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欣麗
摘 要:“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是由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來的。在新課改實施以來特別注重素質教育,以人文本,面向全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因材施教,并且更好的實施,針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如何針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因材施教;實現(xiàn)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fā)展?jié)撃芎蛡€性差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因此,素質教育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
一、教師的備課分層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F(xiàn)代教學大力倡導生成教學,但備課同樣重要,是落實因材施教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備課并不是教師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而是要做到在學生分層基礎上的分層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針對同一內容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來到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方法,制訂不同的任務,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上各章節(jié)、各版塊的知識點全面了解,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脈落關系,這樣才能在備課時將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能夠基于學生的已知,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得學生通過自身的主動探究來學習未知。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情況全面了解,在備課時才能實施分層教學如同樣是提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的類型與目的則不盡相同,針對差生提檢測型問題,針對中等生提理解型問題,針對優(yōu)生則要提出一些綜合型、開放型問題,這樣才能使教學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展開,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范本,打下基礎。
二、教師導學分層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主要場所。要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探究,教師要兼顧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著眼于具體的教學內容,著眼于學生的實際學情來給予不同的方法指導,以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應著眼于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于教材內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指導方法。①面向學生個體,層次不同,要求各異。學生因興趣、基礎、認知等方面的不同,在學習同一知識點時并不能同時達到教師的主觀要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統(tǒng)一要求,勢必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而并不利于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要促進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教師就必須要針對學生所處的不同層次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乘法”這一節(jié)的重點是計算法則,難點是對于算理的理解。其最終的教學目標都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法則。但教師應面向學生個體提出不同的要求。差生通過模仿例題進行計算,逐步掌握法則;中等生要按步驟進行計算,深入理解算理;優(yōu)生則不僅要完成中差生的要求,還要學會根據(jù)法則說明算理。②面向學生群體,科學分組,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教學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其不同于學生的個體學習,而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個體所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小組內成員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相接近,這樣更能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不同的學習小組來量身定做,提出不同的探究任務,從而使各小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組內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進而達到共同進步。
三、學生練習分層次
練習是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數(shù)學學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練習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例如在學生學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組漸進性的練習題,包括三種練習。1.模仿性練習。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大小為:長3分米,寬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2.發(fā)展性練習。一個長方體木箱,長1.2米,寬0.8米,高0.6米。做這個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這個木箱不做上蓋呢?3.綜合性練習。把第一題的木塊平均分成三塊后,木塊的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通過分層次練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得到提高,學得扎實而牢固。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差異學生搭配合作、輔導分層、作業(yè)分層次、分層評價、開展數(shù)學課外興趣小組等方式來實施分層教學。
四、學習評價要注重因人而異
《數(shù)學課標》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再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更要注重因人而異。教師可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例如:對學優(yōu)生,應側重于通過評價,引導他們具有謙虛、謹慎、尊重同學、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對于學困生,則應側重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通過教師、同學以及自身的評價,看到進步、感覺到成功。這樣的評價,才是對學生的學習有發(fā)展作用的評價。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因材施教,以人為本,面向全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與天賦特征對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玉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因材施教[J].新課程學習:上,2009(12).
[2]王麗坤.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因材施教[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6).
[3]蔣衛(wèi)梅.小學數(shù)學教育要尊重個性,因材施教[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3(8).
[4]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一般教學論方面[J].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