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玲,曾鐵英
?
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因素及其相關干預研究
代 玲,曾鐵英
介紹了孤獨的概念,從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經(jīng)濟收入、文化程度、日常生活事件等社會人口學及社會支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4個方面闡述了影響老年人發(fā)生孤獨感的因素,并提出相關干預措施,為提高老年群體晚年生命質量、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借鑒。
孤獨感;老年人;社會支持;影響因素;干預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壽命的延長,我國老齡化狀況日益嚴重。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5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shù)為22 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項生理機能下降,慢性病患病率和殘障率增高,失去家人、朋友的可能性增大。健康狀況的惡化和社會交往的減少導致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缺乏,使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孤獨感[2]。有研究顯示:孤獨感與老年人抑郁[3]、認知損害[4]、高血壓[5]等密切相關,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甚至會導致老年人死亡[6]。老年人孤獨感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本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總結影響老年人孤獨感的相關因素,提出對策,以期為緩解老年人孤獨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有益借鑒。
“孤獨”最先起源于醫(yī)學,用以表示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溝通障礙和情感表達障礙。后來孤獨概念被引用到社會心理學,引起了很多學者的研究興趣。1973年Weiss[7]提出:孤獨感是個體感覺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并且現(xiàn)實中自己的人際交往水平與自己所期望的交往水平存在差距,從而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體驗。他根據(jù)孤獨感產生的原因將孤獨分為情感性孤獨和社會性孤獨兩個維度。他認為情感性孤獨是來自于對于另一個人的親密依戀的缺失,從而引發(fā)空虛和焦慮的感覺;而社會性孤獨來自于與擁有共同愛好和活動的朋友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缺失,從而導致邊緣化、無聊和無目的性等感覺。此后,又有外國學者提出:當個體期望的社交關系模式與實際的社交關系模式存在差距時就會產生孤獨感[8]。也有學者認為:孤獨感是個體感知自己與他人處于社交隔離狀態(tài)或接觸不良從而產生的一種負面的情緒感受[9]。但大部分外國學者對于孤獨感的闡釋基本上都在Weiss對孤獨感定義的大框架下。我國學者對孤獨感的研究也頗多,1989年朱智賢[10]提出:孤獨感是人處于某種陌生、封閉或特殊的情景中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不愉快的情感。多年后,白雪蘋[11]提出:孤獨感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由于沒有得到想要的、滿意的關系體驗而產生的一種認知和情緒上的心理反應。他將老年人孤獨感分為存在性孤獨感、歸屬性孤獨感、情感性孤獨感和社交性孤獨感4個維度。他認為存在性孤獨感是老年人對在這一特定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狀況適應不良,對社會生活內容和社會價值等方面的認知和評價不足所致的情緒體驗;歸屬性孤獨感是由缺乏所處環(huán)境安全感和歸屬感而引起的體驗;情感性孤獨感是缺少與伴侶、家人、親戚等關系的或與其關系不親密而產生的體驗;社交性孤獨感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因為社交能力不足、社交水平低下等引起的體驗。白雪蘋[11]對孤獨感的維度劃分是目前國內研究中較為完整、科學的,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老年人孤獨感。綜上可知,雖然不同的學者對于孤獨感的理解不同,但大致都認同孤獨感是個體感知到社會關系沒有達到期望值而產生的情感上一種不愉快的體驗。
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社會人口學、社會支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2.1 社會人口學因素
2.1.1 性別因素 性別不是影響孤獨感的獨立因素,它一般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有些研究者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孤獨,可能是因為女性比男性壽命更長,更有可能經(jīng)歷社會交往中的喪失如守寡;女性的情感內心更加敏感、脆弱,女性之間容易變成朋友也容易因為小事而鬧矛盾,相比之下,男性之間的人際關系就更加穩(wěn)定,且女性會為了尋求同情與理解更容易對外訴說自己的情緒,如孤獨感[12]。
2.1.2 年齡因素 孤獨感并非是老年人的特有體驗,而是所有年齡段的人類都會體驗的一個情緒。有研究者證明:孤獨感的最高峰期是在青春期,低齡老年人的孤獨感并不強烈,但是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的孤獨感會越來越重,大于80歲的老年人中有40%~50%主訴經(jīng)常感覺到孤獨[13]。這是因為老齡弱化了老年人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角色,親人和朋友的逐漸逝去讓老年人社會交往的對象與需求減少,老年人對家庭、社會貢獻的力量也減少,不能正視老齡化、無法很好地進行社會融合者就會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感到厭惡,對自己的社會價值產生懷疑。
