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研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兒科門診,吉林 吉林 132011)
在兒科門診中,因為患者年齡小,在語言能力及表達能力上都具有特殊性,這就對治療增加了難度,需要家屬的陪同,且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比較低,在治療中如果患兒心理情緒不佳就會出現(xiàn)哭鬧不配合的問題,患兒家屬也通常比較煩躁、焦急[1]。這不僅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不良影響,還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溝通是護理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夠幫助護患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關(guān)系,能夠?qū)崿F(xiàn)護理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2]。本文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8月之間在兒科門診接受治療的68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兒科門診護理中的溝通技巧。
以2016年11月~2017年8月之間在兒科門診接受治療的68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4例。觀察組中男性患兒18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在1~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1.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19例,年齡在1~11歲之間,均齡(5.8±1.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別(P>0.05),能進行比較。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有用藥護理、輸液護理、回答家屬的疑惑等,觀察組在其基礎(chǔ)上增強與患兒及其家屬的溝通,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接待過程中的溝通
護理人員對患兒及家屬應(yīng)該進行熱情的接待,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最初印象,對患兒及家屬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對兒科門診進行一個大體簡潔的介紹,期間應(yīng)注意文明用語,多使用敬語,讓患兒及家屬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消除陌生感[3]。對患兒疾病的治療方法進行耐心的講解,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對患兒進行安慰、開導(dǎo),緩解患兒緊張的情緒,增強信心,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
1.2.2 技術(shù)溝通
在兒科門診大部分的患兒都需要接受靜脈輸液治療,護理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技術(shù)能力,熟練基本功,使靜脈通道的建立過程更加順利,根據(jù)患兒年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部位建立靜脈通道,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爭取一次通過,減少患兒的痛苦以及家屬的擔憂,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打下基礎(chǔ)。
1.2.3 語言溝通
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兒及家屬安慰性的言語溝通,患兒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通常情緒都比較脆弱,需要獲得一定的安慰,才能增強治療的信心。比如在安慰患兒父母的時候,就可以說“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父母應(yīng)該堅強起來,積極的面對,給孩子足夠的支持”?;純涸谥委熤屑覍倏赡軙嬖诤芏嗟膿鷳n,大部分是由于對患兒疾病認識不足造成的,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家屬的具體情況進行病情的解釋,讓家屬能夠了解患兒疾病的原因與治療情況,從而獲得家屬的積極配合。
本文數(shù)據(jù)資料用SPSS 15.6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觀察組家屬18例非常滿意,14例一般滿意,2例不滿意,滿意度94.1%;對照組家屬16例非常滿意,12例一般滿意,6例不滿意,滿意度82.4%。觀察組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通過護理,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者30例,不依從4例,護理依從率88.2%;對照組患兒護理依從的有26例,不依從的有8例,依從率76.5%。對照組已從率顯著比觀察組低(P<0.05)。
本文中,對觀察組患兒及家屬采取加強溝通的護理方式,護理滿意度為94.1%,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2.4%,觀察組患兒依從性(88.2%)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依從性(7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兒科門診護理中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yīng)用。
[1] 劉 丹.溝通技巧在兒科門診輸液護理中應(yīng)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xué)信息文摘,2016,16(78):247+250.
[2] 黃健怡.兒科門診護理中的溝通技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9):157-158.
[3] 梁衛(wèi)波.兒科門診輸液室護理溝通技巧效果分析[J].醫(yī)學(xué)理論與實踐,2014,27(18):249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