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汝
摘要:《我是貓》采用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將小說的故事主旨和精神得到有效傳遞,以一只貓的新穎視角看待資本主義制度、明治社會的本質內(nèi)涵,更加透徹和形象的反映了日本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心理。對此,本文以夏目漱石及其代表作《我是貓》的概述為主要出發(fā)點,從反諷的藝術手法、獨特的藝術視角、低徊趣味的敘事模式、苦沙彌的瘋癲形象四方面對《我是貓》的藝術特色進行簡要分析,以此來為讀者的深入解讀作出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夏目漱石;《我是貓》;藝術特色
前言
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學史上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家,他的一生為日本文壇乃至世界文學史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對推動日本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段沂秦垺肥窍哪渴奶幣鳛槠涠兰o初期的連載小說,該作品以一只貓的獨特視角看待日本明治社會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極具寫實主義色彩的語言、文體和藝術手法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百態(tài)。在該小說中,貓作為主人公苦沙彌的寵物,以“咱家”的眼光看待小說中的實業(yè)家金田、美學家迷婷、理學士寒月、文藝愛好者東風等,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最大限度的彰顯了《我是貓》中的藝術特色,有效的表現(xiàn)了明治社會和資本主義制度下人民的精神風貌、生活狀態(tài)等。同時,《我是貓》作為一篇現(xiàn)實主義批判小說,為讀者展現(xiàn)并營造衣服生動詼諧、滑稽丑陋的場面,通過諷刺的手法凸顯了狂歡式的喜劇效果。
一、夏目漱石及其代表作《我是貓》
(一)夏目漱石簡介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歷史上地位崇高的作家,被日本文學界譽為“國民大作家”。其精通西方文學,又對傳統(tǒng)俳句、漢詩及書法情有獨鐘,所撰寫的作品也深刻而意蘊深遠,細膩且具有批判性。夏目漱石的童年并不幸福,雖然出生于江戶地區(qū)龐大勢力的夏目家,但在他出生之前,家道已然中落的夏目家卻并不期望他的降生。因此,在他這個家中幺子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往他人家寄住,直到十歲才回到父母身邊。但是,夏目漱石在家并未生活多久,母親過世不久,與父親不睦的他便離開了家獨自生活。夏目漱石的童年經(jīng)歷奠定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并對他的思想意識與心境影響十分巨大。
離家后的夏目漱石在23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研修英文,并于畢業(yè)后就職于東京高等師范任教。在夏目漱石任教期間,流傳過這樣一則趣聞。當學生詢問漱石如何翻譯“I Love You”之時,對于性格含蓄,思想穩(wěn)重的日本人來說,直接翻譯成“愛している”顯得十分露骨。因此,為了委婉的表達日本人的含蓄之情,便將此句翻譯為“今晚夜色很美”。由此,“今晚夜色很美”便成為日本人表達愛意的句子,既展現(xiàn)日本人的含蓄與內(nèi)斂,同時又凸顯其深情。借由此不難看出,夏目漱石作為日本“國民大作家”,其具有典型的日本人思維與認知,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具有時代的代表性。
(二)《我是貓》的創(chuàng)作背景
《我是貓》是一部典型具有諷刺意義的小說,《我是貓》中以貓為主人公,從另一種角度分析出對于當時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與生活現(xiàn)狀。上世紀初的日本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在接收西方的思想的同時,人們被利益與金錢所蒙蔽了雙眼,而這種社會發(fā)展中狀況中資本主義中上層人員永遠不會了解到此種社會現(xiàn)象,而只是會繼續(xù)的得壓榨,就如文中所表述的一樣的,“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讓一些文學作者更加清晰認識到,這是一個“金錢社會”更是一個“吃人的社會”。
貓作為成長在上世紀的一種生物,作者運用靈活化的寫作方式,將貓擬人化,用貓獨特的視角分析上世紀社會中金錢勢力與資本家的丑惡嘴臉。上世紀初期,日本明治初期,日本打開大門,更多的引進西方的文明,而民眾也積極的釋放自己的熱情,但這種熱情卻讓人們沖昏了頭腦,盲目性的學習,完全吸收,最終迷失自我。而在西方文明侵入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資本家的剝削與壓迫,階級社會分化嚴重,價值觀也開始發(fā)展巨大的變化,在金錢利益面前的,道德標準逐漸被忘卻。因此在拜金主義下,應重新的審視社會,而作者正是借助貓的犀利眼光來深惡痛絕的批判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
二、《我是貓》中的藝術特色分析
(一)反諷的藝術手法
反諷的藝術手法是《我是貓》中的重要藝術特色,整個小說故事以下層人民與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斗爭為故事脈絡,通過一只貓的獨特視角展現(xiàn)了夏目漱石對資本主義制度及明治社會的現(xiàn)實批判,反諷藝術手法貫穿小說的始終。
