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發(fā)展的同時,舞臺美術設計所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斷變化,除布、木材以及紙張等傳統(tǒng)材料之外,還有塑料、玻璃、泡沫等新型的合成材料,不同類型的材料還可進一步細分。所以,在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選擇材料的同時需要分析把握其特征,比如鏡面材料的虛幻感、金屬材料的冰冷及時尚感,根據(jù)劇情進行選擇與加工,唯有如此,才能為舞臺美術設計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引導觀眾進行思考,將觀眾導入設計者精心營造出的戲劇氛圍中。
【關鍵詞】戲劇舞臺設計;材料;象征;戲劇
【中圖分類號】J813 【文獻標識碼】A
一、不同材料在戲劇情感表現(xiàn)的作用
由于材料類型眾多,設計者在選擇時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任何材料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必須充分熟悉不同材料的特征,每一種材料的肌理及色澤都不相同,粗糙的材料讓人感覺樸拙;細膩的材料讓人感覺精致而典雅;光滑的材料讓人感覺輕快而華麗;麻面讓人覺得自然;柔軟的材料會帶給人一種安全舒適之感;堅硬的材料則會讓人覺得冷漠、堅固。觀眾可以直接感受到材料所表達的情感,同時運用色彩及燈光進行配合,能夠給觀眾一種心理上的暗示,讓人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比如金色與銀色,會讓觀眾覺得高貴與華麗;而玻璃由于其自身具有折射光線的特點,能夠產(chǎn)生出夢幻感;原木色材料讓人覺得溫暖而樸實,充分運用不同材料的特征,設計師可以在視覺形象與精神世界之間創(chuàng)建起相應的聯(lián)系,在舞臺及觀眾之間創(chuàng)建相應的聯(lián)系。1970年,斯沃博達為《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設計舞臺布景時,選擇形狀不規(guī)則并且布滿褶皺的金屬片作為材料,整個布景寬度達到14米,重約3噸,用三根10毫米的鋼繩高高地懸掛在舞臺上方,金屬底面象征希望戰(zhàn)爭獲勝,但遍布的創(chuàng)傷則充分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
二、材料對戲劇環(huán)境的表達
不管是各種現(xiàn)實的自然景象,還是各種虛構的幻境,從最開始的平面布景發(fā)展至現(xiàn)代的立體背景,在舞臺上的視覺表達都是非常豐富的。但戲劇畢竟具有虛擬性,舞臺景物也并非完全按照生活場景及劇本進行復制,而是似是而非,重點在于營造出屬于戲劇的獨特環(huán)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設計師需要對戲劇背景及形象符號進行提煉,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屬于該部戲劇所獨有的視覺語言。在這一方面,材料自身的感性及獨特的肌理語言有著得天獨厚的塑造能力。身為美國著名建筑設計師的萊特就曾經(jīng)說過,不同的材料處理的方式也不同,每一種材料都可以根據(jù)其特性得到相應的運用。尤其是舞臺美術創(chuàng)造,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充分運用材料自身特性,傳達設計思想,運用材料自身的感性特征、結構以及肌理,構成戲劇情景及審美空間,從而賦予藝術舞臺獨特的藝術價值。以李名覺先生的成名作《伊蕾特拉》為例,該劇的作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死账?,整部戲劇從頭至尾充分體現(xiàn)出希臘悲劇精神,李名覺將整個表演區(qū)設計為六角形,后面三邊則設計成殘缺的墻壁。采用石頭材料雕刻制作而成,由于石頭材料表面粗糙且富于立體感,從而能帶給觀眾一種滄桑感及年代感。石墻孤零零地掛在舞臺中央,營造出一種蒼涼悲傷的氣氛。舞臺背景看上去十分的單純,且具有強烈的意向,再加上演員的演繹,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無法言說的張力。盡管這一設計具有強烈的抽象化色彩,但卻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而在舞臺上成功再現(xiàn)了那個遙遠的時空。
三、不同材料表達戲劇意境
設計現(xiàn)實主義話劇舞臺的目的在于為戲劇表演創(chuàng)設時空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也可以是兩者相結合。任何戲劇都是情與景的交融,情與景不可能單獨存在,就算是寫實的環(huán)境,在創(chuàng)作者的精心設計下,也能賦予看臺相應的意義,從而反映戲劇的風格及內涵。宗白華先生就曾經(jīng)說過,藝術是虛與實的結合,情與景的結合,作為藝術家,并不僅僅只是單純機械地復制現(xiàn)實,而應當注重將景轉化為情。從單純地營造戲劇背景,上升為反映戲劇的內蘊,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恰當?shù)剡x用各種材料,巧妙地運用處理的手法。形象與形象之間之所以能夠相互轉化,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形象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通過想象,可以將不同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完全不同,比如金屬類的材質,會讓人覺得高貴華麗,但同時也有一種冷漠感,而木材類則會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感覺,鏡面類材料可以塑造空靈虛幻的場景,讓人仿佛覺得置身于夢幻之中,再比如布類,可以塑造成不同的舞臺布景,帶給觀眾的感覺也是千差萬別,在觀看戲劇時,通過各種材料及演員的表演,觀眾自然會進行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想能夠理解設計師所表達的含義。