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加重家庭及社會負擔,是醫(yī)務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近十年來,PPS引起廣泛關注[1]。這些患者往往年齡偏大,康復需求較高。PPS患者的康復目標是減輕癥狀、改善功能、增加活動性及生活質量。針對PPS患者,要進行對癥、支持、康復、藥物、肢體功能訓練、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2]。

1 藥物治療

根據PPS患者各種癥狀的原因及發(fā)生機制,可以使用相應藥物治療解決部分問題。

1.1 免疫球蛋白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具有封閉異??贵w、清除活性補體片段的作用,從而抑制免疫損害。

對PPS患者IVIG治療有不同觀點。有研究發(fā)現(xiàn),IVIG治療能減少PPS患者疼痛,對多數患者有治療作用;同時增加體力活動、改善肌力及生活質量。IVIG治療對年輕、明顯輕癱、在10歲之前有急性感染的患者效果明顯[3]。其他研究也發(fā)現(xiàn),PPS患者的肌力、身體活動、生活質量、疼痛、細胞因子表達等方面在治療后6個月內有顯著改善。這種治療能改善身體狀況、抑制炎癥過程。PPS患者IVIG治療1年后對臨床結果和炎性細胞因子表達有良好的影響[4]。研究認為,應用免疫球蛋白治療慢性疼痛具有可行性,并且相對安全、副作用輕微,可以減輕PPS患者疼痛,但成本高是其局限性,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PPS患者需要進一步試驗[5-6]。另一方面,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IVIG對PPS患者疼痛、疲勞、肌力的改善不顯著,生物治療可能導致副作用,不推薦PPS患者定期注射丙種球蛋白,需要進一步確認IVIG對年輕PPS患者的有效性[6]。

免疫球蛋白治療后,PPS患者的反應不同。需要確定哪些患者有效,哪些無效[7]。治療前身體功能減退、下肢肌肉萎縮較重、嚴重疲勞和疼痛的PPS患者多有效;治療前體能和精神健康良好、下肢肌肉萎縮較輕、疲勞和疼痛水平低、沒有漸進性功能下降的PPS患者則無效。為了最大限度發(fā)揮積極結果,建議治療選擇前一類PPS患者。

因為免疫球蛋白抑制了炎癥過程,治療有效的患者是否可能存在炎性過程?這方面需進一步研究[7]。針對PPS的自身免疫機制,近年有研究應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疼痛和肌無力癥狀可有改善,但與控制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8]。

1.2 輔酶Q10

輔酶Q10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產生ATP必不可少的因子。基于PPS患者受累肢體肌肉組織線粒體活性降低,而輔酶Q10對線粒體氧化呼吸鏈酶的刺激作用已被證實,有研究表明,輔酶Q10對線粒體氧化呼吸鏈酶具有刺激作用,并具有抗氧化作用,PPS患者癥狀可得到改善。雖然輔酶Q10可能對改善肌無力、易疲勞癥狀有一定療效,但缺乏大樣本隨機對照藥物試驗證據。有初步研究對PPS患者應用補充輔酶Q10結合阻力訓練,觀察肌力、功能能力、肌耐力、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發(fā)現(xiàn)補充輔酶Q10對PPS患者肌肉功能沒有效果[9]。

1.3 非甾體類抗炎藥

PPS患者經常需要口服或外用止痛藥緩解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2]。

1.4 溴吡斯的明

有研究顯示,PPS患者存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缺陷,電生理可出現(xiàn)中頻電刺激低頻遞減。因此,有學者提出采用膽堿酯酶抑制劑(溴吡斯的明)治療PPS患者易疲勞癥狀的觀點。

1.5 其他

有研究顯示應用金剛烷胺后疲勞感有所減輕。金剛烷胺作為一種抗病毒制劑,應用于帕金森病及多發(fā)性硬化患者,對于疲勞癥狀有一定效果;同理可用于PPS存在疲勞癥狀者,部分患者有效,其機制尚不明確[10-13]。

其他可能的藥物包括莫達非尼、拉莫三嗪、大劑量強的松、司來吉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人生長激素[10-13],但文獻報道的療效均不明顯[14]。

