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的閱讀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拓寬知識面,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閱讀教學 目的 方法技巧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于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于內(nèi)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求, 就內(nèi)容上, 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jié)構(gòu)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稅凵徴f》是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古文的名篇,閱讀此文我們可以從散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它寫作方面體會托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nèi)容上領悟作者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美??傊?,目的性明確,就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于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后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fā)點和依據(jù)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個局部、片斷聯(lián)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而準確的把握住要點。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準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guī)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guī)律,在閱讀時能恰當?shù)膽靡欢ǖ拈喿x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后明確材料是通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而說明文在于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于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于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jù))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立足文本,借助朗讀與“對話”訓練,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shù)?、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并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文老師可以借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借助一些經(jīng)典散文、詩詞(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的《密州出獵》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的規(guī)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fā)現(xiàn)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jié)都是一個優(yōu)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
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在語文閱讀課中,應注意以下對話: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等等。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xiàn)得很清楚?”等等。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qū)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等等。
課堂教學的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后講”的原則。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jīng)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qū)W生,把結(jié)果講給學生聽。
4.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特點指導學生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chuàng)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并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nèi)容。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zhì)疑啟發(fā),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jié)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jié)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維習慣?!皠?chuàng)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nèi)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jīng)驗、文化內(nèi)存、思想情感等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lián)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nèi)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要運用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應注意的是:在研討、創(chuàng)新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引領作用,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閱讀體驗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必要時進行科學合理的糾正和引導,決不能無原則地對學生的思路、認識或見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