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雨 霏 張 魏 川 吳 顯 友
(重慶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1331)
重慶旅游景區(qū)文本的譯文風格研究:問題與對策
謝 雨 霏 張 魏 川 吳 顯 友
(重慶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1331)
本文借用文體學理論和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通過實地調研、游客訪談、樣例分析等方法,對重慶旅游景區(qū)英語文本在語言書寫、詞匯、語法、修辭及文化因素等層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翻譯策略:增強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文體意識,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在形式和內容上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熟悉旅游景點的相關文化知識,希望這些策略能為旅游文本中的英譯提供一些參考。
重慶旅游文本; 功能對等; 文體分析; 問題與策略
旅游宣傳是外國游客接觸中國各大旅游景點最直接的渠道,其譯文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對外旅游服務質量。2016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聯(lián)合會峰會在重慶召開,這有利于更好地促進重慶城市形象展示,加強與其它國際城市間的旅游合作與交流,提升重慶的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對建設重慶對外開放高地有積極推動作用。中國旅游業(yè)的國際化,對旅游用語規(guī)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重慶旅游景區(qū)英語文本的譯文質量令人擔憂,應引起業(yè)界、翻譯者及相關管理部門高度重視。國內已有學者,如陳玉[1]、張蓮[2]、鄒建玲[3]等,對旅游英語文本的翻譯策略進行了有益的研討。本文通過對重慶部分旅游景點實地調研、游客訪談、樣例分析等方法,收集了一手譯文資料,就旅游文本在形式、詞匯、語法、修辭、文化等層面存在的誤譯、亂譯現(xiàn)象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應對策略。
1.文體分析理論
文體分析( stylistic analysis) 是普通文體學擅長的、有效的文本分析方法。文體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語篇的語音、詞匯、句法、語義和修辭等層面上的典型語言特征進行較系統(tǒng)、全面的描述、闡釋和評價,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語篇的主旨意義和美學價值。由于不同的文體學流派的研究目的、研究性質以及文體觀各不相同,文體分析模式也各異,如 Charles Bally的內容雙分模式,Riffaterre的讀者反應模式,Ohmann的轉換生成模式,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模式等[4]。在這些模式中,由于系統(tǒng)功能文體學強調語言的功能,語言功能之間的同等重要性以及情景語境的作用,因此,功能文體學對話語文體學和社會歷史文化文體學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系統(tǒng)功能模式自然受到了文體學界的普遍關注,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文體分析方法。韓禮德把文體分析大致分為兩步走:一是描寫語篇中語言使用模式,二是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模式出現(xiàn)。英國文體學家 Michael Short( 1984) 則提出了文體分析的三部曲:描寫、闡釋與評價。[5]17-18
2.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尤金·奈達(Eugene Nida)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以“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而聞名于世,被譽為“當代翻譯理論之父”。他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FunctionalEquivalence)。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盵6]65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等方面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皠討B(tài)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詞匯對等,(2) 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和(4)文體對等。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6] 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并阻礙文化交流。為了準確地再現(xiàn)源語文化和消除文化差異,譯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個步驟:(1)努力創(chuàng)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xiàn)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2)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舍棄形式對等,通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xiàn)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3)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創(chuàng)”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源語和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jù)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tài)對等的四個方面和三個步驟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源語的文化內涵。我們認為,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觀具有普遍意義,不僅適用于文學語篇的翻譯,同樣對包括旅游文本在內的非文學語篇的翻譯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請看一個實例:
原文: (1)黑葉猴又叫烏猿,現(xiàn)存數(shù)量極少,是我國十分珍惜、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護動物。(2)黑葉猴體型纖瘦,除了兩頰至嘴角處各有一道白毛外,其它全身均為黑色,是黑山谷景區(qū)的標志性吉祥物。(3)在景區(qū)內發(fā)現(xiàn)的黑葉猴種群有4個,總計約60到80只左右。(4)此處對面山上常有黑葉猴出沒。(5)幸運的話,你可以看見它們在叢林和絕壁危巖上攀爬、騰躍的矯捷身影。
譯文:(1) HeiYeHou also called WuYuan, existing quantity is few, is our county is very rare and endangered animals under grade 1 protection. (2) HeiYeHou shape thin, besides two buccal to mouth place each have one DaoBai MAO outside, other systemic are black, it is black valley scenic spot landmark mascot. (3) In the scenic spot HeiYeHou populations have found four, amounting to about 60 to 80 only around. (4) Here the opposite mountain often HeiYeHou dives.(5)If you are lucky, you can see them in the jungle and a precipice dangerous rock climbing, TengYue on the agile figure.
