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珍
試論《孫子兵法》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韓東珍
隨著全球國際交往的愈發(fā)密切、孫子兵學文化在西方世界廣泛傳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許多學者投身于文化負載詞的研究并且積累了許多翻譯經(jīng)驗。林戊蓀英譯《孫子兵法》的譯本,綜合運用了異化、歸化、音譯、加注等多種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在傳統(tǒng)文化的異域傳播上取得較大功效。
《孫子兵法》 文化負載詞 翻譯策略 林戊蓀
如今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語言文化間的互動已經(jīng)越來越頻繁,作為異質(zhì)文化交流的橋梁,翻譯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來,在中國古代典籍如《論語》《孫子兵法》等書的翻譯過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引起學者的重視。自然而然,作為特定文化的承載——文化負載詞這一文化現(xiàn)象吸引了較多學者的關(guān)注。文化負載詞是民族語言的特殊表現(xiàn),是一個民族語言的靈魂,能夠體現(xiàn)出一種語言多蘊包含的特點。文化負載詞是受一個國家的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而形成的,包括地理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狀況以及社會習俗等因素。受這些因素特殊性的影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會遇到許多困難。翻譯不僅包括字面意義同時也要考慮暗含意義。為了得到滿意的翻譯,譯者必須具備敏銳的文化意識、廣泛的跨文化背景知識,并且了解文化間的差異。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外國文化的引入處于主導地位,而中國文化的傳播也有待加強。文化負載詞的恰當翻譯對傳播中國文化的獨特性、促進跨文化交流以及抵制西方文化霸權(quán),有著積極意義。同時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具有一定難度,特定的文化負載詞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學等特定文化的信息和社會習俗,對譯者的綜合素養(yǎng)有較高的要求。《孫子兵法》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兵學的博大精深,句子短小精悍而又富含哲理和文化韻味,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負載詞。本文特以林戊蓀英譯《孫子兵法》為例探究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語言既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的承載,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歷史背景、社會習俗、宗教因素、思維模式等都深深烙印在一個民族的語言之中。作為語言的基本元素,詞語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化負載詞正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文化負載詞是指能夠體現(xiàn)一個民族獨特文化的詞語。它們是文化差異的詞匯反映,不同文化的邊界也體現(xiàn)在文化負載詞上。
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完全對應的詞來表達文化負載詞的內(nèi)涵是非常困難的,文化負載詞的表達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關(guān)鍵。學者們給出了文化負載詞不同的定義。莫娜·貝克認為當某一概念僅存在于源語言中,而不在目標語言中,通常稱之為特定文化詞①鄭俠、宋嬌:《孫子兵法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以賈爾斯英譯本為例》,《瘋狂英語》(教師版),2015年第3期,第130~132頁。,即是文化負載詞。廖七一認為:“文化負載詞匯(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②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據(jù)統(tǒng)計,僅有約40%的漢語詞語在英語中有對等詞。如《孫子兵法》中的“形”“勢”“廟算”等這些文化負載詞就很難找到對等詞。翻譯文化負載詞非常棘手,且容易產(chǎn)生文化流失。文化流失對源語言和目標語都是遺憾,并且還會導致文化沖突和溝通障礙。
語言是客觀世界的直接反映,影響文化負載詞最明顯的因素是地理環(huán)境。中國處于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從而產(chǎn)生了“驕陽似火”“炎炎夏日”這樣的詞語。英國是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日氣候溫和舒適,因此就沒有“驕陽似火”的說法和對應詞。宗教文化信仰對各民族語言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中西文化中有許多源自宗教文化的鮮明話語。儒、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孝道”“太極”“陰陽”“九天”“九地”等詞在中國尤其在中國古代是非常常見的,然而西方社會卻很難理解這類詞匯。同樣,受基督教的影響,西方經(jīng)常使用的上帝、三位一體、天使等詞語在中國也很難找到一一對應的概念。
語言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同習俗在不同語言中得到了體現(xiàn)。英國四周環(huán)海,航海業(yè)和漁業(yè)曾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重要地位,所以許多習語同水產(chǎn)品有關(guān)系,如 an odd fish(古怪的人)。中國經(jīng)歷了長期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國人民必須從事體力勞動,因此許多詞語都與勞動有關(guān),比如“力壯如?!薄袄宵S牛”等。還有其他關(guān)于動物的例子,中國和西方文化中都喜歡用狗來形容人,中國常常用之表示貶義,如“狗仗人勢”“狗腿子”等,而西方人則常常用狗來表示對他人的贊譽,例如top dog表示重量級的人物。這也是由社會習俗造成的。在中國,狗是低等動物,主要用來看門;而西方則把狗看作是忠誠、聰明的朋友。歷史的發(fā)展也會給語言留下烙印。一定的歷史時期會孕育出一些獨特的話語,歷史的特殊性推動了文化負載詞的發(fā)展。例如,中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就是一個時代意義頗強的概念。