第一,《我是貓》中運用大量的夸張、比喻、反語的藝術手法,主人公窮教師苦沙彌與迷婷、寒月等一幫知識分子在苦沙彌的家里高談闊論,通過利用嘲笑別人、貶斥實業(yè)家金田、說客鈴木,但是在他們嘲笑與諷刺別人的同時,他們也在飽受時代和命運的捉弄,雖自命清高但是終究敵不過現(xiàn)實生活的世態(tài)炎涼,雖然對現(xiàn)實生活諸多不滿但是卻無力抗爭,這種鮮明的生活對比正是反諷藝術手法的重要表現(xiàn),并多處穿插于《我是貓》的小說框架之中。
第二,在小說《我是貓》中反諷藝術手法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場景則是金田嫁女,金田夫人勢利刻薄,對即將成為他女婿的寒月要求嚴格,其必須具有博士學位,這從這面可以突出金田一家作為資本家,對金錢利益的渴望,同時又希望附庸風雅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文化層次,但是遭到苦沙彌的極力反對,致使金田一家陷入窘境,隨后,金田為了彌補自己的顏面則對貓主人苦沙彌展開一系列的報復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反諷色彩與反諷場景極為明顯,在讀者和作者看來這樁親事本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而金田夫人仍就以家世顯赫為條件對理學士寒月進行交談,但是現(xiàn)實卻給了他最大的打擊,寒月與一位平民家的鄉(xiāng)下姑娘成親。由此可見,在旁人看來絕無可能的事情,當事人金田夫人卻渾然不知,自取其辱,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言語和情境的反諷共同構成了《我是貓》中的反諷組織體系。
(二)獨特的藝術視角
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的敘事視角以故事內(nèi)容為基礎,通過言語的別樣性對故事的整體脈絡進行多角度的描述,并且在描述過程中形成一個鮮明獨到的藝術視角,對故事的整體發(fā)展進行解讀和渲染,盡可能的呈現(xiàn)多元化的故事面貌和社會現(xiàn)實?!段沂秦垺吠ㄟ^一只貓的藝術視角展現(xiàn)了夏目漱石的精神理念,以此來更為明顯有力的突出《我是貓》的創(chuàng)作主題。
夏目漱石賦予窮教師苦沙彌的貓人的感知和功能,在小說中,這只貓擁有人的思維模式、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看穿世態(tài)炎涼的現(xiàn)實情懷,但是卻是一只永遠都學不會捉老鼠的貓。在小說中,貓作為故事的主宰者和敘事的第一視角,他的視野貫穿于同類動物和人類現(xiàn)實生活的始終,有效的延伸的小說的敘事視野,并且對故事空間的擴大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且進一步豐富了小說主題的整體內(nèi)涵。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藝術視角,使得《我是貓》達到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藝術影響力和渲染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小說的開篇階段,這只貓對自我的視角開始了緩慢的概述,并由此展開了該小說的整體故事框架,它因為喝了酒而被貓主人苦沙彌所收養(yǎng),進一步導致它與原先的生活軌跡相偏離,在小說的整體發(fā)展中,這只貓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般的動物角色,而是作為整個故事的參與者,并且以哲人的眼光看待故事中各個人物的生活百態(tài)。貓主人苦沙彌與迷婷、寒月等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喜歡用一些諷刺性的語言進行交談,通過具有調(diào)侃色彩的談話營造詼諧風趣的氛圍,在貓的視角看來,他們就是給自己的生活自尋煩惱,無形之中流露出某些悲哀的聲音。這也正是夏目漱石的高明之處,利用看似荒誕的敘事表現(xiàn)出明治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故事中眾人的性格特征,使得故事主旨更加突出。同時,也正是因為貓的獨特視角,使得故事的批判精神不會顯得突兀,將貓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真實的傳遞給讀者,從而引發(fā)讀者的深思和共鳴。
(三)低徊趣味的敘事模式
低徊趣味的敘事模式夏目漱石《我是貓》的重要藝術特色,這是一種有別與現(xiàn)代小說敘事模式的新型創(chuàng)作理念。夏目漱石對低徊趣味敘事模式做出如下定義:低徊趣味敘事模式是在“余裕”文學理論基礎上展開的,以某事某物為核心,發(fā)揮想象力加強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從不同層面對其進行多角度的探索和延伸,以此來實現(xiàn)審美效果的最大化。
在小說《我是貓》中曾說到窮教師苦沙彌學習繪畫的例子,在學習繪畫這一事件中,窮教師苦沙彌曾與美學家迷婷進行簡要對話,而與此同時故事的主線“貓”也參與對話之中,對苦沙彌的學習事件進行評價,加之苦沙彌的日記也采用了直接引語的形式,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層層相扣達到時間緩慢推移的效果。此外,故事也采用了空間限制的敘事結構,通過對故事空間的有效空間來展現(xiàn)小說整體的藝術特征。實業(yè)家金田的說客鈴木到窮教師苦沙彌家中做客,以鈴木的視角對苦沙彌的居住環(huán)境進行描述,從“贗品畫軸”、“廉價青花瓷”等家庭擺設中,可以看出來苦沙彌的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甚至是寒酸。
