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超
大慶市委黨校黑龍江大慶163113
從機會成本看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
王晶超
大慶市委黨校黑龍江大慶163113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的重大議題。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保障。從機會成本看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進行經(jīng)濟學的考察和分析,目的是進一步論證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機會成本;全面從嚴治黨;必要性
機會成本是經(jīng)濟學原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機會成本是指一種資源用于生產(chǎn)某種產(chǎn)品時,所放棄的用于生產(chǎn)其他產(chǎn)品可能得到的收益。因為,在一定時間與空間范圍內(nèi)資源總是有限的,所以,機會成本是關于選擇的問題,在做出一種選擇的同時就需要放棄選擇其他機會帶來的收益。在經(jīng)濟活動中進行選擇時,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盡量讓機會成本小一些。我們的生活中也到處存在著機會成本問題。人們在面臨多種選擇時,都會權衡利弊,而一旦做出一種選擇的同時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選擇的機會。
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就要時時刻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而非普通群眾。雖然《黨章》第一章第二條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但這是強調(diào),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chǎn)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黨員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我們的廣大黨員,絕大多數(shù)都能以人民的事業(yè)為重,牢記黨的宗旨,堅持黨員標準,勤勉敬業(yè)、默默奉獻、扎實工作,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在遇到洪災、地震以及很多安全事故中,也做到了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在大災大難面前,接受住了考驗,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但新形勢下,在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庸懶無為,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這些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
因此,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015年3月5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diào)指出,領導干部打開了事業(yè)發(fā)展、個人進步的大門,就要關上個人和家屬經(jīng)商發(fā)財?shù)拇?。甘蔗不能兩頭甜。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只能取其一。領導干部既然選擇了從政,就要把心思全部用在“政道”上,把群眾裝在心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當官不能兩頭占,不要想權錢兼顧、權錢結合。從政就不要想發(fā)財。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要先定好位,找準最適合自己的事業(yè),找準自己適合干哪一行,選擇了就不要后悔。領導干部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要守住自己的底線,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穩(wěn)得住心神,經(jīng)得住考驗。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追求,沒有甘于奉獻、甘于平淡的覺悟,不能拋卻追名逐利的虛榮心態(tài),那么也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規(guī)范了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從政行為,并充實完善了相應的實施與監(jiān)督制度,是一部規(guī)范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行為的基礎性法規(guī)。《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在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等8個方面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了52個“不準”。其中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不準有下列行為:個人或者借他人名義經(jīng)商、辦企業(yè);違反規(guī)定在經(jīng)濟實體、社會團體等單位中兼職或者兼職取酬,以及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腐敗是腐敗分子濫用公權力為個人或家庭或小團體謀取私利,如果從經(jīng)濟學角度去研究,把腐敗看作一種經(jīng)營活動,那么就要考慮腐敗的成本和收益問題。但從我國實際情況看,懲治腐敗的體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法制還需要進一步健全,監(jiān)督制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腐敗暴露后腐敗分子受到的法律制裁、經(jīng)濟處罰、精神和名譽損失以及道德風險等懲罰成本也不高。
因此,要讓腐敗付出更高成本,正如吳官正同志所說的,要使得腐敗分子“政治上身敗名裂,經(jīng)濟上傾家蕩產(chǎn),思想上追悔莫及”。腐敗的成本非常高,或者說腐敗的收益為零,甚至是負數(shù),那么,公務人員面對是選擇腐敗還是選擇廉潔的時候,自然就會選擇廉潔。
[1]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
[2]雷厚禮,雷蕾.習近平對管黨治黨理論基本問題的時代性貢獻.貴州社會科學,2015.3
[3]黃雅芳.腐敗成因的經(jīng)濟學分析.中國證券期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