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銘
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999078
特殊正義
王澤銘
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999078
特殊正義屬于正義論之核心理論。它的內在框架包括了:分配正義、交換正義、矯正正義、回報或互惠正義、政治正義(法律正義和自然正義)、衡平。特殊正義的內在原則包含了:平等、自愿、公平、公正、誠信、衡平。特殊正義開啟了法的領域,也確立的法學園地恒久的原理。它無非就是要實現(xiàn)各得其所,實現(xiàn)一個社會的特殊的善。
特殊正義;特殊善;法;一般正義
特殊正義是亞里士多德正義理論的核心理論,即特殊正義理論。特殊正義,顧名思義它是具體的或特殊的(particular),而不是普遍的或者一般的(universal)。
因此,它就與一般正義區(qū)別開來。所謂一般正義它指向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的社會關系領域。一般正義屬于道德的范疇,它是德性之總體,亞氏稱之為“他者之善”。①道德關涉到的是整個社會生活,一切社會關系的總體領域。
人類的基本事實,人生活在社會中。社會中的人,基本的交往、交換、交流、交通,總之要與他者打交道。因此,不僅僅局限于自我的關注,還要去關注他者。道德的基本要求就是利他。
一般正義作為一切德性的總體,它體現(xiàn)在社會的制度中,體現(xiàn)在人的品性之中,作用于人群關系中。它不僅要求促進他者的利益,也要求促進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利益或者一個社會整體的共同利益。一般正義體現(xiàn)了一個社會的人們的利他的精神和意愿。
亞氏欲通過法律使人為善,故以守法者為好公民。一般正義它指向的是好人,而區(qū)別于好公民。故,本文將一般正義置于道德的范疇之中。
特殊正義指向的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關系領域,即利益關系的領域。因此,一般正義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整體,而特殊正義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局部,亞氏就將兩者的關系界定為總體與部分。
小結:什么是特殊正義?特殊正義區(qū)別于一般正義,它們指向的社會關系領域不同。一般正義關注到了社會的整體,它與特殊正義的關系就是總體與部分這樣的關系。因此,一般正義乃是特殊正義之前提或基礎。
本文認為特殊正義開啟的是法的領域,即利益關系領域。法置身于利益關系的領域,它要實現(xiàn)的是特殊正義,即使得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在利益關系的領域中各得其所。
一般正義它關注到了一個社會的整體領域,它屬于道德的范疇。我們說過,一般正義是特殊正義的基礎或前提。因此,法不僅要實現(xiàn)特殊正義,還要回應它的基礎、前提,那就是一般正義。整個人類社會不論是法律制度還是人類行為,它不得不面對倫理的追問,即它是否正當。
既然特殊正義關注的是社會的局部,它就不是指向社會的全部善,而是特殊善。特殊正義是一種特殊善,即共同善或公共善,而不是全部善。因此,法指向的是一個社會的特殊的善,即公共或者共同善。
小結:特殊正義尋求和實現(xiàn)社會的特殊善,即共同善。特殊正義開啟法的領域,并確立了法學園地的很久原理。特殊正義它的核心義涵就叫各得其所。
特殊正義理論的核心觀念是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亞氏的矯正或糾正正義,實際上隱含了交換的正義觀念。在人類社會諸種復雜關系,亞氏天才地劃定了兩個基本類型,即自愿型與非自愿型的社會關系。②本文認為,交換正義適用于自愿型的社會關系領域,矯正正義適用于非自愿型的社會關系領域。
本文認為特殊正義理論至少包含了以下觀念:分配正義、交換正義、矯正正義、家庭正義、政治正義(法律正義與自然正義)、回報或者互惠正義、衡平等諸種觀念。
一般說來,在特殊正義中:分配正義指向的是公法的領域,交換正義指向的是私法的領域,矯正正義指向的是司法的領域。
小結:本文將諸種正義觀念納入特殊正義的理論框架之下,從而使它們的目的聚焦于實現(xiàn)特殊正義,即各得其所。
特殊正義的內在原則,本文認為至少包括以下原則:平等、自愿、公平、公正、比例、衡平、誠信。
結論:什么是特殊正義?特殊正義屬于正義論之核心理論。它的內在框架包括了:分配正義、交換正義、矯正正義、回報或互惠正義、政治正義(法律正義和自然正義)、衡平。特殊正義的內在原則包含了:平等、自愿、公平、公正、誠信、衡平。特殊正義開啟了法的領域,也確立的法學園地恒久的原理。特殊正義所要實現(xiàn)的乃是使得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各得其所,以及實現(xiàn)一個社會的特殊善或公共善。
[注釋]
①[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1:130.
②[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1:134.
D09
:A
:2095-4379-(2017)28-0227-01
王澤銘(1992-),男,漢族,福建寧德人,澳門科技大學,民商法碩士,研究方向:法理學與法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