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國相
【摘要】唐詩代表著我國詩歌的最高成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它具有音樂美、語言美和意境美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唐詩中的“三美”,發(fā)展學生健康個性,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關鍵詞】唐詩 音樂美 語言美 意境美 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26-01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繁榮,同時唐代也是一個詩朝,素有“大唐詩國”之譽??梢哉f,唐詩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詩歌史上的高峰所在。
在教學中,對于唐詩的學習,筆者認為要注意挖掘唐詩的“三美”——音樂美、修辭美、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培養(yǎng)學生體會唐詩的音樂美
詩者,歌也。唐詩在押韻、聲律、節(jié)奏等方面很有考究,鮮明的節(jié)奏與和諧的韻律使唐詩具有強烈的音樂美。
押韻是唐詩必須遵守的一條格律規(guī)則,把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安排在詩行的末尾,使之互相呼應,形成規(guī)律性的重復,由此形成整體音響上的和諧美。律詩、絕句一般都是雙句押韻,用平聲韻。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凹摇?、“花”均為平聲韻,符合律詩、絕句中雙句押韻的規(guī)律。
唐詩的音樂美還體現(xiàn)在固定的格律要求。唐代的格律通過平仄相間形成鏗鏘有力的音節(jié),并通過不同聲調的文字搭配,使詩句形成了高低、長短、強弱搭配的節(jié)奏,進而具有一種蕩氣回腸的音樂美。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其平仄可寫成如下形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這樣的平仄搭配使整首詩讀起來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產(chǎn)生悅耳動聽的效果。
唐詩中的音樂美具有審美價值,培養(yǎng)學生了解唐詩中蘊涵的音樂美,可使學生對唐詩的認識變得更加全面、清晰。
二、培養(yǎng)學生體會唐詩的語言美
唐詩是鮮活的,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詩人對詩歌語言的追求已達到極致。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就需要引導學生去品味詩人精心錘煉的語言精華。
一是畫面美。優(yōu)秀的詩歌,它的語言是有立體效果和圖畫性的。唐代詩人擅長通過意象的巧妙組合,使詩歌迅速轉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從而讓讀者很容易深入其中,去感受它豐富的內涵。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詩中,詩人用鶯啼、綠草、紅花、酒肆、旗幟等意象描繪出一幅江南春天黃鶯聲聲,花開遍野,草綠滿地,旗幟迎風招展的美麗畫面。
二是修辭美。修辭方法在唐詩中屢見不鮮,其目的就是要調動各種手段加強和深化語言表達效果,讓讀者迅速捕捉詩詞意境,理解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唐詩中的修辭手法,各有其妙,各有情趣,表達的效果不盡相同:
看擬人。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作者采用擬人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看比喻。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前兩句詩人將柳樹的綠比作玉,將垂下的柳條比作絲帶,形象地將剛剛返青不久的柳樹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柳樹的形象活了起來。最后一句用比喻化無形為有形,將看不見的風以具體的形態(tài)展示給讀者。
可以說,唐詩作為我國古代詩歌中語言鍛造的極品,章句之中無不滲透著畫面和修辭的美感,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三、培養(yǎng)學生體會唐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詩歌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的核心,是詩人把他感于外而又動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藝術形象中來,變成情景交融的畫面。唐詩具有強烈的意境美,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善于用意象。意象是構成唐詩意境的重要元素,因此,通過對唐詩中意象的把握,可以讓學生能更加準確體會到唐詩的意境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由“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等意象繪成了一幅清幽而壯美的寒江獨釣圖。在整體意象中,空曠幽深的客觀自然景觀與蓑笠翁獨釣的結合,構成了一種“有我之境”。
二是注意品味唐詩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意境是從詩人的主觀感受出發(fā),并在此基礎上,移情入景,化景為情,創(chuàng)造出一個獨立自足的、生機盎然的世界。如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中,詩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與景融合統(tǒng)一在一個月色竹林的小小天地里,這個天地是那樣的和諧,而又充滿了生氣和生機。
總之,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需要從教學的各個方面出發(fā),唐詩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音樂美、語言美、意境美等各種美育的成分。我們應在唐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使唐詩教學具有美學風范,讓學生在唐詩學習中充滿尋美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馬雷:《淺談如何在教學中賞析古詩意境美》,快樂閱讀,2011年18期
[2]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