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榴福
摘 要 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使學生在讀中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 語文 加強 朗讀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23-02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一、在范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要根據(jù)不同的訓練內(nèi)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兒童的模仿性很強,教師作適當?shù)姆蹲x是不可缺少的。例如,教《小竹排在畫中游》一課時,教師先用輕松的語氣、節(jié)奏較慢的語調(diào)領讀“小竹排,順水流”,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接著領讀“鳥兒唱,魚兒游”,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fā)學生對景物的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高聲朗讀“江南魚米鄉(xiāng),小竹排在畫中游,”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隨著老師的領讀,學生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個個猶如置身于美麗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親身感受著那里風景如畫、鳥語花香的動人美景。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范讀,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跟讀中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
二、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經(jīng)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
三、在朗讀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體會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戰(zhàn)友被火燒的極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時此刻邱少云為了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也不動,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堅強,他嚴守紀律和獻身的精神讓人欽佩,讓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濃郁的課文。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在朗讀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懇求”“請求”“哀求”“乞求”我買他的火柴的語言,再從事情的結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慘命運和誠實的品格。學生對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贊美,對小珊迪的同情,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不斷提高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四、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過朗讀指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不興安嶺》《火燒云》《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天空著了火?!薄跋脊庹盏眯『⒆拥哪樇t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xiàn):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火燒云的變化極多,紅通通的、金燦燦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誘發(fā)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詩歌的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音樂美,詩人的情感是通過充滿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通過朗讀,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和鑒賞詩歌,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操。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進行朗讀指導,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