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琦
摘 ? ?要: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張承志以獨特的個性和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富有激情的作品。閱讀其早期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母性的書寫充斥于他的文本創(chuàng)作中。張承志小說中母性形象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這種形象有何象征意義?他為什么執(zhí)著于此?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 張承志 ? ?母性書寫 ? ?母親形象
“母性”幾乎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學作品公認的母題之一。何謂“母性”?通常情況下,它被定義為一種女人的天性,意味著授予、犧牲、撫愛、溫柔的美德。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這種崇高美好的母性并不是母親所獨有的,大多數(shù)女性生來就有慈愛、偉大、勤勞、富于犧牲精神等優(yōu)良品質(zhì)。
作家張承志曾說:“對于母性及其含量的理解程度是區(qū)別人的標志之一。”①因此,在他的文學之路上,對于母性濃烈的感激崇敬之情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故以下筆者將從母性形象在作者文本中的具體表現(xiàn)、作者筆下的母性形象的引申意義及作者執(zhí)著于此主題的原因初探這三個角度談?wù)剰埑兄拘≌f創(chuàng)作中的母性書寫。
一、具體表現(xiàn)
(一)真正的母親。在早期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中,額吉大多是寬厚、博愛、容忍的光輝圣母形象的化身。這在張承志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
故事中的主人公鐵木兒是一位牧區(qū)插隊的知識青年。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他擁有了一位蒙古族干娘,鐵木兒親切地喚她為額吉。一個春寒的風雪夜,額吉焦急地找到了迷了路的鐵木兒,并脫下了自己的哈達給鐵木兒御寒。而她自己呢?只剩下一件薄薄的羔皮袍,最終額吉下肢癱瘓。鐵木兒自責而又難過,可額吉卻很快地又恢復(fù)了生活,樂觀而自信地活著。是啊,這就是草原上的人。他們從來就不會把傷疾看成是殘廢。當然,額吉不僅疼愛鐵木兒,她對所有知識青年也一樣心疼。不可否認,這是一位善良而又豁達的偉大母親。
難怪鐵木兒在文中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以母親為主題的蒙古民歌,似乎擁有著神奇的能量。母親,多么神圣而溫暖的詞匯,吉格木德爺爺也曾在古歌中婉轉(zhuǎn)地歌唱母親、感恩母親。值得玩味的是,這段民歌曲調(diào)在小說的開頭和結(jié)尾處分別出現(xiàn)了一次,足以證明鐵木兒對額吉深深的依戀與愛意。故事最終以鐵木兒一頭扎在看病歸來的額吉懷里為結(jié)局,或許此刻的鐵木兒才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人。
《北方的河》中的母親亦是崇高的。在主人公看來,他的母親是高于一切的,是上帝給予他的最好的禮物,連女英雄之流也比不上她。丈夫的拋棄并沒有使她喪失生活的勇氣,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們長大,即使受傷也選擇隱忍不讓孩子們擔心。在狂風暴雨面前,她張開自己的翅膀,毫無畏懼地為孩子擋風避雨,即使自己已經(jīng)被折磨得千瘡百孔。這位默默忍受一切、無私奉獻的母親的確值得歌頌。
當然,有時張承志筆下的母親在善良、樸實的同時,成了力量的象征,扮演了父親的角色。她們不僅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們溫暖的庇護港灣,還總能將勇氣賦予孩子,使他們能夠沖出重重困境?!督鹉翀觥分械念~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樣一個無父的家庭中,她不僅擁有一副只有男人才有的馬鞍,而且在兇惡的查家族大漢面前,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成了最終的精神勝者。相比之下,“我”當時的慌張恐懼與手足無措就顯得滑稽可笑了。在艱難的遷徙之路上,額吉堅韌而又執(zhí)著,正是額吉的這種精神力量支撐指引著主人公最終走向了神秘的金牧場。
(二)母親的化身?!逗隍E馬》中的“我”曾經(jīng)反問自己:九年的時光到底使自己得到了什么呢?是事業(yè)上的建樹,還是人生的真諦?可這一切似乎是沒有意義的,“我”只是無比地懷念白發(fā)奶奶和的索米婭。善良慈祥的白發(fā)奶奶,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我”長大,可愛美好的索米婭,總是如母親般安慰失落的“我”。在“我”的成長歷程中,這兩位女性代替了母親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照顧“我”??涩F(xiàn)在呢?物是人非,奶奶已經(jīng)死了,索米婭也沒有擺脫自己的命運,嫁到了白音烏拉,成了白發(fā)奶奶生命的延續(xù)與拓展。而在文本中作為“我”的象征的黑駿馬,在九年后看到索米婭的那一瞬間,如嬰孩般將自己投入了她溫暖的懷中,這或許就是“我”想做而卻未能做的。最后索米婭懇請“我”將自己的孩子送給她來撫養(yǎng),她說自己不能沒有嬰兒抱著,沒有嬰兒的日子她簡直活不下去。多么令人震驚的自白。此刻的索米婭,已經(jīng)不再是從前那個朝霞般無憂無慮的小姑娘了,生活將她脫胎換骨,她真正成長為草原上一個成熟的女人,一位偉大的母親。
