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德國漢堡大學漢學專業(yè)的人物與歷史*

2017-01-27 01:07
國際漢學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漢學漢堡教授

德國專業(yè)漢學的建立是同漢堡這座城市聯(lián)系到一起的。作為漢薩同盟的主要城市,漢堡在不同時期同時也是帝國城市,作為通向世界的大門,它是德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北德的經(jīng)濟中心。德意志區(qū)域的殖民活動同漢堡密切相關(guān),它對于新事物的開放性是德國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從海外貿(mào)易獲利的中產(chǎn)階層和資本家們對于在漢堡成立一所偏重商業(yè)和貿(mào)易的大學頗為熱心,但是德意志帝國封閉的政治架構(gòu)沒有給漢堡成立大學的機會。在市長梅勒(Werner von Melle)的支持下,1908年漢堡設立了一所小型的殖民學院(Kolonialinstitut),同時成立了漢堡學術(shù)基金會作為學院的資助者。前者負責教學和研究,主要關(guān)注重點為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德國海外勢力相關(guān)的問題;后者負責財政資助和招聘人才。①張西平:《西方漢學十六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第163頁。殖民學院一開始只有兩個教授,其中一個就是負責全部東亞研究的教授席位。直到1910年,這個講席的所有者福蘭閣博士(Otto Franke,1863—1946)才到崗。這個教授席位主要圍繞中國語言和文化展開,而殖民學院的教學特點也決定了德國第一個漢學教授教學和研究功能的實用性導向。②H.Stumpfeldt, “Zur Geschichte der Abteilung für Sprache und Kultur Chinas und des Arbeitsbereichs Koreanistik,” Vom Kolonialinstitut zum Asien-Afrika-Institut.100 Jahre Asien-und-Afrika wissenschaften in Hamburg. Ed.H.W Schütte, L.Paul:Deutsche Ostasienstudien 2, 2009, pp.52—80.

一、福蘭閣與漢堡漢學

福蘭閣出生在東普魯士,他先后在德國弗萊堡大學、柏林大學和哥廷根大學求學,1886年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內(nèi)容為梵文研究。而后在柏林大學繼續(xù)注冊學習法律和東方語言,為進入外交部做努力。很快他就被外交部看中,1888年被派到北京擔任翻譯實習生,之后13年一直在德國駐中國使領(lǐng)館效力。1903年至1907年他受聘任清政府駐柏林公使館秘書。同時在柏林大學取得教授資格,1908年臨時被派往中國,同張之洞談判,籌辦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德華大學)。

1909年,漢堡殖民學院創(chuàng)辦東亞研究所,福蘭閣應聘為教授并擔任所長。1911年他出版了《東亞新貌》(Ostasiatische Neubildungen),這是他在華期間為《科隆日報》(koelner Stadt Anzeiger)所寫的時事報道和評論的結(jié)集。他同中國各個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的交往,使得他對中國的觀察非常到位,對清末中國社會發(fā)展既是觀察者也是體驗者。

1911年10月,哲學博士顏復禮(Fritz J?ger,1886—1957)作為“科研助手”開始為他工作。24年后,顏復禮于1935年終于由助手升為教授。1912年6月,經(jīng)過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1930)推薦,中國清代科舉末科探花、翰林院編修商衍鎏①葉雋:《“典籍旅行”與“知識僑易”—兩冊〈永樂大典〉遷移史表現(xiàn)出的中德學者交誼及其學術(shù)興趣》,《國際漢學》2016年第2期,第154—164頁。(1875—1963)由福蘭閣聘請到漢堡,年薪6 000馬克(1馬克不到半個大洋),成為當時規(guī)模還很小的中國研究團隊成員,負責書籍的征訂和整理。除了漢語教學任務之外,商衍鎏還協(xié)助福蘭閣開展學術(shù)研究,研究宋代作品《耕織圖詩》,對這部作品進行翻譯和注釋,最終發(fā)表在《漢堡殖民學院學報》(Journal of Hamburger kolonialinstitut)上②柏樺:《商衍鎏與德國漢學》,《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5年第2期,第84—189頁。。福蘭閣認為商衍鎏是“我們從中國爭取到的杰出助手”,“是一位知識極為豐富又最可信賴的中國幫手,他為我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幫助”。③福蘭閣:《兩個世界的回憶—個人生命的旁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59頁。

