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霞 薛 彬
(1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2 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 653100)
云南省地處西南,地域?qū)拸V,地貌多樣、險峻,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交通不便,社會歷史發(fā)展極不均衡,地處深山的民族與外界交流甚少,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習慣和風俗面貌,少數(shù)民族美術的面貌也呈現(xiàn)出原生狀態(tài)??臻g維度的隔絕造就了面貌多樣、時空層次多樣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他們?nèi)缤盎罨奔婢邭v史與藝術價值。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因此,它在具備少數(shù)民族美術的普遍特性的同時,又擁有云南地區(qū)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
1.1 民族美術因地域而呈現(xiàn)巨大差距
云南的原始民族美術的發(fā)生與其他地方的原始美術一樣,是直接關系到當時人們生產(chǎn)生活方面相關的,如祭祀、鬼神等,但在這個基礎上呈現(xiàn)出地域差異化。因為相對封閉,云南只有少數(shù)幾個民族進入了封建社會,他們的民族美術受外來美術影響較大,而大多數(shù)的少數(shù)民族仍處于氏族社會的狀況下,與外界幾乎沒有往來,他們完好的保存了原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民族美術樣式。受外界影響大的,例如傣族的佛教繪畫明顯受到東南亞文化影響,麗江納西族的壁畫受藏傳文化、中原文化和周圍白族文化影響,白族繪畫帶有明顯的中原繪畫風格。對比明顯的,是交通不便地區(qū)民族的藝術,他們更具民族特色,比如滄源佤族用于祖先靈魂崇拜的寨樁,木樁上雕刻出花紋,涂以黑白,雕刻或畫出簡單的五官。整體形象頗似男性生殖器,這種集靈魂崇拜、生殖崇拜為一體的木樁是原始民族求得祖先庇護的方式,時至今日,寨子里仍可以見這些高大的寨樁;另有獨龍族仍保留了黥面遺俗,其服飾、祭祀過程仍保留了原始面貌。
1.2 造型特征夸張、洗練、簡潔,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指向性
提及云南民族美術的造型,最具代表的是滄源崖畫,繪畫內(nèi)容主要是生產(chǎn)生活和與祭祀有關的舞蹈,如采集、放牧、狩獵等。人物造型都概括為幾何形體,頭概括為圓形,軀干概括為三角形,四肢為細長的線條,雙腿呈現(xiàn)交叉的行路或是舞蹈狀,男性女性分別有象征性別的乳房和男性生殖器出現(xiàn)。重要的人物明顯大于普通人,頭上有代表祭祀裝飾物的圓圈或者羽毛形象,身上繪有渦輪狀的紋身圖案。動物形象生動、特征明顯,比如牛角、猴子尖尖的下巴和細長的尾巴、鹿角等,輪廓極其概括形象。滄源崖畫中,造型上的簡練不排除繪畫工具材料的匱乏簡陋、繪畫時間的寶貴、技能訓練不充分等原因,但更應該可能的是,崖畫的創(chuàng)造者出發(fā)點無非是想表明其實用價值而非欣賞價值,巖畫能達到祭祀、記錄某個大事件或者實施巫術的指向性目的即可。同樣的,瓦貓、“甲馬紙”民族織繡紋樣都有類似的特點。
1.3 色彩構成面貌多樣化,崇尚單一色彩和崇尚多樣色彩共存
云南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省份,各民族對色彩所象征的意義不同使得色彩習慣呈現(xiàn)多樣化。如白族尚白,服飾多為白色,建筑刷成白色,白色的動植物是吉祥動物;姑娘的陪嫁箱子四角放白云石以期婚姻完美。彝族尚黑、紅和黃,傳統(tǒng)的彝族服飾都以這三種顏色作為基礎色調(diào)。對黑的崇拜,來源與對于黑土地的崇拜,并以此來代表血統(tǒng)和階層;紅色則代表生命、血液、去除邪惡,在彝族的門板上會經(jīng)常看到紅布條;黃色代表太陽這一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對色彩的崇尚,代表了本民族對于生命平安延續(xù)、生產(chǎn)順遂、生活幸福的渴望與追求。
1.4 表現(xiàn)形式遵循已有的程式規(guī)則
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因地域與文化的相對閉塞,形成了各自的程式。首先,少數(shù)民族美術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晶,傳承方式是民族內(nèi)部師徒之間的“口口相傳”、畫譜、“紋樣”等直觀原始的方法,人們不約而同的遵循著祖先留下來的樣式及樣式代表的含義,如藏族的唐卡,納西族的東巴畫譜,少數(shù)民族服裝紋樣紋飾等;其次,民族美術大多與祭祀、宗教、節(jié)日等民俗活動相關,這些活動具有固定的傳統(tǒng),所以相關的美術作品也會遵循古老的樣式,如“甲馬紙”、祭祀面具、佤族寨樁等;最后,在少數(shù)民族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樣式變化會被糾正,保證寓意不被改變、對神明的敬仰及祭祀活動的正確性。