《綠夜》中的小天使奧云娜也是這樣。即使生活無比艱難,她都勇敢面對,堅強樂觀。命運無情地撕扯著她,她卻報之以微笑。就是這樣一位愛的化身,擁抱安慰著“我”不斷前進。
二、張承志小說中母性形象的象征意義
在作者張承志筆下,母性一般是一個泛化的概念,不僅局限于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母親,而且是所有美的女性形象的總稱。無論她們的身份是奶奶、戀人還是妹妹等,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如母親般心靈美好,給人以安全感。她們在草原上周而復(fù)始著旺盛而又張揚的生命力,白發(fā)奶奶是這樣,索米婭是這樣,小奧云娜也是這樣。只有在她們那兒,作者才能在精神上返回子宮,追尋到一份安全感。
當然,張承志小說創(chuàng)作中表達出的對母性形象的深深眷戀與依賴,總能在最后得到升華,從它本身的意義中超越出來,散發(fā)出虛幻迷人的光芒,與祖國、土地、草原、人民等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張承志這位男性作家對于母性的獨到理解。
縱觀張承志的小說創(chuàng)作,“額吉”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作者刻畫了一系列草原母性形象。她們經(jīng)歷著相同的不幸遭遇,但作者所強調(diào)與歌頌的,卻是這些女性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不屈與堅韌。在歌唱母性的主旋律下,作者同時也融入了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懷。
在《黑駿馬》中,作者感嘆道:“故鄉(xiāng)——我默念著這個詞。故鄉(xiāng),我的搖籃,我的愛情,我的母親!”②在這里,作者將故鄉(xiāng)與母親等同。的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故鄉(xiāng),作為每個人生命的開始,總會在冥冥之中如母親般牽系著子女。
但是不可否認,在作家張承志筆下,母親的更深層內(nèi)涵是人民。在《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最后,張承志曾經(jīng)這樣說道:“在‘額吉——母親這個普通的單詞中,含有那么動人的、深邃的意義。母親——人民,這是我們生命中的永恒主題!”③他亦在《老橋》的后記中說:“我守護神般的人民母親!我謹請你們?yōu)槲易8#屛业玫介W光的認識,新鮮的語言和神奇的靈性吧!”④在這里,張承志將母親與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母親描寫平凡又普通的人民。偉大的人民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與動力。他在人民這個抽象的詞語中注入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贊歌,表現(xiàn)他們的悲歡離合、美好純真,展示了無數(shù)普通人的原始生命狀態(tài)。
三、原因初探
(一)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中國與西方在文化上有一個截然不同的觀念,即中國會把許多神圣、美好的事物比作母親,比如祖國母親、大地母親等,卻很少比作父親,西方則更傾向于把父親作為崇高事物的象征,如天父、教父等。即使是在男尊女卑的父權(quán)社會,也有鮮明的母性崇拜意識。如東漢的大學問家許慎曾說:“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⑤許慎是一位大學問家,在他看來,母親是神圣的,甚至是在天子之上的。為什么在那樣的男權(quán)社會里還會有這樣鮮明的母性意識呢?我認為,母性的生殖繁衍本能奠定了她在歷史長河中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
《黑駿馬》中的索米婭被混蛋黃毛希拉玩弄導致懷孕,此時,相較于憤怒的白音寶力格,白發(fā)奶奶顯得格外平靜,甚至阻止白音寶力格去報復(fù)。在她看來,孕育生命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這里的白發(fā)奶奶,超越了道德評判的局限,擁有了寬廣博大的胸懷。這是一種野蠻文化,但也體現(xiàn)了人們的一種原始情結(jié)。
儀策平曾說:“在男權(quán)社會的背后,在它極力追覓的本源處,在它倫理生命意識的極深處,始終有一位至尊至圣至慈至愛的母親形象。這仿佛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一種‘集體無意識,一種文化的‘原型和‘情結(jié)?!雹拊谥袊感猿绨菀庾R深深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中。顯而易見的是,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也受到了這種傳統(tǒng)意識的影響,他極力地塑造美好的母性形象,并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她們的無限贊美之詞。
