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論關稅政策對宏觀經濟調控的作用
張國紅*
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收縮,促使各國政府紛紛采取促進出口增長戰(zhàn)略,以尋求本國經濟復蘇。關稅政策成為推進出口增長戰(zhàn)略和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充分顯示了關稅政策調控宏觀經濟的作用。但是,關稅政策調控宏觀經濟也需要政策組合,才能達到最優(yōu)效果。中國應當及時調整和完善關稅政策,使關稅政策成為當前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用好統(tǒng)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政策優(yōu)勢,實現(xiàn)發(fā)揮關稅政策在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重要產業(yè)健康發(fā)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
關稅政策;宏觀經濟調控;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限制性貿易措施
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貿易活動收縮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政府紛紛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增加出口、限制進口,實現(xiàn)經濟復蘇與回暖。關稅政策調節(jié)宏觀經濟日益重要,通過有效調整一國的關稅稅率及關稅結構,關稅政策將有利于實現(xiàn)財政收入、貿易發(fā)展、經濟增長及保護本國產業(yè)等重要宏觀調控目標。與此同時,鑒于當前中國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加大等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需要及時和合理地調整和完善當前的關稅政策,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在保持中國經濟平穩(wěn)運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重要產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從理論上論證關稅政策的主要宏觀經濟效應,實證上分析當前全球關稅政策調整的最新變化趨勢,提出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下的中國關稅政策組合的調整方案,從而發(fā)揮關稅政策調整對促進當前中國經濟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的宏觀調控作用,尤為重要。
認識關稅政策作為調節(jié)宏觀經濟活動的重要政策工具及其政策效應,必須分析關稅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應。從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看,對于關稅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應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關稅政策可以作為一種財政關稅政策,因為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關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體現(xiàn)了關稅政策的財政效應。由于世界各國加入WTO以及參與雙邊或多邊貿易協(xié)定,關稅政策調整的主要內容是關稅減讓,即降低關稅稅率,這會引起一國關稅收入下降,并導致關稅收入所占政府總稅收比重也下降。數(shù)據(jù)顯示,在1990年代中期,有超過25個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稅收入占政府總稅收比重超過30%,發(fā)達國家的關稅收入占政府總稅收比重不到2%。這表明,關稅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對各國財政收入的影響是不同的,差異性也較大。
Cirera X,Willenbockel D,Lakshman R(2011)認為,關稅減讓與一國財政收入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相關性。關稅減讓會導致關稅收入下降,對一國總稅收增長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要通過增加國內消費稅等來彌補關稅收入的下降。但是,這種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還取決于該國的最初關稅規(guī)模、關稅結構、關稅減讓程度、貿易伙伴結構、國內稅收補充政策、進口需求價格彈性等因素而定。*Cirera X,Willenbockel D,Lakshman R,What is the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tariff reductions on employment and fiscal revenu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11,Technica l report.London:EPPI-Centre,Social Science Research Unit,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Przemyslaw Kowalski(2004)也指出,關稅減讓或關稅自由化會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稅收入減少,財政收入也會隨之下降,需要同時通過國內消費稅彌補關稅收入的減少。*Przemyslaw Kowalski,Impact of Changes in Tariff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Government Revenue.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 No.18,2004.國內學者(李剛等,2001;馮佩蓉,1998)則指出,關稅減讓或關稅自由化進程,會導致關稅收入及其所占財政收入比重下降。這些研究都表明,以關稅減讓為主要內容的關稅政策調整基調會降低一國的關稅收入,進而弱化關稅政策的財政功能。