在作者夏目漱石的小說中,其更多的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看待小說中的人物,以獨到的視角引導讀者體味人生、藝術,將這種思維結構放置于敘事模式之中,則是以一種緩慢的方式看待空間和時間中的故事人物。同時,為了實現(xiàn)延長時間和限制空間的藝術效果,將第一人稱“我”作為故事的主要承擔者,并對小說中的情感脈絡進行有效的牽制和引導,以此來保證故事時間和空間之間的連貫性,進而有效的展現(xiàn)《我是貓》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所思所考等。
(四)苦沙彌的瘋癲形象
苦沙彌是《我是貓》中的主人公,是貫穿全文的核心人物,作者夏目漱石更多的將自我的情感寓于窮教師苦沙彌的人物形象塑造之中,夏目漱石借用苦沙彌這一“瘋癲”形象,并通過苦沙彌所養(yǎng)寵物貓的所感所聞,對明治社會、資本主義制度、金權社會的痛斥和批判。其實,探究苦沙彌“瘋癲形象”的本質內(nèi)涵,可以看出其與作者夏目漱石的現(xiàn)實寫照存在卓鐸重疊,看似瘋癲的外表之下,實質上含有一顆孩童般天真無邪之心,對權貴的漠視和厭惡。
一方面,苦沙彌是太平逸民口中的“圣人”。二十世紀時期的日本社會,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影響之下,日本社會大興實業(yè),與此同時,利己主義風氣得到崇尚與發(fā)展。而圍繞在窮教師苦沙彌身邊的則是與之身份相匹配的美學家迷婷、理學士寒月、追求藝術的東風等,他們將文學作為自我存在和發(fā)展的精神食糧,是太平逸民口中的“圣人”,他們不求榮華富貴,但求精神高尚,而這種思想在資產(chǎn)階級眼中則是“瘋子”。另一方面,苦沙彌是牡蠣似的瘋癲人??嗌硰浭且粋€窮教師,雖然有點徐聞,但是仍有不懂的地方,對此,他的做法則是不懂裝懂,他教授入門英語,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雖然心里厭惡實業(yè)家,但是表面上依舊裝作唯唯諾諾的樣子,前后反差形成鮮明對比。此外,苦沙彌固執(zhí)己見,但是毫無主見,極易受到他人想法的左右,最初他學習繪畫,別人說寫實應是繪畫的主題,他便開始寫實。隨后,東風勸他加入詩朗誦社,他便參與其中,但是好無長性可言,沒有幾天便棄之不顧,由此可見,他在別人的劇本里如牽線木偶一般,受人擺布,演繹自己的“瘋癲”人生。
三、結語
《我是貓》是日本文學巨匠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為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我是貓》有力的奠定了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壇的創(chuàng)作地位,通過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和批判化的寫實風格有效的表現(xiàn)了夏目漱石對當時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嘲諷。
【參考文獻】
[1]花田貞子.私は貓_の文體の特徴[J].日本文化フォーラム,2015(02):140-144.
[2]劉婧.《我是貓》與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95-97.
[3]高興蘭.一樣的諷刺,別樣的風格——《圍城》與《我是貓》諷刺風格比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31-33.
[4]高興蘭.特殊的視角 深刻的批判——從諷刺藝術角度解析《我是貓》[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02):52-55.
[5]李廣志.論近代日本人的生死觀——以《我是貓》中的死亡描寫為事例[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4(02):91-97.
[6]牛宏宇.貓眼中的世間百態(tài)——《我是貓》之敘事學解讀[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5(05):39-42.
[7]董編.設定以“貓”為視點的優(yōu)越性——論夏目漱石《我是貓》中第一人稱敘述者的設定[J].科技視界,2015(24):393-394.
[8]鄧暉,李寅生.在“忠實”與“創(chuàng)造”之間尋求和諧——《我是貓》的譯文比較分析[J].外語教育,2016(00):187-193.
[9]山下佐知子.私は貓の皮肉蕓術解読_[J]日本文化フォーラム,2016(02):140-144.
[10]魏亞坤,沙歡,金連花,鄧奇.夏目漱石名作《我是貓》中的擬聲擬態(tài)詞及其漢語譯文的對比分析[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07):54-55.
[11]于麗.敘述者與主人公的潛對話——《我是貓》與《阿Q正傳》的敘述特征之比較[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4(06):94-99.
[12]王月婷.《我是貓》中苦沙彌的“瘋癲”形象[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5(05):29-31.
[13]曹瑞濤.“盛世逸民”,或者“多余的人”——從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中看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的生存境遇[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71-77.
[14]魏宇哲.從病跡學與陌生化手法角度分析《我是貓》的個人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03):53-54.
[15]于素秋.談《我是貓》的諷刺批判精神[J].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2015(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