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居易的美育思想探要

2017-03-09 03:27楊寶春
關(guān)鍵詞:王道君王禮樂

楊寶春

(青島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71)

白居易的美育思想探要

楊寶春

(青島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071)

白居易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充分融合了儒、道、釋等多家思想。他追求經(jīng)國治世的功名,注重修德與行善,重視文章著述。他推行王道教化,重視教育、教化之作用,認為國家治亂的根本在于人心,人心的引導(dǎo)在于教化。人無常心,修、習以成性;國無常風,教、導(dǎo)以易俗。王道教化的目的在于引導(dǎo)人之心性,使之感知、感悟到至真、至善、至美,使之向上、向善,使之趨于完美。人們要慎始敬終,自我修養(yǎng),立大中,致大和。他重視詩歌的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作用。他喜歡賦詩、飲酒、彈琴,生活中充滿詩意與友情,并始終追求精神的自適、自得、自由。

白居易;美育思想;王道教化;禮樂互用;詩以言志

白居易的美育思想比較豐富,涉及到儒、道、釋多個思想領(lǐng)域,并與其飲酒、彈琴、賦詩等日常生活相關(guān)聯(lián)。白居易美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特色。他認為心性無常,修、習以成。風俗不定,教、化以成。治國安民重在教化以養(yǎng)民,風俗的改變建立在人之心性改變的基礎(chǔ)之上,使人舉止規(guī)范、內(nèi)含中正、心性完美。他在肯定人的先天本性的前提下,更強調(diào)后天學(xué)、習對于人性之影響。他更重視教育、教化之作用。

一、崇王道重教化,化民心致善性

王道教化的根本在于引導(dǎo)人之心性,使之感知、感悟到至真、至善、至美,使之向上、向善,使之趨于完美。在推行王道教化的同時,還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君子應(yīng)處虛靜、養(yǎng)其根、復(fù)初心、致妙有,要通悟至道,順乎自然,含大運深,應(yīng)時順變。

唐朝昌盛之時,賢君明主之作為使讀儒家書和踐行儒家思想者有了更多通暢的晉身路徑。白居易世敦儒業(yè),他深受儒家傳統(tǒng)思想影響,以致君堯舜上、達濟天下、獨善其身作為自己仕途奮斗的目標?!熬右鬃砸苑旰梦闹?,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貯,仰酬恩造。”①劉昫等:《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中華書局,2000年,第2956頁。白居易自感遇到明君,思報大恩。他寫了《策問》《禮部試策》等大量關(guān)乎國計民生的文章,還有《新樂府》等數(shù)百首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的諷諭詩。他身為左拾遺,“思興禮樂之道”。②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六九·對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3頁。他遵循有闕必規(guī)、有違必諫之原則,為君王進諫,使王道教化思想得到君王接受,并借用君王之權(quán)威推行禮樂教化。

教化是導(dǎo)人至善,是崇善抑惡,要重視對于可教化的大眾實施誘導(dǎo)與教化。“賢愚之間,謂之中人,中人之心,可上可下,勸之則遷于善,舍之則陷于惡。故曰懲勸之廢也,推中人而墜于小人之域;懲勸之行也,引中人而納諸君子之途。是知勸沮之道,不可一日無也?!雹鄱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侄と?牧宰考課,議殿最未精由政不由己》,中華書局,1983年,第6833頁。賢德之人其本性為善,不需要勸教,就不忍心做壞事。愚昧之人其本性為惡,即使勸教也難以改變。在賢愚之間的“中人”占絕大多數(shù),其本性非善非惡,又可善可惡,最需要勸導(dǎo)教化。對于“中人”的正確勸導(dǎo)、教化,可以使善之必遷、惡之必改,使之向上、向善、向好,使之心性趨于完美。如果不重視對于“中人”的勸導(dǎo)、教化,就會使之墮落為小人。教化的主要對象是可塑之“中人”,是使之心性趨于完善,使之成為儒家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

推行王道教化,應(yīng)因地制宜,隨時以立制,順變而致理。要尊重地域差異,更應(yīng)尊重人性,使各利其利,各得其所,各適其適?!叭粸檎?,當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由是農(nóng)商工賈,咸遂生業(yè)?!雹俣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拧ざY部試策五道·第一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6頁。因人所利、從宜隨俗,能更好地實施王道教化。如果不依據(jù)人心、人性,不尊重養(yǎng)民而教民的原則,只會適得其反。治國安民其目的是為了養(yǎng)民,使人內(nèi)含中正,人性更善更美;使人外秀禮儀,舉止更合規(guī)范;可以改變風俗,使之更加淳樸厚道。

白居易希望唐朝能如漢代那樣君臣之間各守其道,君得其道,臣盡其職,共成王道。元和初年,白居易辭去校書郎,退居于華陽觀,閉門數(shù)月,寫成了《策林》四卷七十五篇?!恫吡帧芳嘘U述了他對于儒家王道教化思想的理解,表達了他所追求的匡時濟俗的政治理想,體現(xiàn)了他特殊視角下的美育思想,即為了推行王道必須以引導(dǎo)人之善性。人性的完善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這涉及到君王之行為、治國之方略,也涉及到人的自我修養(yǎng)與提高。