PPS患者應避免使用影響神經肌肉接頭遞質傳遞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苯二氮類、神經肌肉接頭阻滯劑、苯妥英鈉、鋰劑、吩噻嗪類及巴比妥類、四環(huán)素類、氨基糖苷類。

2 運動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

康復治療是針對PPS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首選運動療法,目的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和PPS患者在步行或完成日?;顒訒r,消耗的能量較多,應保證活動不要超過疲勞閾值[11]。進行中等強度有氧訓練、低強度肌力訓練對PPS患者的肌力和心肺功能有積極作用。肌力訓練通常適用于肌力達到Ⅲ級的肌群,肌力不足會導致肌肉疲勞。應避免過度勞累,不建議進行單獨肌肉訓練。應根據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和穩(wěn)定性進行功能訓練,將肌力訓練計劃個體化,并根據肌力和耐力變化調整訓練計劃[11]。如果患者在逐步喪失肌力階段,仍然可以進行肌肉訓練,但其強度必須合適,適當休息。如果患者疼痛或肌肉疲勞加重,必須停止訓練并重新評估。對重度疲勞的PPS患者,需根據其個體情況推薦適合的日常鍛煉方法[11]。

運動療法和CBT是治療PPS患者的兩種常用方法,但支持其有效性的證據有限。文獻中,支持運動療法的證據不充分、矛盾或信息不完整。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活動主動積極的PPS患者比久坐患者的疲勞水平更低。PPS患者進行肌力訓練和有氧運動有顯著積極影響,而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然而,文獻報道的方法學質量不足或有限,有效性證據不足。也有研究建議PPS患者避免強化訓練和肌肉過度使用,因為可能會加重癥狀,引起肌力進一步損失[1]。

運動療法和CBT相比常規(guī)治療是否能減輕PPS患者疲勞、改善活動和生活質量?運動療法和CBT治療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患者進行運動療法和CBT的期望和經驗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進一步研究[2]。新近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評估了運動療法和CBT對PPS患者的有效性,發(fā)現(xiàn)疲勞并沒有表現(xiàn)出持續(xù)的減少,沒有表現(xiàn)出生活質量和活動限制改善,但PPS患者確實自身感受到有益[15]。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常見上肢過度使用并出現(xiàn)損傷,因為患者要適應步態(tài)不穩(wěn)和逐漸出現(xiàn)的無力等下肢功能缺陷,必然增加對上肢功能的依賴。PPS患者由于過度使用會出現(xiàn)肩袖損傷,可進行手術修復,并于術后應用物理治療和鍛煉[16]。PPS患者的康復計劃要結合診斷和具體功能缺陷制定,宜選擇適度功能鍛煉以避免引發(fā)疲勞,強調溝通并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告誡患者不要過度疲勞[16]。

3 作業(yè)治療

根據無障礙原則改善家居環(huán)境,使患者活動更加安全、方便,以及重新安排工作及家庭生活,提高效率。

4 理療及水療

理療是多學科綜合治療中的重要方法,在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中普遍應用。研究表明,PPS患者功能下降時,單獨物理治療有效,改善可以保持至少1年。治療中常使用不產生疲勞的練習、拉伸、按摩,每周定時規(guī)律進行。有些PPS患者需要正規(guī)治療,包括減少疼痛、運動、步態(tài)訓練、節(jié)省體力管理,有些患者只需要有關訓練方法的建議?;颊呖梢宰晕矣柧?、理療以維持效果[17]。

水療對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有效,也對PPS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功能產生積極影響[11,18]。其優(yōu)點是水中運動訓練的移動范圍更廣泛,同時減少損傷風險。水療涉及心理調適、放松、多種方向運動等,患者能提高獨立性并獲得更好的運動控制和平衡。研究顯示,PPS患者進行水中運動訓練治療16周,每周5次,每次70 min,能夠提高體能、肌力、耐力,增強靈活、柔韌。這是近年流行的方法,特別推薦給有身體限制的肢體殘疾人[18]。

5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的氣功逐漸受到關注,對人體能量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有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其對PPS患者不耐受寒冷有治療效果,效果可維持3個月。推測氣功能積極影響PPS患者自主神經反應的調節(jié)和平衡協(xié)調的恢復,從而提高神經的可塑性。但需進一步研究氣功對PPS患者的作用機制以及效果持續(xù)時間[19]。

