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
摘要:目的 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yīng)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月~10月收治的102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2),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性健康教育和抗抑郁藥物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chǔ)上給予自我管理能力訓(xùn)練,在入組時、教育干預(yù)8 w末和出院1年后分別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總體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等評定,并進行比較。結(jié)果 入組時兩組在HAMD、SDSS、GWB、SES、GSES量表評分相近,干預(yù)后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且研究組在HAMD、SDSS、GWB、SES、GSES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實施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抑郁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復(fù)發(fā),恢復(fù)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抑郁癥;自我管理;應(yīng)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Methods 102 cas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were tre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50) and control group (n=52),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antidepressants the treatment,research group on the basis of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training in the group,education intervention at the end of W 8 and discharged after 1 years were evaluat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self esteem scale (SES).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evaluation,and compare.Results In the group of two groups in HAMD,SDSS,GWB,SES,GSES scores were similar,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intervention(P<0.05),and the research group at HAMD,SDSS,GWB,SES,GSES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f management mode to to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reduce recurrence,improve social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Depression;Self management;Application
抑郁癥是一種復(fù)發(fā)率高、致殘率高和自殺率高的慢遷延性疾病,往往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dān),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害,往往預(yù)后不好[1-2]。有研究顯示自我管理模式是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3],其核心理念是強調(diào)患者的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為了使患者更好回歸社會和預(yù)防復(fù)發(fā),本文選取在嘉興市康慈醫(yī)院心身疾病科住院的抑郁癥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管理教育并隨訪1年,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0月在嘉興市康慈醫(yī)院心身疾病科住院的抑郁癥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且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診斷標準,以上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33.8±6.7)歲,受教育平均年限(10.2±3.4)年,平均病程(4.35±2.14)年;對照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齡(34.6±5.4)歲,受教育平均年限(11.0±4.3)年,平均病程(5.21±2.71)年。以上兩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婚姻、住院次數(shù)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待患者急性期癥狀控制后,每周2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主要內(nèi)容為抑郁癥的疾病知識如臨床表現(xiàn)、愈后、目前治療方法等,抗抑郁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注意事項、出院注意事項、疾病復(fù)發(fā)的先兆等。研究組在此基礎(chǔ)上給予自我管理教育,成立以護士長帶隊的自我管理教育團隊3人,由護士長全面負責(zé)并督導(dǎo)工作;副主任護師或主管護師負責(zé)講解疾病知識如臨床表現(xiàn)、愈后等,制訂教育方案并處理存在的疑難問題;護師或護士全程負責(zé)自我管理教育的實施。入院后全面評估患者的精神癥狀、自知力、生活自理程度、文化程度、住院次數(shù)等。根據(jù)每位患者的自我管理現(xiàn)狀,結(jié)合循征護理理論,制訂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處方。
1.2.2隨訪 出院后兩組患者均進行每月1次電話咨詢,特殊情況隨時進行電話咨詢。詢問的內(nèi)容為出院后的生活、學(xué)習(xí)及工作情況,特別要詢問患者的服藥情況,要求患者每2個月到醫(yī)院復(fù)診1次,對不能復(fù)診的患者電話隨訪或家訪。
1.3評價工具 ①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來評定抑郁癥癥狀的嚴重程度及療效,共包括24項,每項得分之和相加計入總分,每項分數(shù)從0~4分,共5級評定,其中總分越高,則表示病情越嚴重。②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用來評定社會功能,其中包括10項,每項得分之和相加計入總分,每項分數(shù)從0~2分,一共3級評定,其中總分越高,則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重。③總體幸福感量表(GWB):用來評定幸福感,該項通過由患者自評,包括24項,每項得分之和相加計入總分,其中總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總體幸福感越高。④自尊量表(SES):用來評定自尊水平,該項通過患者自評,包括10項,每項得分之和相加計入總分,每項分數(shù)從1分,共4級評定,其中總分分值越高,則表示自尊程度越高。⑤自我效能感(GSE):用來評定自我效能,包括10項,每項得分之和相加再除以10為總量表分,每項分數(shù)從 1~4分,共4級評定,其中總分分值越高,則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上述評價工具在入組時和治療8 w末和出院1年后分別進行測評1次。