該樣例的漢語文本由5個句子組成,譯文譯成了5個英語句子,雖然在句數(shù)上完全一致,但譯文質量卻差強人意,無論從形式風格層面還是語義層面來看,都與原文相去甚遠,未能接近原文的表達內容和表達風格,會給外國游客帶來疑慮,達不到譯文應有的目的。譯文中存在多處詞匯、語法、書寫和標點錯誤等方面的誤譯、錯譯、亂譯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
1.形式層面
形式層面,又稱“風格層面”或奈達的“文體”層面,是指語言形式層面上的表達方式、方法或風格,涉及語言的拼寫、標點與書寫格式、體裁模式等多個層面。在上例中,由于譯者缺乏必要的語法意識和文體意識,因此多次出現(xiàn)語法及書寫錯誤,句子結構混亂,標點符號使用不當?shù)葐栴}。
譯文中出現(xiàn)了“HeiYeHou”(黑葉猴)“one Dao Bai MAO”(一道白毛)“TengYue”(騰躍)等語言表達形式,其中“HeiYeHou”重復使用了4次,其譯文讀來令人啼笑皆非。且不說譯文在內容上是否忠實原文,單從書寫格式上看,譯文就存在嚴重的翻譯問題。譯者用漢語拼音的形式對原文進行簡單、粗暴的處理,是典型的亂譯、濫譯現(xiàn)象。在譯文句(1)的主語“HeiYeHou also called WuYuan...”和句(3)的介詞短語“In the scenic spot”里都沒有使用標點符號,顯然應該加英語逗號,應分別改為“HeiYeHou, also called WuYuan,...”和“In the scenic spot,”。
其他一些公示語翻譯也存在不少書寫、拼寫錯誤,如把“您愛我,請不要傷害我”的英文翻譯為“You love ne,Pleasc don t injure me.”,“me”被拼成了“ne”,而“don t”少了中間的省字符號;把“請不要吻我 我怕羞”翻譯為“Please don,t kiss me,T mvery bashful”,錯誤百出,慘不忍睹,可譯為“Kiss me not, I’m shy.” 再如,“足下留情 春意更濃”,翻譯為“If you don,t trample me,the spring feeling can de more intense”,同樣,把“don’t”寫成了“don,t”,“can be”誤寫成了“can de”,失去了譯者起碼的責任心和職業(yè)能力,給讀者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
早在1980年,已故著名文體學家王佐良先生就指出:“有的錯誤不通過作文不易發(fā)覺,如its/it’s之別,又如拼寫、標點與書寫格式上的問題。有的問題,如法律文件、商業(yè)信函、講稿等等,不動筆是根本無法學到的。”[7]1因此,標點符號看似小問題,實則涉及語言表達風格問題,一點也不能馬虎。實際上,文本形式層面還包括大小寫、字體字號、排版布局、數(shù)字書寫、縮略形式、英漢流水句的處理方式等等。
2.詞匯層面
漢語原文語言表達簡練,語域較為正式,語義密度大,主要是有關黑葉猴的體貌特征、習性、種群等的簡要介紹,描寫性動詞、形容詞較多,給游客留下一個個栩栩如生、可愛頑皮的黑葉猴形象。黑葉猴是珍貴稀有靈長類動物之一,分布區(qū)域狹窄,數(shù)量很少,主要棲息于江河兩岸和低山溝谷地帶的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先看前面提到的“黑葉猴”“一道白毛”的翻譯?!昂谌~猴”有規(guī)范英語名稱為“Francois’ leaf monkey”,“一道白毛”實際指的是黑葉猴嘴巴上兩道倒立的、滑稽的白色胡須,因此,可譯為“a standing white beard”.
