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祥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足以凸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討論組織設計的好,確實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常能見到熱烈討論的場面,教師精心引導,提出一個個問題,學生則分為合作小組,展開討論,課堂氣氛可謂轟轟烈烈??上?,部分課堂,學生討論“秀”的較多,真正動起來的也只不過是少數(shù)幾個,大部分學生的能力并未得到培養(yǎng),甚至在師生互動討論中,教師把結論分成條目,直接告訴學生,以便教學環(huán)節(jié)能順暢無阻,這樣的討論帶給孩子的也許是災難。
怎樣的課堂討論才能促使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呢?筆者依據(jù)自身的實踐,總結以下幾點:
一、駕馭討論核心:在言語境界中解讀文本主旨
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從學生角度備好課,善于駕馭“討論焦點”,發(fā)現(xiàn)討論有所偏離,要及時糾偏;出現(xiàn)冷場,要善于分解主問題,巧妙暗示。
筆者親歷這樣一則案例: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諾曼底”號遇難記》,雖然是第一次執(zhí)教這篇課文,但文中主人公——在海難發(fā)生后鎮(zhèn)定自若、勇于負責的哈爾威船長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以為能在課堂上煽動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上出一堂聲情并茂、催人淚下的出彩課,沒料到在討論主人公形象這一“焦點”時,一男生爆出“雷人”問題:“老師,真不明白,哈爾威為什么要死呢?他完全有時問自救的呀。再說,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貴的!哈爾威不應該死,他的死沒價值!”這下好了,學生對主人公的評價與教參上的說法背道而馳,如果不駕馭好,本課的教學目的怎能達到?
乍一聽,似乎覺得學生看法有點“節(jié)外生枝”,但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啊——雨果贊美的是主人公敢于犧牲、與船共存亡的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的需要;生活在21世紀和平年代的今天,孩子們又怎能理解、接受呢?此刻,如果仍一味照本宣科,勢必對學生的感情造成傷害。等課堂趨于平靜,我首先充分肯定學生的探究意識,接著針對“生命的意義”討論,提醒學生冷靜思考這樣幾點:
①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區(qū)域文化,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
②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對生命的意義有著不同的牽引力;
③我們對生命的意義要有符合自己個性追求的理解,也更要有順應當今時代和民族大業(yè)需要的理解。
然后,筆者把作者雨果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本文的目的和盤托出,同時又拋出一個“今天我們該怎樣正確面對生死存亡”的問題。這時,學生們變得嚴肅了,既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人格魅力,又接受了一次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教育,從而駕馭了焦點問題,把握了作品主旨。
貝塔朗菲(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一般系統(tǒng)論和理論生物學創(chuàng)始人)曾說:“有機體不是機器,但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變?yōu)闄C器,凝固的機器!”冰心也說過:“要記?。翰皇敲恳坏澜鞫寄苋撕?,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偏離了焦點的討論,不管多么精彩,都是無用的,甚至會把課堂帶入歧途,惡變?yōu)椤耙粸┧浪保瑥亩鴮е铝苏n堂教學的低效。
當然,課堂討論還會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有駕馭焦點的能力。于漪老師教誨道:語文老師要有豐富的智力生活,最要緊的是功底,是視野,是駕馭力!因此,只要駕馭了焦點問題,課堂的浪花定會朵朵開!
二、設置討論梯度:在問題境界中打開生命視野
并不是一個焦點的討論,就能解決課堂教學的主問題。隨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推進,討論也向縱深發(fā)展,圍繞主問題的前提下,展開一連串的追問,進行有梯度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層次性疊加交替呈現(xiàn)。
在揚州市中語會年會上,有這么一堂“課改”匯報課——《本命年的回想》(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劉紹棠著作),教者提出了這樣一個主問題:一個60歲的老人回憶小時侯過大年的情景,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學生在經(jīng)過討論以后,從課文中找出了十點內容,并在全班交流。教者又向縱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呢?并作了提示:現(xiàn)在過大年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以后,學生討論后發(fā)言說:現(xiàn)在過年條件好了,有漂亮的新衣服,有許多好吃的,時興電話拜年、發(fā)短信拜年、網(wǎng)上拜年、電視點歌拜年……說到這里,教者又一次向前推進,問道:就這些不同嗎?再討論!討論后,有一個男生說道:物質在進步,精神在退步。應該說這個回答是十分精練的,有深度的。當場聽課的專家、學者都相顧而樂,笑意盈盈。討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然而教者并沒有就此罷手,繼續(x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我們其他同學把這位同學的心里話說出來,請大家討論。討論一會兒,一個女生發(fā)言說:電話拜年、發(fā)短信拜年、網(wǎng)上拜年、電視點歌拜年等,雖然表達了心意,但是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簡單化了、程式化了,沒有了親熱勁兒,少了親和力,缺了深度和密度——生活在鋼筋水泥森林中人們,人文關懷的精神正在退化。此言一出,會堂里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到此,學生自然明白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了。
這樣一連四次追問,層層深入,自然達到教學目的。這種有梯度的討論,才是有質量的討論。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打開生命視野,在實踐中探求真知。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層面上討論,既耗時低效,也不能深度思維,學生也就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怎能祈盼浪花朵朵開?