福蘭閣視野開闊,他在就職演講中比較了西方和中國殖民特征的不同:歐洲的殖民策略在于占領(lǐng)海外地區(qū),而中國則是利用自己的領(lǐng)土邊界并鞏固它們防止他族入侵,但人口稀少。他對古典漢學的知識不像對當代中國研究那樣重視,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教職動機信中看出來:這個新教職對于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掌握古典而又現(xiàn)代的中文之外,還需要對歷史研究和當下的進程進行結(jié)合研究。福蘭閣在一開始就強調(diào),對中國當下的學說和研究離不開對其歷史背景的基本了解。④黃怡容:《福蘭閣的中國史觀述論》,《史學月刊》2012年第4期,第18頁。

福蘭閣在殖民學院的教學得心應手,他不僅在領(lǐng)事館做過口譯員,并且作為兼職記者見識廣泛,跟進過現(xiàn)實主題。而大部分時間,福蘭閣就專心于他的漢學研究。1920年發(fā)表《對孔子思想的歷史及中國國家信仰的研究》,而他的五卷本《中華帝國史》(Geschichte des chinesischen Reiches)規(guī)模宏大,是其中國歷史研究的代表作。這部著作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中國自先秦到晚清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深入分析了古代中國人的國家思想和文化特色,闡發(fā)了其獨特的中國歷史觀,把歷史同現(xiàn)實密切地結(jié)合起來。

二、“二戰(zhàn)”前的漢堡漢學家

德國高校的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在自己的學術(shù)領(lǐng)域和研究所內(nèi)享有最高的權(quán)力和自由,因此,個人風格影響了研究所的品位和方向。如果說福蘭閣因兼具古典漢學和現(xiàn)代中國研究兩個方向的特點、興趣廣泛的話,他的繼任者們則表現(xiàn)出了比較明確的個人喜好。⑤李雪濤:《民國時期的德國漢學文獻與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

1923年,福蘭閣被當時德國最頂尖的柏林大學挖走,1919年成立的漢堡大學選擇了佛爾克(Alfred Forke,1867—1944)作為繼任者。佛爾克僅比福蘭閣小四歲,兩人的個人簡歷基本相似。佛爾克在柏林大學學習法學。學習的同時在大學的東方語言學院學習漢語,于1889年在羅斯托克升為法學博士;佛爾克在1890年被派到中國,在外交機構(gòu)做口譯員。他在北京以及其他地區(qū)的領(lǐng)事工作使得他接觸了大量的中國人;1903年他回到柏林大學,在東方語言學院做語言老師,而后從1923—1935年他在漢堡擔任漢學教席。

作為口譯員,他的工作同中國的現(xiàn)實密切相關(guān),但是他個人興趣在于中國哲學。他把中國古代思想家墨翟和王充所著的大量著作,或者翻譯原文,或者翻譯注釋。而這兩位思想家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人忽視。他的關(guān)于中國哲學的研究完全符合了德國人“一戰(zhàn)”后對于東方文化的傾心和羨慕?!吨袊说氖澜缬^》(The World Conception of the Chinese, 1925)和《中國文化圈的精神世界》(Die Gedankenwelt des Chinesischen Kulturkre, 1927)先后出版,之后還有對中國詩歌的翻譯。他的代表作是三本知名作品《中國古代哲學史》(Geschichte der alten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 1929)、《中國中古哲學史》(Geschichte der Mittelalterlichen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1934)、《中國新時期哲學史》(Geschichte der Neueren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1938)。這三本“哲學史”成為德國漢學研究的標桿并且在東方學研究領(lǐng)域名留青史。①Alfred Forke: https://portal.dnb.de/opac.htm?query=Alfred+Forke&method=simpleSearch,最后訪問日期:2016年09月10日。

1933年,納粹上臺,漢堡大學也面臨著“去猶太化”的壓力。與納粹保持距離的佛爾克成為了眼中釘。從1911年起就等待教授席位的顏復禮此時卻比較積極,1933年就加入了納粹黨,并擔任了教師委員會的一個領(lǐng)導職務。②《“典籍旅行”與“知識僑易”》,第157頁。