人心向背往往決定社會治亂,人性善惡更會決定國家興亡,這是歷代帝王都應(yīng)知曉的道理?!俺加^前代,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由來者漸矣。天地不能頓為寒暑,必漸于春秋,人君不能頓為興亡,必漸于善惡?!雹诙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忠弧な?辨興亡之由,由善惡之積》,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8頁。要贏得人心,引導(dǎo)人性,這需要教化的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積善如積載舟之水,積惡如積覆舟之水?!叭f民之從王化,如百谷之委歲功也,若寒暑以時則禾黍登而菽麥熟,若風雨不節(jié)則稂莠植而秕稗生。故教化優(yōu)深,則謙讓興而仁義作;刑政偷薄,則訛偽起而奸宄臻?!雹鄱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忠弧ぐ?風行澆樸,由教不由時》,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5頁。白居易認為萬民需要教化,就如莊稼需要歲時、需要陽光、風雨。教化之用可以使人心向善,使人具仁義之心,使人有謙讓之行。這種教化是自上而下的,是統(tǒng)治者的思想和意志的體現(xiàn),但統(tǒng)治者必須以民為本,以天地至道為準,以王道盛世為目的,把教化百姓作為治理國家的最有效措施。

國家治亂的根本在于人心,人心的引導(dǎo)在于教化。人無常心,學(xué)習、修養(yǎng)可改變?nèi)酥男浴鵁o常俗,它因教化、引導(dǎo)而變化。人心的善惡因于后天,需要通過教化來引導(dǎo)人心之善、懲戒人心之惡?!俺悸勅藷o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故億兆之所趨,在一人之所執(zhí)?!w人之在教,若泥金之在陶冶,器之良窳,由乎匠之巧拙,化之善否,系乎君之作為。”④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二 策項》,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2頁。白居易沿襲了儒家的性相近、習相遠思想,在肯定人的先天本性的前提下,更強調(diào)后天學(xué)、習對于人性之影響。應(yīng)注重日積月累,要強化日常的修養(yǎng)與學(xué)習?!盎杳鞑ㄗ?,導(dǎo)為愚智之源;邪正歧分,開成理亂之軌。”⑤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五六·省試性習相近遠賦》,中華書局,1983年,第6676頁。開、導(dǎo)之功就是教化之用。性近、習遠,正確的開、導(dǎo)可以使人趨于善,近于美,使風清俗正,社會安寧。白居易倡導(dǎo)的是王道教化,是自上而下、由一人而及億兆的教化。他強調(diào)了最高權(quán)力者在教化百姓、改變社會上的特殊作用,把責任放在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肩上。他認為民之可教化、需要教化,但如何教、教什么這會因施教之不同而各異。民如泥金,施教者如陶冶;民如器物,施教者如工匠,匠之巧拙至關(guān)重要。教化之興廢系乎國之理亂,君之作為實為教化興廢之本,為理亂之源。君王需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既要安民養(yǎng)民,又要鞏固王權(quán),借助王權(quán)而實施教化,這是儒家傳統(tǒng)的王道教化思想的繼承。

這樣的教化思想需要從更高的視角、更廣的領(lǐng)域去思考。白居易把王道教化的首要責任歸之于君王,并要求君王慎其初心,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左拾遺的特殊位置,使其方便對于君王提出最直接最有效的建議。他是為國、為君、為民而建言,他的教化思想首先影響到了君王,然后借君王之權(quán)影響至民眾。“夫欲使人望塞、眾心歸者,無他焉,在陛下慎初之所致耳。臣聞天子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言動不書,非盛德也,書而不法,后嗣何觀焉?若王者言中倫,動中度,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百代之后歌之,況其邇者乎?若言非宜,動非禮,則千里之外違之,百代之后笑之,況其邇者乎?”①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五 塞人望歸眾心,在慎言動之初》,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3頁。這里從教化的角度給君王提出了規(guī)范和要求。君王雖位高權(quán)重,但要想贏得民心,依仗的不是王權(quán),而是君王的表率作用。天下之目觀君王之動,天下之耳聽君王之言。君王心中有“中正”,才可能“言中倫,動中度”。君王不可戲言,不敢妄動,動必三省,言必再思。白居易認為天下至廣、王化至大,教化的作用又潛移默化,因此,推行王道教化,君王要慎其所好,慎始敬終?!氨菹碌破湔\,勤其政,慎其始,敬其終,日用而不知自臻其極,此先王終日所務(wù)者也,終日所行者也,不可月會其教化之淺深,歲計其風俗之厚薄焉。”②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六 教必成化必至,在敬其終》,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4頁。王道教化是君王之要務(wù),是和風細雨般的潛沁默化,需持之以恒,“王者之教,待久而成也,王者之化,待終而至也?!保ㄍ希┚踝孕薇厝灰冀K如一,久于其道;王者之道,更待日積月累之功。

