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莉
【摘要】本文闡述了家園合作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策略。家庭應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并進行適當?shù)姆蛛x訓練;幼兒園則要重視入園前的家訪,創(chuàng)設(shè)溫馨而富有童趣的園所環(huán)境,采用梯度入園法,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逐漸適應新環(huán)境。
【關(guān)鍵詞】家園合作 分離焦慮 緩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38-02
新入園幼兒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面臨與親人的暫時性分離以及環(huán)境、人員、活動方式、行為規(guī)則的變化等,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主要表現(xiàn)為大發(fā)脾氣或哭鬧,請求父母不要離開,一旦分離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煩躁、憂傷、緊張等情緒,拒吃、不愿說話、獨自游戲、依物、攻擊他人,還會出現(xiàn)嘔吐、大小便下褲、夜驚、說夢話等狀況。這些異常的心理與生理不適現(xiàn)象,不僅讓孩子產(chǎn)生了分離焦慮,還讓家長產(chǎn)生焦慮,主要表現(xiàn)為: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抱孩子;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張望;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不斷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在園的情況等。其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幼兒園、老師還沒有建立信任,總認為孩子離開父母不行,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老師不能照顧好孩子,回家后總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過分遷就或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要幫助幼兒順利適應集體生活,緩解幼兒及家長的焦慮情緒,減輕家長的后顧之憂,家園合作是最重要的策略。
一、家庭方策略
(一)環(huán)境和心理準備
首先,要引導家長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做好孩子的心理準備工作。家長要在家中渲染孩子即將上幼兒園的積極氛圍,如可以刻意地渲染“我們家寶寶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可真好玩,幼兒園的老師是媽媽的朋友”“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媽媽真羨慕,媽媽也能上幼兒園就好了”等,激發(fā)孩子上幼兒園的愿望和興趣;多和孩子談論幼兒園快樂的事情,盡量避免問孩子在園有沒有被老師批評、有沒有被小朋友欺負、有沒有吃飽等消極的問題,營造積極、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興趣,做到堅持每天送孩子入園,切不可因為自身的焦慮造成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來園情況,不必過分擔心孩子的哭鬧,要給孩子一段時間來適應幼兒園生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其克服分離焦慮,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二)能力準備
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做些能力方面的準備。在幼兒園,面對生活上的小困難,能力強的幼兒有信心并能較快地解決,相反,能力較弱的幼兒會感到無助,從而加重自身的焦慮情緒。因此,家長應重視孩子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如鍛煉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做足安全知識的準備、準備好必要的生活物品等,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三)分離訓練
家長可以讓孩子提前適應離開父母,可為孩子選擇比較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家、外婆家、鄰居家),將孩子托付給熟悉的人,并告知孩子你要暫時離開,以揮手說“再見”的方式與孩子道別,嘗試讓孩子與親人短暫分離。逐漸拉長分離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同時在分離的時間內(nèi)盡量由同一個人照顧孩子。環(huán)境是熟悉的,照顧的人也是熟悉的,孩子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減少分離的焦慮。其次,可在家里分隔出一個獨立空間,讓孩子每天能有一定的時間獨自玩耍、看書等。沒有大人的關(guān)注,孩子可以培養(yǎng)獨立能力,減輕對成人的依戀感。
二、幼兒園方策略
(一)重視新生入園前的家訪
新生入園前,幼兒園應積極主動聯(lián)系幼兒家庭,上門家訪。在家訪中,教師應展示親切、和藹、大方得體的形象,把幼兒作為主體,親切地稱呼他們的小名,和他們一起看影集、玩玩具,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藹、知道老師喜歡自己,與幼兒初步建立情感,消除陌生感。在交談和記錄中全面了解幼兒的情況,如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喜歡吃什么飯菜、喜歡什么樣的玩具、平時在家里都由誰來照顧、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和陪伴方式等,為幼兒入園后的家園共育做好鋪墊。其次,教師應向家長全面介紹幼兒園的情況及幼兒入園的注意事項,增加家長對教師的信任感,緩解家長因孩子入園產(chǎn)生的焦慮。教師與幼兒在其家中的親密接觸,有助于幼兒在完全放松的氛圍中了解、熟悉老師與幼兒園生活,為下一步入園打好基礎(chǔ)。