顏復禮在1935年成為佛爾克的繼任者。顏復禮在慕尼黑和羅斯托克結(jié)束古代語言學的學習后,1909年在羅斯托克獲得古典語言方向的哲學博士學位,隨后跟著福蘭閣學習漢學。1911年在殖民學院做“科研助手”。在學術(shù)的道路上,他走得不是很順利,缺少有力的研究成果。1925年通過教職論文,研究《史記》的撰寫與文本史(“Die Entstehung und Textgeschichte der Schi-chi”)。1927—1929年他同商衍鎏的兒子商承祖在“中央”研究院支持下開展了對于廣西瑤族的研究。1931年,他成為非公務員編制的副教授。1934年緊跟形勢撰寫了《中國的猶太人問題》的小冊子。1938—1941年間擔任校長任命的哲學院院長。顏復禮納粹黨黨員的身份對他很有利,但是他的學術(shù)著作在當時和現(xiàn)在看來都略顯單薄并缺少說服力。

1945年德國被英國占領(lǐng),顏復禮停職。1947年,他榮休并退出學術(shù)生涯。1945—1947年間,原先在柏林工業(yè)大學就職、研究中國建筑的學者鮑恩慈(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代理了教授一職。其后,漢學家兼滿洲學家福華德(Walter Fuchs,1902—1979)代理了兩個學期,但是福華德的納粹背景也讓大學管理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

三、“二戰(zhàn)”后的漢堡漢學

福蘭閣的兒子傅吾康(Wolfgang Franke,1912—2007)在1950—1977年在漢堡擔任講席教授。雖然中國同德國聯(lián)系較少,漢語教學和漢學研究的氛圍不好,但是中國語言與文化學院再次贏得了一定影響力。

傅吾康先在柏林而后在漢堡師從顏復禮學習,1935年于漢堡升為博士,研究題目《康有為及其學派的國家政治革新嘗試》。之后他在北京中德學會工作了大約15年,并已在多所中國大學出任歷史學教授。1950年和畢業(yè)于天津南開大學的胡雋吟女士一同離開中國回到德國。

從福蘭閣那里,傅吾康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一方面完成自己父親的“中國通史”,另一方面開展自己特有的研究領(lǐng)域,早在1948年傅氏就出版了用英文編寫的《明代史籍匯考,1368—1644》(An Introduation to the Sources of Ming History,1948)一書,搜集了大量的中文文獻和西方資料,是西方公認的一部比較全面介紹明人史籍的史料學著作。自1950年回德國之后,他又出版了《中國的文化革命—1919年的五四運動》(Chinas kulturelle Revoltion—Die Bewegung vom,4.Mai, 1957)、《1851—1949年—中國革命的百年》(Das Jahrhundert der chinesischen Rewuction 1815—1949,1958)、《中國科舉制度革廢考》(英文版,1960)、《中國與西方》(China und das Abendland, 1960)等一系列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作。③李雪濤:《清水一片光照人—追憶傅吾康教授》,《漢學研究通訊》2008年第1期,第32—40頁。傅吾康從其父福蘭閣那里繼承了中國歷史乃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過程的觀點,對于中國近代史中出現(xiàn)的運動和觀念,他總是到中國歷史中去尋找根據(jù)。1977年,他退休后再次受聘到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任教授,期間集中精力研究南洋華人的歷史。

除了出色的研究工作外,他培養(yǎng)的學生后來也成為德國漢學研究的中堅力量。他的學生,如弗里斯(Heinz Friese)、林懋(Tilemann Grimm)、艾伯斯坦(Bernd Eberstein)、維特霍夫(BodoWiethoff)、拿爾(Jutta Rall)、余蓓荷(Monika UEbelh?r), 卜 松 山(Karl-Heinz Pohl)等人,也于不久后在其他大學或者在漢堡成為教授。漢堡大學漢學新設了一個講席教授職位,中心研究領(lǐng)域是中國語言與文化,由華人劉茂才(Liu Mau-Tsai,1914—2007)出任。而傅吾康則主攻中國國家與社會的方向。隨后不久,1969年中國語言與文化學系被并入東方學專業(yè)范圍成為其一部分,同其他關(guān)于非洲和拉美地區(qū)研究一起組成了亞非學院(Asien-Afrika-Institut)。①人員Personen: https://www.aai.uni-hamburg.de/china/personen.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6年09月10日。

進入20世紀80年代,漢堡漢學的狀況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司徒漢(Hans Stumpfeldt)接替了傅吾康的教席,從1980至2006年,他主要研究漢代歷史。2008年,馮凱(Kai Vogelsang)成為了司徒漢的繼任者,他主要研究中國歷史和滿洲歷史。從1982至1993年,而畢少夫(Friedrich Alexander Bischoff von Klammstein,1928—2009)接替了劉茂才,他主要研究中國文學和語言。傅敏怡博士(Michael Friedrich)自1994年接任畢少夫的中國語言與文化方向教職。在1995年,中德關(guān)系史研究者艾伯斯坦(Bernd Eberstein)成為非講席教授,2008年退休。C2教職級別的教授尤塔·拉爾—牛(Jutta Rall-Niu)則作為非講席教授研究中國醫(yī)學史,1994年退休,其研究方向后繼無人。

