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衛(wèi)
對早期華南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的重新審視
周永衛(wèi)
“絲綢之路”至今已經(jīng)存在2000多年,而以珍珠、香料、犀角、象牙等“寶貨”為主的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同樣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海上絲路早期的民間貿(mào)易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材料相對缺乏,常被忽視,應(yīng)對其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廣義的海上絲路可以包含西南絲路或南方絲路。中西方兩大文明直接對話始于海上絲路而不是陸上絲路,其原因發(fā)人深省,并與海路沿線民間貿(mào)易的繁榮不無關(guān)系。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相伴而生,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兩大重要通道。
民間貿(mào)易 海上絲綢之路 中外文化交流
長期以來,因為材料相對缺乏,對于隋唐帝國以前,即公元7世紀以前華南地區(qū)海上絲路早期的民間貿(mào)易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沒有受到學術(shù)界應(yīng)有的重視。
嶺南在先秦時期主要是越人的活動區(qū)域。越人“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①(東漢)袁唐:《越絕書·記地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58頁。,以善于造舟,習于海上活動著稱。公元前214年,秦南海尉趙佗利用中原戰(zhàn)亂的機會,擁兵自立,建立了南越國,并定都番禺(今廣州)。使得番禺成為嶺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商貿(mào)中心。南越國存在的93年時間里,番禺的港口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揮,對外貿(mào)易口岸的顯赫地位初見端倪。考古證明,當時的番禺不僅與比鄰的東南亞地區(qū)有民間貿(mào)易往來,且與更為遙遠的南亞、西亞、非洲也發(fā)生了直接或間接的交往關(guān)系。20世紀80年代,在廣州發(fā)現(xiàn)的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南越王墓曾出土了5枚原支象牙,經(jīng)科學鑒定,這5支象牙,并非嶺南地區(qū)常見的亞洲象,而是原產(chǎn)于非洲的非洲象;出土的列瓣紋銀盒與波斯文化有關(guān),屬于來自西亞的“舶來品”②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466-467頁。。
“楊雄箴曰:‘交州荒遰,水與天際。’外接南夷,寶貨所出,山海珍怪,莫與為比?!雹邸赌淆R書》卷14《州郡志》上,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266頁。比鄰南夷,地多“寶貨”,是古代史家總結(jié)出的早期華南地區(qū)海外貿(mào)易的顯著特點。種類繁多的“寶貨”構(gòu)成海上絲路貿(mào)易商品的主要內(nèi)容。試舉較為重要的“寶貨”如下:
珍珠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象征。先秦以來,嶺南地區(qū)就是著名的珍珠產(chǎn)地。漢代的合浦郡(今以雷州半島為中心,西起廣西防城港,東到廣東陽江市,包含整個海南島)是聞名全國的珍珠生產(chǎn)基地,采珠業(yè)和商業(yè)貿(mào)易十分活躍。西漢合浦郡的首縣,即郡治所在地徐聞縣,曾經(jīng)因為珍珠生產(chǎn)和貿(mào)易的興旺而富甲一方,聞名海內(nèi)?!稘h書·王章傳》記載,西漢末年,京兆尹王章遭權(quán)臣漢成帝之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誣陷而被處死,其家眷被流放至合浦郡。9年后王章冤案得以昭雪,而他的妻子兒女因在流放合浦期間進行珍珠貿(mào)易,家產(chǎn)已多達數(shù)百萬。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西漢在合浦郡徐聞縣南七里的地方,設(shè)置了左右兩個侯官。這里的侯官是郡都尉屬下的一級軍事組織。侯官的長官稱為“侯”,秩比六百石,相當于縣令級別。在侯官的治所,堆積了大量的貨物和商品,從而使侯官所在地成為商品交易的場所,許多人因此而獲利。在西漢民間流傳著“欲拔貧,詣徐聞”的諺語。這句諺語分明就是兩千年前古代版的“東西南北中,發(fā)財?shù)綇V東”。充分顯示出徐聞在漢代的繁華景象。由于采珠業(yè)利潤豐厚,經(jīng)常被官府壟斷,導致官民之間反復博弈?!昂掀钟忻裆朴?。采珠兒年十余便教入水求珠。官禁民采珠,巧盜者蹲水底剖蚌,得好珠吞之而出?!雹佟短接[》卷803《珍寶部·珠下》引萬震《南州異物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68頁。
