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理論的形成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17-01-18 17:25陳鳳林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相適應宗教界信教

[內(nèi)容提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中國共產(chǎn)黨解決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正確道路。“引導相適應”原則的確立有其必然性:唯物史觀是它的立論基礎;它符合宗教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它也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共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十八大以來,“引導相適應”理論得到了新的發(fā)展:2015年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闡述了“引導相適應”基本要求的“四個必須”;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目標方向和基本途徑。

[關 鍵 詞]引導;宗教;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理論;形成;創(chuàng)新發(fā)展

1949年新中國建立,一個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面前:如何處理與古老的人類歷史文化現(xiàn)象宗教的關系?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社會主義政權與宗教在世界觀上的差異---無神論和有神論。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共產(chǎn)黨幾代人不懈探索,成功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道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后稱“引導相適應”)。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中國共產(chǎn)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fā),總結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處理宗教問題的經(jīng)驗和教訓,找到的解決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正確道路。其價值在于:理論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實踐上,確立解決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大原則、大方向。

一、我國確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原則的必然性

立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探索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方法論,也是我黨提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立論基礎。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出發(fā)來看,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作為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思想上層建筑,歸根到底是為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所決定的,服從于一定社會的經(jīng)濟和政治。這個規(guī)律決定著任何一個社會的宗教都要適應它所處的社會。

歷史規(guī)律:“引導相適應”原則符合宗教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宗教不斷適應社會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客觀事實,宗教在原始社會產(chǎn)生后便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遷而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存在形式。宗教形式的變化正是宗教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結果。如基督教,由早期反對羅馬奴隸制帝國轉變?yōu)橹鲃舆m應而被羅馬確立為國教,中世紀基督教與封建制度結合而發(fā)展到頂峰,16世紀基督教通過宗教改革進一步適應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浇?000多年的歷史,就是不斷適應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歷史。這說明一種宗教不僅能適應特定社會,而且能適應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

宗教最初都是從某個特定地域開始的地方性信仰體系,世界性宗教是地方性宗教突破地域發(fā)展后逐步形成的。世界性宗教發(fā)展過程中有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不同文化背景的宗教總是很難完整地保持其原初的面貌和狀態(tài),宗教在走出故鄉(xiāng)后在異地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一些宗教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改革、新教派的產(chǎn)生、神靈體系的調整,無不是宗教順應社會歷史條件變化的結果。[1]基督教世界宗教的歷史是從東方(巴勒斯坦地區(qū))進入西方(羅馬)開始的。早期基督教有明顯反抗意識,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故遭到羅馬統(tǒng)治者的迫害。后來主動順應羅馬社會,確立“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態(tài)度和立場,才被羅馬帝國接受?;阶诮逃瑟q太文化圈進入希臘、羅馬文化圈,拉丁化是它在羅馬立足、向“普世”宗教發(fā)展邁出的第一步,也使它由東方宗教變成西方宗教。佛教傳入中國最初幾百年,強調佛法大于王法,主張沙門不敬王者,對中國政治表現(xiàn)出不合作、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和立場,最初在中國的發(fā)展舉步維艱。三百年后,佛教界有識之士認識到“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改變立場,選擇順應中國政治的路線,佛教在中國走上了順利發(fā)展之路。[2]以上事實表明:宗教要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處境化、本土化,這個過程就是對特定社會的適應??v觀世界宗教的歷史,有一條規(guī)律就是宗教都要適應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才能生存和發(fā)展。

現(xiàn)實要求:“引導相適應”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共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xiàn)象,必將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只是這個漫長歷史進程的一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還有其賴以生存的社會根源、自然根源和認識根源,宗教將長期存在。從宗教自身的現(xiàn)實利益和前途來看,需要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長期性和群眾性也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建立與宗教的和諧關系,宗教既然在我國社會長期存在,且信仰宗教的群眾有兩億之多,我們就要正視它、引導它,使它朝著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方向發(fā)展。相反,如果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不相適應,就會發(fā)生沖突,既不利于國家,也不利于宗教自身的發(fā)展。

二、“引導相適應”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建構

實踐—認識—實踐—理論升華,是“引導相適應”理論建構的基本路徑。19世紀中葉,馬、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立伊始,就面臨如何對待宗教的問題??茖W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是鼓動無產(chǎn)階級進行暴力革命,消滅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19世紀的歐洲,宗教上層依附在資產(chǎn)階級、沒落封建貴族一邊,在這種特定歷史條件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對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宗教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馬、恩雖然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但他們沒能看到社會主義的勝利,也沒能直接參與社會主義如何處理宗教問題的具體實踐,對社會主義和宗教究竟建立怎樣的關系,只是提出了大的原則,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思路和對策。列寧在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依據(j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制定了蘇俄處理宗教問題政策法規(guī),在社會主義與宗教關系的實踐上也僅僅是一個短暫的嘗試。因此,關于社會主義與宗教的關系的實踐探索,實踐主體是后來的共產(chǎn)黨人,后繼者們的探索是曲折和艱辛的。