君王應(yīng)該以中和為德,立大中,致大和?!俺悸勈ト伺d五福銷六極者,在乎立大中、致大和也。至哉中和之為德,不動而感,不勞而化,以之守則仁,以之用則神,卷之可以理一身,舒之可以濟萬物。然則和者生于中也,中者生于不偏也,不邪也,不過也,不及也。若人君內(nèi)非中勿思,外非中勿動,動靜進退,皆得其中,故君得其中,則人得其所,人得其所,則和樂生焉。是以君人之心和,則天地之氣和,天地之氣和,則萬物之生和?!雹鄱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忠弧な?興五福,銷六極》,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9頁。大中,是合乎大道、至道之“中”,它不偏、不邪、不過、不及,恰當、適度、得中。它是天地之大法,是潛藏于自然萬物、人之行為中的準則。立大中,思考必合其度,行動必得其中,“動靜進退,皆得其中”。君王如能得中,臣民必得其所,君臣各得其所當?shù)?,上下和諧融洽,必然天下大治。大和,是合乎大道、至道的最大和諧,是最協(xié)調(diào)的統(tǒng)一,是天地、萬物間的和諧,是人與物的和諧,是人與人的和諧。中、和是至道、人道、王道的不同表現(xiàn),中、和是一致的,立大中必致大和。中,強調(diào)其合度,強調(diào)其準則性;和,強調(diào)其融洽、協(xié)同,強調(diào)其統(tǒng)一性。白居易繼承了儒家中和思想的基本內(nèi)核,但又有所不同。他當時的特殊身份使其更加注重王道思想中的中和。傳統(tǒng)儒家所論的中和是建立在人性相通、相同的基礎(chǔ)上,對人之心性的最本真的思考與追尋,并進而思考人道、王道中人之內(nèi)外、思行的合度與和諧,這是由一般人性推及王權(quán)之法。白居易的中和也是建立在人之心性基礎(chǔ)上,但他強調(diào)的是王道之中和,注重君王之內(nèi)外、思行的合度與和諧,然后由君王推及百姓之內(nèi)外、思行的合度與和諧,這是由君王之特殊推及人人之普遍。白居易是從君王的政治實用性角度去思考、立論?!笆且跃苏撸晃ㄓ欠?,唯度是守。守之不固,則外物攻之。故居處不守其度,則峻宇崇臺攻之;飲食不守其度,則殊滋異味攻之;衣服不守其度,則奇文詭制攻之;視聽不守其度,則奸聲艷色攻之;喜怒不守其度,則僭賞淫刑攻之?!雹芏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侄ざ?立制度,節(jié)財用均貧富禁兼并止盜賊起廉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28頁。白居易認為君王應(yīng)該“守度”?!笆囟取本褪鞘刂校獔允胤执?、原則、標準,不但滿足衣食所需的欲望要適度,喜怒哀樂之情也當合度,思想意念更當守度。如果不能“守度”,則個人欲望就會膨脹,為滿足欲望的各種奇異之事就會出現(xiàn)。因此,君王要在視聽、飲食、居處、衣服、喜怒等各個方面恪守其度,才可能防止個人欲望的過度,才可防天下人心的無度。要做到“守度”至關(guān)重要,卻也最難。歷代的統(tǒng)治者君臨天下時往往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權(quán)力欲望,但在穩(wěn)定江山、安撫百姓、推行王道與滿足個人欲望的兩相比較中,那些頭腦稍微清醒的帝王們還是容易做出合適選擇的。

王道教化的根本在于引導(dǎo)人之心性,使之感知、感悟至真、至善、至美,使之向上、向善,使之趨于完美。人心無定,人性無善無惡,會因教化、學(xué)習而變,會因物、隨境而變。但人之初心如童子之心,人的心性之本是至純、至善、至美的。如何才能使初心歸于至善、同于大道,這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重要部分。白居易認為王道教化依據(jù)于人之心性,教化之用在于贏得民心,引導(dǎo)民心,君王為推行王道教化而慎其初心,更應(yīng)該以民心為己心。君王要自作表率,自我要求,要推己及人,能從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能體察民情,了解民之疾苦。君王修身以化下,德形乎身,政加于民。“上古之君,無為而理,令不嚴而肅,教不勞而成,何施何為,得至于此?臣聞三皇之為君也,無常心,以天下心為心;五帝之為君也,無常欲,以百姓欲為欲。順其心以出令,則不嚴而理;因其欲以設(shè)教,則不勞而成。故風號無文而人從,刑賞不施而人服。”①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七 不勞而理,在順人心立教》,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4頁。君王以天下心為心,以百姓欲為欲。君王之心為公心,而不是一己之私心;君王之念合乎眾望,而不是一己之欲念。依據(jù)百姓之心性來實施教化,自然切近民心,更容易誘導(dǎo)民心,必然會深得民心。君王心與道合,不勞而成,不令而威,“無文而人從”,“不施而人服”,無為而天下化合?!耙詷啡酥畼罚艘鄻菲錁?,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憂樂同于人,敬慎著于己,如是而不興者,反是而不亡者,自生人以來,未之有也。”②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十四 辨興亡之由,由善惡之積》,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8頁。以百姓之心為心,就是與民同樂、與民同憂。百姓也會憂君王之所憂,樂君王之所樂。上下同樂,天下必興?!胺┍菹轮税仓岭y也,則念去煩擾之吏;愛人命之至重也,則念黜苛酷之官;卹人力之易罷也,則念省修葺之勞;憂人財之易匱也,則念減服御之費;懼人之有餒也,則念薄麥禾之稅;畏人之有寒也,則念輕布帛之征;慮人之有愁苦也,則念損嬪嬙之數(shù)。故念之又念之,則人心交感矣。”③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〇·策林一·九 致和平復(fù)雍熙,在念今而思古也》,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6頁。這是從衣、食、住、行等百姓的實際所需出發(fā),讓君王能夠以百姓心為心,體恤民情,感知民心,體驗到百姓的切身感受。以己身觀百姓之身,就知道百姓的安逸與勞頓,能把自己之所欲推及百姓,能把百姓之所欲視為己之責任。以百姓之心為心,就必能感動人心,使人心趨于和平,能贏得百姓之心?!胺蛴雇鯘膳粤?,人心大感,則在陛下恕己及物而已。夫恕已及物者無他,以心度心,以身觀身,推其所為,以及天下者也?!雹芏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忠弧な?王澤流人心感,在恕己及物》,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6頁??鬃铀f的“恕”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白居易借以強調(diào)君王當“以心度心,以身觀身”,以百姓之心為心,恕己及物,修己化人。