1.4統(tǒng)計分析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均采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入組時HAMD、SDSS、GWB、SES及GSE評分比較 入組時兩組患者HAMD、SDSS、GWB、SES和G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均>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yù)8 w末及出院1年后HAMD、SDSS、GWB、SES及GSE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經(jīng)干預(yù)8 w后和出院1年后抑郁癥狀都得到明顯緩解,其中研究組中的HAMD、SDSS、SES及GSE分值下降,GWB分值升高,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表明通過抑郁自我管理模式治療訓(xùn)練后,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個體對社會支持的主管體驗、自我效能感都得到明顯改善,見表2、表3。
2.3兩組患者出院后隨訪脫落、自行停藥和復(fù)發(fā)率比較 隨訪1年,研究組脫落1例,自行停藥2例,累計復(fù)發(fā)3例;對照組脫落4例,自行停藥10例,累計復(fù)發(fā)9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χ2檢驗,P均<0.05,表明研究組脫落數(shù)、自行停藥及復(fù)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易反復(fù)發(fā)病的精神疾病,在臨床上僅單獨依靠藥物治療無法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個別患者還留下精神衰弱的癥狀,甚至演變成遷延性抑郁[4]。國外研究[5-6]顯示,一些非藥物治療方法對治療或改善抑郁癥患者癥狀,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自我管理模式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特別在精神疾病的非藥物治療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應(yīng)用到抑郁癥患者中,通過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讓患者參與到自己的健康的決策中,為醫(yī)護人員能夠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活動,為制定正確、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方案提供依據(jù),從而達到改善抑郁癥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zhì)量,讓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承擔(dān)社會的責(zé)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通過自我管理訓(xùn)練,8 w末和隨訪1年后研究組HAMD、SDSS及SE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自我管理訓(xùn)練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提高患者的主動性,改善其社會交往及生活自理能力。GWB、GSE評分研究組訓(xùn)練后較訓(xùn)練前有顯著改善(P<0.01),而訓(xùn)練后研究組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表明自我管理訓(xùn)練能提高抑郁癥患者的自理水平,改善患者的幸福感,消除自卑心理,自尊程度及社會功能得到較好的提高。本研究還顯示,隨訪1年后研究組患者的脫落數(shù)、自行停藥及復(fù)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自我管理教育,抑郁癥患者增強了自我管理技能,堅持服藥治療,能夠進行自我情緒的控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狀況,自行處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問題,充分體現(xiàn)患者個人自我價值。因此,對抑郁癥患者實行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減輕患者的依賴性,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減輕抑郁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減少了疾病的復(fù)發(fā)率,促進疾病的康復(fù),適應(yīng)社會。
綜上所述,通過對抑郁癥患者積極開展自我管理模式訓(xùn)練,不但可以讓患者的社會功能得到恢復(fù),承擔(dān)起家庭和社會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同時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會得到極大地改善,從而提高了維持治療的依從性,降低了脫失率和疾病的復(fù)發(fā)率。
參考文獻:
[1]Mcclintock S M,Husain M M,Wisniewski S R,et al.Residual symptoms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who respond by 50% but do not remit to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2011,31(2):180-6.
[2]Kuehner C,Huffziger S.Response styles to depressed mood affect the long-term course of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depressed patient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2,136(3):627-33.
[3]劉鵬飛,汪濤,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學(xué)雜志,2006,41(4):354-356.
[4]劉憲榮.閱讀療法對抑郁癥病人亢奮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8,22(2):342-344.
[5]Robinsonwhelen S,Hughes R B,Taylor H B,et al.Depression self-management program for rural wom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J].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2007,52(3):254-262.
[6]Bilsker D,Goldner E M,Jones W.Health service patterns indicate potential benefit of supported self-management for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iatrie, 2007,52(2):86-95.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