香料在早期華南地區(qū)的民間貿(mào)易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曾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華南地區(qū)既是中國本土香料的重要產(chǎn)地,又是異域進口香料的海路必經(jīng)之地,使得這里的香料貿(mào)易從兩漢時期開始就異常繁榮。在珠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香料的種類繁多。先秦以來,華南地區(qū)香料的生產(chǎn)和使用比北方地區(qū)發(fā)達得多。中國飲食調(diào)料中的“五香”之一桂皮,是本土香料的典型代表,在江南和華南地區(qū)曾廣泛種植,并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曾沿著海上絲路出口到波斯和羅馬帝國?!妒酚洝へ浿沉袀鳌吩弧敖铣龉稹?。《說文解字》云:“桂,江南木,百藥之長?!惫鹩址值す?、牡桂和菌桂三種?!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提到的365種藥物,牡桂和菌桂都被分列入其中。晉朝稽含《南方草木狀》云:“桂出合浦……交趾置桂園?!鼻厥蓟势蕉◣X南后設(shè)立三郡,其中一郡以“桂林郡”命名,絕非偶然,正是因為桂樹是當?shù)氐闹匾禺a(chǎn),在秦帝國的社會經(jīng)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1世紀末的西方名著《厄立特里亞海航行記》“以令人不容置疑的方式指出:‘賽里斯’國(中國)的絲綢在印度港口裝船,同時裝船的還有同是來自中國的皮貨、胡椒、桂皮、香料、金屬、染料和醫(yī)藥產(chǎn)品”②戈岱司編,耿昇譯:《希臘拉丁作家遠東古文獻輯錄》,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7-19頁。。法國學者布爾努瓦指出,桂皮原產(chǎn)印度、緬甸和中國,波斯古史學家稱之為“中國的樹皮”,是美容品、醫(yī)藥品、香膏、香脂、油脂和香精中大量使用的原料,在羅馬價格十分昂貴。③布爾努瓦著,耿昇譯:《絲綢之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1頁。乳香則是進口香料的典型,又名薰陸,主要產(chǎn)于中東地區(qū),在東南亞地區(qū)也有出產(chǎn),屬于樹脂類香料,《魏略·西戎傳》中提到的大秦國(古羅馬帝國)出產(chǎn)的12種香料之一?;赌戏讲菽緺睢吩唬骸稗龟懴?,出大秦。”晉郭義恭《廣志》曰:“薰陸出交州,又大秦海邊人,采與賈人易谷。若無賈人,取食之?!雹佟短接[》卷982《香部·薰陸》引《廣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4347頁。在西漢南越王墓西耳室的漆盒內(nèi),就曾發(fā)現(xiàn)有乳香。通過海上絲路還輸入了雞舌香、蘇合香、藿香、流黃香、青木香和棧蜜香等。東漢末年,士燮家族統(tǒng)治嶺南。漢靈帝末年至吳黃武五年(226),士燮擔任交趾太守長達40余年之久?!埃ㄊ浚┷菩值懿榱锌?,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磬,備具威儀,笳蕭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谷焚香者常有數(shù)十?!雹凇度龂尽侵尽な扣苽鳌?,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192頁。這里“胡人”自然不是交趾的土著居民,而是中亞或波斯人。當時的交趾聚集了大量躲避戰(zhàn)亂的中原人及胡商和佛教徒。“佛教與外來的印度文化為中國的寺廟帶來大量的新香料,而眾多的有關(guān)焚香和香料的習俗也隨之傳入了中國,從而加強和豐富了中國古老的焚香傳統(tǒng)?!雹蹛鄣氯A·謝弗著,吳玉貴譯:《唐代的外來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3頁。華南地區(qū)一直是中國重要的香料產(chǎn)地,也是消費和使用香料最多的地方之一,當然也是民間香料貿(mào)易十分活躍的地方。華南地區(qū)生產(chǎn)的香料不僅輸入內(nèi)地,也沿著海上絲路出口到印度、中東、非洲和歐洲地區(qū)。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只是顯露出早期華南地區(qū)異常活躍的民間香料貿(mào)易的冰山一角。