把政治思想建立在人性的基礎(chǔ)之上,王道教化使家國意識與人性相融合,借王權(quán)之力使教育、教化、心性至善相統(tǒng)一。把教化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改變?nèi)酥男允怪呌谥辽?、至美,促成社風民俗的改變,達到天下大治。這是儒家的教化思想,也是中國古代治國的政治思想,是治理天下最理想的王道思想。白居易王道教化思想雖然是從統(tǒng)治者的利益出發(fā),但在唐王朝這樣的封建體制下能夠讓最高統(tǒng)治者在維護其王權(quán)地位的同時更多地兼顧百姓的利益,這也是王道教化思想中值得肯定的一面。

二、禮樂互用,德法兼行

王道教化,以德治國,涉及到教化與修養(yǎng)、刑法與禮樂等。圣王乘時,君子行道,邦用禮而大理,國用刑而小康。在談為政以德與刑禮關(guān)系時,白居易認為應(yīng)該禮樂互用、德法兼行。“圣王以刑禮為大憂,理亂系焉。君子以仁德為大寶,死生一焉?!雹荻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拧ざY部試策五道·第二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7頁。刑法可以懲惡勸善,禮樂可以誘導(dǎo)人性。這是國家治亂之根本,也是人之生死、成敗之關(guān)鍵。崇德而遠害,蹈仁而守死。王道融,人心質(zhì),善者眾。否則,就會大道隱,至德衰,善者寡。常人要尊德守禮、依法行事,君子在常人的基礎(chǔ)上還要把明道與修德結(jié)合起來。“然則君子之為君子者,為能先其道后其身,守其常,則以道善乎身,罹其變,則不以其身害乎道?!保ㄍ希┚又饕敲鞯?、尊道、修道、守道,修身為道。君子把守道放在第一,把生命放在其后,可以明哲保身,可以殺身求仁?!俺悸勅酥郧檎?,君之土田也,其荒也則種之以刑,其辟也則蒔之以禮,其植也則獲之以道?!蛐陶呖梢越酥異海荒芊廊酥?;禮者可以防人之情,不能率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又不能禁人之惡。循環(huán)表里,迭相為用?!雹薅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秩の迨?刑禮道,迭相為用》,中華書局,1983年,第6844頁。白居易從實用政治學(xué)的角度來看待刑法、禮樂與道德三者之關(guān)系及其在治國安民上的作用。這三者是表里之關(guān)系,分別涉及到人的性、情、行,刑法可以懲罰人之惡行,但不能引導(dǎo)人之善行。人的行為之善惡往往是內(nèi)在情性所導(dǎo)致的,因此,懲惡不如勸善。勸善,必須引導(dǎo)人之情感,使其喜怒哀樂之情發(fā)而有節(jié),合乎禮義。人之情感,感之于外,發(fā)之于內(nèi),其根其本為人之心性。因此,使人明白大道,使人心合至道,就會使人歸于初心、趨于完美、達到至善。