總體而言,關稅政策調整對發(fā)達國家的影響很小,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相對較大。
鑒于此,IMF等國際機構(2003)認為,由于關稅減讓會導致一些國家的財政收入減少,所以主張這些國家應當同步實施關稅與國內稅收的協(xié)調改革。Kowalski(2005)指出,受到保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尤其是財政穩(wěn)定)需求的影響,發(fā)展中國家通常會擔憂關稅減讓將減少政府收入,表明關稅變化對發(fā)展中國家收入變動的影響較為顯著。Dixit(1985)、Diamond和Mirlees(1971)持有類似觀點,認為由于關稅減讓或關稅自由化會降低關稅收入,需要通過增加國內稅收的方式來補償關稅收入的減少。但Escolano(1995)卻認為,貿易自由化將通過提高經濟效率和促進經濟增長,最終提高國民收入,從而抵銷關稅收入下降引起財政收入減少的不利影響。
確實,伴隨一國關稅政策的調整與變化,關稅減讓或關稅自由化進程會給該國帶來市場準入條件改善、貿易自由水平提高等效應。假定匯率穩(wěn)定,伴隨一國進出口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可以給該國帶來額外的進出口關稅增長,抵銷關稅收入下降對財政收入減少的不利影響。以中國為例,盡管加入WTO后關稅收入相對減少,但海關收入(關稅收入+進口環(huán)節(jié)稅)卻不斷增長。這是關稅政策推動貿易發(fā)展和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宏觀經濟效應。可見,盡管關稅政策的財政功能逐年下降,但關稅及與關稅相關的收入?yún)s在穩(wěn)步增長,表明關稅及與關稅相關的收入依然可以作為一國最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關稅政策仍然可以繼續(xù)發(fā)揮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
其次,關稅政策可以作為一種關稅自由化政策,其主要目標是為了反對關稅保護,主張實現(xiàn)關稅的自由化。關稅自由化作為貿易自由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一國的貿易發(fā)展。與關稅政策的財政效應相一致,通過促使一國關稅稅率不斷下降,關稅自由化將有利于推進該國的貿易自由化和經濟效率的提高,并對該國的貿易、消費、投資和生產等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推動貿易發(fā)展和促進經濟增長,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關稅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應。
從相關研究文獻看,Balassa(1965,1967)認為,工業(yè)化國家中的進口關稅下降,對它們從欠發(fā)達國家進口制成品有一定的影響。Thomas、Nash 和 Edwards(1991)、Ahmed (2000)的實證研究顯示,貿易自由化進程對一國出口增長影響深遠。Madsen(2001)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貿易政策對世界貿易的影響,發(fā)現(xiàn)關稅壁壘增加,將導致貿易流動收縮。Santos-Paulino 和Thirlwall(2004)也利用面板模型,分析了2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對其貿易平衡和收支平衡等要素的影響,認為貿易自由化刺激了發(fā)展中國家的進出口增長,但也會導致它們的貿易和收支平衡出現(xiàn)惡化。Silvia Nenci(2009)運用面板數(shù)據(jù)和時間序列方法實證分析了關稅減讓與國際貿易增長之間的相關性,認為關稅減讓對貿易增長影響較大。*Silvia Nenci,Tariff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2009.http://www.docin.com/p-1475638017.html.此外,國內學者(胡錚樣等,2008)也認同關稅政策的調整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的影響。*胡錚洋、陳集立、陳守東:《我國關稅政策對宏觀經濟影響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第10期。不過,Baldwin 和 Lewis (1978)、Bhagwati (1988)等認為,貿易自由化對進口幾乎不存在什么影響。Agosín(1991)、Clarke和Kirkpatrick(1992)、Greenaway和Sapsford(1994)、Shafaeddin(1994)、Jenkins(1996)的研究也得出貿易自由化與出口增長之間相關性缺乏證據(jù)支持。由Ostry 和 Rose(1992)的研究顯示,關稅稅率變化對主要宏觀經濟變量沒有顯著影響。盡管對這個問題存在爭論,但主流研究者仍然承認關稅政策調整對促進貿易發(fā)展具有顯著的影響。