三、生成討論焦點:在合作境界中勁展想象翅翼
課堂上問題提出來以后,得留一些時間,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如要求學生先思考三四分鐘,然后再小組討論,這樣的討論才有質量,才會詳實具體。沒有準備的討論,那只能是臨場發(fā)揮,倉促應戰(zhàn),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必然失真。
特級教師竇桂梅在作《為生命奠基》的發(fā)言時講到這樣一則案例: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一課時,一位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邱少云和戰(zhàn)友們都潛伏在濃密的草叢中,當大火蔓延時,為什么別的戰(zhàn)士身上沒有著火?”緊接著,又有一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邱少云不可能一動不動的趴在草叢中;身上的手榴彈遇火爆炸怎么辦?”這兩問,吹皺了課堂的一池春水,激起了同學們討論的漣漪。
竇老師抓住這一時機,啟動“以情勵學,以趣激學”的預警機制,引領學生理清文段,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鼓勵學生敢于獨創(chuàng),培養(yǎng)探求真知的習慣。
下課后,學生們紛紛行動,有的分成小組,策劃解決方案;有的登陸網(wǎng)站,查詢網(wǎng)絡資料……工夫不負有心人,在課堂上,發(fā)言的同學爭先恐后地匯報自己的“收獲”:
生1說:“一本介紹志愿軍戰(zhàn)斗英雄的書上說,當時戰(zhàn)士們早就想到敵人會打燃燒彈,所以出發(fā)前都把衣服澆濕了,戰(zhàn)士們是穿著濕衣服趴在草叢中的,所以身上沒燒著?!?/p>
竇老師追問,“那么,邱少云為什么燒著了呢?”
生2接著回答說,“邱少云是通訊兵,為了保護身上攜帶的文件資料,他沒有把衣服澆濕,所以著火了。這反映了邱少云為了革命需要勇于獻身的高貴品質。”
緊接著,妙語連珠……
生3說,“火在身上燃燒,煙霧早以將邱少云熏昏,故而一動不動?!?/p>
生4說,“邱少云早知手榴彈的危險,利用弓形的身體騰開腹下空地,挖坑將手榴彈掩埋”
這一朵朵放飛想象的問題浪花,贏得了陣陣掌聲。學生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合作方法,學會了“我口言我心”。
四、擴充討論張力:在思維境界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
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某種程度上說,取決于討論時能否形成觀點相反或相對的局面。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討論自然會熱烈起來。
在縣語文新課程研討會上,筆者上了一堂“課改”匯報課——《(狼)專題學習活動》,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狼?討論以后,形成了兩種觀點:一是應該保護狼,一是應該獵殺狼。教師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要求同學們派出代表進行辯論,其余的同學站在自己支持的一方,在辯論賽結束后做出評判。
兩個代表隊,各四位同學,站到講臺兩邊,選出一辯、二辯、三辯、四辯,教者當主持人,進行辯論。出人意料的是,贊同保護狼的全是男生,贊同獵殺狼的全是女生。筆者一聲“開始”,雙方就展開了激烈而有序的辯論,下面同學全神貫注,聽課教師津津有味。男生“四辯”總結陳辭時,講了狼的十大優(yōu)點,當講到狼愛情專一,不像有些自稱為人的動物沾花惹草時,全場哄堂大笑,繼而掌聲雷動,氣氛達到高潮。
爭論延續(xù)到課后,分合作小組從不同角度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課堂討論內容。不久,各小組拿出了文質兼美的研究成果,如以下幾組:
①從人類獵殺瀕危動物、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或者虐食等方面指出人性殘忍比狼更可怕
《狼是最殘忍的動物嗎?》(隨筆散文)
②介紹狼的生活習性、飲食習慣和族居、群居生活
《孤獨的狼是可恥的》(說明文)
③談及獵人殺狼與生態(tài)失衡矛盾的無奈與酸楚
《與狼共舞——浪漫的辛酸》(記敘文)
④贊美人與自然共有的偉大、無私的母愛——母狼的真、善、美
《我很丑,可我很溫柔》(議論文)
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融洽相處
《給“狼孩”的一封信》(書信)
這樣的思辯式討論,既注重了知識、能力,滲透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又全組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實上,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不難形成觀點相反或相對的局面的。教師要善于擴充討論的張力,爭論越激烈,創(chuàng)新潛能越得以激發(fā),池面浪花涌動的也就越絢爛!
總之,課堂是有生命的,就像一池平靜的春水。討論像吹過的陣陣春風,只有吹出美麗的浪花,那課堂才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學生也就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課程改革的實效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