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紅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能夠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就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談點體會.
一、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1.抽象知識直觀化.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常見的問題就是知識點過于抽象,教師無法有效形容,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更無法合理利用所學知識點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打破時空的制約,利用模擬實驗,幫助學生參加實驗活動,并在實驗過程中領會教師無法確切傳達的物理知識點.例如,在講動、靜滑輪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集相關資料,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滑輪模擬實驗.通過軟件,學生進行滑輪模擬操作,進而理解“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改變力的大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掌握動、靜滑輪基本知識以后,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工具進行滑輪組實驗演示,進而指導學生在滑輪組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
2.模擬實驗真實化.有些物理實驗,由于眾多條件的制約,導致無法進行現(xiàn)實操作,或現(xiàn)實操作效果無法達到理想效果,那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真實實驗模擬.例如,托里拆利實驗中的實驗用品中包含水銀,水銀是一種有毒的液體,學生在實驗中容易由于操作不當導致中毒,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該實驗仿真演示給學生.又如,均速直線運動相關實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物體能夠達到這一效果,而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將這一運動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直接觀看到現(xiàn)實條件下無法達成的物理實驗現(xiàn)象.
3.學生學習自主化.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更加集中.信息技術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空間束縛,將學生引入到寬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動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現(xiàn)以初中物理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為例,簡要分析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教學重點為“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慣性的含義,了解如何有效避免慣性的危害.(1)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向?qū)W生演示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相關現(xiàn)象:“汽車行駛”“足球滾出后逐漸停下”“滑雪”等,并提問:生活中是否存在這樣的例子,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在演示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在腦海中產(chǎn)生“物體運動需要力”的概念,隨后安排學生利用課本、文具進行小實驗,感受物體運動與受力的關系.(2)假設猜想.在學生感受物體和受力之間的關系后,教師可以播放亞里士多德理論觀點和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在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觀點的矛盾之處后,教師可以通過矛盾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3)實驗模擬.將學生按照4~6人為一組合理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在小組實驗設計過程中,小組學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彼此進行辯論,并針對設計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討論解決.若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適當詢問教師.實驗設計后,小組長將設計方案交由教師審閱;教師給出指導意見以及實驗注意事項;學生自行實驗,作好記錄和數(shù)據(jù)分析.(4)討論分析.利用投影將各個小組的實驗記錄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結果中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通過學術、準確的語言描述實驗結果,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5)應用拓展.教師可以利用演示工具向?qū)W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慣性”現(xiàn)象,引導學生總結慣性的基本定律,通過實驗工具證明慣性確實存在;觀看視頻資料,了解生活中慣性導致的利弊現(xiàn)象,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常見慣性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課后自行訪問相關網(wǎng)站,了解慣性造成的危害,有效避免慣性,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雖然有些物理實驗無法在現(xiàn)實中進行演示,但是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模擬實驗場景,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