6 輔助技術

PPS患者應配合使用合適矯形器,以減少下肢肌肉的過度負荷。矯形器和輔助器具對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緩解疼痛、預防及治療關節(jié)畸形、步態(tài)障礙方面作用顯著。其目的是穩(wěn)定關節(jié)、改善步態(tài)、預防跌倒和骨折。使用輔助器具可以保持PPS患者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性,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

新材料的應用使矯形器重量輕、耐用性強、合體美觀,隨著科技進步還可實現(xiàn)智能化。新材料的膝-踝-足矯形器、踝-足矯形器使患者的最大步行距離顯著增加,步態(tài)效率明顯提高[20]。矯形器處方遵守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保持步態(tài)、簡化和抗負荷、保持肢體關節(jié)軸線、輕便、舒適性、設計美觀。

PPS患者日?;顒訜o力時,特別是上肢疼痛或下肢無力時,需要使用輪椅[21]。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特殊生物陶瓷紅外線發(fā)射的織物面料和床墊,可顯著減少PPS患者疼痛、不耐受寒冷和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改善患者睡眠質量[22]。

7 心理治療和社會康復

調整PPS患者疼痛的心理和社會因素,包括疼痛強度、干預結果測量、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疼痛應對等[23]。醫(yī)療專業(yè)人員應考慮影響PPS患者的幸福指數。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的態(tài)度、社會態(tài)度、無障礙環(huán)境等因素均可影響生活質量,這些可以通過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和社會支持來解決。要明確告知PPS患者存在的問題,使其獲得朋友、家人的支持和幫助?;颊呖杉尤隤PS的支持小組,與有類似情況的其他人交流學習應對經驗。目前美國已有PPS的支持計劃[24]。應指導這些患者利用網站咨詢有關康復、自我管理、社會福利、殘疾設備、住房、休閑生活等方面的知識和建議。

8 跨學科康復綜合治療

PPS臨床跨學科康復需要醫(yī)生、護士、作業(yè)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多方面專業(yè)人士參與[25]。過去,隨著脊髓灰質炎患者的不斷增加,美國花費了大量資金用于醫(yī)藥、物理治療、設置??崎T診、交通、矯形支具、拐杖和矯形鞋,還有美國國家小兒麻痹基金會“March of Dimes”[1]。

PPS患者可以從個體化、目標導向、跨學科的綜合康復治療中獲益。經過綜合康復治療,PPS患者生活質量、習慣建立、自我評價、自信心等方面均有改善[26]。PSS患者應與專業(yè)人士相互分享康復計劃,并支持其在計劃過程中積極參與和調整。PPS患者通過協(xié)作和溝通加強與康復團隊的合作[26-27]。

規(guī)劃和設置目標在康復過程中具有巨大作用,其本身可以提高康復的自主性、動機和治療依從性。在目標設置過程中,PPS患者逐漸參與、積極影響其管理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并改善患者適應殘疾的能力[26]。

特殊情況下,需要語言治療師對吞咽困難的PPS患者給予治療指導?;颊甙l(fā)聲困難時,需要配合語音運動療法和語音放大設備進行治療。

治療PPS患者睡眠呼吸暫停時,要改變睡眠習慣,避免仰臥位或使用輔助設備開放氣道。PPS患者呼吸衰竭時需要各種輔助通氣或氣管切開術,必要時使用機械通氣[11-12,17,24]。

9 衛(wèi)生需求

近十年來,PPS患者逐漸增多,需要引起廣泛關注。在美國,對PPS的擔憂促使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自發(fā)形成社會組織,應對他們面臨的身體問題和心理問題[1]。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在衰老過程中,部分會出現(xiàn)PPS癥狀??梢灶A見到在未來幾十年里,PPS的發(fā)生應該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有臨床和社會需求。一項研究指出,法國有5.5萬例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他們遇到的問題往往不能得到認可和重視。35%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退休,9%失業(yè),患者常恐懼PPS出現(xiàn);而移民到法國的患者中,有7%退休和24.7%失業(yè)?;颊咴诰徑獍Y狀、矯形器具處方、物理治療、手術治療咨詢、經濟支持方面均需要幫助。