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設計師必須要結合生活經(jīng)驗,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挑選出最合適的材料,對材料進行制作,運用衍生、變形等處理手法,進而模仿直觀感相,營造獨特的戲劇氛圍。1976年,《伊凡諾夫》在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出,大衛(wèi)·鮑羅夫斯基將該劇的主題概括為生命的終結。戲劇的舞臺背景為19世紀俄羅斯的貴族莊園,在設計舞臺背景時,設計師選用大量干枯的樹枝,覆蓋整個建筑物,使原本華麗的莊園看起來毫無生機。層疊交錯的枯枝讓人覺得沉重與壓抑,而線條的張力則讓人覺得仿佛在努力地求索。這一形象不僅充分結合虛與實的因素,同時也營造出了劇本所描述的環(huán)境,通過運用大量干枯的樹枝營造出蕭殺枯寂的形象,引導觀眾去感受主人公荒蕪的靈魂,沒有愛戀,沒有憐憫,沒有悲傷,只有空洞與倦怠,最終肉體消亡,從而離開人世。
四、舞臺材料表現(xiàn)戲劇人物心理
瑞士舞臺美術家阿道爾夫·阿庇亞曾這樣說過:在舞臺設計時,應著力創(chuàng)造出讓人覺得自己置身于森林中的感覺,而不是創(chuàng)造虛幻的森林。宗白華也指出,藝術意境并不是平面的再現(xiàn),而是對深層境界的創(chuàng)構。從直觀地模寫感相,到傳達活躍的生命,最終開啟最高靈境。這也是藝術家們努力追求的境界。喬治·西平指出舞臺設計具有間接、非理性的特征。他還認為,作為舞臺設計藝術家,要懂得運用現(xiàn)有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一個藝術世界。在對各種材料進行提煉的基礎上,進而營造出純粹的虛空。充分運用不同材料特征的同時,結合舞臺情景能傳達給觀眾一種獨特的暗示,從而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獨特的形象,將觀眾帶入其中。1984年,喬治·西平為《威尼斯之死》設計創(chuàng)作了舞臺背景,該劇的原作者是德國作家托馬斯·曼,該劇的內容描述了中年作曲家阿申巴赫在威尼斯愛上了一名美少年,后來即使整座城市爆發(fā)了瘟疫,老人仍然舍不得離去,他躺在椅中戀戀不舍地看著在海灘上徜徉的少年,最后靜靜地死去。在設計時,喬治·西平選用玻璃及鏡面材料,運用材料的折射效果向觀眾展示被瘟疫籠罩的威尼斯城:原本就衰弱不堪的生命,在這里像流星一般稍縱即逝,不留下任何的痕跡。戲劇的第一幕表現(xiàn)了垂死的老人從狹窄的街道中穿過,街道的墻面采用玻璃及鏡面材料制成,演員在行走時不斷移動,構圖也不斷發(fā)生變化,而墻面之間的縫隙卻始終沒有變化,透露出一痕藍色天光。戲劇第二幕為坍塌的城市,展示的是老人臨終之際扭曲的意識世界,由玻璃及鏡面材料制成的建筑開始傾斜,在老者的意識世界里,所有的建筑物都變成了洞穴,人們紛紛鉆出洞穴。整個幻覺世界讓人覺得無比鬼魅,而這一形象是通過玻璃材料來塑造的,從而在視覺上帶給觀眾一種強大的沖擊,讓觀眾充分感受到老人心中的狂熱。
五、對舞臺材料的思考貫穿戲劇舞臺設計的全過程
從原料到舞臺藝術形象,需要設計師的選擇、提煉、取舍以及重構。因此,在設計的初期,設計師必須對劇本進行解讀,同時還需要系統(tǒng)研究劇本的相關資料,理解劇本所傳達的精神思想,從而確定設計的主題。圍繞設計主題,深入分析具體的表達方式,成功提取出視覺符號元素,然后再對應思考所要塑造的形象以及設計師所熟悉的各種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材料會影響設計師心中的架構,以及設計師所選用的表達方式。隨著設計的逐步進行,設計的方案及意向會越來越明確,同時還可以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反復的實驗,通過實驗對效果作出評估,以及反復的嘗試挑選出最合適的材料。材料對設計意圖及舞臺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決定了整個舞臺帶給觀眾的感受。在設計方案不斷改進的同時,對設計者而言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材料的效果,比如修改確認材料,更加準確地表達材料的特性等。進入設計制作階段后,設計師必須要保持與團隊進行交流,確認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材料自身可能會發(fā)生的轉變。在合成階段,設計師需要不斷的檢驗,結合材料在舞臺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實際效果,以及各種偶然性變化對材料進行調整與修改,讓整個設計更加完善,確保正式演出時舞臺的效果符合設計師的意圖。
參考文獻:
[1]韓生.舞臺設計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胡佐.構建有意味的舞臺形式——話劇安東尼與克利奧佩屈拉舞臺設計構思闡述[J].戲劇藝術,2000(6).
[3]李旭.中國戲曲舞臺布景的演變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馬琳(1990-),女,漢族,山西省臨汾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山西傳媒學院,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