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弊鳛樾乱淮Z文教師,要積極探索課程改革的精髓,樹立“大語文觀”,讓課堂充滿語文味,以多讀促進學生深刻領悟,以多寫將人文素養(yǎng)演繹的酣暢淋漓。
關鍵詞:語文味 以讀促悟 讀寫結合 大語文觀
引言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書中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痹凇罢n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1]
由此可見,在現代化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著實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目標,還原語文課堂原本應該具備的詩意與美感。本文我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淺談幾點體會:[2]
一、課堂應有語文味
語文味,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以至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宗旨,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滲透師生的生命體驗為前提。
課堂中一個精心設計的導入,一次深情的朗讀,幾個生動的賞析例子,一系列巧妙的過渡語,針對性很強的獨特評價,甚至教師的舉手投足,一次目光的遠望,一次啟發(fā)后的留白,都會給學生愛上文學的機會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講解朱自清先生的《春》,利用多媒體以“沙畫成春”導入,2分鐘的視頻,學生們聚精會神,似乎隨著沙畫的作者來到春天伊始的田野上,恣意地奔跑、馳騁。利用現代媒介于寫景的文章中,學生能第一時間捕捉到畫面感,以激發(fā)學生讀文章的興趣并增加學生審美情趣。語文課堂的導入技巧還有很多:文體導入、歌曲導入、相關作者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名言導入、對比導入、問題導入等。無論哪種導入技巧,都要緊扣教學內容,切不可生搬硬套。講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抓住文章中的“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閑”來設計賞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此中既有“閑情逸致”的悠閑,又不免會有“閑來無事”的寂寞。教師緊扣一個“閑”字引導學生賞析,既使環(huán)節(jié)精簡,又使學生最快抓住文章的味道。[3]
教師踐行“語文味”課堂,就要滲透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知識與文化精神。教師要不斷探索新課標的要義,努力有效地整合三維目標,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嚴謹的語文課堂中增加語文味道,提升人文素養(yǎng)水平。
二、以讀促悟,培養(yǎng)語感
如果說“悟”是果,“讀”則是因。誦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是語文教學的精華之所在,是學生形成語言能力的必然途徑。
近些年來,語文課堂走過一些花俏的路途,學生表面上對問題討論得熱烈非常,表達的欲望愈發(fā)強烈,但真正靜下心來讀的時間又有多少。因讀的時間過少,導致表達的語言官話、套話、“教參化”越來越嚴重。而學生是否是真正讀過文章,在細細思量后談出感悟已不得而知。不管往昔如何,如今越來越多人重視“以讀促悟”的語文課堂,以讀來生成問題,以讀來推進問題,以讀來升華問題。
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這篇現代詩歌,整堂課以讀來引領最為合適不過。教師列出層次,讀準字音、節(jié)奏、語調,讀清內容,讀好形象,讀出美點(寫法),讀懂情感。一堂課最后所呈現的和初讀截然不同的富有情感、富有體悟的朗讀大展示就是對這節(jié)課最終的回饋?,F而今社會對于中考的重視,使許多老師放棄了鉆研九年級教材,單純立足考點給出零星瑣碎的考題,意在識記、背誦、默寫。這樣的做法從短期看的確頗有療效,但從一個孩子長遠的學習生涯講,并非好事。語文學科給一個孩子傳承的人文素養(yǎng)的價值,絕非一朝一夕能看見益處,非要扎扎實實,腳踏實地,方能水到渠成。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耐心等待花期的到來。
三、以文言志,讀寫結合
“文以載道,匯則興邦”,讀書閱讀除卻要品位作品的美趣,領悟宇宙人生的意趣,還要拿起筆墨以詩文傳道、言志。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 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通過寫作,可以更好的連結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養(yǎng)成并提升人文素養(yǎng)。[4]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放眼當今考場之上,“速構文章”可謂席卷而來,歸根結底是我們的語文課堂太缺乏對學生作文的品評、修改、升格的過程。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就是讓我們氣定神閑的思考如何將過往“省時省力”的做法變得扎實有效,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學生在作文層面成長。推進名著閱讀,讓學生在書山詩海中總結寫作技法。臨摹作品,讓學生與名人大家一較高下。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筆習作,哪怕只是一個句子或一個段落。殊不知,水滴石穿,不知不覺間,寫作素養(yǎng)已經悄悄形成、提升。
結語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張孝純老先生曾提出他的“大語文觀”教育,其指導思想中有這樣幾句話:“聯(lián)系社會生活,著眼整體教育,堅持完整結構,重視訓練效率。”放眼于整體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體諸育的和諧與統(tǒng)一”,“知識、智力、能力是個統(tǒng)一體,不容割裂”,“建立敬愛型的師生關系”。
而今,我們需要借鑒“大語文觀”概念重新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把枯燥的課堂還原它本來應具備的人文精神面貌。作為語文教師要把駕馭有“語文味”的課堂,要讓朗朗讀書聲縈繞校園,要讓每一個學生觸筆生輝,要讓每一個走進語文課堂的學生滿懷憧憬,讓每一個走出語文課堂的學生心懷遠方。
參考文獻
[1]張洪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豐建霞,語文閱讀教學課例分析[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4]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王慧婷(1988.07—),女,天津人,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