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葉隆禮事跡考

2017-03-11 02:13:12顧宏義
關(guān)鍵詞:契丹進士

顧宏義

(華東師范大學 古籍研究所, 上海 200241)

葉隆禮事跡考

顧宏義

(華東師范大學 古籍研究所, 上海 200241)

根據(jù)明人徐伯齡《蟫精雋》所記的葉隆禮之子葉志信“自著墓志”,并結(jié)合其他相關(guān)史料,可對《契丹國史》著者葉隆禮的生平仕宦事跡及其家族情況等進行考證。其中最主要的,是葉隆禮實卒于南宋滅亡前夕,并未入元,當今論著認為其于元代撰作《契丹國史》的說法乃屬臆測誤斷。

葉隆禮;《契丹國史》;《蟫精雋》

一、緣起

《契丹國志》作為一部通記遼朝一代的史書,可說是“目前除元修《遼史》之外最系統(tǒng)最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獻”,[1](P.323)但對此書之著者以及其真?zhèn)蔚葐栴},史界迄今未取得共識。對于題名為此書著者的葉隆禮的生平事跡,余嘉錫先生嘗有過考證,[2](PP.270-274)然由于史料有缺等原因,其結(jié)論仍存有進一步討論的余地。筆者近于明人著述中發(fā)現(xiàn)了葉隆禮之子葉志信“自著墓志”,故略就此“墓志”并結(jié)合相關(guān)史料,對葉隆禮生平及其家族情況作一考辨,以助于相關(guān)研究的深入。

葉志信“自著墓志”,記載于明人徐伯齡《蟫精雋》卷八,題曰《雨窗翁生志》,[3]文不長,全錄如下。

元葉雨窗為宋文康公曾孫,篤學力行,坦夷曠達,天歷二年三月將終,自著墓志云:

雨窗居士姓葉氏,系出括蒼,名志信,字伯遜,一字誠之,雨窗則其寓室也。七世祖諱伸,宋進士,仕東都為御史,職直龍圖閣,贈銀青光祿大夫,入元祐劉摯黨籍。嘗持漕節(jié)浙西,因家錢唐。四傳至文康公,居嘉興,遂為嘉興人。文康諱時,淳熙甲辰甲科進士,仕至吏部尚書、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致仕,贈開府儀同三司。文康之子諱德穎,宋宣義郎、監(jiān)行在編佑局門,贈朝散郎。朝散之子諱隆禮,淳祐丁未進士,仕至朝奉大夫、直寶文閣、知紹興府、浙東安撫。實居士之曾祖考、祖考、考也。

居士生于寶祐丁巳十月六日,死于天歷己巳三月某日,壽七十三。初議娶新安汪氏,樞密勃之五世孫,未成禮而死;遂娶戴氏。子男二人,節(jié)性、成性。孫已生者男女六人。于是戒其子,令從葬于湖州烏程縣逸村之吳感山寶文公之墓。

居士,寶文側(cè)室之子。夙喪其父,事嫡母盡禮。幼穎悟,能讀書。德祐乙亥,以蔭補將仕郎。頗有志于世,不能生產(chǎn)作業(yè),拙于趨媚。中遭兵變,生計蕭然,浮萍淪落者三十余年,瓶無儲粟,裕如也。晚歲,以所傳父師者與諸生講習,避世客食,粗若得計,所學益進,而請業(yè)者益眾。時叫號托興于詩文,稿曰《話雨》,殆有感于“剪燭巴山”之句耳。噫嘻!至元丙子以來,方厭文事,且無貲,遂不能以身顯。嘗分教嘉興邑庠,不久棄去。迨延祐甲寅,朝廷始以儒科取士,而病且老矣。其亦顏駟、馮唐之流歟?其命也夫!其生也無名,其死也不足以辱當世大手筆,遂自敘以納諸壙。天歷二年三月吉日,雨窗居士自志。