實施教化必須禮樂互用?!叭粍t禮樂之同天地者,其文可得而考也,豈不以樂作于郊,而天神和焉,禮定于社,而地磐焉,上下之大同大和,由禮樂之馴致也。”①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六九·禮部試策五道·第三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8頁。傳統(tǒng)思想認為天地、萬物、人神之間共同遵循大同、大和之至道。在郊外作樂以祭天,在社廟定禮以祭地。禮樂之教化合乎天地、自然的大同、大和之理,是至道的體現(xiàn)?!胺麑徆賻熤芊瘢娼虒W(xué)之是非,俾講《詩》者以六義風賦為宗,不專于鳥獸草木之名也;讀《書》者以五代典謨?yōu)橹?,不專于章句詁訓(xùn)之文也;習禮者以上下長幼為節(jié),不專于俎豆之數(shù)、裼襲之容也;學(xué)樂者以中和友孝為德,不專于節(jié)奏之變、綴兆之度也。”②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一·策林四·六十 救學(xué)者之失,禮、樂、詩、書》,中華書局,1983年,第6848頁。白居易承襲儒家傳統(tǒng)思想,注重禮樂教化,強調(diào)學(xué)、禮在治國安民中的特殊作用。教育、教學(xué)、教化不僅可以讓人獲得知識,知道草木鳥獸之名;讓人明辨是非,修養(yǎng)情性;更讓人通曉先王治國之法典,感悟王道之至理。尊禮、習禮、行禮讓人不僅能舉止有節(jié)、行為合度,還能保持長幼有別、上下和諧,把合度與和諧相統(tǒng)一,立大中,又致大和。這是真正的建國君人之術(shù)、經(jīng)天緯地之道。因此,化人動眾,以學(xué)為先;安上尊君,以禮為本?!俺悸勑蛉藗?,安國家,莫先于禮;和人神,移風俗,莫尚于樂。二者所以并天地,參陰陽,廢一不可也。何則?禮者納人于別,而不能和也;樂者致人于和,而不能別也。必待禮以濟樂,樂以濟禮,然后和而無怨,別而不爭。是以先王并建而用之,故理天下如指諸掌耳。”③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一·策林四·六十二 議禮樂》,中華書局,1983年,第6849頁。禮樂互用是儒家思想的基本構(gòu)成。白居易繼承了“禮別異,樂和同”這一思想,認為禮可以序人倫、安國家。通過講禮、尊禮、習禮,使上下有別,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各盡其能,各守其道,可以建立、維護有別有序的社會,安民又安國。通過樂教,可以泄導(dǎo)人情,使人的情感得以表達、宣泄、疏導(dǎo),心性平和,上下融通。通過雅樂正聲使人的情感得以引導(dǎo),使之感受到至美、至樂、至善。禮樂相用相濟,使人“和而無怨,別而不爭”,理天下,和人神,合乎王道之治。否則,禮崩樂壞,必然導(dǎo)致人心向惡,社會大亂?!叭粍t食足財豐,而后禮教所由興也;禮行教立,而后刑罰所由措也?!雹芏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の迨?止獄措刑,在富而教之》,中華書局,1983年,第6845頁。白居易重視教化,但強調(diào)教化要建立在富民的基礎(chǔ)之上。

禮至則無體,樂至則無聲。白居易努力要貫通儒家、道家禮樂的思想,從更高層面上提出了禮至無體、樂至無聲論?!肮试恍卸Y樂之情者王,行禮樂之飾者亡,蓋謂是矣。且禮本于體,樂本于聲,文物名數(shù)所以飾其體,器度節(jié)奏所以文其聲,圣人之理也。禮至則無體,樂至則無聲?!雹荻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ち?沿革禮樂》,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0頁。白居易認為禮樂非天降、非地出,它的根本在于人之心性。先圣賢君依據(jù)人情、人性建立禮樂教化思想。禮樂教化的目的在于正人倫、寧家國、和人心、厚風俗。因此,不能僅僅從禮樂的表面形式來看待禮樂的歷代傳承與變化。祭祀的目的在于示人報本、訓(xùn)人崇德、教人追孝,使萬人順、百神和?!吧w先王因事神而設(shè)教,因崇祀以利人,俾乎人竭其誠,物盡其美,美致于鬼,則利歸于人焉?!雹薅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ち?議祭祀》,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1頁。祭祀的本質(zhì)是借助侍奉神靈來實施教化。通過祭祀神靈、祖先,可以讓人有敬畏之心,讓人存感恩之心,讓人知所來所去。祭祀中“人竭其誠”,在心靈的深處感知神靈的存在,感知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祭祀特定情境下,人的心靈得到洗禮,人的所想所做受到約束、引導(dǎo)。祭祀時,“物盡其美,美致于鬼”,把最美最好的物質(zhì)享受供奉于神靈,在牛、羊、酒等這些吃、喝、用的貢品之外,往往還有歌、舞、吟誦等各種文藝表演,在娛神的同時也在娛人。但這樣的娛神、娛人活動是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在神圣的祭祀活動中實施了深及靈魂的教育。因此,祭祀的根本目的在于“利人”,使游惰者自懲,使勤本者自勉。這是借用神力來教化眾人,事鬼神,厚生業(yè),齊風俗,和人神。王道思想雖然也講求法制,但卻更注重禮法互用。通過禮樂教化來感化人心,可以刑罰不用,而天下大理。

音聲之道,與政相通。白居易認為詩樂的雅正與淫邪主要是源于人之情感,人之情感又因為社會、政治的興衰而變化?!俺悸剺氛弑居诼?,聲者發(fā)于情,情者系于政。蓋政和則情和,情和則聲和,而安樂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則情失,情失則聲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謂音聲之道,與政通矣。”①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一·策林四·六十四 復(fù)樂,古器古曲》,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0頁。樂本于聲,聲發(fā)于情,情系于政,社會、人情、詩樂密切相關(guān)。社會是詩樂等藝術(shù)產(chǎn)生的基礎(chǔ),也影響、決定其風格特征。鄭衛(wèi)之聲與正始之音反映了社會之治亂,通過詩樂可知王道之興衰,可以了解社會風俗。不同的詩樂對于人的心性影響也大不一樣,或使人向善,或使人墮落。要推行王道、施行禮樂教化其關(guān)鍵還是在于王道思想,王政和而平,人心安而樂。這是儒家詩樂教化思想的傳承,它涉及了詩樂的本質(zhì)、功能等問題。在強調(diào)社會政治對于詩樂的影響的同時,白居易肯定了詩樂對于社會政治的作用。這些影響和作用都是因于人情,并作用于人情。人心之動、人之所感關(guān)乎詩樂,關(guān)乎政治。白居易在思考、談?wù)撋鐣?、人情、詩樂時把君王的責任看得尤為重要。這是封建社會基本制度的反映,但其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影響了最高權(quán)力決策者,當君王追求王權(quán)的穩(wěn)定、追求一世英名之時,必須注重禮樂教化的作用,必須注重自己的善政。

