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 新
課程融合,拆掉學科間的那堵“墻”
文│范 新
編者按:英國教育理論家A.N.懷特海認為,“當我們將教育目標定位為‘人的自我發(fā)展’時,在學習伊始,孩子就會感受到發(fā)現(xiàn)世界的喜悅;當學生成為‘既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識,又能出色地做某些事情’這樣的人時,智慧就會產生;當學生成為‘具有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這樣的人時,創(chuàng)造就有了豐厚的土壤?!苯逃日艿囊环挘羁痰年U釋了“教育應促進人的發(fā)展,讓學生發(fā)展思維、習得智慧、個性成長”的教育目標。現(xiàn)今社會,完成這一目標,關鍵在于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營養(yǎng),搭設成長平臺。在成都市的尋常巷陌間,有一所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讓學生在“馨”課程的芬芳中尋找未來與春天。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雙林小學,該校為成都市基礎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不僅見證了時代的滄桑巨變,更實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鳳凰涅槃,值得我們去追尋、去品味……
成都市雙林小學建校于1988年,現(xiàn)有南、北兩個校區(qū)。馨,是該校的教育特質,也是學校的文化符號。它的本義是散布很遠的香氣,在教育上喻指美好的影響。過去20多年來,雙林小學一直以“科技之馨,人文之馨”為學校特色的兩翼,以“雙馨學堂,秀木成林”為辦學目標,打造想象創(chuàng)造之林和藝術人文之林,奠基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智慧成長。
當今時代對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又要滿足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的需求,更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對于學生而言,課程學習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發(fā)展和成長。為滿足這一課程改革目標,雙林小學基于未來人才的健康、科學和人文三個核心素養(yǎng),在成都市率先開展課程融合工程,創(chuàng)新建構“馨”課程樹。將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統(tǒng)一融合為三類五門(健康類:“健康與成長”;科學類:“思維與科創(chuàng)”;人文類:“閱讀與生活”“藝術與表現(xiàn)”“英語與交際”),引導學生在美好影響中走向美好。
程鄭校長是雙林小學在改革新時期乘風破浪再譜新篇的領航者,她以獨特的教育理念與個人魅力,帶領學校實現(xiàn)了內涵發(fā)展。多年的從教生涯,使她覺察到現(xiàn)階段學科課程過早分化、學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課程內容重復交叉、課業(yè)負擔過于沉重等現(xiàn)實問題。針對這一現(xiàn)象,她提出,“課程改革不能‘流于表面’,要進行深層次的教育變革,整合學科,順應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為學生現(xiàn)實發(fā)展和未來發(fā)展奠基”。簡而言之,就是學整合的課程,過整體的生活,做自由而完整的人。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雙林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深入調研思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針,基于學科課程標準、學生現(xiàn)代核心素養(yǎng)與未來發(fā)展需求的關鍵能力建構了“馨”課程體系。學校結合校情,從國家公布的中國學生的九大核心素養(yǎng)中遴選了三個:健康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健康素養(yǎng)育體育心,科學素養(yǎng)育智育能,人文素養(yǎng)育善育美。)三者結合,構建了追求健、真、善、美四位一體的現(xiàn)代人的內涵發(fā)展“金字塔”。
開發(fā)“馨”課程的背景原因包括:
一是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力量,是提供給學生的營養(yǎng)體系,是破解素質教育“最后一公里難題”的“鑰匙”。改革課程,就是抓住了學校整體改革和發(fā)展的牛鼻子,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雙林小學在發(fā)展中,也面臨著高位發(fā)展瓶頸,也需要通過課程改革這個“牛鼻子”破解發(fā)展難題。
二是現(xiàn)代社會的育人目標需要學科整合來實現(xiàn)。育人目標是什么?千言萬語化作兩個關鍵詞:自由和完整。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通過相互勾連的課程,培養(yǎng)今天的兒童應對未來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兒童建立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完整世界。
三是學科整合課程符合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杜威說,無論何時,兒童心中所關心的是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的整個小宇宙。這個宇宙是流動而順暢的,并且有其一貫性及完整性,但是學校的各種學科卻把兒童的這種完整一貫的世界過早分割了?,F(xiàn)在,教師必須通過整合把它們重新連接起來。
