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保
摘 要 作息時間包含“作”與“息”,如果把“作”定義為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時間,“息”定義為沒有教師參與的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習及活動時間,那么在“作”的時間之外,“息”的時間怎么劃分?哪些時間可以給學生自由支配?怎樣支配?如何提高“作”與“息”的匹配度?這些問題統(tǒng)統(tǒng)考驗著學校的教育智慧。
關鍵詞 作息時間 “作” “息” 匹配 價值
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是指具體標明各項日?;顒娱_展的時間安排表,是學校內每個師生執(zhí)行日常工作與學習的時間標準,是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作”與“息”的統(tǒng)籌安排,是每位師生都應遵守的學校秩序。學校作息時間表的制定,應以學生成長規(guī)律為前提,以“作”與“息”的匹配為原則,讓“作”與“息”的效率最大化。
一、對高中作息時間安排情況的調查
通過對寄宿制高中作息時間安排情況的大量調查,高中作息時間安排情況如表1所示。
這張作息時間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極大多數(shù)高中(普通高中、重點高中)的作息時間安排。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出,很多高中的作息時間表中“作”的時間嚴重侵犯“息”的時間,部分實行軍事化管理的學校,其侵占程度更加嚴重。對這張頗具代表性的作息時間表分析如下。
1.作”與“息”在量上的嚴重不匹配
從這張表中可以看出,學生每日的學習生活從6:45開始,到22:10結束,共計15小時25分,約占一天時間總量的65%。在這一時間段,學生休息時間是130分鐘(包括課間休息、晚餐30分鐘,課間跑操30分鐘)。午餐后的午休時間105分鐘,但學生必須要完成一份數(shù)學小練習,中等成績的學生完成這份數(shù)學小練習一般要60分鐘左右,剩下的可供學生午休的時間平均只有40分鐘。由于時間短,學生只能在座位上休息或趴在桌子上午睡。由此可見,學生在每日15小時25分的學習時間中,“作”的時間超過11小時,“息”的時間僅約100分鐘。
2.睡眠時間嚴重不足
每天24小時的時間總量是定值,寄宿生每天離開宿舍的時間超過16小時,真正的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加之作業(yè)量大,相當一部分學生還要將作業(yè)帶回宿舍,不僅自己不能按時就寢,也嚴重影響室友的睡眠。由于睡眠不足,睡眠質量不高,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有過“在上課時打盹”的情況,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時常有身體疲勞的感覺。
3.就餐時間太短
這張作息時間表不包含早餐時間,6:45前學生已吃過早餐。從午餐時間安排來看,高一午餐時間是28分鐘,高二30分鐘,高三25分鐘,平均不足30分鐘。在這不到30分鐘的時間里,學生要完成從教室到餐廳、從餐廳到教室的小跑,真正的就餐時間不足15分鐘。由于就餐時間太短,學生必須要狼吞虎咽,吃完后立即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晚餐情況與午餐基本相同。由于就餐時間太短,學生吃飯?zhí)?,沒有餐后休息時間,很多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4.午休時間被異化
午休的重要性人人皆知。12:00—13:45這段時間被學校安排為數(shù)學午練(含午休),從這種安排結構來看,數(shù)學午練是重點,完成午練后方可午休。午休的方式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對于沒有完成數(shù)學午練的學生,連趴在桌子上睡覺都無法實現(xiàn)。高中三年,每天都趴在桌子上午睡,不僅休息不好,而且多處神經會受到壓迫,特別是眼球受到壓迫后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視力模糊,長此以往,會造成眼壓過高,視力受損。另外趴著睡覺,長期壓迫手臂和臉部,會影響正常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傳導,時間長了會演變成局部性神經麻痹或使臉部變形。
5.沒有自學與活動的時間
每天8節(jié)正課,4節(jié)晚自習,都是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tǒng)一授課、統(tǒng)一練習,沒有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討論互動時間。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學生能夠在高考中考出高分,但由于缺乏自學能力而發(fā)展后勁不足。高中生是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且身體發(fā)育最快的階段,但作息時間安排卻沒有給課外活動留下時間。對課外活動的忽視,不僅違背教育規(guī)律,也違背人生成長規(guī)律。
二、作息時間中“息”的價值
