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存 韋青妙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社會科學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當代大學生思想發(fā)展也異?;钴S,他們對新發(fā)展、新技術所帶來的變化充滿了好奇與探索,時下的新媒體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yè)網站等影響必然將崔生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嶄新授課模式,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前所無未有的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須正確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
當前新媒體信息傳遞迅速,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興媒體技術利用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大眾提供信息服務和娛樂服務,對社會生活各領域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毫無疑問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zhàn),各高等院校將掀起一場深刻的信息革命,如何正確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已是勢在必行。
一、依托新媒體搭建平臺,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廣泛傳播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以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傳統(tǒng)形式呈現出來。今天以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yè)網站等新媒體網絡平臺給思想政治教育課帶來了快捷、靈活、便利的特點。慕課、微課改變了過去課堂上較為呆板、單一、墨守成規(guī)的乏味教學手段和方式。大學生可以不必按照傳統(tǒng)方式在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規(guī)定的地點接受教育,而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終端等新媒體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教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教師授課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新媒體傳播信息迅速,搜索信息便捷,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
新媒體的共享和開放決定了信息儲備的海量性,實現了“資訊無屏障”,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拥乃阉?,信息表現也由靜態(tài)形勢變?yōu)閯屿o結合。同時,新媒體全天候、全方位更新信息,基本做到了與新聞事件同步,解除了傳統(tǒng)媒體在信息發(fā)布上的一些盲點與滯后性。大學生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學習中央領導人傳達的文件精神,利用新媒體技術學習借鑒優(yōu)秀文明成果、了解和吸收當今世界的新思想新觀念,獲取平臺上傳遞的正能量,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己的正確價值觀。
2.新媒體技術的虛擬性和匿名性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由教師向學生單向性傳遞知識模式。新媒體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雙向、交互的。新媒體課堂不受時空限制,為師生交流與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環(huán)境,可以自由、民主、平等地展開相關學術問題交流與討論。大學生可匿名的方式進行網絡論壇、博客、微博等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交流,減少了來自其他個人或社會因素的攪擾,有利于保護個人隱私和言論自由,從本質上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新媒體因其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信息量大等特點,已然成為當下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助新媒體信息平臺,不斷提高媒介素養(yǎng)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積極發(fā)掘網絡資源,隨時更新教育素材,并善于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生動,潛移默化地促使大學生積極主動獲取正面的教育內容,努力增強自我教育意識,構筑內心價值認定與價值取向,試圖建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與人生理想目標。馬克思提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1]
不可忽視新媒體信息來源具有模糊性、即時性和復雜性,給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滲透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網路信息更新速度很快,造成信息來源無法考證,一些大學生未能很好地規(guī)范自身在使用新媒體道德行為等,應強化對新媒體及其相關知識的宣傳,應加強對大學生應用新媒體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內容應不斷強化更新
當前部分高校教育者仍習慣用傳統(tǒng)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得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F實狀況表明一些高校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時,僅僅是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復制到新媒體上進行呈現,沒有將新媒體的視覺感知體驗等獨特功能進行有效轉化融入到具體教學實踐,未能實現現實社會和虛擬情景有效結合而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未能有效體現出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與時俱進根據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新的思想狀況,適時更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廣泛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從根本上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正面價值導向功能不斷應強化完善
高校應大力擴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學渠道,把新媒體作為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以紅色網站為建設主體,關注網站建設的形式,關注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疑點,采取能夠符合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設計教育內容,使用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來占領擴大新媒體的宣傳陣地,加大政治教育類軟件的開發(fā)力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技術上的先進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要不斷強化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同時,大學生可用QQ群以及SNS等平臺,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進行有效的互動,及時獲取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老師也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現實生活,關注學生的就業(yè)問題、創(chuàng)業(yè)問題、心理問題等,與同學進行交流互動,了解同學們的心理,輔助同學們解決問題,強化人文關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2]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要樹立道德價值評判標準
在新媒體廣泛普及的教育環(huán)境中,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得到真正的發(fā)揮,一部分大學生迷戀于網絡的虛擬空間,虛度了寶貴的青春,喪失了真實的自我,出現了人格交往障礙,最后導致學業(yè)荒廢,甚至發(fā)生自殺、暴力犯罪等行為。當下高校應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采取切實措施關心學生身心健康,注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在時代的背景下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評判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