2.1.3 婚姻狀況 大部分研究表明:未婚老人、離異老人、喪偶老人比已婚老人更孤獨,其中喪偶老人孤獨感最重[14-15]。因為到了生命晚期,老年人最重要的依戀對象是伴侶,失去了配偶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的支持,老年人的情感和歸屬需求得不到滿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感到無助與孤獨[2]。但當已婚老人的情感生活不協(xié)調、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也會出現(xiàn)孤獨感,如得不到配偶的情感支持、夫妻間交流少或存在矛盾、夫妻間性生活不和諧等。另外,再婚老年女性比再婚老年男性更容易感覺孤獨,可能是因為再婚會給女性帶來一系列困擾身心的問題(比如難以被重組家庭的孩子所接受與認可,也難以與以前的子女保持密切聯(lián)系)[16]。
2.1.4 經(jīng)濟收入 經(jīng)濟收入低的老年人比經(jīng)濟收入高的老年人孤獨感重[17]。有錢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和安全保障。有養(yǎng)老金或退休金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較強[18],獨立的資金來源能讓老年人自由地安排開支,不用依靠兒女就能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且他們一般都有醫(yī)療保險,也不用擔心生病難以就醫(yī);而收入較低、醫(yī)療無保障的老年人因為貧窮,生活更加艱辛、看病更加困難,會感覺被社會所拋棄。有研究表明,養(yǎng)老院中月收入低的老年人孤獨感很重,過低的收入使老年人不能獨立支付老人院的服務費用或者獲得較好的居住環(huán)境和服務,會使他們沮喪失落,與高收入的同伴相比他們會感到自卑、被孤立,體會不到養(yǎng)老院的安全感與歸屬感[12]。
2.1.5 文化程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孤獨感越低[17]。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影響著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學識越高、見識越多的老年人對出現(xiàn)的問題會有較科學全面的認識,能夠更加坦然、理性地面對生活應激事件,做出合適的反應,能更快地融入新環(huán)境、適應新角色,避免孤獨感的加重;另外,他們會采取更多積極的活動如讀書、看報等來豐富內心世界從而減輕孤獨感[19];且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收入水平也越高。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對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矛盾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在遭遇生活事件時也較少向人傾訴、尋求幫助,認知上的差異會導致他們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如逃避、責備自己等,從而會更加孤獨[20]。
2.1.6 日常生活事件 有研究表明:接觸越多消極事件,老年人的孤獨感越重;接觸積極事件有助于緩解老年人負面情緒[21]。這是因為所處的環(huán)境會影響人的心境,消極事件會沖擊人的心理韌性,降低原有歸屬機構提供的安全感,如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單調,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發(fā)生變化,失去了原有事業(yè)帶給他的價值感,無法適應這一角色轉變的老年人就會極容易出現(xiàn)孤獨情緒[22];經(jīng)歷喪偶的老年人,失去了最親密的伴侶和朋友,生活和情感都失去了依靠,沒有了原有家的安全感,就會感覺空虛[15]。
2.2 社會支持
2.2.1 居住方式 有研究表明:與配偶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比與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孤獨感低,與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比與親屬一起居住或獨自居住的老年人孤獨感低,獨居老年人孤獨感最重[23]。這是因為,伴侶比子女、親人提供的社會支持更多,更能滿足晚年生活中的社交需求,形成穩(wěn)定的歸屬感;而獨居的老年人沒有家人提供的固定的社會支持,很容易出現(xiàn)孤獨感[2]。因為遠離家人和朋友,居住在養(yǎng)老院的老年人比住在自己家里的老年人更為孤獨[24];居住在農村的老年人比居住在城市里的老年人更常體驗到孤獨感,居住在小城市的老年人比居住在大城市的老年人更常體驗到孤獨感。因為在農村和小城市,很多年輕人奔往大城市去尋找更好的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老年人經(jīng)常會被遺留在農村和小城市,會缺失更多的社會聯(lián)系,導致更多的孤獨感[2]。
2.2.2 社交質量 社交網(wǎng)絡是指個體與家人、朋友和鄰居互相交流所組成的網(wǎng)絡圈,其質量(如對關系的滿意度或者感知的社會認可)比其大小(如社會接觸的次數(shù)或朋友的數(shù)量)對孤獨的影響更大。一個人也許擁有很多家人、朋友,但是真正關心自己的家人很少,能分享心事的朋友很少,能互相幫助的鄰居也有限,個體從社交網(wǎng)絡中獲得社會支持低,從而導致孤獨感的發(fā)生[2]。國外有研究者研究老年人最容易遭受到孤獨的網(wǎng)絡類型,表明私人限制型網(wǎng)絡結構最小,社交質量最差,屬于這種網(wǎng)絡類型的老年人孤獨感最重,生命質量最差[25]。
2.3 生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孤獨感較高[26],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指數(shù)越低的老年人孤獨感越重[17]。因為疾病在給老年人帶來疼痛感的同時,也限制了老年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基本生活都需要他人幫助的老年人自尊心低下,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
