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壯
摘 要: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文學導入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文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精彩繽紛的世界,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文學滲透 引導方法
在長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英語語言中所表現出來的英美文化。有些人雖然已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識,在語言交際中容易出現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 ,即在交際中因不了解談話對方文化背景而導致交際失敗。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相差之遠是人所共知的。大學英語教學,其目的和重點不再單純是讓學生掌握相關詞匯、語法知識,更多的應放在以適當途徑讓學生對所接觸的知識主題融會貫通,并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實際運用。其中一個重要方法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和知識滲透。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學導入是指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學和漢語文學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文學導入,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還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塑造學生美的靈魂,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進而從語言學習層面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必修課,是了解西方價值觀念的一扇窗戶。通過作品的賞析,他們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提高個人修養(yǎng)。然而它又不是純粹的文學欣賞課,教師只能通過文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精彩繽紛的世界,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必趣。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適時導入的作用
1.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了解西方文化。
文學知識導入基礎英語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意識與修養(yǎng)。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接觸一些西方的文學知識,了解兩方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風俗習慣,借鑒和吸收異域文化的精華,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與個性,有利于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如在問候方面:英國人見面喜歡談天氣,有排隊的習慣,不能問女士的年齡,不喜歡討價還價等;而在中國,我們普通的打招呼方式就是:吃了沒有,去哪里等,了解這些文化習俗對于我們的順利溝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可以強化學生學習的效果并最終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我們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會經常碰到典故現象,其中有很多典故來源于古希臘或古羅馬的神話傳說,這時候就有必要向學生說明一些與之相關的英美文學背景知識。如美國科學家把探索太空的計劃命名為阿波羅(Apollo,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計劃;用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象征Trident(三叉戟)給潛水艇命名;世界一流海軍水面防御系統(tǒng)——宙斯盾(Aegis)就是以希臘傳說中的眾神之神宙斯使用的盾牌而命名;著名的運動品牌Nike也正是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贊美食物可口時說它tastes like Ambrosia,“Ambrosia”便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享用的珍饈美味。學生要透徹地理解其含義,就必須知道其是由哪些神名或英雄名稱轉化而來的,并要了解關于神或英雄自身的傳說。這樣不僅可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知識面,而且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修養(yǎng),增強對西方文藝的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英美文學知識的導入
1.通過課本知識的需要導入適當的文學背景知識。
新編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5主題是關于艾滋病的,為進行文化教學的好機會,因其涉及大量知識文化領域:相關醫(yī)學原理、西方國家最初發(fā)現及發(fā)展過程,各國政府、團體和個人對此的態(tài)度及措施,未來發(fā)展趨勢等,均可做成精彩的陳述報告。學生們帶著濃厚興趣搜集資料,做出的報告內容豐富,角度多樣,有的從病理學角度出發(fā)解釋AIDS的發(fā)病原理,有的從其傳播途徑入手討論社會安全及自我防護手段,還有的從各國態(tài)度入手探討其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增長了對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社會倫理、東西方文化對比等方面的知識和了解,學習興趣也得到提升。
2.通過在講解課文時對某些知識點的適當引申來導入文學知識。
我們在講解課文時會經常碰到習語和特別用法現象。如不加以解釋,學生可能不能真正掌握。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語習語承載著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先世界,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如:rest on onesoars(暫時歇一歇),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錢浪費,大手大腳)等。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大多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厲害”用sick as a dog,“累極了”是dog—tired等。有學生曾問過這樣一句話:He is the Man Friday of police.這樣一個簡單句,沒有生詞,卻無法正確理解。如果接觸過小說Robinson Crusoe,讀到過主人公Robinson Crusoe 救過一男子,取名為Friday,而Friday 后來成了Robinson Crusoe 的忠實仆人、得力助手,此句便迎刃而解。英語中有大量的成語和典故源自文學作品,通過閱讀文學作品,理解英語成語典故,極大地積累和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三、結語
文化知識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學生通過語言學習文化,并通過文化進行語言學習,達到二者的完美結合,是外語教學的最高境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文學導入是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教師可以借助教材,還可以穿插著名人物的趣味故事或文學常識等進行文學導入,用名言、警句、人物光輝的思想內容進行文學導入,通過建議學生閱讀其他名篇或與課文相關的作品進行課外文學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樹泉.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許果,梅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N].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6):121-123,VOL8.
[3]胡家?guī)n.英國名詩詳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4]宋葵.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