予惟人多以死自諱,而雨窗不忌,其于死生之際了然矣。

二、葉隆禮的父祖

據(jù)葉志信“自著墓志”,葉隆禮的六世祖乃葉伸,北宋時進士,官御史、直龍圖閣,后入“劉摯黨籍”,卒贈銀青光祿大夫。葉伸官浙江轉(zhuǎn)運時,自括蒼(今浙江麗水)遷居于錢塘(今浙江杭州)。葉伸,《宋史》無傳,然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所載,大概可知:葉伸,嘉祐六年(1061)辛丑王俊民榜下進士。*(清)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選舉一·進士》,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案:《浙江通志》于此年進士中載錄:“葉伸,嘉興人?!逼湎掠州d錄:“葉伸,松陽人?!币蛩未申柲颂幹?即今浙江麗水)屬縣,顯然《浙江通志》此處乃誤將葉伸視作二人,即分別作為嘉興人、松陽人矣。而龔延明、祖慧:《宋登科記考》卷四(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頁)仁宗嘉祐六年進士也著錄兩位葉伸:一作秀州嘉興縣人;另一作杭州人,或謂處州松陽縣人。亦誤。又,史籍中也有寫作“葉仲”者,亦不確。元祐二年(1087)十一月,葉伸自兩浙轉(zhuǎn)運判官為轉(zhuǎn)運副使。[4](P.9903)劉攽《彭城集》卷十九有《兩浙運判葉伸可權(quán)發(fā)遣轉(zhuǎn)運副使、朝散郎鞠承之可權(quán)發(fā)遣兩浙運判官制》。四年五月,朝散郎、權(quán)發(fā)遣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葉伸為都官員外郎。[5](PP.10337-10338)六年三月,戶部郎中葉伸為殿中侍御史,“伸辭不拜”。宰相劉摯云:“伸乃故吏,嘗薦為監(jiān)司,其人至公清修廉明,有學問,才長于斷,但恐傷于隘,少容耳?!惫视诖卧赂淖笏纠芍?,五月改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6](PP.10929-10930)[7](P.10945)[8](P.10968)張舜民《畫墁集》卷一所載《送葉伸出使河北》詩即作于此時。是年十月,御史中丞鄭雍彈劾宰相劉摯,“又具摯黨人姓名”,內(nèi)有葉伸名。[9](PP.11151-11152)紹圣間,改知福州。[10]徽宗崇寧三年(1104)六月,詔立“元祐黨籍”,“余官”中有葉伸名。[11]據(jù)廣西龍隱巖《元祐黨籍石刻》所載于葉伸名下注一“故”字,[12]推知其當卒于崇寧間。

葉伸四世孫葉時,《宋史》無傳。其字秀發(fā),號竹野愚叟。淳熙十一年(1184)衛(wèi)涇榜進士及第,授奉國軍節(jié)度推官,轉(zhuǎn)兩浙轉(zhuǎn)運司干辦公事,知龍泉縣,“有美政”,改典行在糧料院,歷太常簿,嘉泰四年(1204)八月除秘書郎。開禧元年(1205)八月除秘書丞,九月為監(jiān)察御史。[13](P.261,295)遷右諫議大夫,嘉定元年(1208)正月,與臺諫官“請梟韓侂胄首于兩淮,以謝天下”。[14](P.749)除權(quán)禮部尚書兼侍讀,又權(quán)吏部尚書,以文華閣學士出知泉州,改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加徽猷閣學士知婺州,移知潭州。嘉定末,為工部尚書,兼侍讀,遷吏部尚書。理宗即位,以顯謨閣學士知建寧府,授寶文閣學士提舉崇福宮,進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致仕。卒贈開府儀同三司,爵南陽郡開國公,謚文康。葉時博學善屬文,尤邃于《周禮》,為學者所宗?!懊餍悦赖轮畬W,與紫陽朱文公相友善”。晚居嘉興,著《周禮會元》,以授門人三山翁合。[15]

葉時子葉德穎,《宋史》無傳。葉志信“自著墓志”稱其嘗官宣義郎、監(jiān)行在編佑局門,*案:“編佑局”當作“編估局”。據(jù)《宋史》卷一六五《職官志五》:在京有“編估局、打套局。二局系揀選市舶香藥雜物等第,會其直以待貿(mào)易”。卒贈朝散郎。余不詳。