人們對PPS的認識還普遍不足,醫(yī)生必須認識到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和PSS患者所面臨的問題,脊髓灰質炎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醫(yī)生需要進行脊髓灰質炎方面知識的培訓,全面檢查評估患者。我們不能憑想象認為這些患者能像健康人一樣成功地管理自己生活?;颊咭膊荒芰晳T于自身努力克服困難,而忽視相對無形的障礙,更不能因負面記憶而回避治療[27]?;颊呒捌浼覍僖粩嘟邮芙逃笇??;趥€體化需求,患者要與包括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輔助技術專業(yè)治療師等構成的多學科團隊溝通[17]。

PPS患者要注意改變生活方式,限制引起疼痛或疲勞的活動,活動一定要適度。PPS患者在活動時需根據自身情況使用輔助設備,以節(jié)省體力、改變出行方式?;颊咝枰趹貌叫休o助器材和步態(tài)矯形器、適應環(huán)境變化過程中不斷學習。要強調的是,患者對節(jié)省體力有時難以接受,需要綜合教育[11]。患者要注意保暖,減輕肌肉疲勞。PPS患者一定要防止跌倒。應處理地面、穿鞋適合、穿鞋時應注意適合地面情況,避免在濕滑或結冰地面行走。PPS患者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減輕體質量、戒煙、減少咖啡因攝入量、改善睡眠。同時,患者要保護肺和呼吸道功能[11-12,17,24]。

總之,PPS患者肌肉功能損失或下降,直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PPS患者應該接受治療,聯(lián)合應用藥物治療和多學科康復治療[28]。

中國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數量大,PPS的發(fā)生會造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加重家庭及社會負擔,是骨科和康復醫(yī)務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必須引起重視。這些患者往往年齡偏大,康復需求較高。在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矯型術后,對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患者進行有關PPS的健康宣教,積極治療,是又一項殘疾人工作的系統(tǒng)工程。

[1]Oshinsky DM.他們應當行走——美國往事之小兒麻痹癥[M].陽曦,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2]Koopman FS,Beelen A,Gerrits KH,et al.Exercise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to improve fatigue,daily activity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poliomyelitis syndrome:the protocol of the FACTS-2-PPS trial[J].BMC Neurol,2010,10:8.

[3]Werhagen L,Borg K.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on pain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J Rehabil Med, 2011,43(11):1038-1040.

[4]Gonzalez H,Khademi M,Borg K,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the post-polio syndrome:sustained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variables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after one year follow up[J].J Neuroinflammation,2012,9:167.

[5]Tamburin S,Borg K,Caro XJ,et al.Immunoglobulin 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report of an expert workshop[J]. Pain Med,2014,15(7):1072-1082.

[6]Huang YH,Chen HC,Huang KW,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ostpolio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 Neurol,2015,15:39.

[7]?stlund G,Broman L,Werhagen L,et al.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in post-polio syndrome:Identification of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J].J Rehabil Med,2015,47(8):727-733.

[8]Gonzalez H,Sunnerhagen KS,Sjberg I.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ost-polio syndrom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Neurol,2006,5(6):493-500.

[9]Skough K,Krossén C,Heiwe S,et al.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a pilot study[J].J Rehabil Med, 2008,40(9):773-775.

[10]Oncu J,Durmaz B,Karapolat H.Short-term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functional capacity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Clin Rehabil,2009,23(2): 155-163.

[11]Tiffreau V,Rapin A,Serafi R,et al.Post-polio syndrome and rehabilitation[J].Ann Phys Rehabil Med,2010,53(1):42-50.

[12]李妍,黃天龍,張朝東,等.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2例[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2,20(6):680-681.

[13]何超明,馬越,湯穎.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1例報道[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3,40(1):35-36,48.

[14]Koopman FS,Beelen A,Gilhus NE,et al.Treatment for post polio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18(5): CD007818.

[15]Bakker M,Schipper K,Koopman FS,et al.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 and therapists with exercise an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J].BMC Neurol,2016,16:23.

[16]Carlson M,Hadlock T.Physical therapist management following rotator cuff repair for a patient with post polio syndrome[J].Phys Ther,2007,87(2):179-192.

