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芹平
(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把握教材銜接 提高課堂實效
林芹平
(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根據教研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和思考,筆者在認真分析小學科學、初高中物理教材內容銜接的基礎上,對初中、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把握課時教學重點、難點,明確能力層次,合理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路.
物理教學;內容銜接;有效教學
作為教研員,在深入課堂聽課時,經常發(fā)現老師們因忽視或不了解教材內容的銜接,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未能突破的現象,造成課堂效率不高,教學目標未能達成.本文以山東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法教科書——物理》、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為例,提出把握教材的內容銜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建議.
教材重點主要決定于教材本身的性質和功能.通常所說教材的重點都是基本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教學難點則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特點決定的.確定教學難點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重視思維障礙的表現與成因.重點并不一定都是難點,難點從知識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點.
知識是否是重點,是由知識本身和教學情況雙方面來確定的.就知識本身來說,重點知識應該是那些主干的、基本的、有生命力的、應用廣泛的知識.就教學情況來說,則需考慮整個學段物理的教學目的、學生的實際基礎和教學時間是否允許等諸多條件.知識是否是難點,決定于困難的知識點本身和準備的情況.如果前面的準備知識不足,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成為教學上的難點.因此,就教學而言,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銜接以及小學科學的知識準備,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影響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確定.我們只有更好地把握教材內容銜接才能真正明確課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jié)“重力與重心”的內容有三部分:一是力的描述,介紹力的概念、單位、力的圖示,強調力是矢量;二是重力及其測量,介紹力的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重力大小、重力方向,強調g隨緯度的變化;三是重心與穩(wěn)定,介紹重心與質量分布和物體形狀的關系、重心的高低與穩(wěn)定的關系、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測定.初中物理第七章力、重力這二節(jié)的內容有:一是力的概念、單位、示意圖、測量工具;二是重力的大小,介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測量、重力大??;三是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這些知識點都是中考必考的內容.
顯然,初、高中教材內容的差別在于力是矢量、g隨緯度的變化、重心與穩(wěn)定三部分,也是高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的第1節(jié)、第2節(jié)分別是杠桿和滑輪,主要內容有:杠桿的定義及五個要素、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生活中的杠桿(杠桿的分類)、定滑輪和動滑輪定義、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滑輪組及其特點.而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的工具和機械中介紹了杠桿的三因素、研究杠桿的秘密、杠桿類工具的研究、小桿秤的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定義、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研究滑輪組及其作用.相比之下,初中在杠桿和滑輪的兩個課時教學中,應該把力臂、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及實質、滑輪組的省力情況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高、初中教材內容或初中與小學科學教材內容中,有許多諸如上面例子中的重合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全面了解教材內容的銜接,才能更好地把握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教學要突出重點,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突出重點,就要突出重點知識的應用、注意重點知識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課堂時間的合理投放,處理好重點與非重點內容的關系.教學要突破難點,就要注意研究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征,做好難點分散與教學要求分解,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同樣要為解決難點儲備充足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已有的生活經驗、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建構主動、準確、有效.顯然,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在小學科學課程的知識內容,高中物理教學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物理課程的知識內容.這樣才能緊緊抓住課時中的教學重點、難點實施教學,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物理教學本來就是課時緊,教學任務重.在上述的例中,如果老師把“力的概念、單位、圖示,重力的概念、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重力的方向、測量工具、g隨緯度的變化,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物體重心的確定、重心的高低會影響物體的穩(wěn)定”這些內容一一都講,沒有考慮學生的初中基礎,針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力,而是平均分配課堂時間,胡子眉毛一把抓,就會導致整節(jié)課忙忙碌碌,甚至完不成任務,結果是學生對新知識一知半解.同樣初中物理的許多內容教學也要建立在小學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把握好重難點.如初中物理的杠桿教學,應該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力臂的教學、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表達式的得出上,突出課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小學科學中的物理方面的內容,旨在讓兒童初步認識,了解其實際的應用,幾乎沒有定量的分析和公式的給出.初中教材在小學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對生活、生產實踐中的問題作更具體、準確的定性描述或簡單總結,有定量要求.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物理過程的觀察測量和分析,有較嚴密的理論支撐.如光的折射、透鏡成像規(guī)律、電磁感應現象等,雖然初高中都有涉及,但在過程、方法等方面均有顯著差異,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初、高中物理老師不但要了解教材內容銜接,更要清楚學段的能力要求,實施課堂教學.
總之,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的教學效果雖然會受到許多相關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但是,在教學設備、生源基礎、教師水平等要素相同的前提下,老師的課堂教學如果能真正把握學生的原有基礎,合理有效安排和利用時間,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必定會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余文森.有效課堂[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