從關稅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研究文獻看,WTO報告(2014)指出,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貿易開放將通過改善一國資源的分配效率,貿易自由化的結果可以引導實際GDP增長。首,先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發(fā)揮了比較優(yōu)勢,如允許一國生產更便宜的商品,轉而進口其他商品;其次,貿易可以拓寬本國企業(yè)的國外市場規(guī)模,發(fā)揮規(guī)模經濟效應。*WTO Report,Trade and development:recent trends and the role of theWTO,2014.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wtr14_e.htm.Ventura(1997)指出,1970-1980年代,東亞新興經濟體國家通過貿易擴張影響資本積累的形式刺激了經濟增長。Rivera-Batiz和Romer(1991)、Grossman和 Helpman(1991)也指出,貿易通過影響創(chuàng)新對經濟增長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如貿易自由化擴大了企業(yè)面對的市場規(guī)模(規(guī)模效應)、新產品增加了研發(fā)投入回報等,凸顯了貿易對市場規(guī)模、競爭和知識溢出等方面的效應,最終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貿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各國去接受影響國際貿易的制度框架,因為貿易自由化不僅要求WTO成員承諾降低關稅壁壘,還包括承諾接受一定的國際貿易制度框架,包括貿易政策透明度原則等,對經濟增長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Rodrick 等(2004)、Tang和Wei(2009)等研究表明,WTO成員國通過承諾貿易開放,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國內學者(馮佩蓉,1998;溫宇靜等,2011)也認為,關稅政策的調整與完善,透過對進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一國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
可見,調整與完善關稅政策,不僅有利于推進關稅自由化,也有利于推進貿易自由化進程,可以實現(xiàn)關稅政策推動貿易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的宏觀經濟效應。
再次,關稅政策可以作為一種關稅保護政策。關稅政策調整和變化的一個重要政策目標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yè)或商品而征收關稅,因為保護關稅的稅率一般都比較高,使得進口的外國商品成本上升和競爭力下降,從而可以發(fā)揮關稅政策抵御外來競爭和保護國內產業(yè)尤其是幼稚產業(yè)的作用,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關稅政策的關稅保護效應。
從相關研究文獻來看,利用關稅影響一國福利的改善,常常是作為保護本國企業(yè)特別是幼稚產業(yè)的主要依據(jù)之一。Brander 和Spence(1985)提出過一個模型,認為在國際寡頭壟斷競爭的環(huán)境下,通過將超額利潤從國外公司轉向國內公司,關稅可以增加一國福利。大部分關于幼稚產業(yè)保護的文獻都把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學習效應上。這一觀點突出反映了新貿易理論和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的主流觀點,其核心就是運用關稅手段保護或促進本國產業(yè)尤其是幼稚產業(yè)發(fā)展。此外,以“有效保護率”(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s,EPRs)來衡量一國利用關稅保護國內企業(yè)的程度與效率,也是經濟學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的重點之一。在假定局部均衡條件下,可以采用“有效保護率”衡量關稅結構(tariff structure)對工業(yè)制成品的生產成本和毛利潤率的影響程度。其中,傳統(tǒng)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分析名義關稅(nominal tariff)與EPRs之間的相關性,并測算出EPRs對總產出、產出名義價值、主要要素分配、名義價值及實際價值等變量的影響。目前的研究主要從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A)角度分析EPRs對一國或全球貿易附加值的影響。從相關研究看,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它們的初級產品和最終制成品的EPRs都要明顯高于其名義關稅率。其中,發(fā)展中國家使用EPRs最多的部門為初級產品和制成品部門,發(fā)達國家使用EPRs最多的部門是食品和農業(yè)等重要部門。同樣,有不少中國學者也主張貿易政策保護或扶持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馮德連,2002)。不過,Diakantoni and Escaith(2012)卻認為,很高的有效保護率不利于國內受益企業(yè)出口它們的產品,因為關稅保護會影響所有產品的國內價格(包括國內生產產品),將國內可貿易商品價格提高到“國際價格+關稅”的水平上,同時這些國內可貿易產品又不存在被進口產品替代的風險。這一觀點逐漸被大家接受,成為反對或抵制利用關稅保護本國產業(yè)的主要理由。*Diakantoni,A.and Escaith,H.,Reassess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s in a Trade in Tasks Perspective:Evolution of trade policy in Factory Asia.WTO 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2-11,2012.