1.5 保存體系完整
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更容易保持本民族的美術面貌。首先,交通不便使得外來文化很難長驅(qū)直入,緩慢的生活節(jié)奏和固有的民族觀念使得對外來文化的接受時間拉長;其次,文化交流多為民族內(nèi)部交流,各民族的民族美術多代表了民族身份和民族崇拜,在不同民族交流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對本民族美術所代表的身份的認可,不會相互借鑒,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各民族美術的完整性;最后,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對自己的民族感情非常濃厚,歸屬感也很強烈,在堅守民族文化和民族美術的完整性上具有積極的意義。
云南省豐富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資源是云南高校美術教育的沃土,為當?shù)氐拿佬g教育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研究課題,為高校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提供選擇和方向。
2.1 云南省高校的美術教育課程中設置了大量的與民族美術相關的課程,如云南藝術學院的《民族民間美術》、《云南民族工藝基礎》、云南師范大學的《中國民族民間美術》,這些課程都基于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另有藝術實踐的課程,大多都是去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直觀直接進行民族民間美術的體驗。
2.2 民族民間美術的造型、色彩、人文精神與內(nèi)涵、民族美術與教育的關系等為高??蒲刑峁┝素S富的課題方向。如閆春鵬的《云南民間民族美術與校本課程開發(fā)》、《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云南民族活態(tài)傳承機制研究》;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納西族東巴畫藝術百年展》等科研項目均建立在云南肥沃的民族民間美術的土壤里。
2.3 高校在尋找辦學方向與探索教育特色方面,從本地的民族民間美術資源探索道路、挖掘亮點是有效途徑;受本地文化熏陶感染的教師、學生和科研人員對云南的民間民族美術有著專業(yè)持久的研究,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是學科建設和特色課程推進的中堅力量;豐富的民間民族美術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社團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了解民族民間美術的途徑和方式。
首先,高校美術教育中對少數(shù)民族美術的重視程度與科研力度,直接影響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美術的發(fā)展水平與傳承面貌,以大理白族扎染為例,隨著高校扎染課程的開設、相關創(chuàng)意項目的展開、衍生品的豐富使得,這一古老的手工藝品的關注度立升,從而創(chuàng)造了更寬闊的發(fā)展空間;其次,高校培育出來的美術人才會形成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美術發(fā)展的新生力量,高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會著力于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方法和理念,用更科學、更有效的觀念對本民族的民族美術進行傳承與發(fā)展;最后,無論是科研成果還是民族美術傳承隊伍的建設都將為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美術的發(fā)展提供更堅實的傳承框架。
綜上所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美術有及其獨特的特征,它與云南高校美術教育之間是互相依存、共生共榮的,雙方持續(xù)的交流和促進會使得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和云南高校美術教育呈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李偉卿.云南民族美術全集:云南民族美術史[M].云南美術出版社,2006.
[2]尹少淳.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湖南美術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湯海濤.云南民族美術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