(二)創(chuàng)設(shè)溫馨而富有童趣的家庭式班級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shè)溫馨、舒適、親切而又充滿童趣的大家庭氛圍,模擬家庭式的環(huán)境最能讓幼兒找到家的感覺,可以有效緩解幼兒的焦慮和不安,轉(zhuǎn)移幼兒的注意力??梢詫⒂變旱娜腋R约八麄兿矚g的卡通形象做成教室墻飾的一部分,創(chuàng)設(shè)相對私密的空間。如在娃娃家擺上各種家具、電器、小廚具;將小帳篷、其他幼兒熟悉或喜愛的玩具和物品放到區(qū)角,吸引幼兒到區(qū)角中玩各種游戲,逐步轉(zhuǎn)移幼兒對父母的依戀,使其淡忘分離所帶來的痛苦,漸漸適應集體生活。這種溫馨、舒適的家庭式環(huán)境可以消除幼兒對于幼兒園環(huán)境的陌生感,形成對新環(huán)境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從而建立起安全感。
(三)采用梯度入園法幫助幼兒逐漸適應集體生活
所謂梯度入園,是幼兒園為了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為幼兒分解入園適應難度的一種坡度入園方式。具體做法如下:第一階段在適應周前召開新生家長會,詳細說明適應周的設(shè)計理念和安排,告訴家長如何為幼兒做好入園各項準備。第二階段為入園前三天,按時間段將幼兒分成兩組(第一組8:30—9:30,第二組10:00—11:00),每組幼兒每天上午來園一個小時,無早、午餐。入園第一天,由家長全程陪伴幼兒在自己班級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熟悉班級環(huán)境與教師。第二、三天,家長陪伴幼兒,在活動途中離開30分鐘后返回教室,讓幼兒初步嘗試短暫分離。第三階段時長為三天,全體幼兒來園,加入早餐和午餐,來園時間為一個上午,家長陪伴幼兒吃完早餐后離開,到幼兒吃完午飯后來園接幼兒,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教室、同伴與環(huán)境,了解如何參加半日活動,加深對教師的信任感,幫助幼兒面對和解決在幼兒園吃飯的問題,逐步適應較長時間的分離。第四階段為四天,全天入園,家長送幼兒到班上后立即離開,幫助幼兒在前兩階段熟悉的基礎(chǔ)上,面對和解決在幼兒園午睡的問題,逐步適應正常的幼兒園一日作息制度與生活。此外,家長還需做好配合工作,在梯度適應周中,陪伴(接送)的人員是固定的,堅持每天來園陪伴孩子,在離開時告知孩子自己要離開一會,并給孩子一個擁抱或一個吻,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爸爸)愛你”等,果斷與孩子道別,不要猶豫。同時不要強化幼兒的焦慮情緒,要以平靜的心和歡喜的情緒來疏導孩子的入園焦慮,多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上幼兒園不是很緊張的事情”。
采取兩周逐步加長分離時間的漸進式訓練法,可以讓家長從完全陪同幼兒到暫時分開,再到完全離開,使幼兒和家長有一個心理過渡的過程。梯度入園法能幫助幼兒分段面對不同的焦慮內(nèi)容,有效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為幼兒園更好地開展新生入園工作提供保障。
(四)保持一日活動要求的一致性
靈活、巧妙地安排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幫助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也是消除幼兒分離焦慮的一種好辦法。特別是開學初期,每一天的安排都應該是一樣的,包括每一個細節(jié),如孩子的座位、負責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老師等都不變動;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固定、區(qū)域固定,用相同的音樂或語言在環(huán)節(jié)過渡時提前進行預告,讓幼兒理解環(huán)節(jié)的轉(zhuǎn)換和要求;每天盡量使用相同的引導語、固定的道別方式。重復每天的安排能幫助幼兒建立對人和物的熟悉感,使其產(chǎn)生可預測感,有了可預測感,幼兒的安全感就會增加,逐漸形成規(guī)律感,從而緩解和減輕焦慮情緒。
(五)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可以緩解緊張狀態(tài),給幼兒帶來巨大的快樂。”教師可以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開展一些溫暖的肢體接觸性游戲,如抱一抱、拉拉手、摸摸頭等,讓幼兒體驗到教師像媽媽般溫柔的情感,滿足幼兒被關(guān)心、愛護的需要,拉近與教師的心理距離,產(chǎn)生溫暖感和安全感,逐漸穩(wěn)定情緒,緩解焦慮心理。也可選擇開展多樣化的區(qū)域游戲,情節(jié)簡單且生動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即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又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游戲場景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情與沖動,給幼兒提供與同伴交往、分工合作的機會,有助于幼兒在同齡伙伴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在體驗過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滿足幼兒心理上的需求,轉(zhuǎn)移幼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注意,減少對陌生環(huán)境的焦慮和恐懼,逐漸適應新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