漢堡大學的漢學有別于德國其他大學的漢學課程,始終關(guān)注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通過與經(jīng)濟界的廣泛聯(lián)系,漢堡大學漢學畢業(yè)生也是以經(jīng)濟和貿(mào)易行業(yè)作為主要就業(yè)方向。除此之外。漢堡大學培養(yǎng)了一批有才華的漢學家。今天,很多德國漢學的教授出自20世紀80年代漢堡漢學的教育,如艾默力(Reinhard Emmerich)、謝妮(Monika Sch?dler)、葉翰(Hansvan Ess)、費瑞寶(Thomas Fr?hlich)等。

現(xiàn)在漢堡大學只有兩位講席教授,馮凱和傅敏怡。馮凱1989—1994年在漢堡和中國臺北學習中文和經(jīng)濟學,1997年在漢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題目為《馮桂芬及其校邠廬抗議》(“Feng Kuei-fen und sein Chiao-Pin luk’ang-i”)。馮凱先后在慕尼黑大學和日本京都大學工作,2004年在慕尼黑大學獲得教授任職資格,研究題目為《作為問題的歷史:古代中國歷史書寫的起源、方法和功能》(“Geschichte als Problem : Entstehung,F(xiàn)ormen und Funktionen von Geschichtsschreibung im alten China”)。2008年,獲任母校漢堡大學講席教授。他寫的《中國歷史》(Geschichte Chinas,2012)一書多次再版。②同上。

傅敏怡1976年至1981年在弗萊堡、慕尼黑、中國臺北學習漢學和日本學。1984年在鮑吾剛(Wolfgang Bauer)指導下,撰寫了《玄學—魏晉時代思想史的思辨研究》(“Hsüanhsüeh,Studien zur spekulativen Richtung in der Geistesgeschichte der Wei-Chin Zeit”)論文。在慕尼黑授課的同時,撰寫教授資格論文《語言和思維:中國思想史上的模糊關(guān)系研究,尤其以朱熹為例》(“Sprache und Denken: Zu einem ungekl?rten Verh?ltnis in der chinesischen Geistesgeschichte,insbesondere im Neokonfuzianismus von Chu Hsi”)。在瑞士短暫的工作之后,1994年獲任漢堡大學講席教授。他積極參加了跨學科項目“亞非歐的手稿文化”。③H.Stumpfeldt, Zur Geschichte der Abteilung für Sprache und Kultur Chinas und des Arbeitsbereichs Koreanistik, pp.52—80.

四、漢堡漢學中的華人

如果說商衍鎏和其他中國人在漢堡大學只能輔導漢語課程、收集整理研究資料而處于助理角色的話,劉茂才則突破了這一點,1967年他成為德國大學第一位華人漢學教授。劉茂才1935年從中國東北來德國留學,“二戰(zhàn)”后在聯(lián)邦德國波恩的東方語言學院工作,兼職在波恩大學漢學系授課。1967年,他成為漢堡大學漢學講席教授,他不僅是研究中國和中亞關(guān)系的專家,1958年整理出版了二卷《東突厥史料》(Die chinesischen Nachrichten zur Geschichte der Ost-Tuerken),1964年出版了《德漢句法字典》(Deutsch-chinesische Syntax),這是第一本中國現(xiàn)代漢語的德語學習材料。1969年出版了《庫車和中國內(nèi)地的關(guān)系》一書。1980年出版了德漢會話詞典(Chinesisch-Deutsches Stilw?rterbuch fuer Konversation),1986年出版了《中國謎語》(Der Tiger mit dem Rosenkranz: R?tsel aus China),1989年出版了《中國情詩酒詩》(Gedichte aus China: Chinesische Liebe,chinesischer Wein)。④劉茂才,https://portal.dnb.de/opac.htm?method=simpleSearch&query=Liu+Mau-Tsai,最后訪問日期:2016年09月10日。

