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超
蘇教版《〈史記〉選讀》指瑕
劉文超
筆者作為《〈史記〉選讀》教材的使用者,對其要體現(xiàn)的以人為本、遵循規(guī)律、注重整合、引導學習、倡導開放、立體構(gòu)建等新課程教學理念愛之深切,對其獨特的集聚性突破式閱讀模式十分欣賞,但在教學實踐后也產(chǎn)生了些許想法,認為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
在教材《高祖本紀》中,有一句“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教材對該句中的“奇”注釋為“異,使與一般人不同?!卑醋置嫔侠斫?,這里把“奇”看作了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對該句的解釋是,“你起初總認為自己的女兒與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許配給貴人。”這里又把“奇”看作了意動用法。并且,在教材的“積累與運用”專題中,對學生還進行了“奇”字活用情況的考查,因此我們有必要討論清楚該句“奇”字的活用情況。
我們的教學參考書沒有把原句中的一個重要實詞“欲(想要)”翻譯出來,也許譯者也認為加上去了以后翻譯得不大通順,比較別扭才把它刪掉了。如果我們把“奇”看作意動用法,那么該句則應直譯為:“你起初想要認為這個女兒與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許配給貴人?!边@句話所傳達的信息是:因為呂公認為小女兒本身就不同尋常,所以才要許配給“配得上”她的貴人。既然呂公已對小女兒“認為”了,覺得女兒已經(jīng)不同尋常了,何必還“想要”她不同尋常呢?
若是按照書下注釋,把“奇”看作使動用法,該句則應直譯為:“您當初想讓這個女兒不同一般,嫁給貴人?!边@句話對我們傳達的信息是:呂公認為女兒比較尋常,因此起初就希望她以后變得不同尋常,考慮通過嫁一個貴人的方法,讓她達到區(qū)別于常人的目的。若以此直譯的話,語句較為通順,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看,也比較符合邏輯。
許嘉璐主編的《二十四史全譯》,是公認的權(quán)威譯本,本書的《史記分冊》對該句的解釋是“您當初想讓這個女兒不同一般,嫁給貴人”。看來這里也是把“奇”看作了使動用法。
在《淮陰侯列傳》中,有一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教材對“鹿”的注釋為:“與‘祿’諧音,比喻皇帝之位。引申為政權(quán)?!?/p>
細究這個注釋,有其表述不佳之處,“與‘祿’諧音”,顯然不是在對“鹿”進行注音,言外之意是想告訴讀者,此處“鹿”的意思與“祿”有關(guān),修辭格為諧音雙關(guān)。然而后半句又指出修辭格為比喻,這樣前后矛盾的注釋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弊钤缫娪凇稘h書·蒯通傳》,最早從修辭格的角度對這句話進行分析的是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的《漢書注》,該書引張晏的話曰“以鹿喻帝位”;宋代的訓詁學家裴骃的《裴骃集解》,也引張晏的話曰:“以鹿喻帝位也”。他們都認為運用了比喻修辭格。直到現(xiàn)在,凡是涉及到這句話的解釋,統(tǒng)統(tǒng)都視為比喻修辭格。如《漢語大詞典》解釋說“鹿”,“比喻政權(quán)或爵位”,“亦比喻掌權(quán)的人”;王力的《古代漢語》注解說“鹿,比喻帝位?!?/p>
這句話流傳下來,演變出三個成語“群雄逐鹿”“逐鹿中原(中原逐鹿)”“鹿死誰手”。查閱《漢語成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幾本權(quán)威詞典對這三個成語的解釋,盡管它們對“鹿”的釋義大同小異,但都認為運用了比喻修辭格。
其實,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先生在《重版更名漢文文言修辭學序言》中特地補記這一點:“今按張說是矣,然喻帝位何以必用鹿字,此必有其故,而張氏未及,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余謂鹿祿同音,此以鹿雙關(guān)為祿也。《論語·為政》篇曰‘子張學干祿?!馊铡?,祿位也?!粍t秦失其鹿即秦失其祿,正謂秦失其位耳。以上文用鹿字,故下文用逐字承之也?!硕聻檎Z音雙關(guān),卷中偶失載?!彼选扒厥渎埂弊鳛椤罢Z音雙關(guān)之例”,第一次明確指出了這一句中“以鹿雙關(guān)為祿”。
據(jù)了解,近年來,對于“秦失其鹿”的修辭格,學界還有一些討論。作為高中生盡管不需要研究得如此深刻,但作為教材,在表述方面一定要科學規(guī)范。首先作為常用成語,作為提高學生語文修養(yǎng)的知識點,此處注釋非但沒有必要回避,而且更應表述清楚,我們可以用“一說諧音,一說比喻”的形式表述,把不同的觀點收錄在教材上供學習者參考,如此安排不僅可以體現(xiàn)教材善于吸取前人及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這一讓學生自己去體味研究的過程,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或者我們就直接避開爭議,遵照當下眾多權(quán)威詞典的“比喻”表述,至少也可使得該注釋不再前后矛盾。
作為文化大省的江蘇,以公益之心為第一標準,以學術(shù)領(lǐng)先、人才互補為基本準則,匯集眾多語文教育改革的權(quán)威專家、優(yōu)秀教師,編寫出了這套教科書,成為全國一綱多本、百花齊放的成功典范。蘇教版《〈史記〉選讀》無疑是權(quán)威的、科學的,但在品讀推敲之際,總覺得有白璧微瑕,不吐不快。在此提出管見,求教于編者與方家。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湖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