犀角、象牙是我國古人所愛珍品,并常常被并稱為“犀象之器”?!痘茨献印と碎g訓》甚至將秦始皇經(jīng)略嶺南的原因歸結(jié)為“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歷史上,華南地區(qū)是盛產(chǎn)犀牛和大象的地區(qū),與內(nèi)地以及海外的犀象貿(mào)易十分活躍。西漢南越王墓中曾出土5支平均長度達120厘米的象牙,經(jīng)鑒定,確認其屬于非洲象。④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西漢南越王墓》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38、139、466、467頁。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早在公元前2世紀,華南地區(qū)就已與非洲大陸有了間接的文化貿(mào)易往來。這些非洲象牙應(yīng)以印度為中轉(zhuǎn)站,輾轉(zhuǎn)傳入嶺南地區(qū)的。大象在印度,比中國嶺南地區(qū)更為普遍。印度在漢代史家筆下被稱之為“乘象之國”。而象與佛教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陳寅恪早就指出,家喻戶曉的“曹沖稱象”實際上屬于佛教故事,只不過“跡象隱晦,不易發(fā)覺其為外國輸入者耳”⑤陳寅?。骸丁慈龂尽げ軟_華佗傳〉與佛教故事》,載《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57頁。。山東滕州曾出土有“六齒象牙”的東漢畫像石。六牙白象題材作為佛教壁畫或雕刻藝術(shù)在印度十分普遍。勞干考證這些畫像石屬于東漢章帝時期,是早期佛教對中國藝術(shù)產(chǎn)生影響的產(chǎn)物。⑥Lao Kan,"Six-Tusked Elephants on a Han Bas-Relief",《勞干學術(shù)論文集》(甲編),臺北:臺灣藝文印書館,1976年,第1391-1395頁。滕州南距徐州不過120公里,而徐州正是東漢章帝時期信奉佛教的楚王劉英的都城所在地。徐州以東200公里的連云港東漢孔望山佛教摩崖石刻和大型石像圓雕,成為佛教在東漢流行于東海地區(qū)的歷史見證。⑦俞偉超、信立祥:《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文物》1981年第7期。海上絲路既是貿(mào)易之路,是宗教文化傳播之路,也是和平交往之路。犀象也是早期朝貢貿(mào)易的重要內(nèi)容,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史載,從西漢末年到東漢時期,外國使團沿著海上絲路來華朝貢貿(mào)易共4次:分別是公元2年“黃支國獻犀牛”⑧《后漢書》卷3《章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45頁。;84年“日南徼外蠻夷獻生犀、白雉”;94年“永昌徼外夷遣使譯獻犀牛、大象”⑨《后漢書》卷4《和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77頁。;166年“大秦國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①《后漢書》卷7《桓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318頁。這4次貢獻,不僅被史家寫進正史列傳之中,也載入本紀之中,足見史官的高度重視。班固《西都賦》云:“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逾昆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三萬里。”②《后漢書》卷40上《班固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338頁?!按笸鹬R”“條支之鳥”,顯然在班固筆下是翻越昆侖山沿陸上絲路來華,而“九真之麟”,“黃支之犀”是跨越巨海,沿海上絲路來華的。
貝,也是重要的“寶貨”?!墩f文解字》卷六云:“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貝因為其稀有珍貴,在上古先秦時期被長期用作貨幣。而華南沿海是海貝的重要產(chǎn)地。貝有大小,顏色各異,而以大為貴、以紫色為珍?!柏惙灿邪?,紫貝最為美者,出交州。大貝出巨延州,與行賈貿(mào)易?!雹邸短接[》卷807《珍寶部六·貝》引《廣州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88頁?!澳擞写筘?,奇姿難儔。大貝,文貝也。交趾以南海中皆有之。素質(zhì)紫飾,文若羅朱。不磨不瑩,彩輝光浮。思雕莫加,欲琢靡逾。”④《太平御覽》卷807《珍寶部六·貝》引萬震《南州異物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88頁。“交趾北南海中,有大文貝,質(zhì)白而文紫色,天資自然不假,雕琢瑩而光色煥爛?!雹荨短接[》卷807《珍寶部六·貝》引《南方異物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88頁。
“玳瑁形似龜,出南海巨延州?!雹蕖短接[》卷807《珍寶部六·瑇?!芬稄V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67頁。日南郡盧容縣(今越南順化)附近的南海之中是重要的玳瑁產(chǎn)地。玳瑁傳說有解毒和辟邪的功能,所以深受古人喜愛?!扮殍=舛炯嬖票傩埃嗉木訌V南,日見盧亭(海島夷人)獲活玳瑁龜一枚,以獻連帥嗣薛王。王令生取背甲小者二片,帶于左臂上以辟毒?!雹摺短接[》卷943《鱗介部一五·玳?!芬侗静萁?jīng)》,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4190頁。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朝貢東漢桓帝,所攜帶貢品除了犀角、象牙之外,就是玳瑁。