四是分科教學存在的問題需要整合課程來解決。為解決現(xiàn)階段分科課程存在的問題,學校決定走課程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之路,合并同類項,把大量重復性、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將被割裂的學科壁壘打通,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空間挖掘孩子的潛質潛能,滿足孩子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課程的育人效益,讓課程成人之美,各美其美。
五是通過課程改革涵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近幾年來,“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個國際國內熱詞,迅速進入教育界的視野。這是因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國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至高無上的課題,核心素養(yǎng)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于學校來說,沒有核心素養(yǎng),課程改革就缺失了靈魂。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最核心的教育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課程目標從“雙基”到“三維”,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目前正在朝第三階段即“核心素養(yǎng)”邁進。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yǎng)就是3.0版。因此,當務之急,課程標準也應該及時進行修改和調適,以適應當今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和學生發(fā)展需求。
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未來具有無限可能性,需要教師用明日之理想設計今日之教育,用未來之眼光改革今日之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基于未來人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設計適應未來的課程,為每一個孩子的這種可能性發(fā)展進行有價值的引導,進行一點一滴地鋪墊,搭建跑道。
此五點既是根本因素,也是教育背景,闡明了“馨”課程萌發(fā)、開花、結果的脈絡。
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從應試教育走向素養(yǎng)教育,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特殊興趣、愛好和特長,以順應兒童發(fā)展的方向和需要為出發(fā)點,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促進孩子的健康、和諧發(fā)展。雙林小學的“馨”課程以“在美好影響中走向美好”為課程目標,旨在培養(yǎng)具備基礎的健康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小公民。該課程遵循了“育人為先,整合架構,延遲分科,科學實施,增值評價”的基本改革思路,以兒童的發(fā)展為改革的核心主張,順應兒童整體認識世界的認知特點,涵育學生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而應該具有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覆蓋兒童整體生活,有力地推動了學校課程低段全面融合、中高段充分融合,助推了學校整體改革和發(fā)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了讓課程更有特質和指向,雙林人采用不完全歸納法,遴選了每個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關鍵詞——健康素養(yǎng)的核心詞是生命、人格、體格、適應;人文素養(yǎng)的核心詞是尊重、責任、感悟、欣賞;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詞是動腦、動手、想象、創(chuàng)造(動腦以進行思維拓展,動手以強化實踐操作,想象以培育學習樂趣,創(chuàng)造以促進科學創(chuàng)新)。這樣根、干、枝、葉,四者兼?zhèn)?,建構了“馨”課程樹。根課程:健康類課程——“健康與成長”,整合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生態(tài)安全教育,指向育體育心。枝干:科學類課程——“思維與科創(chuàng)”,整合數(shù)學、科學、信息技術學科和校本科創(chuàng)體驗特色教育等內容,指向育智育能。枝干:人文類課程——含“閱讀與生活”,整合語文、品德與生活(社會)、班會隊會;“藝術與表現(xiàn)”,整合音樂、美術、舞蹈和戲??;“英語與交際”,提倡在具體的豐富的語言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凸顯英語的交際功能。指向育善育美。
在教材的設計與開發(fā)方面,學校采用領銜人機制來編制馨教材。領銜人都是省市區(qū)級優(yōu)秀的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他們享有充分的人員聘用權和教材開發(fā)權。他們比對和綜合了人教版、北師大版、科教版、蘇浙滬版、重慶謝家灣和北京亦莊實驗小學等教材的優(yōu)勢后,結合校情,以兒童的生活為邏輯起點,遵循“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將現(xiàn)有道德與法治、語、數(shù)、外、音、體、美、心理健康、生命生態(tài)與安全等九門課程整合為三類五門課程:科學類即“思維與科創(chuàng)”,人文類有“閱讀與生活”“藝術與表現(xiàn)”“口語與交際”,健康類即“健康與成長”。
