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幼兒識字能力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結果表明,幼兒在識字方面有著很大的潛力。同時,幼兒的識字也能推進他們的閱讀過程。只要我們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就能在幼兒識字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與認知水平。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識字的情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識字能力,并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快樂中識字,在快樂中提高。
關鍵詞:幼兒;識字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1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125
漢字不僅是傳播文化與知識的載體,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因此,識字就成為了幼兒的一項重要任務。有人認為,幼兒年齡太小,不適合識字。其實不然,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幼兒3歲的時候他們的自然記憶力就會處于一個頂峰。在這一階段,幼兒認識漢字就和認識身邊的物品一樣簡單、自然。在幼兒4-5歲時,我們就可以教他們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了。但是,受年齡影響,幼兒的有意識記憶比較薄弱,他們可能學得很快,同時忘得也很快,很難掌握大量的漢字。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實施識字教學,讓學前幼兒的識字更有效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探討與總結。
一、為幼兒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識字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讓他們對漢語產生興趣,比讓他們多記住幾個漢字更為重要。有了興趣,幼兒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沒有了興趣的參與,即使有家長或教師的重壓,幼兒的識字效率還是非常低的。在學前的幼兒看來,漢字就是一些生硬的符號和線條,有著奇奇怪怪的形狀和各種各樣的讀音。如果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是很難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的。怎樣才能使幼兒對漢字產生不一樣的體會,將這些符號和線條記在自己的腦海中呢?結合幼兒的心理發(fā)育情況與實際學習能力,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一)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空間內識字
據(jù)心理學研究得出,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90%以上的幼兒能夠對語言文字產生自然認讀的傾向。在我們的幼兒園中,有很多幼兒熟悉且能夠將其有效利用起來的識字素材與環(huán)境。在走向教室的路上有各種摘自《三字經》《勸學》等古文的句子;洗手間里有“小心地滑”的標識;幼兒上樓梯時就會看到“上樓梯,腳步輕,排好隊,靠右行”;每個班里都有“手工坊”“閱讀海洋”“科學天地”之類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都用大字標識出來。另外,教師也用卡通畫和彩紙使其突出展示到幼兒面前,將幼兒的生活用品和小柜子都寫上他們的名字以及將每周都要會的一首小詩寫在黑板上。
除此之外,在來幼兒園的路上,幼兒還會看到很多商店的標牌以及街道的名稱。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將這些字教給孩子認一認,看得多了他們就能慢慢地記住。幼兒識字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教師和家長要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識字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的識字興趣,以無意記憶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二)展現(xiàn)幼兒的識字成果
幼兒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心理,當他們認識了很多的漢字后,就會想要將自己的識字成果展示給其他人看。為了滿足幼兒愛表現(xiàn)的心理,我經常會通過活動來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有時還會邀請家長來參加。每周我們都會組織一次“識字卡片大比拼”,優(yōu)勝者會得到小小的獎勵,學期末還會安排朗讀和背誦比賽,由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參加。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幼兒開心、快樂地展現(xiàn)自己,也有效地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活動,幼兒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于識字,他們的興趣更為濃厚了。
二、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幼兒的識字充滿了快樂
對于幼兒的識字,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幼兒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教學的主要材料,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識字充分地結合起來,以識字方法的傳授為主,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到幼兒面前,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在指導幼兒識字時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形象化的識字方法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每個漢字的存在都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它們來自古老歷史的傳承,蘊含著文化的精髓,同時也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讓人無論何時都回味無窮。象形字是漢字最大的一個特點。有人將漢字比作一幅圖,這種說法非常貼切,漢字以簡短的線條與方方正正的輪廓表達著無窮的含義,和圖畫沒有什么區(qū)別的。結合漢字的這種特點,我經常為幼兒播放一些與漢字有關的動畫片。這樣,不僅幼兒學得開心,教師也教得省力,且教學效果也是教師單純講述的數(shù)倍。
如進行“上”“下”這兩個字的學習時,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制作了一則動畫,并以一個升旗的小故事作為識字背景。我將“上”“下”兩字的一橫變作一根木棍,并告訴幼兒:這是一個欄桿。然后將一豎和一點變作一面旗子。隨著我的鼠標滑動,“旗子”豎在了“欄桿”上面。幼兒就能不由自主地喊出“上”這個字來。當“旗子”掛在了“欄桿”的下面,幼兒就讀出了“下”。這樣,幼兒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識字教學中來。而且,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fā)了幼兒的識字欲望。
(二)將識字與朗讀結合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閱讀時對智力發(fā)展就越有益。7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就很重要的一種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由此可見,識字和閱讀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能夠有效結合起來,共同作用于幼兒的語言系統(tǒng),使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當幼兒對閱讀活動感興趣的時候,他們的識字興趣就會隨之增加。同時,當他們的識字能力得到提高,就會想要通過更多的閱讀來認識世界。我們可以為幼兒選擇一些與朗讀相關的游戲,利用朗讀游戲來提高幼兒在認讀漢字方面的能力。兒歌就是幼兒閱讀的一種有效形式。兒歌具有淺析易懂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僅充滿了童趣,還能使幼兒通過兒歌學習到一些科學知識與生活常識。幼兒對兒歌的喜愛是非常濃烈的,在他們的背誦過程中就會對兒歌里的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逐漸地就會記住這些字。
總之,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實施識字教學,將激發(fā)幼兒的識字興趣放在教學的首位,明確識字教學的目標,對識字教學的外延進行擴展,拓寬幼兒的視野,使他們樂于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羅維軍.幼兒識字教育的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01-102.
[2] 寇文青.關于學前幼兒識字的幾點體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2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