華南沿海是珊瑚重要產(chǎn)地?!吧汉髦?,在縣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魚得珊瑚?!雹唷短藉居钣洝肪?57《嶺南道·廣州》,文淵閣四庫全書?!吧汉魃笄貒?,有洲在漲海中,距其國七八百里,名珊瑚樹洲。底有磐石,水深二十余丈,珊瑚生于石上。初生白,軟弱似菌。國人乘大船,截鐵網(wǎng),先沒在水下,一年便生網(wǎng)目中,其色尚皇,枝柯交錯,高三四丈,大者圍尺余。三年色赤,便以鐵鈔發(fā)其根,擊鐵網(wǎng)于船,絞車舉網(wǎng)還載鑒鑿,恣意所作。”⑨劉義慶撰,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下卷《汰侈》注引《南州異物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883頁。西晉貴族王愷和石崇斗富的典故廣為人知。晉武帝賜給王愷高二尺許的珊瑚樹,“世所罕比”。王愷以此在石崇面前炫耀,卻被石崇順手擊碎,進而出示自己高三四尺的珊瑚樹六七株,使王愷“怳然自失”⑩(唐)房玄齡等:《晉書》卷33《石崇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007頁。。而這些珊瑚是石崇擔任荊州刺史時搶劫通過海上絲路北上的“遠使商客”而來。
琉璃、玻璃、水精。琉璃又稱為流離?!稘h書·地理志》中記載,西漢漢武帝曾派出漢使“黃門譯長”從徐聞、合浦出發(fā),沿海上絲路出使海外,求明珠、“璧流離”和奇石異物。這里的“璧流離”當屬琉璃的一種?!傲鹆С鳇S支、斯調(diào)、大秦、日南諸國?!盵11]《太平御覽》卷807《珍寶部·琉璃》引《廣志》,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91頁。琉璃碗在魏晉時期仍然十分珍貴,曾經(jīng)被列入皇帝賞賜朝臣的物品名單之中。晉朝皇帝曾賞賜大臣諸葛恢琉璃碗一件。曹魏魚豢《魏略》曾記載:“天竺國人商販至京,自云能鑄石為五色琉璃。于是采礪山石,于京師鑄之。既成,光澤美于西方來者。乃詔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徹,觀者見之莫不驚駭,以為神明所作。自此國中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①《太平御覽》卷807《珍寶部·琉璃》引《魏略》,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91頁。唐傳奇小說《梁四公記》亦載:“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賣頗黎鏡面,廣一尺五寸,重四十斤,內(nèi)外皎潔,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視之,不見其質(zhì)?!雹凇短接[》卷808《珍寶部(七)·頗黎》引《梁四公記》,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92頁。其說法當有一定依據(jù)?!按笄貒?,一名黎難,宮室皆水精,為柱,食器亦然?!雹邸短接[》卷880《珍寶部·水精》引《魏略》,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92頁。晉葛洪的《抱樸子》記載:“外國作水精碗,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今交、廣多有得其法以鑄作之者?!雹芨鸷樽趺餍a專骸侗阕印?nèi)篇》(增訂本)卷2《論仙》,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2頁。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世界文明形成的方式主要有西式和非西式兩種,非西式即世界式,其貿(mào)易活動主要是寶貨貿(mào)易⑤張光直:《中國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燕京學報》新6期,1999年5月。??梢?,珍珠、香料、犀角、象牙等寶貨貿(mào)易在當時是多么重要。
對于早期海上絲路的貿(mào)易活動,歷代地方政府都深度參與其中,成為最大獲益者?!埃虾#┛こS懈邲錾诩昂2懊繗q數(shù)至,外國賈人以通貨易,舊時州郡以半價就市,又買而即賣,其利數(shù)倍,歷政以為常?!雹抟λ剂骸读簳肪?3《王僧孺?zhèn)鳌?,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470頁?!鞍雰r就市”“買而即賣”“其利數(shù)倍”“政以為常”,寥寥數(shù)語,準確概括出地方政府在海外貿(mào)易中的角色和地位。在這種政治生態(tài)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擔任地方最高長官的刺史或者太守,很難獨善其身?!芭f交阯(趾)土多珍產(chǎn),明璣、翠羽、犀、象、玳瑁、異香、美木之屬,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無情行,上承權(quán)貴,下積私賂,財計盈給,輒復求見遷代,故吏民怨叛。”⑦(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31《賈琮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11頁?!