2.4 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有抑郁、焦慮、認知缺陷等心理健康欠佳的老年人孤獨感較重[3,27]。這些老年人情緒不穩(wěn)定,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應激事件會賦以歪曲、不正確、消極的認識,他們對周圍人的信任度下降,更容易緊張、激惹導致社交不良,增加孤獨感。
3.1 關注重點人群 喪偶/無偶、獨居、受教育程度低、經(jīng)濟收入低的高齡老人是孤獨的脆弱人群,對于這些人群要加強人文關懷,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并給予指導和幫助[11]。如對喪偶或獨居的老年人鼓勵子女和志愿者定期拜訪老人,與老人一起進餐、看電視等,多陪伴老年人,傾聽他們的心聲;對為愿意發(fā)揮余熱的退休老年人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如協(xié)助維護社區(qū)衛(wèi)生、秩序等,提升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幫助缺乏愛好的老年人培養(yǎng)積極興趣;為對疾病控制管理不良的老年人分享成功經(jīng)驗,增加老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8];鼓勵志愿者為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讀書、念報等,普及健康知識,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等。
3.2 增加社會支持 國家應完善老年人養(yǎng)老制度和醫(yī)療保障制度,多培養(yǎng)老年護理方面的醫(yī)療力量,定期為老年人做免費健康體檢,簡化老人就診、住院流程,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保障;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進一步增加老年人的福利設施,建立老年人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務,便利老年人的生活[29];鼓勵志愿者定期上門為老人提供生活幫助,教會老年人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促進老年人與時俱進的同時可以與子女、親戚等進行視頻聊天,以解決老年人的思念之情,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30]。
3.3 促進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降低慢性病和殘障的發(fā)生率,還可以培養(yǎng)老年人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同時可以加強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減輕孤獨感[31]。社區(qū)和養(yǎng)老機構可以設置更多更豐富的適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醫(yī)務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應指導老年人正確進行強度適宜的運動,如太極拳、老年舞、健步走等,同時指導老年人運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避免損傷的措施,促進健康老齡化。
3.4 認知行為干預 通過教育、指導、心理干預和行為矯正改變個體不正確認知,消除負性情緒。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衰老和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鍛煉方式,強化無病防治、有病就醫(yī)的心理知識;同時幫助老年人認識自己現(xiàn)實社交水平和期望社交水平的關系,調整二者的水平來緩解孤獨感;指導老年人正視自己的孤獨體驗,鼓勵他們述說心中的煩惱,教會他們控制、改善不良心境的方法,促進老人心理健康[32]。
3.5 采用替代療法 在老年人孤獨研究領域中,一些替代治療方法已取得較好的療效。動物輔助療法是一種通過老年人與動物的接觸,增強他們與外界的互動,改善內心的空虛、無聊情緒,緩解孤獨感的方法,養(yǎng)寵物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孤獨感,尤其是女性老年人[30,33];園藝療法,即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等活動,從老年人心理、 身體等方面進行調整的一種有效方法,鼓勵老年人種植盆栽,并細心呵護其成長,能很好改善出門少、養(yǎng)老機構的老年人孤獨感[30,34];音樂療法,即利用音樂或音樂元素,包括聲音、節(jié)奏、旋律、和聲,在專業(yè)音樂治療師的指導下,幫助老年人表達情緒、溝通以及進行學習和運動。有研究證明:音樂治療技術能夠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35]。回憶療法是在專業(yè)治療師的指導下,指導參與者回顧過去發(fā)生的事件、情感和想法,來幫助他們增加幸福感、提升生活質量和更好地適應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對人生歷程的回顧,老年人能從積極事件(如細心呵護兒女成長、幫助朋友渡過難關、為單位創(chuàng)下業(yè)績等)中增加自我尊嚴,獲得對生命的重新認識,找到未來的希望[36]。
總之,目前對于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因素和干預措施多偏向于社會心理學和認知方面,對于臨床醫(yī)學和治療的研究較少,而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前景較好,只有全面地、正確地認識老年人孤獨感及相關影響問題,探索出更專業(yè)更有效的干預措施,才能更好地從根本上改善老年人孤獨狀況,提高老年人晚年生命質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5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6:1.
