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蓮
【關鍵詞】 體育教學;學生;心理素質;促進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119—01
體育活動既是身體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對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也具有積極的作用。經(jīng)常參加體育活動,不僅使活動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可以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增強自我概念,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等。除此之外,體育活動還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礙,是治療和輔助治療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長期的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身心疾病也有治療作用,但這種促進和治療作用不是自動產(chǎn)生的,只有科學的體育鍛煉才能產(chǎn)生上述作用。那么,如何在體育活動中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呢?
一、建立和諧、友愛的活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是個體在對自己進行價值判斷、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態(tài)度與情感,反映一個人對自己的悅納程度。研究表明,成功體驗是影響自我價值感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首先,我通過設置小型的運動競賽和展示個體的運動技能等活動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其次,將個體放置于群體當中,通過掌控群體活動,讓個體獲得足夠的自尊自信。在教學中,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活動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做,相互幫,展示自我。如,在一年級“正確走”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感受怎樣才是走的正確姿勢,結伴嘗試并相互糾錯提高,選出走姿標準的學生作為小教練指導練習。在這種互助中,讓孩子們體會和他人相處,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二、開展趣味游戲教學,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
研究表明,體育活動中情景的變換、能量的發(fā)泄等都對不良情緒起著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尤其學生玩高興了,就會忘掉一切煩惱。因此,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我充分利用游戲調節(jié)學生上課的情緒。除過設置一些傳統(tǒng)游戲“看誰反應快”、“長江 黃河”等,主要根據(jù)學生喜好設置一些地域性特點的游戲,如“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等,這樣的游戲學生感興趣,身心參與度就高。這時候學生往往只注意身體的運動,而把煩惱拋到腦后,能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腦活動的調節(jié)。
三、利用體育活動特點,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堅強的意志品質主要包括一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勇敢、果敢性、堅韌性、自制性等,都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xiàn)和培養(yǎng)起來的。體育活動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難和障礙為特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會刻意地減少學生可能遇到的挫折情況,而是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和頑強的心態(tài)克服困難和挫折。如,在中長跑教學中,我明確向學生闡述“極點”這一生理現(xiàn)象,在實踐練習出現(xiàn)“極點”時,鼓勵學生堅持,以咬牙克服自身的不良反應去戰(zhàn)勝“極點”,邁過“極點”去感受運動的暢快淋漓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自我、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四、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
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 ,一般都有正常的人格 ,正確的自我意識 ,與集體、社會協(xié)調一致,對待挫折和失敗有一種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永不服輸?shù)木瘛T诮虒W中,我有意識地設置失敗,鼓勵學生通過吸取教訓或同伴幫助等方式來取得勝利,強化學生的承受能力。比如,在跳繩測試中,設置相對個體較高的數(shù)值(經(jīng)過多次努力可以達到),讓學生在群體中反復練跳,經(jīng)過嘲笑、鼓勵、分析、幫助、掌握技巧、成功、收獲贊揚等,體驗失敗并不可怕,如果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探索出成功的路子,何嘗不是快樂的事。
五、堅持體育活動,提高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1750名心理醫(yī)生中,80%的人認為體育活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活動作為治療手段來消除焦慮癥。研究還表明,體育鍛煉有助于人們擺脫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降低焦慮、消除抑郁等心理障礙,使人們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除過教學外,教師可培養(yǎng)學生們基礎的運動技能或個人運動興趣,鼓勵學生們養(yǎng)成每天進行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運用體育活動預防或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如,不開心時跑步,孤獨時相約打球等,提高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