三、葉隆禮的仕歷及其卒年

葉隆禮為葉德穎子,字士則,號漁林。*《四庫提要辨證》卷五《契丹國志二十七卷》,中華書局,1980年,第270—274頁。案:(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郡守表》(中華書局《宋元方志叢刊》本,第3788頁)稱葉隆禮為臺州(今浙江臨海)人,(清)謝旻等:《江西通志》卷五一《選舉三》(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淳祐七年丁未張淵微榜”稱葉為德興(今屬江西)人,皆不確。故余嘉錫有“疑《臨安志》本作秀州人,以點劃殘缺,誤寫為‘臺’耳”之說。淳祐七年(1247)張淵微榜進士。[16](P.4524)據(jù)《六藝之一錄》卷一一〇《西湖志碑碣》載有杭州翻經(jīng)臺摩崖題名:“淳祐丁未立秋二日,天臺李艮、夏紹基,武夷翁孟寅,金華何子舉,嘉禾葉隆禮,宛陵吳琪來游,喜雨?!盵17]則是年立秋前后,葉隆禮尚在杭州。

《景定建康志》載建康府(今江蘇南京)西廳判官題名有:葉隆禮,官承奉郎,淳祐十年(1250)十月到任,“至十一年二月改除國子監(jiān)簿離任”。[18](P.1717)宋制官員三年一任,則推知葉隆禮進士及第后之第二任職官,然其初授官則今已無考。至淳祐十二年(1252)七月,“以諸路水災,令學士院降詔遣使分郡賑恤?!谑乔仓T軍計院師輿往建、邵、南劍,國子監(jiān)簿葉隆禮往嚴、衢、信,登聞檢院胡大昌往婺、處,合告敕凡一百道,分遣有差”。[19]

此后任官未詳,至開慶元年(1259)十月,葉隆禮為朝散郎、直秘閣、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十一月一日除軍器少監(jiān),兼知臨安府,閏十一月二日,磨勘轉(zhuǎn)朝奉大夫。景定元年(1260)正月一日除軍器監(jiān),“兼職仍舊”;二月六日,除直寶文閣、知紹興府。[20](P.3796)[21](P.3788)據(jù)《會稽續(xù)志》卷二《安撫題名》,葉隆禮于景定元年二月以朝奉大夫除直寶文閣知紹興府,“十六日到任,四月二十六日交割以次官離任”。[22](P.7106)因宋制知紹興府者例兼浙東安撫使,故止云“安撫題名”。葉隆禮知臨安府時,陳著有《代通葉京尹(隆禮)啟》云云。[23]

開慶、景定年間,南宋朝中黨爭激烈,《宋史全文》有載:

(癸亥景定四年二月)丙辰,刑部言:“吳潛、丁大全兩黨人內(nèi)已量移程泍、胡用存、程坰、石正則、吳泳、汪洵之,并自便,永不敘用;倪垕量移信州,張棻饒州,章公權(quán)撫州,任伯鳳建寧府,葉隆禮徽州,何子舉押歸本貫,吳衍撫州,翁應弼臨江軍,趙時詁衡州,劉錫瑞州,王立愛信州,程若川建昌軍,袁玠、沈翥、方大猷、徐敏子難以量移。”尋臺臣及給舍疏乞取回吳衍、翁應弼、趙時詁、葉隆禮、何子舉、劉錫、王立愛、石正則量移之命,遇赦永不放還。內(nèi)時詁、子舉、衍、應弼、立愛、正則各更奪一秩,錫已追毀出身,仍各于見謫州軍居住。并從之。[24]