[2] Cohen-Mansfield J,Hazan H,Lerman Y,etal.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loneliness in older-adults:a review of quantitative results informed by qualitative insights[J].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6,28(4):557-576.
[3] 胡慧秀.養(yǎng)老院老年人孤獨、抑郁狀況及其關系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0):1033-1036.
[4] Tzang RF,Yang AC,Yeh HL,etal.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with specific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non-demented elderly males[J].Med Sci Monit,2015,21:100-104.
[5] 屈金蓮.農村老年人的孤獨感與高血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13):96-97.
[6] Luo Y,Hawkley LC,Waite LJ,etal.Loneliness,health,and mortality in old age:a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12,74(6):907-914.
[7] Weiss RS.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M].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73:1.
[8] Peplau L,Perlman D.Perspectives on loneliness[M]//Peplau L,Perlman D.Loneliness: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research and therapy.New York: Jones Wiley and Sons,1982:1-18.
[9] de Jong-Gierveld J.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model of loneli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3(1):119-128.
[10] 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
[11] 白雪蘋.安養(yǎng)機構老人的孤獨感及其團體干預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08:171.
[12] 張倩倩,張青,陳秋杏,等.老人院老年人孤獨感與依戀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8C):2960-2963.
[13] Dykstra E.Older adult loneliness:myths and realities[J].European Journal of Aging,2009, 6(1):91-100.
[14] Utz RL,Swenson KL,Caserta M,etal.Feeling lonely versus being alone: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recently bereaved person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14,69(1):85-94.
[15] 陳華峰,陳華帥.婚姻狀態(tài)對老年負性情緒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2):104-110.
[16] Gierveld JDJ,Groenou MBV,Hoogendoorn AW,etal.Quality of marriages in later life and emotional and social loneliness[J].Journals of Gerontology,2009,64(4):497-506.
[17] Emerson KG,Jayawardhana J.Risk factors for loneliness in elderly adul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16,64(4):886-887.
[18] 王黎,寸待麗,謝紅.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4):237-239.
[19] 郭娓娓.城市老人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1358-1359.
[20] 張文艷.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0):322-324.
[21] Russell A,Bergeman CS,Scott SB.Daily social exchanges and affect in middle and later adulthood:the impact of loneliness and 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2,74(4):299-329.
[22] 李偉,孫靜.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和心理韌性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16):1898-1901.
[23] Hazer O,Boylu AA.The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eeling of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9(1):2083-2089.
[24] Prietoflores ME,Forjaz MJ,Fernandezmayoralas G,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neliness of noninstitution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11,23(1):177-194.
[25] Burholt V,Dobbs C.A support network typology for application in older populations with a preponderance of multigenerational households[J].Ageing and Society,2014,34(7):1142-1169.
[26] 高茵茵,王東博,閔霞,等.中老年人孤獨感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4(6):503-505.
[27] 楊靜,嚴祥,秦湘鑫.老年住院病人孤獨及其與抑郁、焦慮情緒的相關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10(3):172-176.
[28] 周曉麗.社區(qū)老年慢性病病人孤獨感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2):247-248.
[29] 沈婉婉,鮑勇.養(yǎng)老機構老人護理服務需求分析與政策建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5(4):581-584.
[30] Cohen-Mansfield J,Perach R.Interventions for alleviating 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rsons:a critical review[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2015,29(3):109-125.
[31] 蔡繼云,王晶.體育生活方式對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5,17(4):84-85.
[32] 王秘,周郁秋,王麗娜,等.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3):107-110.
[33] Stanley IH,Conwell Y,Bowen C,etal.Pet ownership may attenuate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 primary care patients who live alone[J].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14,18(3):394-399.
[34] 杜菲.園藝療法的發(fā)展[J].職業(yè)與健康,2014,30(6):846-848.
[35] 郭玉.音樂治療的方法對改善老年人孤獨抑郁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1-38.
[36] Elias SMS,Neville C,Scott T.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loneliness,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 in long-term care:a systematic review[J].Geriatric Nursing,2015,36(5):372-380.
(本文編輯范秋霞)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of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
Dai Ling,Zeng Tieying
(Affiliated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30 China)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loneliness,expound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feeling of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 from 4 aspects including social demography(social gender,age,marital status,income,educational level,daily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And it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interventions,so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old age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loneliness;old people;social support;influencing factors;intervention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71573097。
代玲,護師,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43003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曾鐵英(通訊作者)單位:43003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R473.59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2.004
1009-6493(2017)02-0138-04
2016-07-20;
2016-12-20)
引用信息 代玲,曾鐵英.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因素及其相關干預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2):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