(二)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韋勒克曾在著作《文學原理》中指出,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將無法避免流露出“他的生活經(jīng)驗”和“他對生活總的經(jīng)驗”⑦。因此,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也受其自身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
在散文《北方女人的印象》中,張承志認為是否遇見了一位如母親般的女性決定了一個知青的青春與回憶。自幼喪父的張承志對于母親的情感是很復(fù)雜的。據(jù)他說,小時候,他母親一人要用一個月辛苦掙來的五十元人民幣養(yǎng)活一個六口之家。母親那善良而又疲倦的眼神深烙在他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在“文革”這場時代洪流中,20歲清華附中畢業(yè)生張承志與唐建安一起寫血書,要求去內(nèi)蒙古草原插隊。而這一段獨特的烏珠穆沁旗插隊的經(jīng)歷,為張承志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少素材。草原對于少不諳事的張承志來說,猶如一場“成人儀式”,就是在這里,他筆下的草原與母親達成了完美的融合。
異鄉(xiāng)的生活是無比孤獨的,此時此刻對他而言,額吉的懷抱是他最溫暖的港灣,只有在她的懷抱中,作者才能獲得一份心靈的歸屬感。而張承志離開內(nèi)蒙古后的早期創(chuàng)作也多以這位額吉為原型。
這些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與他小說中的的母性書寫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三)草原文明與蒙古傳統(tǒng)。在游牧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生命被放置在極高的地位。他們寬容地對待每一個生命,任何生命在他們眼中都是平等的,無論種族貴賤。如在《狗的雕像》一文中,額吉悉心呵護那只喪失能力的老狗,甚至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客人朝狗掄起的棒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生命延續(xù)載體的母性自然為他們所重視與贊頌。在草原上,歌頌?zāi)笎鄣墓耪{(diào)數(shù)不勝數(shù)。在我看來,這種歌頌的背后,蘊含了男性對于身為母親的女性的感激之情。張承志曾在那段特殊歲月里長期生活在蒙古,自然而然會受這種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結(jié)語
命運的安排和時代的齒輪使張承志度過了一段看似艱辛的底層生活,可他卻將苦難盛開成鮮花,體會到一種難得的美感,然后用充滿激情的文字和迸發(fā)的情感描寫了一位又一位鮮活的母性形象——善良而又堅韌。我認為這就是張承志小說創(chuàng)作中母性書寫的價值意義所在。
注釋:
①張承志.張承志文學作品選集·散文集[M].??冢汉D铣霭嫔?,1995:158.
②張承志.張承志中篇小說選[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18.
③張承志.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M].上海:譯林出版社,2013:161.
④張承志.老橋[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4:277.
⑤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1:258.
⑥儀策平.論中國母性崇拜文化[J].民俗研究,1993(1).
⑦韋勒克,沃倫.文學原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93.
參考文獻:
[1]艾爾烏德.社會問題.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22.
[2]陳國恩.張承志的文學和宗教.文學評論,1995(5).
[3]陳思和.從回民文化到對張承志的研究——讀《踩在幾片文化上:張承志新論》.回族研究,2002(3).
[4]海鵬飛.張承志走不出烏托邦.南方人物周刊,2014(22).
[5]曠新年.張承志:魯迅之后的一位作家.讀書,2006(11).
[6]韋勒克,沃倫.文學原理.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4.
[7]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1.
[8]儀策平.論中國母性崇拜文化.民俗研究,1993(1).
[9]張承志.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上海:譯林出版社,2013.
[10]張承志.張承志中篇小說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11]張承志.老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4.
[12]張承志.張承志文集.無援的思想——思想隨筆卷.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13]張承志.張承志文學作品選集·散文集.??冢汉D铣霭嫔纾?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