皬V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shù)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唯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黷貨。”⑧《晉書》卷90《吳隱之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341頁。這種現(xiàn)象早已引起史家的注意。呂思勉先生曾敏銳地指出:“宦于南方者,遂多貪墨之徒?!雹帷秴嗡济阕x史札記》(增訂本),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80頁。公元前54年,西漢宣帝時期“(湘成)侯益昌嗣,五鳳四年,坐為九真太守盜使人出買犀、奴婢,贓百萬以上,不道,誅?!雹狻稘h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656頁。成為史書明確記載的華南地區(qū)因為貪腐被懲處的地方長官。繼湘成侯益昌之后,魏晉南朝時期,華南地區(qū)不斷有地方守牧身陷貪腐丑聞,輕者被貶官,重者被處死。試舉數(shù)例:東晉“褚叔度(378-424)為廣州刺史,在任4年,廣營資貨,賄財豐積,坐免官,禁錮終身”[11]《冊府元龜》卷700《牧守部·貪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6年,第8346頁。。南朝宋廣州刺史“韋朗,蒞全虐法,暴濁是彰,于州所造鏤銀銘二枚,朱牙楯二十幡,朱畫青綾盾三十五幡,犀皮鎧六領(lǐng),雜白莞席三百二十二領(lǐng),銀涂漆(一作“泥”)屏風二十三床,又綠沈屏風一床,銅鏡臺一具”①《全宋文》卷49《奏劾韋朗》,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第484頁。,被罷黜南朝宋文帝時期劉道錫為廣州刺史,“坐貪縱過度,自杖”②《冊府元龜》卷700《牧守部·貪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影印本,1996年,第8346頁。。劉道錫擔任廣州刺史期間,為報答權(quán)臣庾仲文的提攜之恩,送給庾仲文一輛白檀牽車當座駕,其裝飾之奢侈豪華,甚至驚動了宋文帝。③《南史》卷35《庾仲文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913頁。南齊尚書令王晏弟弟王詡?cè)螐V州刺史期間,“多納賕貨”,被“不憚權(quán)家”的御史中丞袁昂依法彈劾。④《南史》卷26《袁昂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710頁。這些貪腐行為,不僅對華南地區(qū)的對外貿(mào)易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社會動亂,危及地方政權(quán)?!俺?,徼外諸國嘗赍寶物自海路來貿(mào)貨,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晉)刺史姜壯時,使韓戢領(lǐng)日南太守,戢估較太半,又伐船調(diào)枹,聲云征伐,由是諸國恚憤。且林邑少田,貪日南之地,戢死絕,繼以謝擢,侵刻如初。及覽至郡,又耽荒于酒,政教愈亂,故被破滅。”⑤《晉書》卷97《林邑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546頁。
華南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政通人和,經(jīng)貿(mào)繁榮,需要有作為、清正廉潔的地方長官,名臣孟嘗、賈琮、吳隱之、王勱堪稱典范?!爸衅皆辏?84),交阯(趾)屯兵反,執(zhí)刺史及合浦太守,自稱‘柱天將軍’。靈帝特敕三府精選能吏,有司舉(賈)琮為交阯(趾)刺史。琮到部,訊其反狀,咸言賦斂過重,百姓莫不空單,京師遙遠,告冤無所,民不聊生,故聚為盜賊。琮即移書告示,各使安其資業(yè),招撫荒散,蠲復徭役,誅斬渠帥為大害者,簡選良吏試守諸縣,歲間蕩定,百姓以安。巷路為之歌曰:‘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飯?!谑氯辏瑸槭葑?,征拜議郎?!雹蕖逗鬂h書》卷31《賈琮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11-1112頁。吳隱之載《晉書·良吏傳》:“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397-401)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jié),領(lǐng)平越中郎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日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干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霸谥?,清操喻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賬下人進魚,每剔去骨存肉,隱之覺其用意,罰而黜焉。”⑦《晉書》卷90《吳隱之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341-2342頁。