《孫子兵法》林戊蓀譯本初版于1994年,后多次重印,在國內(nèi)外有較大的影響。林戊蓀的英譯不同于西方學者過于注重軍事理論的做法,而是更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化韻味。林戊蓀使用異化、歸化、音譯和注釋來傳達文化負載詞是比較成功的。他的語言簡潔干練,曉暢易懂,極少用專業(yè)詞匯,譯者的風格和價值觀也塑造了作品的風格。20世紀70年代晚期,蘇珊·班內(nèi)特提出文化翻譯理論,她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翻譯經(jīng)歷了文化的轉(zhuǎn)變。她堅信翻譯不僅包括語言層面,還有一系列超越語言的范疇。她認為翻譯研究中,文化因素是至關(guān)重要的,翻譯研究就是文化互動研究。她也提出了文化壁壘這一概念,并且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根據(jù)蘇珊·班內(nèi)特的理論,原作者通過文本傳達思想,而譯者的使命就是理解這些文本。翻譯就是文化的吸收和表達,而不是單純的語言轉(zhuǎn)換。翻譯的過程是要理解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總結(jié)起來,文化翻譯理論就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互動。①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 [M].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td.1998.歸化和異化出自勞倫斯·韋努蒂的《譯者的隱身》一書。②Lawrence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2004.他指出異化應該是文化翻譯的主要策略,譯作應該保留文化差異以便于讀者了解外國文化。韋努蒂在1995年提出抗阻式翻譯,抗阻式翻譯承認語言學和文化層面的差異,認為譯者應該保留這些差異,同時還要抵抗占主導地位的文化的入侵。在《不光彩的翻譯》中,韋努蒂將歸化和異化的范圍擴張到了語言學、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等方面。③Lawrence Venuti.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 London:Routledge.1998.韋努蒂指出翻譯的質(zhì)量應該根據(jù)目標讀者的反應來評判而不是翻譯批評家們的批評。林戊蓀不僅深悉古代軍事理論,而且對翻譯理論、中英語言文化差異的把握十分地道。在翻譯之前,他研究了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在翻譯中,他極其重視作品的古典性、歷史性和原創(chuàng)性,從而盡可能地還原出原作的韻味。
(一)文化負載詞翻譯的異化策略
中國人從國外學來的域外文化較多,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這就需要作品的譯介講求翻譯的藝術(shù),恰當?shù)漠惢呗允亲g者必須要掌握的。具體地講,譯者在翻譯作品時,應能傳達出異質(zhì)文化、語言形式以及寫作技巧。異化的翻譯策略保留了原作形式和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融合。林戊蓀多次使用異化策略來保留《孫子兵法》的文化氣息,例如:“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在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保ā秾O子兵法·火攻篇》)林氏譯為:
The days when the moon passes through the constellations of the Winnowing Basket,the Wall,the Wings and the Chariot Platform are the best for launching a fire attack because those are generally the days when the winds rise.④孫子著、林戊蓀譯:《孫子兵法》,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所謂有利的日期,指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四個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運行到這四個星宿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箕、壁、翼、軫指的是四個星座。但是譯者并沒有直接翻譯出星座而是將漢語名稱直接譯出。這樣處理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特色,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原汁原味,使西方讀者固有的文化思維方式受到東方文化的沖擊,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東方傳統(tǒng)文化和異域特色,能夠滿足目標讀者學習中國特色文化的審美要求。如果將箕、壁、翼、軫四星宿翻譯為人馬座、飛馬座、巨爵座、烏鴉座,雖然有利于西方讀者理解,但是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氣韻和色彩。異化翻譯能夠做到在保留源語言文化色彩的同時,讓讀者體會到原汁原味的異國文化,不受目標語言文化特征的干擾。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強,異化翻譯策略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凸顯。
(二)文化負載詞翻譯的歸化策略
歸化策略的應用是為了更加忠實和完整地傳達原文本,它更注重神似而非形似。譯者會利用一些具有不同字面意義的特定文化詞,以實現(xiàn)功能對等。奈達曾指出,翻譯中完全注重相同形式會導致原文文化內(nèi)涵的流失,這是原文本的溝通功能之一。翻譯作為一種交際活動是為了方便人們相互交流,清晰地表達原文意義。目標讀者所獲得的信息應該盡量與原讀者從原文本獲得的信息相同。根據(jù)這一點,譯者應該確保不歪曲時間和空間,優(yōu)先考慮目標讀者的需求,不打折扣地傳達出原文本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導致部分語義改變或者流失。在跨文化交際中,兩種語言的特色差異注定了原文與譯文之間的偏離。大多數(shù)目標讀者由于不了解源語言文化,一時難以理解某些特定文化概念,這就需要譯者考慮目標讀者的接受能力,恰當?shù)乩脷w化策略,使目標讀者能夠接收到原文所傳達的信息。例如“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保ā秾O子兵法·計篇》)林戊蓀譯為:
By “heaven”, I mean the effects of night and day, of good and bad weather, of winter’s cold and summer’s heat; in short, the conduct of military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s of natural forces.①孫子著、林戊蓀譯:《孫子兵法》,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陰陽”是出現(xiàn)在中國哲學、傳統(tǒng)醫(yī)學中特有的文化負載詞。陰和陽是自然界中對立的兩個方面,陰表示陰柔、消極的一面,陽表示陽剛、積極的一面。陰陽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來描述整個自然、社會以及細分的萬事萬物。如果譯者用音譯來翻譯,那么目標讀者會覺得非?;逎?,難以理解其內(nèi)涵。在英語中,沒有任何一個對應詞有如此廣泛的含義。因此為了目標讀者能夠理解原文本意涵,此處“陰陽”的翻譯即采取歸化策略處理。將“陰陽”譯為“The effects of night and day,of good and bad weather”,正是原文中“陰陽”強調(diào)的方面。這樣翻譯既沒有丟失原文意義,又方便目標讀者理解,是歸化策略的恰當應用。無獨有偶,在羅志野英譯本中,對“勝者之戰(zhàn),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孫子兵法·形篇》)的翻譯也采用了歸化策略處理之:
The former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 over the latter.A general who will certainly win commands his men to fight with a force like the bursting of pentup waters pouring down from a stream ten thousand feet high.This is the disposition of actual military strength.②孫子著、羅志野譯:《孫子兵法: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年版。
軍事實力強大的勝利者指揮部隊作戰(zhàn)就像于萬丈懸崖之上決開積水一樣,一瀉千里,所向披靡,這就是軍事實力的“形”?!柏稹笔侵袊糯拈L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今天的1.8米。在原文中孫子將勝利的趨勢比作洶涌的激流。譯者將漢語中的長度單位轉(zhuǎn)換成英語的單位,表面上會出現(xiàn)一點兒差異,但是對激流力量的描寫使得目標讀者獲得同原文化區(qū)讀者相同的感受??梢娎脷w化策略可以呈現(xiàn)給目標讀者一個簡單易懂的譯本。但是這種完全沒有文化障礙的翻譯,使用不當既會造成文化內(nèi)涵流失,也會使目標讀者感到疑惑,時間空間感被扭曲。因此歸化策略的應用應該根據(jù)語境謹慎選擇,避免過度使用。
(三)文化負載詞翻譯的音譯和加注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更為全面地表達原文的文化信息,譯者會給某些信息增加注釋,以便在處理文化差異時目標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一方面,直接保留文化差異不易于理解;另一方面,有必要保留原文本的文化氣息。因此,譯者會采取音譯加注釋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林戊蓀將“故智將務(wù)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稈一石,當吾二十石”(《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譯作:
Therefore, a wise general does his best to feed his troops on the enemy’s grain, for one zhong (tr.:1,000litres) of grain obtained from enemy territory is equivalent to 20 zhong shipped from country, and one dan (tr.: 60 kilos) of fodder from enemy territory to 20 dan from home.③孫子著、林戊蓀譯:《孫子兵法》,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即在正文中加注說明之。在羅志野譯本中則加頁下注說明之。《孫子兵法·形篇》:“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孫子兵法·形篇》)羅志野譯作:
A victorious army is like one yi balanced against one zhu,while a defeated army is like one zhu balanced against one yi.
Yi:an ancient Chinese unit of weight,one yi is 24 liang.(1 liang=50 grammes);zhu:an ancient Chinese unit of weight, one zhu is equal to 1/24 liang.①孫子著、羅志野譯:《孫子兵法: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年版。
“鎰”“銖”“鐘”“石”是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如果譯者直接省略或者直接照字面翻譯,這樣會造成翻譯的不完整,或者不能夠體現(xiàn)中國古代存在的如此豐富的計量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林戊蓀等譯本在音譯同時以加注的方式對之進行了解釋。采取音譯加注釋的方法可以提高譯文的接受性,同時將文化信息流失降到最低。在跨文化交際中,增加注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翻譯策略。同時也要注意過多的注釋會造成譯文過于煩瑣的問題,以致影響文本的流暢度。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孫子兵法》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更加廣泛。翻譯在孫子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負載詞是翻譯的障礙之一,應引起更多的關(guān)注。
(責任編輯:曹永孚)
A Review of the Translation Tactic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The Art of War
Han Dongzhen
With the frequent development of global communications, Sun Zi’s military culture has been extensively spread in the western world. As a result,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ny scholars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have accumulated much translation experience. The English version ofThe Art of Wartranslated by Lin Wusun comprehensively utilized the many tactic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such as foreignization, naturalization, transliteration and annotation, which turns out great effects in spread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B22
A
2095-9176(2017)03-0064-05
2017-02-23
韓東珍,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口譯及《孫子兵法》英譯研究。
Kew Words:The Art of War;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Tactics; Lin Wu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