以上分析表明,關稅政策通過運用關稅手段,確實可以起到保護本國產業(yè)尤其是幼稚產業(yè)的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體現(xiàn)了關稅政策對本國產業(yè)或產品的關稅保護效應。
第二條鐵路,是“循北盤江流域,上至可渡河與威寧,于昭通入云南,在河口過揚子江”。這是畢節(jié)境內早已通車的貴昆鐵路和內昆鐵路。
綜上可見,關稅政策的宏觀經濟效應主要體現(xiàn)為關稅政策對財政收入、產業(yè)保護、貿易發(fā)展及經濟增長等的顯著影響,說明關稅政策完全可以發(fā)揮其對一國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
基于關稅政策所具有的主要宏觀經濟效應,各國政府紛紛將關稅政策作為政府調節(jié)經濟活動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充分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結合一定時期內國家貿易政策、產業(yè)政策及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本思路,各國政府通過調整和完善本國的關稅政策,依次發(fā)揮關稅政策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
從目前情況來看,世界經濟增長繼續(xù)放緩,國際貿易回升動力不足。根據(jù)IMF(2016年4月),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3.1%,預計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2%和3.5%。*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Too Slow for Too Long,April 2016.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6/01/.另據(jù)WTO(2016年4月),2015年國際貿易增長2.8%,預計2016年和2017年國際貿易增長分別為2.8%和3.6%。*WTO,Trade growth to remain subdued in 2016 as uncertainties weigh on global demand,April 2016.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16_e/pr768_e.htm.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受到全球需求尤其是各國國內需求疲弱的影響,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緩慢,國際貿易增長而受阻。為此,各國政府都希望通過實施促進出口增長戰(zhàn)略,尋求本國經濟的復蘇,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張國紅:《金融危機后世界貿易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因及特征》,《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這從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關于“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最新執(zhí)政政策主張中可見一斑。在這種背景下,關稅政策已成為當前各國政府推進出口增長戰(zhàn)略和穩(wěn)定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之一,也引起了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關稅政策的調整與變化。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至今,全球范圍內各國關稅政策經歷了調整與變化,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為了促進本國出口增長戰(zhàn)略,各國政府加快了調整進出口關稅稅率與水平的步伐與進程,采取了提高關稅、貿易救濟等限制性貿易措施。其中,發(fā)達國家更偏好于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等保護手段。因此,快速調整和完善本國的關稅政策,成為各國政府實施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重要經濟政策手段之一。
總體上看,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關稅稅率和水平呈現(xiàn)持續(xù)下降趨勢,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推進貿易自由化的積極成果之一。根據(jù)WTO提供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3年,WTO成員國平均實施關稅水平約為9%,平均約束關稅約為39%。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之存在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的落差較大。其中,發(fā)展中國家的約束關稅和實施關稅分別為41%和9.8%,發(fā)達國家的約束關稅和實施關稅分別約為11.5%和3.8%。另據(jù)WTO的研究顯示,過去20年以來,WTO成員國的實施關稅水平實際上已下降約22%,超過同期全球平均實施關稅水平下降約15%水平。
資料來源:WTO、World Tariff Profiles
理論上,約束關稅就是承諾不可以將關稅提高到某一水平,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的差距為提高實施關稅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所以,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并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形成較大的沖擊后,在不違背WTO相關原則的前提下,為謀求增加本國財政收入、保護本國產業(yè)和促進出口增長等主要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各國政府都傾向于采取提高關稅、設置關稅壁壘、采用貿易救濟措施等限制性貿易措施。具體分析,由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差距較大,使得它們提高關稅等保護措施的操作空間較大。實證研究也證實,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許多發(fā)展中國家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約15%左右的實施關稅水平。發(fā)展中國家在顯著提高關稅稅率與水平的同時,還頻繁使用貿易救濟措施等限制性貿易措施。相對而言,發(fā)達國家的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的差距很小,提高實施關稅水平的操作空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發(fā)達國家傾向于采取反補貼稅、反傾銷稅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以實現(xiàn)對發(fā)達國家農業(yè)等領域的關稅保護。