[17]Bertelsen M,Broberg S,Madsen E.Outcome of physiotherapy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in an unselected polio population with one-year follow-up:an uncontrolled study[J].J Rehabil Med,2009,41(1):85-87.

[18]Ochoa Martínez PY,Hall Lopez JA,Mateos Valenzuela AG. Hydrokinesitherapy program using the Halliwick method on strength endurance and flexibility in a person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e[J].Nutr Hosp,2014,31(3):1452-1454.

[19]Ramos PE,Abe GC,Pradella-Hallinan M,et al.Effects of D?oy?n Qìgōng in postpolio syndrome patients with cold intolerance[J].Arq Neuropsiquiatr,2012,70(9):680-685.

[20]Hachisuka K,Makino K,Wada F,et al.Oxygen consumption, oxygen cost and 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in polio survivors:a comparison of walking without orthosis,with an ordinary or a carbon-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knee-ankle-foot orthosis[J].J Rehabil Med,2007,39(8):646-650.

[21]Genêt F,Schnitzler A,Mathieu S,et al.Orthotic devices and gait in polio patients[J].Ann Phys Rehabil Med,2010,53(1): 51-59.

[22]Silva TM,Moreira GA,Quadros AA,et al.Effects of the use of MIG3 bioceramics fabrics use-long infrared emitter-In pain,intolerance to cold and periodic limb movements in post-polio syndrome[J].Arq Neuropsiquiatr,2009,67(4): 1049-1053.

[23]Hirsh AT,Kupper AE,Carter GT,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djustment to pain in individual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0,89(3):213-224.

[24]Atwal A,Spiliotopoulou G,Coleman C,et al.Polio survivors' perceptions of the meaning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trategies used to promote participation in everyday activities[J].Health Expect,2015,18(5):715-726.

[25]Willén C,Thorén-J?nsson AL,Grimby G,et al.Disability in a 4-year follow-up study of people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 J Rehabil Med,2007,39(2):175-180.

[26]Larsson Lund M,Lexell J.A positive turning point in lifehow persons with late effects of polio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J].J Rehabil Med,2010,42(6):559-565.

[27]Yelnik AP,Andriantsifanetra C,Bradai N,et al.Poliomyelitis sequels in France and the clin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survivor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0 patients[J].Ann Phys Rehabil Med,2013,56(7-8):542-550.

[28]孫雪純,趙哲.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臨床及電生理研究[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5,42(6):501-504.

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review)

WANG Yu-ming1,2,GONG Hui-ming1,2,ZHANG Jun-yi3,ZHANG Ai-min4,SUN Qing1,BAI Xue1,QIAO Jia-li1
1.Department of Spinal and Neural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Beijing Bo'ai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2.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Beijing 100068,China;3.Dongsheng People's Hospital,Erdos,Inner Mongolia 017000,China;4.Research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

ZHANG Jun-yi.E-mail:zhangjunyisw@163.com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The common applied therapies include mediciation,exercise,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physiotherapy,occupational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sistive technology,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adjustment,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and so on.

post-polio syndrome;treatment;review

R512.4

A

1006-9771(2017)05-0510-04

2016-11-23

2017-02-22)

10.3969/j.issn.1006-9771.2017.05.004

[本文著錄格式]王玉明,宮慧明,張俊義,等.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的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5):510-513.

CITED AS:Wang YM,Gong HM,Zhang JY,et al.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review)[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23(5):510-513.

1.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yī)院脊柱脊髓神經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2.首都醫(yī)科大學康復醫(yī)學院,北京市100068;3.東勝區(qū)人民醫(yī)院,內蒙古鄂爾多斯市017000;4.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作者簡介:王玉明(1965-),男,漢族,內蒙古包頭市人,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研究方向:骨科及脊柱脊髓損傷。通訊作者:張俊義。E-mail:zhangjunyisw@163.com。

猜你喜歡
脊髓灰質炎后遺癥肌力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jié)中的應用進展
蓋茨再捐12億美元,消滅小兒麻痹癥
春天的“后遺癥”
世衛(wèi)組織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質炎病毒
你有沒有網絡消遣的后遺癥
兩分鐘的腦震蕩診斷測試
脊髓灰質炎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