三、補察時政,泄導(dǎo)民情

儒家認為人是有情的,應(yīng)因人之情而教之。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構(gòu)成,更是美育的主要內(nèi)容。白居易認為親人間的仁愛之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實施教育的關(guān)鍵?!俺悸勈ト四厦娑硖煜?,自人道始矣。人道之始,始于親親。故堯之教也,睦九族而平百姓;文王之訓(xùn)也,刑寡妻而御家邦。斯可謂教之源,理之本也?!雹诙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て呤?睦親,選用》,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6頁。堯、舜等圣王治國的主要方略就是通過人的情感教育達到九族和睦、天下太平。

詩歌的主要作用在于補察時政、泄導(dǎo)民情。酌人之言,察人之情,補己之過。君王通過觀察百姓言行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觀察政治的得失。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君王一人之耳怎能聽到千萬人之言,一人之心如何理會到天下之情。這就要通過采詩來通達上下之情,來補察時政。這個傳統(tǒng)在周朝就已經(jīng)形成?!按蠓踩酥杏谑?,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雹鄱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ち?采詩,以補察時政》,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3頁。人是有情之物,心隨物動,情因事牽,情動而言形,發(fā)為歌詩。詩歌反映社會,詩歌表達情感,又影響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心性,使世風民俗發(fā)生變化,必然影響政治的穩(wěn)定?!肮蕠L之盛衰,由斯而見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聞也;人情之哀樂,由斯而知也。然后君臣親覽而斟酌焉,政之廢者修之,闕者補之,人之憂者樂之,勞者逸之?!保ㄍ希┰姼桕P(guān)系到國風、王政、人情,歷來的統(tǒng)治者都重視詩歌的作用。詩歌所反映的世風民俗、政治之得失,可以讓統(tǒng)治者在親覽、斟酌之后,調(diào)整統(tǒng)治措施。詩歌可以溝通上下關(guān)系、和諧社會,使上無違德、下無隱情,上下交和,內(nèi)外胥悅。詩歌可以使統(tǒng)治者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用刑而治天下。“臣聞天子之耳,不能自聰,合天下之耳聽之而后聰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視之而后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圣,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后圣也。”④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一·策林四·七十 納諫,上封章廣視聽》,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4頁。詩歌與諫官相似,是君王之耳、之目、之心。它能夠幫助君王聽得更多,看得更遠,想得更切實。

詩歌是最容易表達情感,最容易影響情感的?!笆ト烁腥诵亩煜潞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圣賢,下至愚騃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yīng),情交而不感者。”⑤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五·與元九書》,中華書局,1983年,第6888-6889頁。白居易認為君王治理天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誘導(dǎo)人心,詩歌是最能感動人心的。詩歌因情而發(fā),抒情言志,感人以情。詩歌有一定音律,蘊含深意,韻協(xié)言順。人群雖有分別卻同于氣,人形雖然各異而一于情。人的心性相通,使詩歌的語言和聲律更易為人接受,更能感人深、化人速。

詩歌可以表達情感,可以知人之情性,可以了解情感產(chǎn)生之源。“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發(fā)于嘆,興于詠,而后形于歌詩焉,故聞‘蓼蕭’之詠,則知德澤被物也;聞‘北風’之刺,則知威虐及人也;聞‘廣袖高髻’之謠,則知風俗之奢蕩也。古之君人者采之,以補察其政,經(jīng)緯其人焉?!雹薅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拧みM士策問五道·第三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0頁。白居易繼承了儒家傳統(tǒng)的詩學(xué)觀,把社會、人情、詩歌三者聯(lián)系起來。由社會到人情、再到詩歌,可以明白詩歌產(chǎn)生的根源和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屬性;由詩歌到人情、再到社會,可以明白詩歌的美刺價值和教化功用。詩可以教化百姓,可以泄導(dǎo)人情,可以引導(dǎo)人之心性,可以考見得失、補察時政,可以移風易俗?!扒夜胖疄槲恼?,上以紉王教,系國風,下以存炯戒,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zhí)于文士褒貶之際焉,補察得失之端,操于詩人美刺之間焉?!雹俣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咭弧げ吡炙摹ち?議文章,碑碣詞賦》,中華書局,1983年,第6853頁。詩文主要通過褒貶來勸善懲惡,通過美刺來補察得失。白居易身為左拾遺,有了真正的通道可以最大可能地發(fā)揮詩歌的興、觀、群、怨之功能。他是一位愿意為民而歌的詩人,以《新樂府》等大量諷諭詩來反映生民之疾苦、王政之得失。既抒寫了他自己的情感,也泄到了民情,并引導(dǎo)了人心與時風。