原文中還有不少詞語翻譯不恰當,如“瀕臨滅絕”指一種生物在自然環(huán)境突然改變,或受到人類影響后,迅速消失,數(shù)量極少的一種狀態(tài),可譯為“an endangered species”?!耙患壉Wo動物”屬專用名詞,可譯為“first-class protected animal ”。再如,把“黑山谷景區(qū)的標志性吉祥物”譯為“black valley scenic spot landmark mascot”,也屬于硬譯、亂譯,可處理為“the Iconic mascot of Black Mountain Valley(Heishan Valley)”。其他典型誤譯的例證如下:
景區(qū)出口,誤譯:Export;參考翻譯:Exit.
當心路滑,誤譯:When the idea slides;參考翻譯:Caution, slippery road/floor.
當心碰頭,誤譯:Be careful your head;參考翻譯:Mind your head.
請勿攀爬,誤譯:please don’t climbing;參考翻譯:No climbing.
芳草菁菁,踏之何忍。誤譯:Fangcaoqiqi, riding the Heren;參考翻譯:Tender grass needs your care.
3.語法層面
譯文中多次出現(xiàn)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句子結構混亂、無語法意識。如原文(1)中錯誤很多,主要是沒理解英漢語法表達差異,疑似英語初學者或機器翻譯所致,完全沒遵循英語語法規(guī)則,是典型死譯、硬譯。根據(jù)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譯文應力求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原文表達的思想一致??勺g為:“Francois’ leaf monkey, also called Wu Yuan, is anendangered species, and it currently falls under the first-class protection.”
譯文(2)中,使用了一個形容詞比較級作定語的名詞短語“a more thinner frame”,出現(xiàn)了嚴重的語法錯誤,說明譯者對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不清楚。英語語法書規(guī)定,形容詞比較級不能受比較級修飾,但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原文可以改為“much thinner”。譯文(3)也屬于典型的語法錯誤,譯文亦步亦趨,不符合英語句法的表達方式,此句可譯為“In the scenic sport, there are four families of Francois’ leaf monkey, eachranging from 60 to 80 members.”。譯文句(4)和(5)也不太符合英語表達習慣,需加以改進。
4. 修辭層面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修辭手段具有重要的文體價值,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意寫作的最有效的語言表達手段,廣泛應用于包括旅游文體在內的各類語體之中。不同的修辭格具有不同的表達效果和作用,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隱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排比條理清晰,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xiàn)力,更有氣魄。
原文:放生池——它提醒我們摒棄雜念,用愛對待萬物;放下功利,用善珍視生命。
譯文: Life-Releasing Pond: It reminds us that we should love all forms of life and cherish life. You could show your love in your heart by releasing animals in the pond. We believe this would become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in your life.
該例句漢語使用了平行結構,用于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從內容上看,譯文基本能表達原文的意義,但從形式或風格上看,譯文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原文最典型的文體特征在于使用了平行結構,而譯文則見不到這種修辭手段。譯文采用了意譯的方法,省去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摒棄雜念”“放下功利”等,但畫蛇添足地增加了原文沒有的最后一句英語?!胺派亍薄稗饤夒s念”“放下功利”等屬佛學術語,翻譯時更應心懷虔誠,切不可草率為之。對“放生池”的解釋,《大智度論》云: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為體現(xiàn)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信徒可以將某些水生動物如魚、龜?shù)确湃敕派?。信徒放一次生就積一次德,象征了“吉祥云集,萬德莊嚴”的意義?!胺派亍钡淖g文為“The Free Life Pond”。原文的參考翻譯為:
The Free Life Pond:It admonishes us that we abandon our earthly cares and treat all forms of life with love, and that we should drop our utilitarian view and cherish our life with goodness.
原文:文明與山水同在,和諧與風景共存。
譯文:To ensure all tourists to have a positive experience, please abide by the guidelines of this tourist attraction.
參考翻譯:Decorum coexists with mountains and rivers, harmony with beautiful scenery.
原文:保護一池碧水,營造一片寧靜
譯文:The protection of a pool of water, creating a quite.
參考翻譯:Keep a pond of clear water and it will leave us a peaceful place.