第二,由于關稅政策是一國貿易政策的重要構成之一,在約束關稅與實施關稅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名義關稅下降顯示實施關稅稅率與水平已處于非常低的情況下,關稅作為貿易的主要壁壘對保護國內市場的作用已顯著下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紛紛轉向尋求非關稅措施(non-tariff measures,NTMs)來保護本國的貿易利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為了實現(xiàn)促進出口增長、保護本國企業(yè)等主要經濟調控目標,各國政府更偏好于采取非關稅措施,變相提高關稅稅率與水平,客觀上起到了對關稅保護的替代效應,也有效地保護了本國的一些產業(yè)或產品。
根據(jù)WTO的研究,使用非關稅措施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2000年至2008年期間,全球范圍內非關稅措施增長較為平緩,主要為包括進口配額、許可證、價格性或數(shù)量性限制措施等在內的傳統(tǒng)非關稅措施。但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世界各國政府更傾向于采取新型的非關稅措施,包括技術性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綠色壁壘及衛(wèi)生和植物檢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SPS)和服務領域內國內管制(domestic regulation)等在內的新型非關稅壁壘的使用數(shù)量快速增長。從目前的研究看,TBT和SPS等新型非關稅措施對貿易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于發(fā)展中國家對發(fā)達國家的出口方面,對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出口并不存在什么明顯的影響。此外,非關稅措施增加了市場進入成本,如符合與非關稅措施相關的技術標準等,對貿易限制的影響也日趨擴大。
圖2 2008-2011年新貿易限制措施構成(%)
資料來源:Evenett (2011)
在國際金融危機負面影響尚未消除的背景下,考慮到當前關稅稅率已處于非常低的水平,在WTO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非關稅措施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替代關稅的重要保護手段,變相發(fā)揮了關稅的保護作用。目前,各國政府偏好采取一些非關稅措施尤其是新型非關稅措施,作為實施貿易保護的重要政策手段。這一全球關稅政策調整與變化的重要趨勢更值得引起關注。
根據(jù)WTO(2015)的統(tǒng)計,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球范圍內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TAs)為603個,其中2014年增加了22個。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包括自貿協(xié)定(Free trade agreements,F(xiàn)TAs)和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s,CNs)。在603個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中,其中有258個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已生效實施。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RTAs經歷了快速發(fā)展,形成了力度更大和更廣范圍的關稅削減與關稅減讓,如韓美自貿協(xié)定的關稅減免率接近100%,從而促進了雙邊或區(qū)域內國家的貿易自由化進程。*WTOAnnual Repor,2015.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anrep15_e.htm.韓國等國甚至把推進雙邊或區(qū)域FTAs作為一種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強化其FTA利用率的一攬子政策及其影響。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各國簽署RTAs的目標已不僅僅局限于削減貨物貿易關稅,也已經深入到服務、投資、競爭政策、貿易便利化、政府采購、知識產權及電子商務等更廣泛的領域。所以,推進RTAs快速發(fā)展,有利于管理和解決非關稅措施和服務貿易措施等貿易問題。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快速增長,對各國促進貿易增長影響深遠,也有利于國際貿易的恢復與增長。
圖3 所有通知WTO每年實施RTAs規(guī)模
資料來源:WTO年報(2015)
全球關稅政策調整與變化的三大趨勢與特征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首先,基于未來全球范圍內關稅自由化的趨勢總體不會發(fā)生較大變化,考慮到關稅自由化有可能使本國貿易利益受到一定的損害,但過度關稅保護也會產生“以鄰為壑”的逆向關稅效應,因此各國政府在調整與完善關稅政策的過程中,在關稅自由化與關稅保護的政策博弈之間勢必會進行取舍,尋求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從這個角度觀察,全球關稅政策調整與變化的趨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總體影響是偏中性的,但不排除對個別國家經濟和貿易會產生或好或壞的局部的結構性影響。其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采取提高關稅、貿易救濟措施等限制性貿易措施,大多都沒有超出遵守WTO規(guī)則的范圍,盡管有些關稅保護措施可能會超出現(xiàn)行多邊貿易協(xié)定范疇。但從總體上看,關稅政策調整帶來關稅與非關稅措施的關稅效應及其影響仍然是可控的,其實際影響明顯小于市場預期。