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石,肩負著國家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社會、國家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此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簡單
心理健康教育的簡單化,其實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替代。通常情況下,都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的一種,既然有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不用單獨進行,或者既然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可有可無。在這樣錯誤思想的引導下,要么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廣泛;要么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了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困惑或者疾病被簡單處理,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嚴重者會產(chǎn)生厭世、痛苦、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得不到健康的發(fā)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實用性不足,教學質量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現(xiàn)代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強的課程,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一項針對北京市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最需要的課是心理健康教育課,而與此同時,學生最不滿意的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許多學生抱怨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枯燥無味,內(nèi)容陳舊,嚴重脫離實際。為什么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廣而且也是大學生們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卻最終遭到學生們的反對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導致的后果。有些高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紛紛把它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給予一定課時和學分,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門正規(guī)課程來對待。教學方法上采取的是專業(yè)學科教學模式,教師按部就班地教,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地學,學完后考試。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按照課本進行傳統(tǒng)的備課,上課過程中表現(xiàn)為過多地給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等心理學知識,注重其系統(tǒng)性,而較少或只簡單介紹應用性知識和方法,忽略其實用性。教學效果是學生們考完后萬事大古,一切又還給了書本,并沒有真正內(nèi)化為有效提高學生們心理健康水平的力量。這種課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可能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與我們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學生的現(xiàn)實心理需求為基礎,增強其實用性。
(三)隊伍不齊且缺乏專業(yè)化
現(xiàn)如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大學生心理會收到更多的挑戰(zhàn)和影響,尤其是從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方面產(chǎn)生的因素影響,會讓大學生心理日漸復雜,這就需要高校應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和教師,還應該讓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學習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溝通方法,如此可以有效的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也能夠配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
眼下,大多數(sh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或者咨詢者都是由非專業(yè)人員任職的。他們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并不十分豐富,而且缺乏專業(yè)化的訓練,大多數(shù)心理教育都是流于形式,沒法產(chǎn)生很有效的教育效果,甚至有的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和心理負擔。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有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利用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利用心理健康只是講解的方法,對大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優(yōu)化、引導、咨詢和糾正的一種教育過程。只有教育工作者有效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才可以使得學生學會調節(jié)心理適應能力,能夠勇敢正確的面對社會生活。從而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質量,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開設專題講座
系統(tǒng)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教育指導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注重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和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為學生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異?,F(xiàn)象。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nèi)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wǎng)絡與體系。當前,各高校基本上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院校還以必修課的形式納入了教學計劃,大部分是選修課的形式,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模式,教材版本也是多種多樣,內(nèi)容比較陳舊,遠遠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教育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和師資隊伍的缺乏,教學往往偏離目標,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都有課程化傾向,至使原本學生最歡迎的課變成了學生感到仄倦的課,并沒有實現(xiàn)使學生心理壓力得到有效釋放的目標。因此,有必要加大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力度,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
(三)注重專業(yè)化師資培養(yǎng)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tǒng)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我們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的思想問題不少源于心理問題。加強心靈的溝通,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從思想上加以引導教育,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總結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極為復雜、系統(tǒng)而又長遠的教育工程,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它不僅僅是應試教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對我們新一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鑒于此,我們就應該正確的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對的問題,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解決問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順應時代的要求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積極的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走系那個,只有如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一步步邁向成熟,走向科學規(guī)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王麗榮. “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論探析[J]. 思想理論教育. 2011(22)
[2] 王麗榮.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略論[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1(11)
[3] 王麗榮. 心理—道德教育的文化智慧[J]. 教育科學研究. 2010(06)
[4] 周圍.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關系研究[J]. 社會科學家. 2006(06)
[5] 劉韻. 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J].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6(03)
[6] 展杰,楊芳.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 甘肅高師學報.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