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是目前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班級管理中廣泛采用且頗受教師和家長青睞的教育方法。毋庸置疑,賞識教育切實解決了班級管理中的諸多問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該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賞識教育,成為當前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明顯感覺到:班級管理的風險和難度與日俱增,尤其是面對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學生群體而言,班級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賞識教育主要應對的是信心不足和動力不足這兩個學生群體。前者主要是依賴性強,內心安全感不高,自信心不足,不能發(fā)現(xiàn)自身閃光點,找不到提高的突破口。賞識教育則如同火種,讓信心不足的學生群體能夠在黑暗中看到希望,找到前進的航標,對于這類學生群體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而對于動力不足的學生群體,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必須找到這類學生群體的興奮點所在,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賞識激勵,為這類學生群體注入新鮮血液,使其充滿激情。面對這樣的兩個群體,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運用中一定要注意科學適度,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停滯不前,一定要把握好火候。
賞識教育可設立一個遠期奮斗目標,并將遠期目標分解為若干近期目標,讓學生在實現(xiàn)近期目標的過程中,重新樹立自信和充滿激情。賞識教育的神奇之處就在于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將其點燃,讓班級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推進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國家的教育體制機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班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和標準,班級管理也隨之成為燙手的山芋,教師對班級管理大都是望而生畏、敬而遠之。究其原因,與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和教育體制機制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班級管理工作一度陷入了弱化、弱勢的狀態(tài)。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是不爭的事實,班級管理又陷入了不敢管、不能管的尷尬境地,一旦師生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和矛盾,媒體和行政主管部門大都認為學生主要以教育為主,教師負有主體責任,只能對教師進行處罰來平息事態(tài)發(fā)展。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從事班級管理的教師出于自我保護,對班級管理一度松軟。
對于在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班級管理者不能大膽地放手工作,甚至出現(xiàn)把大問題化小、小問題化無,更有甚者會違心進行賞識,班級管理中就出現(xiàn)了賞識教育的套用和濫用。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套用和濫用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學生盲目自信,遭受打擊后一蹶不振,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賞識感到鄙夷,認為過于廉價,甚至對賞識的濫用深惡痛絕。與此同時,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中走入了一個死胡同,嚴重喪失了賞識教育的本意。
賞識教育是要激勵學生,不是發(fā)福利,更不能把賞識教育搞成廉價批發(fā)。賞識教育更不是仙丹妙藥,不一定包治百病。我們必須理性看待,從而確保賞識教育的原汁原味。
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們必須加以重視?,F(xiàn)如今,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甚至全部,正是由于這樣的現(xiàn)狀和結構,導致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在看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家庭更多的是對孩子給予、遷就和滿足,長期以來在看待孩子優(yōu)劣的問題上,我們的家長能夠做到客觀理性的寥寥無幾。
班級管理是以人為勞動對象的綜合勞動,尤其是要針對具備獨立思維體系的勞動對象,更是難上加難。班級管理工作應將學生放在突出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對不同的管理對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班級管理上賞識教育的運用也是如此。
我們應該將班級管理和家庭教育中賞識教育的運用有機統(tǒng)一起來,形成合力,實現(xiàn)主客觀相一致。班級管理其中一項就是評價,而評價分為肯定評價和否定評價,評價就是要允許學生存在差別,進而因材施教,而不可將班級管理中的賞識教育的運用當成生產車間,無論進去的是什么,走出來的都是一個模型,這與賞識教育的本意和真諦背道而馳,嚴重偏離了賞識教育的正常軌道。
因此,班級管理過程中,賞識教育的運用必須實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班級管理相一致,否則會使學生判別是非的觀念和標準喪失,出現(xiàn)嚴重的后果。
賞識教育的評價功能就在于能夠鼓勵、激發(fā),讓學生能夠樹立自信,并將這種自信長久堅持下去,一直到取得最后成功。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賞識教育對學生肯定和贊賞的一面,學生的成功更是讓賞識教育家喻戶曉。否定的評價也是教育評價的一種,但是在現(xiàn)實的班級管理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少用、慎用,但是不能不用。在常規(guī)的班級管理中,必須做到恩威并用,懲戒同樣是一種教育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很奏效的教育方法,將否定的評價弱化甚至廢棄,就破壞了教育的完整性,成為一種不完整的教育。
賞識教育的本意就是承認學生差異,結合學生實際,從不同角度來肯定學生的某一個方面。例如,在課堂練習中,學生做了十道題錯了一道題,教師馬上指出來,就是中性評價、客觀評價。教師將結果公示后,找到學生做習題字跡工整、態(tài)度認真進行賞識,這就是找到了一個賞識教育的突破口。而對于學習過程中存在不認真審題的習慣,必須指出來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部分教師對賞識教育承認差異的前提視而不見,生搬硬套地運用賞識教育,導致與賞識教育本意南轅北轍。
班級管理過程中,賞識教育運用可以樹立榜樣,起到目標引領的導航作用,但是光有賞識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懲戒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與之相對應的還包括磨難教育,讓學生在失敗和挫折中經受洗禮。在班級管理中,沒有懲戒教育,學生犯錯誤后,不承擔任何后果,學生教育的目的和歸宿就走向了極端,后果不堪設想。班級管理不能單一地追求賞識,而應該同懲戒教育相結合,做到相互促進,交替使用,切不可將班級管理的整體割裂,顧此失彼。
總之,班級管理中賞識教育必須做到科學適度運用,掌握分寸和尺度,才能真正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和實質,才能促進班級管理工作走上新的臺階、開創(chuàng)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