第三,全球范圍內需求的不足,而不是提高部分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沖擊與影響,是導致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放緩或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據(jù)此分析,盡管推進貿易便利化和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快速發(fā)展有利于貿易發(fā)展,但仍然難以激活目前國際貿易的活力。這表明,單純依靠國際貿易,短期內難以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傊?,當前全球關稅政策的調整與變化趨勢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影響要弱于市場預期,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結構性影響,對個別國家和區(qū)域貿易活動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張國紅:《金融危機后世界貿易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因及特征》,《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目前,中國既存在著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轉型升級任務較重、進出口增長下滑等突出的國內問題,又面臨了全球經濟增長繼續(xù)放緩、國際貿易活動收縮等較為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理應發(fā)揮關稅政策用好統(tǒng)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政策優(yōu)勢,實現(xiàn)發(fā)揮關稅政策在保持經濟平穩(wěn)運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重要產業(yè)健康發(fā)展中的宏觀調控作用。
第一,關稅政策對促進貿易發(fā)展影響顯著,也有助于帶動投資與消費增長,具有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作用。盡管目前中國關稅總水平已降到9.8%,但當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進出口大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得到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深,中國關稅政策的調控空間和范圍將更廣、調節(jié)作用也將更大,關稅政策可以充分發(fā)揮對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
針對當前中國面臨的較為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關稅政策調整與完善的關鍵是要向“穩(wěn)定出口、促進進口”的方向轉變,以此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增加國外需求,促進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一方面,要通過調整出口關稅的征收范圍和稅率,以鼓勵出口,穩(wěn)定外需。對此,可以通過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關稅,鼓勵服裝、電子、機械、鋼材及金屬制品等商品出口,緩解出口下滑風險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負面沖擊。另一方面,通過實施進口暫定關稅或零關稅等措施來鼓勵進口,如降低部分百姓日用消費品、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等,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和維持商品價格穩(wěn)定,帶動消費和投資增長,促進外貿發(fā)展和穩(wěn)定經濟增長。
關稅政策調整的另一個宏觀調控效果是,在增加關稅收入的基礎上,貿易發(fā)展還可以進一步增加進出口環(huán)節(jié)稅(主要為進口環(huán)節(jié)稅),而關稅和進口環(huán)節(jié)稅是中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從而可以確保當前中央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增長,從海關收入逐年平穩(wěn)增長中可見一斑。通過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可以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對推進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發(fā)展的特殊作用。
第二,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轉型升級調整的關鍵時期,關稅政策可以發(fā)揮促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作用。首先,在繼續(xù)通過征收出口關稅、提高出口關稅稅率及開展特別出口關稅等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及國內緊缺產品出口的同時,通過取消或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關稅,鼓勵磷酸、鋼鐵、電子等部分過剩產能出口,發(fā)揮關稅政策引導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支持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宏觀調控作用。其次,通過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甚至實施暫定進口關稅,一方面通過降低進口關稅稅率相對較高、進口需求彈性較大的護膚品、服裝等部分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促進進口增長,優(yōu)化進口商品結構,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引導消費回流國內。從這個角度觀察,關稅政策的適時調整有利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是“穩(wěn)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措施之一。另一方面,通過實施較低的進口關稅及實施進口暫定關稅等措施,鼓勵進口。例如,適當降低食品等農副產品的進口關稅,擴大這些商品的進口,不僅可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進口消費品尤其是高檔消費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還可以穩(wěn)定國內部分農副產品價格,降低通脹壓力。同時,降低國內亟須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增加有效供給,也可以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利用全球資源促進國內產業(yè)轉型升級、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的積極作用。
