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儒
在與人類關(guān)系密切的鳥類中,烏鴉的名聲很不好。這種壞名聲的產(chǎn)生其實是有根源的。
烏鴉通體渾黑,它沒有喜鵲漂亮,不如麻雀機靈,沒有燕子活潑,也不如杜鵑乖巧,更沒有黃鶯優(yōu)美的歌喉,它叫起來沙啞、刺耳,人們一聽就會皺起眉頭。在古代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因為烏鴉誤傳消息一怒之下殺死了戀人格露絲,之后又遷怒于烏鴉,使烏鴉背上了欺騙的惡名;而中國古代的巫書中說,烏鴉也常常代表著死亡、恐懼和厄運,甚至連它的叫聲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迷信的人對這些傳說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烏合之眾”“烏鴉嘴”“天下烏鴉一般黑”等說法,大多數(shù)人對烏鴉是討厭、反感,甚至蔑視的。
其實烏鴉名聲不好是被冤枉的。它本是一種吉祥鳥、報喜鳥,很多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證明。早在商朝,就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傳說。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言:“周將興之時,有大赤鳥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边@里所說的“大赤鳥”指的就是烏鴉。同類說法在《淮南子》《左傳》《史記》等史籍中也有記載。唐代詩人張籍在《烏夜啼引》中寫長安一位小吏被囚在獄,在家人準備變賣家產(chǎn)為其贖身時,“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賀舅姑”??梢姡瑸貘f報喜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公認的事實。
烏鴉還是鳥類中的慈孝鳥,“烏鴉反哺”的典故眾人皆知。《本草綱目·禽·慈鳥》中說:“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敝T多儒家經(jīng)典都有關(guān)于烏鴉“反哺慈親”的記載。晉代的李密在《陳情表》中也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表達了自己為祖母盡孝的愿望。在《慈烏夜啼》這首唐詩中,白居易贊頌了烏鴉感人至深的孝道,將其稱為“鳥中之曾參”,同時也批評了吳起“其心不如禽”的行為。
對于人們對烏鴉的誤解,胡適先生很不以為然。在他的白話詩《老鴉》里,烏鴉雖然“無枝可棲”“整日又寒又饑”,但卻是孤獨而勇敢的斗士,它能看盡人間不平事,又可洞悉紅塵齷齪人。胡適的詩,既是一首烏鴉的頌歌,更是在為烏鴉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