學校作息時間中的“息”在屬性上泛指課堂教學之外的一切活動時間,如:吃飯、睡覺、課間休息、自由活動、課外活動等一切課余時間。學校教育不僅要重視讓學生獲得書本知識的正式學習,還要對課堂教學之外的非正式學習給予更多的重視,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滿足學生自學、研究、參與各種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活動等。學校不僅是一個學習的地方,也是一個幫助學生成長的地方,“息”的有效利用,能讓學生得到精神的訓練,幫助學生打開認知的世界、觀察社會的窗口,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眺望世界的平臺。
學校的各種制度,從某種程度而言,其實質是對時間的分割和支配。學校的管理,就其本質而言,也是對時間的管理。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即“作”的時間之外,“息”的時間怎么劃分?哪些時間可以給學生自由支配?怎樣支配?如何提高“作”與“息”的匹配度?這些問題考驗著學校的教育智慧。
當教育沒有給“息”留下合理的空間,沒有對“息”的價值產生應有的重視,勢必導致填鴨式教育模式的產生。當這種教育模式固定下來后,就會形成對學生非應試能力的習慣性漠視,教育就會變成“教考”, 學生就會變成考試機器,從而演變成目中無人的應試教育。沒有足夠的高質量的“息”,“作”就會陷入低效。保障學生享受假期的權利,在每日的作息時間中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就餐時間、休息時間、活動時間,學生才能精神飽滿,才能有精神宣泄的渠道,才能有展示個性的空間?!白鳌迸c“息”的匹配,是對人性的尊重,是對秩序的敬畏。
三、“作”與“息”匹配,向課程體系要質量
“作”與“息”的不匹配,已成為高中作息時間安排中不正常的常態(tài)?!白鳌迸c“息”不僅要在“量”上匹配,也要在“質”上匹配。將“息”留給閱讀、留給玩耍、留給談話、留給獨處、留給交往、留給家庭教育、留給社會教育,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不僅需要教育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1.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向課程體系要質量
長期以來,高中教育過分糾結在向課堂要質量上,拼45分鐘。這樣的教育理念出現(xiàn)的結果是,教師精疲力竭、學生厭學,很容易導致學校教學秩序失衡。教育不僅要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更要向課程體系要質量。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不僅要讓“作”與“息”比例適當,還要讓“作”與“息”科學銜接、有效匹配,讓其教育功能最大化。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平和有序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教育過程的豐富,重視多樣化學習需求的滿足。
2.作息時間表中的“作”與“息”如何匹配
如果把“作”定義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時間,“息”定義為沒有教師參與的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習及活動時間,寄宿制高中每日作息時間安排上“作”的時間,高一、高二應不多于6課時,高三不多于8課時?!白鳌钡臅r間以外的其他時間都是“息”的時間。無論高一、高二,還是高三,早晚自習應盡可能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進行差別化輔導,不提倡利用早晚自習上課或統(tǒng)一練習。在做好“作”與“息”量上的合理匹配后,還應注意“質”上的匹配。在“作”的時間里,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在“息”的有效利用上,從高一新生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使用和管理時間的能力,讓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讓“息”的效率最大化。
3.給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留下時間
學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性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是更適合學生特點的個性化教育。由于我國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太長,全社會都對學校教育產生制度性依賴,因而,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缺位現(xiàn)象嚴重,受教育者也會放棄“自我”,放棄自己對“受教育”途徑與方法的探索,自我教育就消失了。應減少學生在校時間,為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留下時間與空間。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需要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努力。
4.給學生留下獨處的時間
交往是一種能力,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獨處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有無獨處能力,關系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還會影響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在作息時間安排上,給學生留下獨處的時間,讓他們每天能有不低于20分鐘的時間與自己待一會兒,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靈魂得到更好的釋放,更接近自然、率真、質樸、豐富、原始的一面,這不僅是靈魂成長的需要,也是人的一種必須具備的健康狀態(tài),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yǎng)。