五門叢書,既體現(xiàn)了屬性相近的學科之間的知識能力點的充分融合,又充分汲取“項目式”學習、STEAM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教育戲劇等先進教育理念和方式,在五門課程叢書里,有機地融入了全學科整合的課程內容。通過重組課程邏輯,實現(xiàn)學科間的有效統(tǒng)整與教師之間的協(xié)同合作;貼近孩子的心智,實現(xiàn)學習與生活的無縫對接。從物出發(fā),終結點在人身上,搭建學生“科學+人文”成長的平臺,讓雙馨教育,基于普及普適普惠,從科學這個本體出發(fā),帶著人文的收獲回家;讓“馨”課程成為雙林學子六年的私人定制和美好積淀,給他們留下美好回憶。
在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學校采取50分鐘長課、30分鐘短課和連堂課結合,讓課堂有長有短,能夠有充足的時空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和連續(xù)學習。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而變化:低年級是主題教育形式的全面融合,高年級是分層走班下的適當流動,行政班與走班制教學相結合。此外,學校還采取分時段實施的方式:上午主要是閱讀與生活等基礎課程,下午主要是藝術與表現(xiàn)等活動課程。實行雙班主任制,跨學科教學。在促進教育教學一體化,打破學科邊界的同時,讓教師充分接觸每一位孩子,更好地熟悉每個孩子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
如今,多元化發(fā)展的氛圍已在校園內形成,孩子們沐浴在成長的光芒下,感悟美好,發(fā)現(xiàn)美好,進而品味知識與生活的美好。“馨”課程的開設不僅為學校描繪了一抹濃重的底色,更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定了快樂成長的人生基石。
教育應當以何為本?這是人們一直在探討的涉及教育本質的問題。雙林小學創(chuàng)建的“馨”課程直指教育的本質功能——育人。該校認為,人是教育的中心和根本,在課程建構時應當以學生發(fā)展需求為本。即尊重兒童的天性,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使他們在學校教育中過得快樂、幸福、有意義。
如今,“馨”課程叢書已在2016年秋季開學的一年級,與國家教材、地方教材配套使用。上課方式采用長短課和標準課相結合的模式,并在雙林全國原創(chuàng)的班主任準入制的基礎上實行雙班主任制度。該課程的出現(xiàn),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8月29日《成都商報》要聞版推出“馨”課程整版報道,當日新聞推上《今日頭條》;四川電視臺SCTV-4《新聞現(xiàn)場》、CDTV-1《成視新聞》、CDTV-2《深夜快遞》、CDTV-5《新聞全接觸》等主檔新聞進行了追蹤報道;CDTV-5《民生一撥通》開學季進行50分鐘的專訪。新華社、中國教育報、新京報、教育導報、央視網、騰訊網等10多家主流媒體也就“馨”課程進行了進一步的報道。相關消息被國內30余家媒體轉載,閱讀瀏覽量達幾十萬人次。倫敦一動物保護協(xié)會組織,對學校老師在“閱讀與生活”叢書中自創(chuàng)的課文《動物的家》給予了充分肯定,來信要求購買這套叢書。著名教育學者、博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中小學管理》雜志社社長柴純青,中國未成年人網評論員樊樹林,自由媒體人王宏等多位專家接受采訪或撰文對雙林小學的創(chuàng)新舉措表示支持。專家們表示,雙林小學這樣的課程改革,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避免了過早的學科分科,減少了學科間的交叉重復;馨課程叢書基于兒童學習的基本特點,讓孩子聯(lián)系生活學習,并解決身邊的問題,是符合兒童成長規(guī)律的體現(xiàn),而這樣的小學低段課程整合,將越來越成為小學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成都市教育局基教一處處長周榮在談及雙林小學課程改革時贊嘆道:“雙林小學的這次改革,既為了‘歸根’——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價值、順應兒童的成人成才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又為了‘適變’——適應新時期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和特殊要求,抓住了課程的本質,頂層設計、目標、方向都是清晰的。馨課程貼近兒童,貼近生活,用整合的思想架設課程結構和知識體系,滿足兒童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兒童的整體成長。在課程的開發(fā)實施上也很扎實,教師聚心聚力合作開發(fā)馨課程叢書,增強了教師對教材和叢書的理解度、熟悉度、參與的自愿度,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增強了課程的適應性?!?/p>
后記
臨別前,鄭程校長闡述了對學校課程建設的思考,她說“我們的課程改革,就是基于‘兒童中心’,順應兒童天性,重新讓兒童的整個小宇宙流動、順暢、一致、連貫起來,實現(xiàn)五個解放——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排滿;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走進自然;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能動手實踐;解放兒童的雙眼,讓他們能主動發(fā)現(xiàn);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能天馬行空浮想聯(lián)翩。雙林小學就是要抓住課程改革這個牛鼻子,助推學校的整體改革和高位發(fā)展。”
的確,課程的根本在順應孩子天性,而非五彩繽紛的活動。好的課程能夠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正向影響,如同一粒種子找到了土地,不斷地生長,最終扎根于孩子血脈之中,化為一股精氣神,默默濡染其成長。
相信雙林的未來,正如她所期待的一樣,“培育出一代代自由而完整的人。”
不得不說,這也正是教育事業(yè)的本質與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