第三,發(fā)揮關稅政策對國內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保護的重要作用。關稅是多邊貿易框架下保護國內產業(yè)的通用手段,關稅保護政策也是各國產業(yè)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目前各國仍在使用關稅的有效保護率、較高的進口附加稅等保護措施,中國也可以根據(jù)關稅有效保護理論,合理設計和調整關稅稅率及關稅結構,實現(xiàn)關稅稅率由上游產品向下游產品的合理“關稅稅率升級”機制,以此保護國內重要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對此,可以根據(jù)不同產業(yè)及其不同生產加工程度征收不同的關稅,采取征收緊急關稅或關稅配額,以及建立季節(jié)關稅、臨時關稅等復合稅制度,保障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對國內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或重要商品的保護能力。與此同時,要合理利用WTO規(guī)則允許保護國內幼稚產業(yè)的例外條款,運用反傾銷稅、反補貼、保障等貿易救濟措施來保護國內產業(yè),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妥善處理貿易糾紛,切實保護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因此,進一步提高關稅政策對保護國內產業(yè)尤其是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的應變能力和調控作用,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對國內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的保護作用。
第四,發(fā)揮關稅政策在對外關稅談判和推進自貿協(xié)定戰(zhàn)略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貿易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實際上,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務院已于2015年12月發(fā)布了《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目前看,中國已簽署14個自貿協(xié)定,其中已實施了12個自貿協(xié)定,正在推進多個自貿區(qū)談判,包括《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等。由于簽署和實施自貿協(xié)定的主要內容依然是關稅減讓,可以給自貿協(xié)定簽署國國內的企業(yè)帶來關稅減免的巨大減稅效應。以中澳自貿協(xié)定為例,根據(jù)商務部提供的信息顯示,中澳自由貿易協(xié)定簽署實施后,將使得中國出口澳大利亞的產品總共獲得約16.6億美元的關稅減免。其中,中國享受較高關稅減免的產品主要包括服裝和皮革、電子和機械、其他制成品、鋼鐵及金屬制品,以及化工產品等,減免額約為15.25億美元,占減免稅金總額的91.88%。從這個角度看,發(fā)揮關稅政策在對外關稅談判和推進自貿協(xié)定戰(zhàn)略中的積極作用,可以增強關稅政策調控經濟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進對外貿易發(fā)展和穩(wěn)定經濟增長。
第五,協(xié)調關稅政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貿易政策及產業(yè)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相關關系,使關稅政策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一定時期內國家總體的經濟發(fā)展方針與政策,增強關稅政策調控的靈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這對發(fā)揮關稅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至關重要。當然,關稅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協(xié)調與配合,是動態(tài)而不是靜態(tài)的。以協(xié)調關稅政策與財政政策之間關系為例,關稅政策對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與實施更多自貿協(xié)定過程中影響深遠,關稅減讓的國內效應是給企業(yè)帶來減稅的效果,從中也體現(xiàn)了發(fā)揮關稅政策與積極財政政策之間的政策協(xié)同效果。同樣,為了保護國內重要戰(zhàn)略性產業(yè),也可以根據(jù)當前國家的產業(yè)發(fā)展政策與方針,通過建立合理的關稅結構、調整關稅稅率等措施,包括采取反傾銷、反補貼及保障等措施,推動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升級與優(yōu)化,實現(xiàn)關稅政策對保護國內產業(yè)的宏觀調控作用,使國內重要戰(zhàn)略產業(yè)贏得發(fā)展的寶貴時間。
從目前看,根據(jù)當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需求,調整和完善中國關稅政策組合,通過提高或降低進口(或出口)關稅、開征出口(或進口)特別關稅、實施進口(或出口)暫定關稅等,豐富關稅政策的調控手段,增強關稅政策調控的靈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關稅政策對中國經濟調控的重要作用,也預示著未來中國關稅政策的調控空間和范圍將更廣,關稅政策的調節(jié)作用將更大。
[1] 李剛,葉欣.實施積極主動關稅政策力促我國外貿平衡發(fā)展——中國入世后關稅政策的評估與展望[J].中國經貿2001(10).