5.給學生留下玩與運動的時間
人類的文明與文化最初都是以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的,游戲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游戲的產物。很多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是人類游戲的標志。玩是人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古往今來,最精美、最好的東西大多都是玩出來的,具備了玩的能力,才容易生成其他能力。而今的高中生,只玩電子游戲,沒有參與電子游戲之外的游戲時間與興趣。很多學校非常重視控制學生玩電子游戲,但卻忽視電子游戲之外的游戲活動的開發(fā)與利用。在作息時間安排上,每天給學生留下不低于一小時的玩與運動的時間,讓學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自由運動,在運動中收獲快樂、健康、自由、規(guī)則、秩序、人與人互動的樂趣,留下體驗大自然的時間,讓他們的肢體與心理感官都得以充分施展。
6.給學生留下研究的時間
研究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學生嚴重缺乏研究的時間與空間。各學科在組織教學時,應注重以小課題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知識拓展研究,注重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滿足有研究潛力與興趣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作息時間安排上給學生留下研究的時間,例如:每周一次校園沙龍活動,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開展討論。班級每周組織一次辯論會,讓學生針對他們關心的話題,亮出觀點、亮出思想、亮出精彩。引導學生利用自習課,研究與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7.給學生留下閱讀的時間
由于課業(yè)負擔過重,我國中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在作息時間安排上應給學生留下閱讀的時間,每天下午安排一課時的閱讀,閱讀形式不限。學生可以在教室、在圖書館、在樹蔭下等適合的環(huán)境自由閱讀。學校應為學生準備足夠的圖書資源,注重圖書質量,關注學生的閱讀需求。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個樓層有一個微型圖書館,方便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將智慧從頭腦中釋放出來。
8.賦予就餐時間文化要素
學生就餐時間太短,沒有餐后休息時間,這是對學生健康的忽視。應保證學生每餐有不低于半小時的就餐時間,提倡老師、校長與學生共同就餐,在吃飯的同時,滿足師生、生生交流的需要,賦予就餐時間文化要素。每個人在就餐時精神需求不同,餐桌擺放應多樣化。為利用就餐時間享受獨處的學生提供獨立餐桌區(qū),讓他們每人一張餐桌,在吃飯的同時享受心靈的寧靜;好友、閨蜜之間喜歡利用吃飯時間說說悄悄話,提供雙人餐桌區(qū),讓他們說說心里話,放松身心;為喜歡利用就餐時間進行小組討論的學生提供圓形餐桌,大家邊吃邊聊。就餐結束后,清洗餐具、打掃餐廳等工作應讓學生自己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集體觀念。讓就餐不僅成為學生生理的需要,汲取食物營養(yǎng),同時也汲取到精神養(yǎng)料。
9.注重對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時間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自然時間或者叫客觀時間,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這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與人的意識沒有關系;第二種是主觀時間,與人的意識直接掛鉤。時間意識不同的人,其利用時間的行為方式和情感態(tài)度也不同。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息”的時間后,應加強對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尊重時間的意識,有效利用時間的能力,提升時間的價值品質。
教育的道德前提就是對人的尊重。學習的范圍不是只有書本知識,還包含很多非文字性、不可量化的內容?!白鳌笔钦n堂教學,而“息”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數(shù)量與質量上做好“作”與“息”的匹配,在高考的重壓下可能是一個富有難度系數(shù)的挑戰(zhàn),卻是教育必須接受的挑戰(zhàn)。處理好教育中“作”與“息”的關系,才能讓學生享受到智慧、健康、優(yōu)雅、創(chuàng)意的校園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向學生開放。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