據(jù)載丁大全于開慶元年十月罷右丞相,授觀文殿大學士、光祿大夫、判鎮(zhèn)江府,而吳潛于開慶元年十月拜左丞相,景定元年四月罷相,[25](PP.5638-5640)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七月,侍御史何夢然“劾丁大全、吳潛欺君無君之罪”,遂“詔丁大全削三秩,謫居南安軍,吳潛奪觀文殿大學士罷祠,削二秩,謫居建昌軍”;十月,“詔黨丁大全、吳潛者,臺諫其嚴覺察,舉劾以聞,當寘于罪,以為同惡相濟者之戒。時(賈)似道專政,臺諫何夢然、孫附鳳、桂錫孫、劉應龍承順風指,凡為似道所惡者,無賢否皆斥。帝弗悟其奸,為下是詔”,于是“竄吳潛于潮州”;二年七月,丁大全責授新州團練副使、貴州安置,吳潛責授化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三年正月戊子朔,“詔量移丁大全、吳潛黨人,并永不錄用”;六月,“吳潛沒于循州,詔許歸葬”;至四年二月,“詔吳潛、丁大全黨人遷謫已久遠者,量移近者還本貫,并不復用。丁大全溺死滕州,詔許歸葬”。[26](P.873,874,875,878,880,881,884)由此可知葉隆禮當屬吳潛之黨,因吳潛拜相而被擢任兩浙轉(zhuǎn)運判官、軍器少監(jiān)、知臨安府、軍器監(jiān)、知紹興府,然吳潛罷相,葉氏隨即被罷知紹興府。此后賈似道對吳潛迫害加重,葉隆禮也遭到貶責,時約在景定元年、二年間。宋末周密嘗稱:“葉隆禮士則謫居袁州,袁之士友醵酒以招之。蜀士張汴朝宗作樂語一聯(lián)云:‘掃地焚香,有蘇州之雅淡;仰天拊缶,無楊氏之怨傷?!縿t大稱之?!盵27](P.10)則葉隆禮當時乃貶責于袁州(今江西宜春)。

雖說景定四年二月的詔令不許葉隆禮等人“量移”,且“遇赦永不放還”。然至景定五年十月,宋理宗崩,度宗繼位,“大赦”。[28](P.892)葉隆禮大概即于此時被“放還”家鄉(xiāng)嘉興?!吨猎魏讨尽肪硎d有葉隆禮《進士題名序》一篇,自稱“前進士葉隆禮”,末題“咸淳改元(1265)九月吉日書”。[29](P.4534)當是因為遇赦放還,仍是有罪之身,故自稱“前進士”。又《至元嘉禾志》卷三一《煙雨樓》載錄葉隆禮詩一篇,云:“傍家亭館占湖東,寂寞為鄰祗陸公。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棹歌遠入秋波綠,塔影中分晚照紅。尊酒待游煙雨景,畫圖著我笠蓑翁。”[30](P.4648)而《珊瑚木難》卷四《宋趙子固梅竹詩》有葉隆禮跋一篇,有云“吾友趙子固以諸王孫負晉、宋間標韻,少游戲翰墨,愛作蕙蘭,酒邊花下,率以筆研自隨”;又云:“予自江右歸,頗悟逃禪筆意,將與之是正,而子固死矣?!蹦╊}曰“咸淳丁卯(1267)五月晦日,隆禮書于春詠堂。(原注:葉士則)”[31]此外,《石渠寶笈》卷三二著錄《晉顧愷之列女圖》一卷,亦錄葉隆禮跋一篇,云:“以續(xù)摹補真跡之闕,徒使后人有貂不足之誚,乃撤去而重裝之,殘璜斷璧,夫豈以多為貴哉。隆禮題。”又佚名跋一篇,云:“葉士則近世好事之家,宜其流傳有緒。古畫眼中絕少,聊以慰目。余家所藏,惟金鄉(xiāng)武梁石室畫像與此耳。連雨枯坐,賴以排遣?!盵32]皆當撰于葉隆禮晚年歸居嘉興之后。

《姑蘇志》記載宋平江府(今江蘇蘇州)通判東廳,“紹興九年(1139),白彥惇建;十六年,時衍之撰《題名記》。咸淳五年(1269)葉隆禮重修正堂,目曰敬簡。廳西有琵琶泉,小丘嵌巖曰西施洞,淳熙十一年(1184),魏仲恭葺洞門,作捧心亭”。[33]白彥惇、魏仲恭,皆平江府通判。[34](P.67)則推知此時葉隆禮亦當為官平江府。史載咸淳四年十一月,“故左丞相吳潛追復光祿大夫”。[28](P.899)疑葉隆禮亦因此復官,而官于平江府。

