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凝
摘要:文學類課程在大學教學中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居多,這反應出大學教育對文學類課程的重視程度還不高,因此在課程建設和管理上都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探討同時給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改善現(xiàn)有的文學類課程教學現(xiàn)狀。
關鍵詞:課程建設;教學;文學類課程
一、引言
文學類課程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課程,相應的一些文學作品能夠讓大學生對生活、生命、情感等個方面獲得體會,對大學生的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學類課程對大學生實際技能上沒有很明顯提升因此學校一般對此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文學類的課程建設存在一些問題。
二、大學中文學類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開設較少且質量不高
目前文學類課程大多以選修課形式存在,一般課程開設又要經過各種程序重重審批,課程的開設比較麻煩。學習課程的學生也都是來自不同院系的學生,學生的水平、愛好等都不同因此老師教學中也難以把握深度以及廣度,于是很多老師都不愿教授這些課,文學類的課程相對就比較少。此外一些老師是因為評職稱等原因才申請開設相應的課程,之后就又取消了,沒有固定的去開設,經驗得不到積累,相應的質量就不會太高。另外一些高職稱的老師一般都很少去開設選修課,這也使得文學類的課程質量不高,而且比較少。
(二)選課非主動,目的不明確
當前大學校園里的課程開設一般都是由學校還有老師決定的,而學生一般不參與課程是否開設的討論及決議,只能被動的選擇最后僅有的部分課程。另外學生選課在網上進行,有可能自己喜歡的課程人數(shù)已經滿了而無法選到,或者是因為學分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而被迫只能選擇其他課程。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選修課不重要,只是為了修夠相應的學分而學習,學習的目的有偏差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不端正。另外一些學生選課只是為了容易通過考核獲得學分,或者是選擇對自己未來就業(yè)等有直接關聯(lián)的課程。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對文學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影響比較大,難以達到課程開設對學生素質提高,心靈洗滌的作用。
(三)文學類課程開設不正式
因為文學類課程作為選修課開設,選擇學習的人數(shù)不確定性比較強,而且開設哪一門不開設哪一門都不確定,因此在這些文學類課程是否開設上都是從人數(shù)上來確定。對于這些課是否開設沒有經過深入的考慮,學生是否需要,是否有合適的老師安排教學等等問題。另外老師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教學水平高低以及課程教授的設計都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由于文學類課程教學內容靈活,而且需要不斷的變化,相應的教務處很難給出課程教授質量的評定,因此文學類課程的開設相對來說是不夠正式的。
三、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課程重要性
提高文學類課程的重要性是對于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提高對文學類選修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相應的學分,以及在學生學習課程中的比重。要鼓勵相應的老師積極主動的開設相關的課程,保證每學期文學類課程開設的數(shù)量。學校的教務處要與學生交流,把學生反應較好的文學類課程作為常規(guī)課程開設,從而保證學生能夠選擇到自己喜歡的課程。
(二)課程設立要多樣
雖然一些學校開設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學類課程,但是對于當代大學生文學素質的提高和文學知識體系的建立還是不夠的。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學習跨專業(yè)的文學類課程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見識。同時學校可以開設像書法,表演等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和親身感受的課程來提高學生對此類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及自身愛好,更豐富了學生的大學生活,提高綜合素質。
(三)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
文學類課程一般都是由文學相關院系的老師教授,在教授過程中大多會照搬平時授課的內容。由于文學類課程在作為選修課的時候學生是從各院系組合到一起的,學習的目的與文學相關專業(yè)學生是不同的,因此在授課時必須要有所區(qū)別。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的學習期望,還有相關的學習基礎,做好針對性的準備。課上要采用分組討論等課堂教學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學習,也能讓課堂充滿文學氣息。
(四)調高職稱教師授課
將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類課程作為常設課程并且要提高課程質量,調派高職稱的老師進行相應的教學是提高質量的重要方法。鼓勵部分高職稱、高學歷的老師開設相應的課程,由高質量的教師教學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另外可以調派一些有專長的老師開設類似于講座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類似的可以聘請一些教授開設講座,分享他們在某些領域的研究學習成果,傳授經驗等,開闊學生視野的同事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創(chuàng)造力。
(五)改變課程評價體系
由于文學類課程自身的特殊性,對于課程學習的評價不能單單的只以一個結課考試的形式來作為唯一的指標,應該注重平時的表現(xiàn)和品評。比如平時留下一些動手的作業(yè)或者是課堂個人的體會等來作為最終評價的參考。學校要配合老師開展一些文化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活動,整個活動的組織還有作品的優(yōu)劣都作為最終成績的一部分,在得到課程評價的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
總結
文學類課程的教授對于學生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有很重要的作用,對于文學類課程的開設和教授也應該有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從其他學科的教授中尋找能夠適用于文學類課程教學的長處,探索出一個適合文學類課程教授和管理的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綜合性高文化素養(yǎng)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郭德俠.大學公共選修課的調查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9,(6):20-23.
[2]陳相偉,孟慶彩.對中文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的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08,(1):161-162.
[3]郭德俠.中國近代高等學校課程設置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