原文:西湖如鏡面,千峰凌翠,洞壑幽深,風光迤邐。
參考翻譯: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of enchanting beauty,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5.文化層面的翻譯問題
奈達認為,翻譯中出現(xiàn)的最嚴重的錯誤往往不是因為詞語表達不當所造成的,而是因為錯誤的文化背景所導致的。早在1964年,有人就指出文化系統(tǒng)可以被分為五個類別,即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8]由于譯者缺乏必要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歷史民族知識、自然風景和相關地理專業(yè)知識,很容易出現(xiàn)文化層面的翻譯問題。實際上,旅游文化知識還可具體分為以下八類:
歷史文化知識:各種古跡、歷史遺址、文物等;
名俗風情文化知識:飲食起居文化、服飾文化、民間傳統(tǒng)文化、民族村寨、各種節(jié)慶活動、名菜名食、地方特產等;
游樂體育文化知識:各種游樂場所、主題公園、著名文化娛樂場所等;
宗教文化類知識:宗教圣地、宗教藝術文化、建筑、繪畫、雕塑和宗教活動等;
藝術類文化知識:各種表演藝術、建筑藝術、造型藝術等;
科學類文化知識:各類博物館、科技館、科學考察等;
都市文化知識:城市風貌、標志性建筑、特色街區(qū)、步行街等;
專題文化知識:唐詩之旅、紅樓之旅等。
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溝通,不僅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所負載的文化意蘊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才能跨越語言鴻溝,從而使翻譯中的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某個景區(qū)的出口處放置了“意見箱”同時附有英文翻譯“complaining box”,從表面上看譯文確實沒有語法錯誤,然而外國游客會提出這樣的疑問“The box can complain, can’t it?”很明顯,外國游客認為“complaining box”就是“會抱怨的盒子”,可翻譯為“Suggestion Box”。再如,在某景區(qū)有一塊中英文對照的牌子,上面寫著“four hearts”。外國游客也會納悶:“Four hearts? How could it be?”實際上,這塊牌子寫的是對旅游景區(qū)工作人員的要求,對游客要有“耐心、熱心、愛心、關心”,簡稱為“四心”。翻譯時,可以采用注釋法進行處理,可以翻譯為“Our four service commitments: patience, zeal,love and care”。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這不僅要求翻譯者具備過硬的語言基本功,還應儲備寬廣的中西文化知識和良好的翻譯職業(yè)操守。特別應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術語、典故、成語等的翻譯,如:八卦(trigram),陰、陽(yin,yang),儒學(Confucianism),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禪宗(Zen Buddhism),道(Daosim,the way and its power),五行說(Theory of Five Elements),坐禪(metta or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中庸(the way of medium or Golden Mean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s),紅學(《紅樓夢》研究)(redology),世外桃源(Shangri-la or Arcadia),中國結(Chinese knotting),火鍋(Hot Pot),五女拜壽(Celebrating Mother's Birthday),清明上河圖(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長江三峽(The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等等。
1.增強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文體意識
根據(jù)喬姆斯基(1957)的定義,語言能力是指人腦中的語言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識別、理解和組織正確句子或話語的能力。[9]因此,譯者語言能力的提高是改進旅游文本翻譯質量的重要保證。上述旅游文本中存在的諸多翻譯問題,充分說明譯者應具備扎實的語言能力、較強的翻譯理論知識和恰當?shù)姆g方法、必要的文體學知識。在實際操作中譯者應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留意大小寫、拼寫格式及人名地名的正確表達方式。通過長期的積累、模仿和練習,譯者在追求自己語言能力和文體意識不斷革新深化的同時,不斷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譯質量。
2.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
作為一名合格的旅游文本翻譯人員,掌握旅游文本翻譯技巧和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在旅游文本翻譯中譯者要靈活運用直譯法、意譯法和注釋法等。所謂直譯法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是保持原文的語言特色,如修辭手段、文化意藴、語體風格等。直譯法更傾向于對單詞或句子的原本結構和本身意思的傳達,如西湖(West Lake),峨眉山(Mount Emei),蜀南竹海(the Bamboo Forest in Southern Sichuan)等。意譯法要求譯文能沖破原文的形式上的局限,根據(jù)句子在文章中的語境和內涵從而正確表達原文內容。意譯法常用于表達不同語言民族的文化獨特性如:生態(tài)、語言、宗教、物質和社會等方面的獨特性。例如,“塞翁失馬,焉知非?!?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注釋法也是旅游文本翻譯中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指譯者對使用的詞匯或短語進行解釋或說明,使讀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詞匯的意思,并體現(xiàn)出當?shù)匚幕畔⒑兔耧L民俗。注釋法常常出現(xiàn)在我國特有或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的意象或概念中,如廟會“temple fairs” (where you can find lion dances, acrobatics and various traditional foods)。
3.在形式和內容上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
譯者要在充分理解和認清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有自己的詞匯、句法架構和表達方式,如漢語表達講究工整對仗,言辭華麗多變,而英文表達一般簡明實用,直觀通達。因此,譯者在翻譯旅游文本時要靈活處理譯文的實用性和特殊性,使譯文符合外國游客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孫致禮認為翻譯是藝術與科學、神似與形式的對立統(tǒng)一,“神形皆似的傳譯”既要準確傳達出原文思想內容,又要盡量譯出原文形象語言,甚至體現(xiàn)原文優(yōu)美形式。[8]4-7旅游文本翻譯具有高度的信息和指示功能,譯者更應該兼顧形式和內容,使原文和譯文保持最大化的一致性,讓外國游客對景區(qū)特色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4.熟悉旅游景區(qū)的相關文化知識