(一)蘇共的實踐探索

蘇聯(lián)初期,蘇共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特別是列寧宗教思想具體化為處理其國內(nèi)宗教問題的政策法規(guī):一方面,蘇共發(fā)揮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對東正教實施了政治改造,使之基本站到了擁護蘇維埃政權、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愛國守法的立場上。在此基礎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行政教分離,不容許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和教育,不斷充實和強化這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并使之在實踐中得以貫徹落實,維持了政教關系大體協(xié)調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思想領域開展反對宗教有神論的無神論宣傳教育。蘇共處理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的實踐存在不少問題,留下了深刻教訓。

第一,忽視了社會主義時期宗教的長期性、群眾性和復雜性,企圖利用無神論的宣傳教育、用行政手段,在短期內(nèi)削弱宗教、甚至消滅宗教。第二,片面、教條理解和對待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相當長時間,將馬克思、列寧關于階級社會教會性質和作用的論斷,不加分析、不做區(qū)別地運用到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忽視宗教積極作用。第三,將宗教世界觀等同于信教群眾、宗教界人士政治上的落后,甚至反動,用階級斗爭的辦法解決內(nèi)部矛盾,模糊反動教會反社會主義的活動與正常宗教活動的界限。第四,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在政策上向右,任憑攻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思想泛濫,進而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第五,對科學無神論幫助人們擺脫宗教的影響估計過高。蘇共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宗教的社會根源基本消失,宗教僅僅只是舊社會遺留的意識形態(tài)殘余,只要依靠無神論宣傳教育和行政手段就能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消滅宗教殘余。第六,20世紀80年代政治巨變后,向西方和解,解除了對西方宗教滲透的政治設防,使羅馬教廷勢力乘虛而入,國內(nèi)反社會主義的地下宗教勢力日趨活躍,公開成立宗教政黨,成為危害社會穩(wěn)定的消極因素,參與到促使蘇聯(lián)解體的進程中。

(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實踐探索

1.新中國早期實踐。新中國成立后,宗教界進行了宗教制度改革,天主教、基督教擺脫西方教會控制,獨立自主自辦教會,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革除封建特權和剝削制度,這是我國宗教邁出的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一步。我國宗教由此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宗教問題上的矛盾已經(jīng)主要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我國各宗教成為中國的宗教,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一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宗教界探索如何更好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種種努力,都是在這一基礎上繼續(xù)進行的。

1957年以后,黨在處理宗教問題上“左”的思想抬頭,教條對待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照搬蘇聯(lián)做法,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被歪曲,正常宗教活動被禁止,宗教界人士信教群眾被當作專政對象,發(fā)生了企圖利用行政力量消滅宗教的極端做法,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探索中斷。這些處理宗教問題錯誤做法的教訓是深刻的,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怎樣看待宗教、如何正確繼承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如何妥善處理好社會主義與宗教的關系?

2.改革開放后的實踐推進和認識深化。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建設的推進中,黨啟動了對怎樣看待宗教、如何正確繼承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如何妥善處理好社會主義與宗教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和理論思考。1982年黨中央頒布19號文件《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對以往處理宗教問題的錯誤進行了反思與糾正,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的提出奠定了科學的觀點和正確的政策基礎。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學術界、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圍繞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如何認識宗教的本質、宗教的社會作用等問題開展了研究和討論,重點最后集中在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個問題上來。不同觀點進行交鋒,認識逐步深化,共識不斷擴大,在以下幾個問題上取得了相對比較一致的看法。

A.關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恩列研究宗教是從推翻剝削階級的政治斗爭出發(fā),重點從宗教與政治的關系中闡明宗教的作用,并對宗教進行批判。這與當時的歷史條件一致的,不能教條對待。要宣傳有神論,但不能把有神論和無神論的分歧等同于政治上的對立。

B.關于如何看宗教:宗教不僅僅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而是由各種要素構成(信仰、感情、儀式、組織),并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相包容(哲學、道德、倫理、藝術等)。要注意從宗教的各個要素、從宗教與其他意識形式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中,全面研究由此而派生出的不同社會作用。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存在的社會、自然、心理根源仍沒有消除,宗教將長期存在。

C.關于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宗教的社會作用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在剝削制度已經(jīng)消滅的社會主義社會,宗教積極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會得到發(fā)揮,逐步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經(jīng)過十多年宗教工作實踐和社會各界研討,199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發(fā)1991年6號文件)指出:“動員全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進一步重視、關心和做好宗教工作,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黨的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這一提法。其后,江澤民、李瑞環(huán)等中央領導多次在講話中就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闡述,在全黨和全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

1993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所做的講話中,把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納入到宗教問題上強調的三句話中,指出“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也好,目的都是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泵鞔_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作為一項戰(zhàn)略目標確立下來。明確了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根本方向。