《契丹國志》卷首載有葉隆禮進書表,末題“淳熙七年三月日,秘書丞臣葉隆禮上表”。[35](P.1)因淳熙乃宋孝宗年號,自淳祐七年上至淳熙七年(1180)凡六十八年,故有學者認為此“淳熙”乃“淳祐”之誤。然是年狀元張淵微,初授官簽書昭慶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淳祐十年十月召赴行在,除秘書省正字,十一年十月遷校書郎。[13](P.352)則屬張淵微榜下進士之葉隆禮,其初授官不可能為秘書丞。而余嘉錫先生對此以為“使此書果為淳祐進士葉隆禮者所撰,安有釋褐登朝,迥翔館閣,又歷六十余載,年將大耋,方登進士第之理乎”,而疑其“表末淳熙七年乃咸淳七年之誤”,而此書“疑是后人所偽撰,假隆禮之名以行”。[2](P.271,273)有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傳世之《契丹國志》諸本皆作“淳熙”,故所謂“淳熙”乃“咸淳”之誤的說法“恐難成立”,此“進書表”可能“本為他人作偽之產(chǎn)物”。[36](P.283)然而,據(jù)上述所考證葉隆禮事跡,確有葉氏于咸淳七年官秘書丞,且上“進書表”之可能。此尚有待于日后進一步之研究予以確認。

葉隆禮卒年,史無記載。明人《千頃堂書目》卷五著錄葉隆禮《契丹國志》二十七卷,注云:“元人?!惫屎笫缹W者大都據(jù)此而稱葉氏“蓋已入元”。*《四庫提要辨證》卷五《契丹國志二十七卷》,第272頁。案:李錫厚《葉隆禮和契丹國志》(《契丹國志》卷末《附錄二》,第284頁)認為葉氏淳祐七年進士,如“時為二十幾歲”,至宋亡“也不過五十余,因此入元之后撰次此書是完全可能的”。其他論著,大體持此說。然此說實不確。葉志信“自著墓志”中有言:葉志信“生于寶祐丁巳(1257)十月六日”,乃“夙喪其父,事嫡母盡禮。幼穎悟,能讀書。德祐乙亥(1275),以蔭補將仕郎”。則至德祐乙亥年,時葉志信已十九歲。按漢趙岐《孟子題辭》有“孟子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云云。所謂“夙喪其父”,指未成年時其父已卒。故推知葉志信“以蔭補將仕郎”時,其父已卒??紤]到葉志信“自著墓志”中所云,推知葉隆禮當卒于咸淳后期。是時宋尚未亡,故以為葉隆禮“蓋已入元”的說法乃屬臆斷,并無實據(jù)。

四、結(jié)語

葉志信為葉隆禮“側(cè)室之子”。據(jù)葉志信“自著墓志”可知,葉志信字伯遜,一字誠之,號雨窗。其生于寶祐丁巳十月六日?!百韱势涓?,事嫡母盡禮。幼穎悟,能讀書”,于德祐元年(乙亥)“蔭補將仕郎”。雖“頗有志于世”,但“中遭兵變”即宋亡,因“不能生產(chǎn)作業(yè),拙于趨媚”。故有“至元丙子(1276)以來,方厭文事,且無貲,遂不能以身顯”之嘆。此后“嘗分教嘉興邑庠,不久棄去”。至“延祐甲寅(1314),朝廷始以儒科取士,而病且老矣”,故所謂“拙于趨媚”,似指其后未再出仕,故有“居士”之稱。為此其“生計蕭然,浮萍淪落者三十余年,瓶無儲粟,裕如也”。晚歲,“以所傳父師者與諸生講習,避世客食,粗若得計,所學益進,而請業(yè)者益眾。時叫號托興于詩文,稿曰《話雨》,殆有感于‘剪燭巴山’之句耳”。葉志信卒于天歷己巳(1329)三月某日,年七十三。有子二人,名曰節(jié)性、成性;“孫已生者男女六人”。然其事跡皆無考。

綜上可知,雖然據(jù)現(xiàn)有史料,難以確認此葉隆禮即是修纂《契丹國志》者,亦無以排除葉隆禮曾于咸淳七年秘書丞任上“奉敕命”修纂《契丹國志》之可能,然通過上述考辨,可以確認的是,晚宋嘉興人、字士則的葉隆禮,其卒于南宋滅亡前夕的咸淳后期,并未“入元”。