南朝梁武帝時期,王勱任廣州刺史,“廣州邊海、舊饒,外國舶至,多為刺史所侵,歲不過三數(shù),及(王)勱至,纖毫不犯,歲十余至。俚人不賓,多為海暴,勱征討所獲生口寶物,軍賞之外,悉送還臺。前后刺史皆營私蓄,方物之貢,少等天府。自勱在州,歲中數(shù)獻,軍國所須,相繼不絕。(梁)武帝嘆曰:‘朝廷便是更有廣州。’”⑧《南史》卷51《王勱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262頁。《陳書·王勱傳》載:“時河東王為廣州刺史,乃以勱為冠軍河東王長史、南海太守。王至嶺南,多所侵掠,因懼罪稱疾,委州還朝,勱行廣州府事。越中饒沃,前后守宰例多貪縱,勱獨以清白著聞。入為給事黃門侍郎?!雹帷蛾悤肪?7《王勱傳》,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238頁。由于廣州刺史的盤剝侵吞,使得外國貨船每年到廣州者不超過三批次,而“纖毫不犯”“清白著聞”的王勱擔任南海太守期間,外國貨船每年到達廣州的數(shù)量超過十余批次。
朝廷也逐漸認識到,華南沿海地方長官深度參與外貿(mào)管理,會產(chǎn)生諸多弊端,到了唐朝終于出現(xiàn)了專司外貿(mào)管理的官員——司舶使。珍珠業(yè)一直是合浦郡的支柱產(chǎn)業(yè)。合浦地方長官對珍珠業(yè)和珍珠貿(mào)易的管理,是合浦郡社會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的關(guān)鍵所在。東漢循吏孟嘗擔任合浦太守,曾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合浦采珠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翱げ划a(chǎn)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趾)比境,常通商販,貿(mào)糴糧食。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阯(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yè),商貨流通,稱為神明?!雹伲铣に危┓稌希骸逗鬂h書》卷76《循吏傳》,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2473頁。西晉陶璜擔任交州刺史期間,也曾經(jīng)為合浦珍珠貿(mào)易的健康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陶璜曾上書朝廷:“合浦郡土地磽確,無有田農(nóng),百姓唯以采珠為業(yè),商賈去來,以珠貿(mào)米。而吳時珠禁甚嚴,慮百姓私散好珠,禁絕來去,人以饑困。又所調(diào)猥多,限每不充。今請上珠三分輸二,次者輸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訖二月,非采上珠之時,聽商旅往來如舊?!雹冢ㄌ疲┓啃g等:《晉書》卷57《陶璜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561頁?!胺膊芍?,常三月。用五牲祈禱。若祠祭有失,則風攪海水,或有大魚在蚌左右。自蚌珠,長二寸半,在漲海中。其一寸五分,其光色,一旁小平,形似覆釜,為第一。珰珠凡三品,其一寸三分,雖有光色,形不員正,為第二。”③《太平御覽》卷803《珍寶部·珠下》引徐衷《南方草物狀》,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568頁。陶璜主張依據(jù)珍珠品質(zhì)分為三等,上等珍珠三分之二上交官府,次等三分之一上交官府,三等以下聽任民間經(jīng)營,政府免除相關(guān)稅收,明確劃分官府與民間經(jīng)營珍珠業(yè)的范圍和比例,保證民間珍珠貿(mào)易的生存空間,被晉武帝采納。
“海國戰(zhàn)騎象,蠻州市用銀?!碧拼娙藦埣脑?,描繪出一幅華南沿海地區(qū)獨特人文風貌的歷史畫卷。早在西漢時期,漢使出南海就是“赍黃金雜繒而往”,這很值得注意。黃金在東西方貿(mào)易中的作用與絲綢一樣重要。謝弗指出嶺南和安南地區(qū)是唐朝重要的金銀產(chǎn)地:“唐朝本土主要的黃金產(chǎn)地在四川……但是比四川更重要的黃金產(chǎn)地是嶺南、安南的金礦。這些金礦往往分布在只有土著人居住的崎嶇深險的地方。唐朝的銀的生產(chǎn)集中在嶺南和安南地區(qū)?!雹軔鄣氯A·謝弗著,吳玉貴譯:《唐代的外來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548-555頁。嶺南地區(qū)成為重要的金銀產(chǎn)地,應(yīng)在漢代就已初見端倪。九真郡境內(nèi)的居風山是著名的黃金產(chǎn)地。日南郡盧容縣有采金浦。東漢初年征側(cè)、征貳起義,為躲避馬援漢兵追捕,曾躲藏在交趾郡麊泠縣的采金礦洞之中。南朝沈懷遠的《南越志》載南??h有金山,“金沙自是而出”⑤《太平寰宇記》卷157,引《南越志》,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稘h書·地理志》曾將銀列為粵地著名特產(chǎn)。