白居易的日常生活中充滿詩意。他在仕途順暢時以詩歌論政,在仕途坎坷時以詩歌相勉,獨處之時以詩歌相慰,相聚之時以詩歌相娛。白居易自稱“詩魔”“詩仙”。他與元稹、劉夢得是幾十年的文友詩敵,有大量的酬唱對答之作,以之吟詠情性,以之助興為樂?!叭缃衲甏河纬悄蠒r,與足下馬上相戲,因各誦新艷小律,不雜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里,迭吟遞唱,不絕聲者二十里馀,樊李在傍,無所措口。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美景,或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詠一吟,不知老之將至,雖驂鸞鶴游蓬瀛者之適,無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與足下外形骸,脫蹤跡,傲軒鼎,輕人寰者,又以此也?!雹诙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呶濉づc元九書》,中華書局,1983年,第6892頁。這里既寫出了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時之樂,也寫出了他一生創(chuàng)作之樂。在陽春時節(jié)與自己的好友結(jié)伴郊游,一路上“迭吟遞唱”,吟唱之聲二十余里不絕,如醉如癡。這是怎樣的一幅行吟圖?詩人以詩相伴,以詩相樂,醉心于詩,如魔如仙,享受詩歌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那種自由與愉悅。這是典型的詩化生活,是審美人生。因為有了詩歌,他能在任何情境下葆有一種超脫、傲然、自得自樂的美好心境。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萬緣皆已消,此病獨未去。每逢美風景,或?qū)糜H故。高聲詠一篇,恍若與神遇。”③白居易著,謝詩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山中獨吟》(第一冊卷第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647頁。白居易嗜酒、喜歡彈琴,更喜歡寫詩。詩、酒、琴不離,如三者中再選其一,則理當為詩了。他隨處隨性可以吟詩,每當?shù)靡庵畷r,又有得意之作,那是“神遇”之時,是享受創(chuàng)作快樂之時,是最滿足之時?!耙髟伹樾?,播揚聲名,其適遺形,其樂忘老,幸也?!雹芏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咂摺壮图狻?,中華書局,1983年,第6920頁。在詩中寄托情懷,在創(chuàng)作與賞析中“遺形”“忘老”。詩歌不僅僅抒發(fā)情感、交流情感,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詩人超越生活的一種途徑。在詩化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中,詩人完全沉醉于詩情的感知、詩興的陶醉、詩意的表達之中。在詩化的審美感受中,詩人忘記時間、忘記空間、忘記了自我。詩人不僅創(chuàng)作了詩歌之美,還在充分體驗和享受美的創(chuàng)造過程。

四、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牽束

白居易的美育思想中儒家特色非常鮮明,但又充分融合了儒、道、釋等多家思想。他在接受、踐行儒家思想的同時,也接受了《老子》《莊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及佛教禪宗思想。其治國理念、修身意識源于儒家,但也吸收了道家的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和佛家的大愛為本、引人至善。其身在職場,位為命官,但卻棲心釋梵,浪跡老莊。

白居易的安身、安心之法主要是以儒、道、佛思想來修身、修心,以詩、酒、琴來怡情養(yǎng)性?!巴庖匀逍行奁渖?,中以釋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志。”⑤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七九·醉吟先生墓志銘》,中華書局,1983年,第6942頁。這段話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主要思想來源、精神寄托、行為方式。它以儒家思想作為修身的基礎(chǔ),把推行王道、救補時病、濟世安民作為一生的功業(yè)。他內(nèi)心里接受了佛家仁慈為懷、去惡存善、救度眾生的思想。同時,他又喜愛山水風月,在大自然的陶冶中盡享那種寧靜與醇美。歌詩、琴、酒更是白居易一生的志趣所在,吟詩、飲酒、聽琴是他激蕩情懷、陶冶情性、感受詩意生活的最佳方式。

他在詩、酒、琴、山水相伴中感悟自我,或寄情在詩歌之中,或托意于山水之間,或醉心于詩友的酬答與相伴。其詩意人生中充滿友情、詩意,始終保持著一種自適、自得、自由的精神追求。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更以其一生的實踐創(chuàng)造了詩意的人生。他把美融入了日常點滴生活之中,不刻意追求,但卻又處處顯現(xiàn)著詩意人生的純凈與完美。其獨自飲酒是一種美,其月下弄弦是一種美,其讀書、賦詩同樣是一種美。