[1]劉浦江:《關(guān)于〈契丹國志〉的若干問題》,《遼金史論》,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2]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五《契丹國志二十七卷》,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3]徐伯齡:《蟫精雋》卷八《雨窗翁生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〇七元祐二年十一月壬申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5]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八元祐四年五月甲午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6]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六元祐六年三月乙亥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7]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七元祐六年四月辛亥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8]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八元祐六年五月庚辰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9]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七元祐六年十月癸酉條,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

[10]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二二《職官三·福州府》,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佚名:《宋史全文》卷十四崇寧三年六月甲辰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汪森:《粵西叢載》卷一《元祐黨籍石刻》,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佚名:《南宋館閣續(xù)錄》,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14]脫脫等:《宋史》卷三九《寧宗紀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5]葉時:《周禮會元》卷首葉廣居《竹野先生傳》,明刊本。

[16]徐碩:《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題名》,宋元方志叢刊本。

[17]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一一〇《西湖志碑碣》,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四《通判廳》,宋元方志叢刊本。

[19]佚名:《宋史全文》卷三四淳祐十二年七月庚寅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五〇《兩浙轉(zhuǎn)運》,宋元方志叢刊本。

[21]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郡守》,宋元方志叢刊本。

[22]張淏:《會稽續(xù)志》卷二《安撫題名》,宋元方志叢刊本。

[23]陳著:《本堂集》卷六三《代通葉京尹(隆禮)啟》,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4]佚名:《宋史全文》卷三六景定四年二月丙辰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5]脫脫等:《宋史》卷二一四《宰輔表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6]脫脫等:《宋史》卷四五《理宗紀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7]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28]脫脫等:《宋史》卷四六《度宗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9]徐碩:《至元嘉禾志》卷十六葉隆禮《進士題名序》,宋元方志叢刊本。

[30]徐碩:《至元嘉禾志》卷三一葉隆禮《煙雨樓》,宋元方志叢刊本。

[31]朱存理:《珊瑚木難》卷四《宋趙子固梅竹詩》,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2]《石渠寶笈》卷三二《晉顧愷之列女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3](明)王鏊:《姑蘇志》卷二二《官署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4]范成大:《吳郡志》卷六《官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35]葉隆禮:《契丹國志》卷首《經(jīng)進契丹國志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6]葉隆禮:《契丹國志》卷末《附錄二》李錫厚《葉隆禮和契丹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責任編輯:吳 芳)

Biographical Matters of Ye Longli

GU Hong-yi

(Institute of Ancient Chinese Book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official records and family matters of Ye Longli, the author ofTheKhitanHistoryare to be studied in details, according toYinJingJun, written by Xu Bailing in Ming Dynasty, and “self-written epigraph” by Ye Zhixin, the son of Ye Longli. It is found in the paper that Ye Longli died in the eve of the demise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 absence of a civilian in Yuan Dynasty. In fact, it is a mistaken assumption to suggest that he wroteTheKhitanHistoryin Yuan Dynasty.

Ye Longli;TheKhitanHistory;YinJingJun

2016-07-16

顧宏義,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宋史與古典文獻學研究。

K246

A

1674-2338(2017)01-0079-05

10.3969/j.issn.1674-2338.2017.01.009

猜你喜歡
契丹進士
河下:文風厚重的“進士之鄉(xiāng)”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四進士(上)
《進士or近視》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一國兩制”由契丹人首創(chuàng)?
紅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7:01
清代石城縣黎正進士考論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6
莆田東陽:兩朝“進士村”的前世今生
契丹小字解讀三探
契丹小字解讀再探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讀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绍兴县| 郑州市| 河东区| 弋阳县| 靖安县| 绍兴县| 浙江省| 乌鲁木齐市| 罗城| 增城市| 通化市| 庆城县| 舞阳县| 卢湾区| 吴旗县| 宿迁市| 南木林县| 岳西县| 韶关市| 扎赉特旗| 克什克腾旗| 桂东县| 渑池县| 南通市| 舞阳县| 西平县| 沅陵县| 巴彦县| 芷江| 大名县| 黄陵县| 金堂县| 宁阳县| 内丘县| 金沙县| 西华县| 巴林左旗| 安西县| 浮山县| 怀集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