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qū)實驗小學 袁江南
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教學的實踐證明: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是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沒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不是成功的教學。學生主體參與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實質上是在教學中解放學生,使他們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動中獲得主動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從教學實踐出發(f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給予他們探究、討論和表達的機會,才是真正意義的主體參與。作為一線教師,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點膚淺的認識。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首先要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排列組合”這部分內容時,我深入分析教材,發(fā)現(xiàn)此處知識很有特點。因此,結合教學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了有趣又生動的情境:圣誕節(jié)到了,圣誕老人要給森林里的動物發(fā)禮物。所有的動物知道后都興高采烈爭著要來。這時,為了更快的到達,大家都去乘飛機??墒?,上飛機要排隊,這些動物(小狗、馬、松鼠)可以按什么順序上呢?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呢?孩子們一聽興致特高,他們立即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排序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小狗、馬、松鼠;小狗、松鼠、馬;馬、小狗、松鼠;馬、松鼠、小狗;松鼠、馬、小狗;松鼠、小狗、馬。緊接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動物們要去領禮物先要過第一關:出示三個數(shù)字(1、2、3)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數(shù)?”頓時,學生積極性高漲,在前面已經有了物的排列、組合知識后很輕松的就得出了這些數(shù)的排列123、132、213、231、312、321這六個數(shù)。就這樣,包括后面的組合數(shù)和練習都是以圣誕老人發(fā)禮物串聯(lián)起來進行教學。從而使這節(jié)課始終讓學生在圣誕節(jié)這個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數(shù)學,在玩中體會排列、組合的含義,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嘗試怎樣才能有順序地、全面地看問題。設計整節(jié)課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從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層層深入,達到在樂中玩,在玩中樂,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境界。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币虼耍虒W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為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并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如完整準確地回答問題時,大膽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時,積極思考并發(fā)現(xiàn)好的學習方法時等等,教師都要適時地進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時的喜悅。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明之師之所以高明,就在于善于請到興趣這位老師。
建構主義認為,數(shù)學學習并非是一個被動的吸收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按照這種觀點,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空間。動手操作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學”的過程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奥犚娏?,就忘了;看見了,就記住了;做了,就理解了。”這三句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動手操作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的重要性。因此,創(chuàng)造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是有效的途徑。如數(shù)學第七冊的“1億有多大”的學習,我先讓學生猜測:“1億張紙有多高?”再引導學生如何測量1億張紙的高度。學生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要化“大數(shù)”為“小數(shù)”來測量。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再計算出1億張紙的高度。馬上我就讓每個學生數(shù)出書或是作業(yè)本的100張,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頓時,學生紛紛動手測量,學習興趣高漲,而且,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在動手操作中學生真切的感受到100張紙的厚度,然后計算出1億張紙的高度。如果這個內容讓教師直接講解,可能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墒?,通過實際操作的過程學生能夠從高度深刻地體會到“1億有多大”,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蘇赫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通過自己智慧的力量,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較大的不足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成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使原本應該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成了被動的吸收知識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通過由教師合盤托出,比較單一。而事實上,數(shù)學問題往往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根據(jù)這一實際情況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引導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相互交流、切磋和爭辯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習他人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使課堂教學做到:問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結論讓學生去獲得,實驗讓學生去操作。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學起來。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當學生根據(jù)手中的三角尺知道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和是180°時,教師問到:“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學生回答后,我追問:“你怎樣驗證呢?”學生開始激烈的討論。有的說:“測量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shù),再加起來,看是否是180°?”有的說:“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角,量量是不是成了平角?!边€有的說:“如紅領巾這樣的三角形不能剪,就把它的三個角折疊在一起,看看是不是180°?”于是,學生在小組內開始畫各種類型的三角形,進行測量、計算、剪拼、驗證。當學生完成操作活動后,我又組織學生進行反饋、交流。由于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通過交流后,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的結論是真實、正確的。
學生之所以這么投入,思維這么活躍,是因為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來源于學生實際生活或是他們耳需目染的知識素材,同時給學生充分探究、討論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充分參與,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