[2] 馮德連.對外貿易政策扶持目標產業(yè)的理論與策略[J].中國經濟問題2002(3):59-66.
[3] 馮佩蓉.試論關稅下調對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影響[J].世界經濟文匯1998(3).
[4] 胡錚洋,陳集立,陳守東.我國關稅政策對宏觀經濟影響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8(10).
[5] 王韜,周建軍.我國關稅減讓的宏觀經濟效應——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系統(tǒng)工程2004(2):38-45.
[6] 溫宇靜,趙宏.我國關稅政策影響經濟增長路徑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1(4).
[7] 張國紅.金融危機后全球關稅變化及其趨勢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4).
[8] 張國紅.金融危機后世界貿易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因及特征[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3(2).
[9] Cirera X,Willenbockel D,Lakshman R,What is the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tariff reductions on employment and fiscal revenu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11,Technica l report.London:EPPI-Centre,Social Science Research Unit,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
[10] Diakantoni,A.and Escaith,H.,Reassess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s in a Trade in Tasks Perspective:Evolution of trade policy in Factory Asia.WTO 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2-11,2012.
[11] Giovanni Ganelli and Juha Tervala,Tariff-Tax Reforms in Large Economies.IMF Working Paper139,2012. Grossman,G.M.and Helpman,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MA:MIT Press,1991.
[12] Lawrence,R.Z.,Regionalism,multilateralism,and deeper integration.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6.
[13]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Too Slow for Too Long,April 2016.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6/01/.
[14] Madsen J.B.,Trade barriers and the collapse of world trade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1,vol.67,4.
[15] Przemyslaw Kowalski,Impact of Changes in Tariff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Government Revenue.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 No.18,2004.
[16] Silvia Nenci,Tariff liber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2009.http://www.docin.com/p-1475638017.html.
[17] 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2014.http://unctad.org/en/PublicationsLibrary/tdr2014_en.pdf.
[18] WTOAnnual Repor,2015.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anrep15_e.htm.
[19]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ctistics,2015.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its2015_e/its15_toc_e.htm
[20] WTO Report,Trade and development:recent trends and the role of theWTO,2014.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wtr14_e.htm.
[21] WTO,Trade and Development,2003.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wtr03_e.htm.
[22] WTO,Trade growth to remain subdued in 2016 as uncertainties weigh on global demand,April 2016.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16_e/pr768_e.htm.
[23] WTO,Trade and Tariff—Trade grows as tariff decline,2015.https://www.wto.org/english/thewto_e/20y_e/wto_20_brochure_e.pdf.
[24] WTO,Trade and public policies:A closer look at non-tariff measures in the 21st century2012,.
(責任編輯 子 介)
A Study on the Role of Tariff Policies to Macroeconomic Control
Zhang Guohong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a significant slowdown in world economic growth and a sharp contra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mpel governments to adopt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export-,so as to seek the recovery in their economies.As one of major macroeconomic policies,the tariff policy has a critical role in pressing ahead the export-promoting strategy and stabilizing economic growth,which evidences the function of tariff policies in macroeconomic control.However,the tariff policy calls for a portfolio of policies in regulating the macro economy,so as to deliver the best results.It is recommended that China should adjust and improve tariff policies in a timely manner by incorporating them into the package of macro control policies,so that the tariff policies can be given their full play in the advantage of tapping into the markets and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 the role of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promo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propell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key industries.
Tariff Policy;Macroeconomic Control;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Restrictive Trade Measures
張國紅,上海海關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