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yè)超
摘要:2012年,“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三個倡導提出以來,各高校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認真踐行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著眼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形成了一些新穎的觀點。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習;踐行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度育人
合理的制度是一切活動的基礎保障?!蛾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發(fā)布后,全國各高校高度重視,紛紛召開推進會,制定實施方案,落實文件精神,迅速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合理的組織領導和分工合作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扎實推進的首要條件。這一方面要求各高校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將意見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求各高校建立合理的制度,進行規(guī)范和激勵,實現(xiàn)制度引導到行為自覺的改變。
(二)深化課堂教育,信仰樹人
課堂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堡壘,其作為主陣地的作用毋庸置疑,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應當成為引領學術研究的基本立足點,社會主義的內涵應當是科學的學科體系的內核所在。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進,就要實現(xiàn)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進、調整和創(chuàng)新。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改進和調整,就要系統(tǒng)地搜集材料,全面的研究體系,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授課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教學的吸引力、課程感染力、教師的凝聚力才能真實體現(xiàn)出來。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培育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使詞匯化的理論轉向文法化的信仰,真正實現(xiàn)教材、課堂、頭腦的線性傳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青年大學生的信仰。
(三)拓展實踐活動,文化立人
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各高校也要重視作為第二課堂的校園文化活動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各團支部、學生會的作用,進一步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的形式,豐富實踐載體,拓寬實踐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利用重大節(jié)慶契機,配合全程推進的讀書實踐活動、勞動實踐活動和服務實踐活動,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活起來、動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從校內走向校外,增強針對性和認同性,達到文化立人的目的。
(四)樹立模范人物,事跡感人
大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實質上就是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育和塑造。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的大學生而言,單純的理論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其需要,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就顯得異常重要了。一方面還是要堅持學雷鋒活動的推行,提高青年學生道德情操,供養(yǎng)精神文明風尚,推動學雷鋒活動走進繼承團支部、班集體,使其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另一方面,注意發(fā)掘學生中的典型。樹立身邊鮮活的“教材”,激勵青年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以中國夢引領大學夢,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五)牢筑宣傳陣地,輿論化人
信息時代,輿論引導在宣傳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開展主題教育宣傳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路徑。線下,借助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制作核心價值觀宣傳展板,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研討、依法治國主題講座、返校思想座談會等專題會議,面對面與學生交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線上,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出“學習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互動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們的熱情。牢筑宣傳陣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達到春風化雨的目的和效果。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
(一)先進榜樣的模范作用和制度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作用相互補充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將先進榜樣的模范作用和制度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作用相結合,是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個人英雄主義抬頭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要求。教育治理、人才培養(yǎng)、文化活動的每一方面都需要完善的組織領導和制度保障來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使其融入日常學生工作,讓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化、生活化、長效化。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能夠感染人,吸引人,打動人的原因在其在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代表,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美德與習慣,規(guī)范的制度只是強制化的保障,身邊的優(yōu)秀人物則是學習的楷模,是美德與情操活的化石。社會力量凝聚的根本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作用,身邊的榜樣要比遙遠的名人更能打動人,激勵人,利用身邊的榜樣,可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實際化和常態(tài)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以典型相徇,以基層落實,為制度所保障。
(二)先進文化的熏陶作用和校園網絡的引導作用相互促進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傳統(tǒng)的媒體工具不能夠滿足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需要,要充分發(fā)揮先進文化的熏陶作用,就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引導作用,將枯燥的理論形象化,避免說教形式,使學生喜歡上手機網站,并樂于接受宣傳的價值觀念。[1]網絡已經成為學生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養(yǎng)成,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進行,最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交流中。通過校園網絡的交互,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huán)境文化等不同文化的優(yōu)勢相融合,將網絡文化和校園文化相交流貫通,在這個過程中,校園的文化環(huán)境、大學的文化精神,社會主義的制度理念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的每一個方面,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革命教育的深化,地方文化的改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將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熔鑄于大學文化之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行為化,自覺化,讓社會主義文化成為發(fā)揮文化熏陶作用的排頭冰,落到實處,做成實際,產生失效。
(三)課堂教學的基礎作用和社會實踐的體驗作用相互配合
課程是學習的主陣地,這是在前文已經敘述過的,而文化活動做為第二課程,對于學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要讓學生產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自覺,就要讓學生們了解中共國情,了解社會實際,了解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各專業(yè)的職業(yè)價值相融合,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回饋社會,鍛煉自我。一方面,專業(yè)教師理應指導學生開展座談、主題演講比賽、知識講座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參與,切身體會,內心認同,讓大學生體會生活,體驗社會,尋求靈感。同時積極采取主題幻燈片觀看,電教片播放,潛移默化,大力宣傳,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形式,豐富社會實踐內容,拓展社會實踐愛你平臺,擴大社會實踐領域,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社會實踐和課堂教育相輔相成,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踐行價值觀。
三、結論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2]要繼續(xù)深化教育,推進學習,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真正做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處,出實效,開創(chuàng)青年學生“學習”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宇鑫.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雙軌模式[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3):76-80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