在與華南比鄰的廣大的東南亞地區(qū),金銀的使用更為廣泛。古代東南亞地區(qū)是著名的金銀產(chǎn)地,有崇尚和使用金銀器皿的傳統(tǒng)。2世紀末在中南半島上出現(xiàn)的林邑和扶南兩個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都曾向中國皇帝貢獻過銀缽、金盤、金碗、金鉦等。1942年在湄公河的支流巴薩克河與泰國灣之間的平原上發(fā)現(xiàn)著名的奧開奧(Oc-eo)遺址,被認為是扶南國的海港,其中出土了許多以金制品為主的文物,如金戒指、金耳飾、羅馬金幣等,其中1枚羅馬金幣的年代是公元152年⑥岡崎敬著,周紅譯:《民族文化和東西文化的交流——石寨山遺址和奧開奧遺址》,云南省博物館、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印,1985年。。
1984年在廣東遂溪縣發(fā)現(xiàn)了一批南朝時期窖藏的金銀器,其中包括刻有阿拉美字體的銀碗、薩珊波斯的銀幣,無疑是華南沿海與伊朗之間海上貿(mào)易的物證,證實了外國銀幣在嶺南地區(qū)的流通,說明南朝時期嶺南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一個以金銀為本位的特殊地區(qū)①參閱姜伯勤《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伊蘭人:論遂溪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1991年。。東晉時期“廣州市司用銀易米”②《太平御覽》卷812,引《廣州記》,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60年,第3609頁。?!傲撼酰ň熂叭齾?、荊、郢、江、湘、梁、益用錢,其余州郡,則雜以谷帛。交、廣之城,全以金銀為貨?!雹邸端鍟肪?4《食貨志》,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689頁。華南地區(qū)在南朝時期成為以金銀為本位的地區(qū),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而最重要的因素無疑是海外貿(mào)易因素。魏晉南朝時期,華南地區(qū)的海外貿(mào)易呈現(xiàn)出繁榮發(fā)展的態(tài)勢?!爸劣谀弦碾s種,分嶼建國,四方珍怪,莫此為先,藏山隱海,環(huán)寶溢目。商舶遠屆,委輸南州,故交、廣富實,牣積王府?!雹堋赌淆R書》卷58《東南夷》,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第1018頁。“火耕水耨,彌亙原野;盜賊皆偃,工商競臻,粥米商鹽,盈衢通肆;新垣既筑,外戶無局,脂脯豪家,鐘鼎為樂。揚祛灑汗,振雨流風;市有千金之租,田多萬箱之詠?!雹荨稄V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載《廣東通志·金石略》,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6頁。
海上絲路和南海貿(mào)易的重要性,在兩漢時期已經(jīng)逐漸凸顯。“到基督教紀元初期,這些貿(mào)易路線繼續(xù)延長,把原先東南亞各地孤立的交易體系聯(lián)結(jié)起來,納入一個巨大的網(wǎng)絡(luò),這個網(wǎng)絡(luò)從西歐通過地中海盆地、波斯灣和紅海延伸到印度、東南亞和中國……這個網(wǎng)絡(luò)被人們稱為世界體系?!雹轠德]貢德·弗蘭克著,劉北成譯:《白銀資本——重視經(jīng)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貢德·弗蘭克的這段論述,對于我們理解早期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的重要性極具啟發(fā)意義。番禺、交趾以及華南沿海地區(qū)在這個“網(wǎng)絡(luò)”或“世界體系”中曾經(jīng)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官方的朝貢貿(mào)易相比,海上絲路的民間貿(mào)易歷史更為悠久,影響更為深遠。呂思勉云:“以海道論,《史記·貨殖列傳》謂南海為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即后世西、南洋物也,則秦漢未并南越時,中國與西、南洋久相往來矣。是知民間之交通,必先于政府。”⑦呂思勉:《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30頁。南洋史專家許云樵言:“中國與南洋之交通也,官民異趣:官方雖出政治作用,民間則受經(jīng)濟支配?!雹嘣S云樵:《南洋史》上卷,新加坡:新加坡星洲世界書局,1961年,第13頁。在海上絲路沿線,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出土了大量漢代陶器和陶片,器型和紋飾圖案風格與廣東沿海漢墓出土的陶器完全一致。20世紀90年代,考古學家對越南中部廣南省的茶丘布召遺址進行發(fā)掘,經(jīng)碳14測定,最早屬于公元1世紀。距東漢日南郡的南部邊境只有數(shù)十公里的布召遺址所出土的器物,反映出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同時又有羅馬文化的影子。這些無疑是早期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的歷史見證。