對旅游景點相關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為譯者進一步進行分析、理解和翻譯旅游文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旅游文本翻譯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涉及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社會文化等百科知識,這就要求譯者廣泛涉獵多方面的文化知識。譯者需要了解景區(qū)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狀況及影響力等,不斷加強中英語言及其文化的對比研究,通過大量的翻譯實踐,找出兩門語言的異同,借助不同的翻譯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旅游文本翻譯質量。[10]
旅游景區(qū)文本屬呼喚型文本,用以喚起讀者、旅游者去行動、去思考、去感受,按文本預想的方式作出反應[11],因此,譯者應順從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心理感受,盡量使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去獲取譯文預期的效果。翻譯過程中,譯者可對原文采用“闡釋”而不是“復制”的方法。旅游文本翻譯應體現(xiàn)“跨語言、跨地域、跨文化”的多重特征,做到準確、高質量的翻譯,從而滿足外國游客需求,真正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本文以重慶著名旅游景區(qū)的翻譯為例,通過筆者實地考察、游客訪談、樣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討了旅游景區(qū)譯文在形式、詞匯、語法、修辭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的諸多翻譯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翻譯策略,包括增強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文體意識;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在形式和內容上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熟悉旅游景點的相關文化知識等,希望這些策略能為旅游文本中的英譯提供一些參考。
[1] 陳玉. 我國旅游景區(qū)的英文翻譯錯誤及其對文化傳播的影響探究[J]. 旅游管理研究, 2005,(1).
[2] 張蓮. 旅游景點介紹英譯中出現(xiàn)的錯誤及問題探討[J].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9,(5).
[3] 鄒建玲. 旅游翻譯研究1998-2012年綜述——基于人文類核心期刊語料分析[J]. 中國科技翻譯, 2013,(4).
[4] 吳顯友,沙菽. 普通文體學:回顧與評述[J]. 文藝理論(人大復印資料), 2004,(7).
[5] 徐有志. 英語文體學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 郭建中. 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7] 吳顯友. 英語修辭與實用文體寫作[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
[8] Eugene, A. N.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M].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1964.
[9]Chomsky, M. A. K.SyntacticStructures[M]. Mouton: Dutch publishing House, 1957.
[10] 侯敏. 主謂句中的首主語對注意力的爭奪——以旅游文本中的翻譯為例[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2016,(5).
[11] Newmark, P.Approachesto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責任編輯:朱丕智]
An Investigation into Chongqing Tourist Texts:Problems and Measures
Xie Yufei Zhang Weichuan Wu Xianyo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rmed with stylistic theory and Nida’s theory of equivalence, this paper, by way of field research, tourist interview and sample analysis, investigates some major problems at various levels such as graph logical, lexical, grammatical, rhetorical and cultural ones, and offers some possibl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ose problems. Those measures are improving translators’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stylistic awareness, learning som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and methods, approaching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s 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som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ncerning those scenic spots, and it’s our hope such translation measures will be conducive to rendering those tourist texts into English.
Chongqing tourist text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stylistic analysis; problems and measures
2016-09-06
謝雨霏(1990-),女,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張魏川 (1992-),女,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吳顯友(1965-),男,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2015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重慶市旅游景區(qū)譯文風格研究”項目編號(CYS15147) 系列論文之一。
IH315.9
A
1673—0429(2017)01—00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