除了華人教授外,漢堡大學還聘請了中文語言助理。來自中國臺灣的趙榮朗(1922—1998)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25年,寫了五冊的教材《德國人學中文》(Chinesisch für Deutsche,1976,1979,1981,1985,1986年多次再版)。這本書作為教材,幾乎在全部德國大學漢語課堂上使用了數(shù)十年。①樊星:《卜松山:一個德國學者的漢學情結(jié)—卜松山教授訪談錄》,《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第107—108頁。1984年,中國在漢堡設立總領(lǐng)事館。在漢堡就學的漢學學生人數(shù)激增。學系開始聘請第二位中文語言助理。在劉茂才的關(guān)照下,當時只會英語和俄語的關(guān)愚謙獲得了這個機會。關(guān)愚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冒險從埃及來到德國。他從事漢語語言教學的同時,攻讀了碩士和博士學位,1974年出版了教材《現(xiàn)代普通話的基礎(chǔ)語法》,1977年完成了162頁的博士論文《曹操生平和當代意義》(“Cao Caos Leben und seine gegenw?rtige Bewertung”),1981年整理出版了《中國民間故事集》,后出版了一系列關(guān)于中國國情和旅游的書籍。1998年獲得教授頭銜, 2001年他出版的德文版回憶錄《浪》(Mein Leben unter zwei Himmeln)不久后成為了暢銷書。②康慨:《“叛國者”的自白》,《新聞周刊》2001年第30期,第66頁。朱錦陽博士獲得了漢堡大學中文語言助理職位,不久獲得長期合同。他1991年在哥廷根大學博士畢業(yè),研究題目為《德語和漢語修飾定語比較》,他本來就是南京大學德語教師,對德語和中文都非常熟悉,他整理了《德國人學中文(第二版)》(Chinesisch für Deutsche II)。其后朱錦陽在2003年在康斯坦茨應用技術(shù)大學出任教授,倪少峰接替了他的職位。他現(xiàn)在與中國合作研究關(guān)于 “漢語作為外語”的項目。③Zur Geschichte der Abteilung für Sprache und Kultur Chinas und des Arbeitsbereichs Koreanistik, pp.52—80.

結(jié)論

漢堡大學漢學教席是德國大學第一個漢學教席,從教席教授研究的領(lǐng)域來看,融合了古典的語文研究和應用類的當代研究。再后來增加的教席更加明確了這一分工,一個教席以中國文學和語言作為主要研究領(lǐng)域,而另外一個教席則圍繞從歷史中探尋現(xiàn)代中國的內(nèi)容開展工作。這構(gòu)成了漢堡大學漢學研究或者中國研究的一個特色,恰好平衡了關(guān)于漢學研究是當代研究還是語文研究的爭論。

2000年左右,漢堡大學亞非學院強化了專業(yè)及地區(qū)研究中的交叉結(jié)構(gòu)和自身組織變革,在亞洲和非洲區(qū)域研究的框架內(nèi)聯(lián)合講授某些課程。2006年之后,把傳統(tǒng)的碩士課程改革為適應博洛尼亞現(xiàn)狀的學士—碩士兩級課程。一年后同復旦大學聯(lián)合成立的漢堡孔子學院則擴大了漢學和中國研究在公眾方面的興趣。

基爾的漢學教席被取消之后,除了哥廷根大學外,亞非學院的中國語言與文化學系是全國北部唯一一個可以提供漢學教育和課程、介紹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中國知識的漢學研究機構(gòu)。雖然不萊梅科技大學成功開設了一門中國課程,但也只是針對當代中國經(jīng)濟的研究。因此,漢堡大學漢學研究在德國是不可替代的。

猜你喜歡
漢學漢堡教授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楊聯(lián)陞《漢學書評》出版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guān)注
《國際漢學》增刊征稿啟事
參加漢堡節(jié)
創(chuàng)意無限的另類漢堡
美國最贊漢堡店
當“漢學”被綴以“主義”:漢學主義筆談
恐怖的教授
商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乌鲁木齐市| 永康市| 商丘市| 沈阳市| 铜川市| 龙海市| 镇巴县| 南康市| 成都市| 尚义县| 农安县| 马鞍山市| 弥渡县| 广河县| 耿马| 新晃| 望江县| 武夷山市| 威海市| 安福县| 辽阳市| 海晏县| 桃园市| 贵德县| 越西县| 麟游县| 疏勒县| 澄迈县| 鸡泽县| 青川县| 交口县| 常宁市| 尼木县| 溧水县| 鲁甸县| 龙胜| 永德县| 宣威市|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