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鑫
運用聽評課杠桿 撬動新課改砥礪前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聽課評課的研究》結題報告
陶玉鑫
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開展多種形式的聽課評課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它是高中語文教師相互學習和幫助的最好交流方式,在聽課評課過程中,教師得到的收獲遠遠超過自身鉆研的范疇。然而,我們對聽課評課累累碩果的熱切期盼,卻遭遇到現實中的種種羈絆的顛覆。因此,突破其中的困境、尋求更好的聽評課形式與方法,營造互動研討和坦誠交流的教研文化氛圍,就顯得極其重要。基于此,我們認為,聽課評課過程就是深入語文教學第一線直接了解語文教學現狀的過程,是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是有目的、有系統地進行調查研究和專題總結的過程,也是密切廣大教師關系、進行學習與提高的過程。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傳統聽課評課標準的弱點暴露得越來越充分。因此,必須要在改進和創(chuàng)新聽課評課標準上做研究和探索。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進行仔細觀察的過程,是教師用多種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收集課堂信息的行為,包括師生語言和行為、課堂情境與故事、師生狀態(tài)與精神等,它對于了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評課就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此引起變化進行價值判斷,是圍繞聽課收集到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
總的來說,聽課評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種研修活動。
在課題實施之初,我們確立本課題的研究目標首先在于發(fā)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研究解決辦法。
本課題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探索以評促教,發(fā)揮和提高評價激勵的導向性和實效性。
關于研究的意義,我們認為,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本身同樣重要。只有建立了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才能從宏觀上正確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從微觀上及時調整教學偏差,從而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基于研究目標,我們在課題實施之初就確立了三種主要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案例實證,大量積累有關課堂教學原生態(tài)的客觀準確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探討課堂教學評價的規(guī)律與理論。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會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適當采用相關量表測試法等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兩年,研究工作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4年5月—7月)。論證課題、擬定研究方案,填報課題申請、評審書,上報有關部門。
2.研究實驗階段(2014年8月—2016年1月)。
(1)制定調查問卷,設計《高中語文聽評課現狀問題調查問卷》(分為“教師卷”和“學生卷”),隨機抽取一個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再對我校語文組30余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然后進行綜合分析。
(2)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
(3)研究制定本校語文學科聽評課標準。
(4)開展課堂教學觀摩,按實施計劃撰寫出課題調查報告、研究論文、課例分析,同時提交課題中期進展報告和階段性成果。
3.總結階段(2016年3—5月)。對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匯總研究成果,撰寫并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4.完成結題報告(2016年6月—2017年8月):完成結題報告,申請結題,申報成果驗收等。
本課題研究歷時三年多,主要取得了兩方面成果。
1.本課題最直接的研究成果是對學?,F正在使用的評價量表進行了修訂。
我們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分解為三個評價點:教師基本能力、學習目標與結果、學習過程與方法。然后從這三個點出發(fā),為每個點設置許多評價細目。在制定評價量表時,我們主要考慮一方面要便于評價者操作,另一方面要留出一定彈性空間,利于探討和探索,避免以某種固定模式限制思維。
2.本課題研究在實驗教師的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首先我們課題組成員的科研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都得以加強,課堂教學評價水平得到了實質性提高,教學方法更加科學,課堂教學理念有了很大變化,課堂教學更加扎實有效。此外,本次研究起了很好的帶動作用,校內許多課題組之外的語文教師也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心得等。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不少缺憾,產生一些困惑,導致研究工作存在不少問題。
1.因種種主客觀因素影響所致,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雖也按照實施方案進行了“語文聽評課”問題的師生調查問卷,部分數據也統計出來,可因部分成員中途發(fā)生變動,后續(xù)安排又沒有及時調整,導致調查報告沒有分析、撰寫出來,對后續(xù)研究影響較大。
2.語文老師個性特點與課堂教學風格存在很大的差異。那么,語文教師的個性特點、課堂教學風格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3.在當前應試教育依然根深蒂固的環(huán)境下,許多教師不敢改革語文教學方法,這嚴重影響到課堂評價標準的實施,于是我們的研究成果最終仍不得不回到“分數就是硬道理”的怪圈上來。如若要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極為漫長、痛苦的過程。
4.實驗教師素養(yǎng)提高、能力習得不盡人意。在課題實驗過程中,雖然經過自我研修、校內培訓、外出學習、名師引領等,課題組成員的教研能力與教學水平都得到較大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也進展較快,但因教學理論深度不夠,學校地處偏遠,“領軍”人物缺乏,導致部分方案無法實施;加上課題組成員多為校內中層領導或教學中堅力量,教學任務重,行政事務多,集中研討時間少,使得全體成員專業(yè)化發(fā)展參差不齊、收獲迥異,尤其是研究中途有成員因調動退出,使課題研究未能圓滿地實現預定目標,達到至臻至美的理想境界。
〔本文系貴州六盤水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聽課評課的研究》(課題編號2014LPSYA00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