2001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又對“引導相適應”的內(nèi)涵進行了闡述,概括起來是“兩個要求”、“兩個支持”。即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對宗教教義做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多做貢獻。

至此,“引導相適應”作為解決宗教問題的戰(zhàn)略方針,在理論上定型成熟,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全面推進。宗教界積極發(fā)揚愛國愛教、崇尚和諧、服務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探索出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新途徑,如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藏傳佛教寺廟愛國主義教育、天主教民主辦教、伊斯蘭教的解經(jīng)、佛道教的講經(jīng)弘法等。

三、新時期“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理論的新發(fā)展

十八大以來,新一代領導集體著眼于解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宗教領域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以科學務實的態(tài)度推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使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理論得到了新的發(fā)展。

2015年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闡述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要求的“四個必須”: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必須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必須重視和發(fā)揮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22-23日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對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目標和方向做了系統(tǒng)的闡述。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是要引導信教群眾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盵3]總書記對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目標和方向的新闡釋,從“引導相適應”的目標方向和基本途徑兩個層面建構起了一套層次分明的方針政策框架體系。

(一)明確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目標方向

引導相適應,引導主體是黨和政府,引導的對象是宗教,具體就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黨和政府要把宗教引導到什么方向上來?習總書記的闡述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要讓信教群眾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民族整體利益,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最高目標,基本價值取向是樹立高度的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認同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認同。我國自古就是多民族國家,這個國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各民族多元一體,國家政治上統(tǒng)一,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歷史地決定了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不論是信仰哪個宗教的群眾,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自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讓信教群眾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適應社會是宗教生存與發(fā)展的黃金法則。適應社會,首先要適應所處時代的政治,建立和諧的宗教與政治關系。在當代中國,就是要求宗教在政治上與黨和政府團結合作。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華民族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地位是在它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中逐步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以其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將中華民族從黑暗引向光明。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chǎn)黨又帶領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世界奇跡。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雄辯地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信教群眾必須堅定不移跟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明確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途徑和任務

黨和政府引導的基本作用點是什么?現(xiàn)階段引導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習總書記的闡述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

一是引導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華文化浸潤。總書記指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發(fā)展方向。當代,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guī)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nèi)容,對教義教規(guī)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這就對我國各宗教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宗教要在保持自身基本信仰的同時,繼承歷史上主動適應中國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順應時代潮流,順應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要求,挖掘自身教義體系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契合的元素,積極融入當代中國社會,實現(xiàn)宗教界及信教群眾的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與全體中華兒女保持一致,為“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正能量。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倡導宗教界要發(fā)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揮“正能量”。

二是守法。引導宗教界和信教群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黨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要用法律來規(guī)范各種宗教活動,調節(jié)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接受國家的依法管理,實現(xiàn)宗教事務的依法善治。宗教界要理性看待和把握國法與教規(guī)的關系。國法和教規(guī)雖然屬于不同的價值體系,但二者的基本關切都是人,都力求消除人性中“惡”的一面,弘揚“善”的一面,都追求尊重生命、讓人群和諧、讓人類幸福,都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宗教界應當致力于建立國法與教規(guī)互補的融洽關系,不能把國法與教規(guī)對立起來?!皣楸尽?、“國法大于教規(guī)、教規(guī)服從國法”等應當?shù)玫阶诮探绲钠毡樽裱W诮瘫仨氃诜煞秶鷥?nèi)開展活動,不得以政教分離或遵守教規(guī)為理由不服從政府的依法管理。

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對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闡述,明確了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目標,指明了引導相適應的基本途徑和任務,回答了什么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基本問題。在實踐上為新形勢下“引導相適應”指明了方向,在理論上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標志著引導相適應理論的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鳳林.宗教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性[J].寧夏黨校學報,2015(6):20

[2]陳鳳林.宗教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性[J].寧夏黨校學報,2015(6):20

[3]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04/23/content_5067281.htm

責任編輯/趙洪波

猜你喜歡
相適應宗教界信教
咸寧市召開宗教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會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培訓會
學校教育支持系統(tǒng)視角下信教大學生的理性回歸
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實踐路徑研究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階段及與之相適應的培訓模式的構建
“ 90后”大學生宗教信仰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
湖北宗教界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
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問題探究
關于加強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思考——以濟南市為例
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yī)生
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
威海市| 甘德县| 哈尔滨市| 平和县| 滦平县| 东兴市| 五家渠市| 施秉县| 酉阳| 甘南县| 洛阳市| 宝坻区| 溧阳市| 水城县| 平罗县| 花莲市| 称多县| 叙永县| 江孜县| 山阳县| 余庆县| 凤台县| 厦门市| 普陀区| 南华县| 沁水县| 垣曲县| 同心县| 自治县| 桓台县| 平凉市| 类乌齐县| 遂昌县| 钟祥市| 工布江达县| 桓台县| 广元市| 汉源县| 楚雄市| 灵川县|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