君子應(yīng)該識通權(quán)變,理蘊通明,審時度勢,舒卷自如,舍用隨性,藏行隨心,動與時合,靜與道俱,既可立誠以修辭,也可救物而濟時?!氨Ш醪黄髦鳎珊跤杏弥??!雹俣频染帲骸度莆木砹辶ぞ硬黄髻x》,中華書局,1983年,第6680頁?!柏M如我順乎通塞,合乎語默。何用不臧,何向不克。施之乃伊呂事業(yè),蓄之則莊老道德。……冥心在我,無可而無不可;應(yīng)用不疲,無為而無不為。信大成而大受,非小慧而小知?!保ㄍ希┌拙右兹诤狭巳寮液偷兰宜枷雭碚摼拥氖聵I(yè)與修養(yǎng)。君子應(yīng)該養(yǎng)其根,復(fù)初心,致妙有,處虛靜,通悟至道,順乎自然。君子含大運深,應(yīng)時順變,內(nèi)宏其道,涵養(yǎng)莊老之道德,外濟其用,成就伊呂之事業(yè)。君子的修養(yǎng)就是要有自我,君子的自我就是有我之心、成我之器。君子之心在我卻不定于我,它是以天地之心為心,以至道為心,以妙有為心,“無可而無不可”。君子之器在我卻不用于我,它以用于人為器,以濟世為器,“無為而無不為”。

君子當修德立身,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可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爸袼瀑t。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雹诙频染帲骸度莆木砹吡ゐB(yǎng)竹記》,中華書局,1983年,第6901頁。白居易把竹子比作植物中之賢者,用以比喻人中之君子。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似君子之品性。君子如竹,當中立不倚,當虛心誠實,當善建不拔。竹子則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君子當?shù)庞衅?、清廉自潔?/p>

《策林》主要是談儒家的王道教化思想,其中也明確地包含黃老思想。“夫欲使人情儉樸,時俗清和,莫先于體黃老之道也。其道在乎尚寬簡,務(wù)儉素,不眩聰察,不役智能而已。蓋善用之者,雖一邑一郡一國至于天下,皆可以致清凈之理焉?!世献釉唬骸覠o為而人自化,我好靜而人自正,我無事而人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樸?!怂恼?,皆黃老之要道也,陛下誠能體而行之,則人儉樸而俗清和矣?!雹鄱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擤枴げ吡忠弧な?黃老術(shù),在尚寬簡務(wù)清凈則人儉樸俗和平》,中華書局,1983年,第6816頁。老子提倡返樸歸真,反對奢侈浮華;追求自然,反對人為;強調(diào)無為而為,反對眩聰察、役智能。黃老之學(xué)在漢代初期曾經(jī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白居易從儉樸、清和角度來談黃老之術(shù)的治國之用。他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接受道家的寬簡、儉樸思想,不要追求奢華,不要依賴機巧讓人追求各種心術(shù),不要為了君王、官員們的政績而役使百姓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教化百姓的措施之一就是養(yǎng)民,讓人儉樸,時俗清和,才可能天下致清凈。白居易把老子的無為、好靜、無事、無欲視為“黃老之要道”,并作為治國思想極力推薦給君王,希望能在治國安民的實踐中得以貫徹執(zhí)行。“故臣以為無為者,非無所為也,必先有為而后至于無為也。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蓋是謂矣。”④董浩等編:《全唐文卷六六九·對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5頁?!袄鲜辖^學(xué)無憂,敬其溺于時俗之習也?!雹荻频染帲骸度莆木砹拧ざY部試策五道·第三道》,中華書局,1983年,第6808頁。白居易的簡易之道雖與儒家禮樂教化相互關(guān)聯(lián)著,卻依據(jù)于道家思想,是道家的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他所看重的柔克而運、不言而善、不爭而勝等源于老子的大道不言、柔弱勝剛強等思想。白居易把老子的思想視為絕學(xué)、無憂之學(xué),認為《老子》其言微、其旨遠。他把老子思想與儒家的禮樂教化相糅合,成為其治國之理念,希望能潛移默化為時俗之習,成為人們?nèi)粘P袨榈囊环N處世原則。

對于儒、道、佛,白居易既能融會貫通,又能在其人生的不同時期、不同狀態(tài)、不同心境中有所偏愛,這在其詩文中多有明顯表現(xiàn)。如其早年和中年時期偏于儒、道思想,并以之作為其治國安民、吟詩作文的主要思想根源。在其晚年則主要偏向于佛教思想,追求功德、善行,但貫穿始終的是他對于至善、至真、至美和救濟民生的追求。

責任編校 秋晨

I207

A

2095-0683(2017)02-0009-08

2017-02-07

楊寶春(1965-),男,河南固始人,青島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

猜你喜歡
王道君王禮樂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tǒng)器物設(shè)計規(guī)范
庫存蘋果形勢嚴峻 注重品質(zhì)才是王道
荀子的“王道”觀念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笑”諫君王
周人傳統(tǒng)與西周“禮樂”淵源
傲邦雖有效 幸福是王道
姜太公釣魚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烽火戲諸侯
略阳县| 莆田市| 静海县| 天镇县| 察隅县| 渝中区| 德格县| 微山县| 棋牌| 安福县| 纳雍县| 浦城县| 秦安县| 图们市| 五指山市| 泸定县| 堆龙德庆县| 中牟县| 柳江县| 长垣县| 张家港市| 台山市| 崇义县| 临安市| 伊宁县| 武定县| 鲁山县| 沧源| 红原县| 土默特右旗| 新宾| 兴国县| 玉屏| 新乡县| 梁河县| 元氏县| 黄山市| 望江县| 巴林左旗| 安远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