印度是中西方交往的橋梁,在古代中西方的交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據(jù)《后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今印度)在東漢和帝時期(89-105),曾多次派遣使者,歷經(jīng)千難萬險,經(jīng)過西域地區(qū),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洛陽朝貢。后來因為西域發(fā)生動蕩,東漢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quán),雙方的關(guān)系被迫中斷。直到東漢桓帝時期(147-167),天竺使者另辟蹊徑,取道南海,即由陸上絲綢之路改為海上絲綢之路,再次來華,才使得雙方的交往重新得以恢復。公元159年、161年兩次經(jīng)南海,沿海上絲路來華朝貢。臺灣學者邢義田在《漢代中國與羅馬關(guān)系的再檢討》一文中曾指出,由于中間勢力的阻隔,羅馬和印度的關(guān)系主要是經(jīng)由海路,羅馬錢幣極少出現(xiàn)在印度北方與西方往來的要道上,而幾乎全部出現(xiàn)在南方海路的貿(mào)易點上①邢義田:《漢代中國與羅馬關(guān)系的再檢討(1985~1995)》,《漢學研究》1997年第1期。。一語道出海上絲路的重要性。
歷史上的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相伴而生,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共同構(gòu)成我國對外交往的兩大通道。漢武帝在經(jīng)略西域,開辟陸上絲路的同時,也派出“漢使”,探索海上絲路。《漢書·地理志》對此有記載:屬于黃門的“漢使”船隊,攜帶絲綢和黃金,從漢朝南部海疆“日南障塞、徐聞、合浦”,即今天的北部灣和越南中部一帶出發(fā),在沿途土著人的護送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到達都元國、邑盧沒國、諶離國、夫甘都盧國、黃支國和已程不國,為漢朝皇室采購明珠、璧琉璃等海外奇珍異品。一般認為,這里提到的都元國、邑盧沒國、諶離國,大致在今天東南亞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一帶,夫甘都盧國在今緬甸境內(nèi),已程不國在今斯里蘭卡,黃支國在今印度南部。印度南部的坦焦爾和邁索爾都曾出土過西漢前期的中國古錢幣,成為中國與印度海上交往的歷史見證。筆者曾撰寫論文指出,南印度出土的西漢前期的古錢幣,應(yīng)該與西漢前期在西南地區(qū)異?;钴S的巴蜀商人集團有關(guān)。②周永衛(wèi):《西漢前期的蜀商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史學月刊》2004年第9期。西南絲路與海上絲路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換句話說,廣義的海上絲路是可以包含西南絲路的。從云南出境,經(jīng)緬甸抵達孟加拉灣,或沿伊洛瓦底江、怒江(境外稱薩爾溫江)、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順流而下,抵達安達曼海、暹羅灣,再向西穿越印度洋,不正是海上絲路嗎?西南地區(qū)的學者又把西南絲綢之路稱為南方絲綢之路③段渝:《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前言,第1頁。,某種意義上,也透露出海上絲路與南方絲路關(guān)系密切的信息。
公元97年,東漢西域都護班超曾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在抵達波斯灣后,望海止步,無功而返,失去了最早的中西方直接接觸的大好機會。70年之后,即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貢獻,終于完成了中西方兩大文明的直接對話。這是公認的有史以來中西方文明的首次直接接觸。大秦使者(或假冒使者名義的羅馬商人)第一次來華是沿海上絲路,而非陸上絲路,其原因令人深思,無疑與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的繁榮有關(guān)。吊詭的是,載入史冊并被海內(nèi)外學者廣泛認可的中西方的最早直接接觸,是由西方人而非中國人完成的,是經(jīng)由南方的海上絲路,而非北方的陸上絲路?!按笄貒@弥袊z,解以為胡綾,故數(shù)與安息諸國(今伊朗境內(nèi))交市于海中。”④《三國志》卷30,注引《魏略·西戎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861頁。究其原因,漢使出海主要是為了“求寶”,而非尋覓商機。張騫西域之行是為了尋找對付匈奴的戰(zhàn)略伙伴,甘英出使大秦,同樣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經(jīng)濟目的。因此,早期華南海上絲路民間貿(mào)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審視,深入研究。
責任編輯:趙 欣
G09
A
2096-434X(2017)02-0009-09
周永衛(wèi),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秦漢史、嶺南歷史文化;廣東,廣州,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