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爽
摘要:全球化的發(fā)展讓各國之間的交流不斷深入,化妝品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深受人們的青睞,因此,貼切的化妝品說明書翻譯不可小覷。本文試圖從順應論的語言語境,文化和心理層面指導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
關鍵詞:順應論;化妝品說明書;語言語境;文化和心理
一、順應論對翻譯的啟示
有關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譯者從不同領域都作出過闡釋。Hans Vermeer 作為目的論的首創(chuàng)人,認為翻譯都是有目的的,翻譯目的決定方法。(李和慶,黃皓,薄振杰,2005). 羅梓豐也曾指出文化差異影響翻譯,譯者應考慮不同的文化意象,以及不同的思維方式(羅梓豐,蔣顯文. 2010). 盡管他們都為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始終缺乏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化妝品說明書不同與其他文本,它兼具傳遞信息和勸導消費者購買的目的,因此,譯者在翻譯的時候需要從語言,消費者心理和文化結合的方面給出合理貼切的譯文。
1987年 Jef Verschueren在“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s Adaptation”[1]中提出“順應理論”,1999 年繼而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2]中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了該理論。順應論強調:語言使用涉及語言內(nèi)外兩個原因,語言的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讓語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識程度下不斷作出選擇。 翻譯是語言使用的過程,翻譯理論和實踐討論的核心問題是:譯文如何忠實原文,又符合譯文語言特征。在語言順應論框架下,譯者可以從語言語境,文化,認知等領域考慮對原語言做出相應的適應。
二、漢英詞匯的差異
Nourishes skin with the moisture it needs for a softer healthier appearance.
為肌膚提供養(yǎng)分和水分,令肌膚全日滋潤亮澤,平滑柔軟,保持健康的動人光彩。
以上例子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采用四字結構短語“滋潤亮澤”“平滑柔軟”等,讓句子讀起來有韻律,朗朗上口。
除了上文提到的差異,英語屬于靜態(tài)語言,多使用名詞;而漢語則屬于動態(tài)語言,使用動詞較多. 例如:“Christian Dior Addict 2 Eau Fraiche Eau De Toilette Vaporisateur spray is a fresh citrus fruity---floral mix of energy and softness”, 該句被翻譯成:迪奧癮誘沁甜女性香水,清新柑類水果與花的香氣,充滿活力與柔和。原文劃線部分名詞在漢語中都被動詞化。因此,譯者必須要了解這兩種語言詞匯上的差異,在翻譯中才能做出恰當?shù)倪m應。
三、文化心理差異
順應論把語境順應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指出譯者在翻譯中言語要與語言使用者的心理,社交和物理世界相動態(tài)順應。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各不相同。
(一)文化差異
在中國,人們喜歡借助意象表達自己,采用比喻修辭手法。而英語文化下,人們習慣抽象思維。例如:“成人使用,可令您的肌膚如嬰兒般嬌嫩,溫和滋潤不油膩”,該句被翻譯為:The mild formulation is also ideal for adult use. Gently moisturizing without leaving skin greasy. 漢語中的“嬰兒般”在譯文中作者只翻譯成了“ideal”來替換。
(二)心理差異
對于女性消費者來說,化妝品主要體現(xiàn)在清潔,保護,美化和預防功能,但不同年齡段的女性有不同的需求。年輕的女性選擇化妝品時,多考慮它的清潔和保護功能,而中年女性則更看重它的美化和預防功能。 所以,中年女性更青睞含有“抗皺”,“肌膚重現(xiàn)光彩”“更多粉嫩”等詞匯的化妝品。譯者只有了解消費者不同的心理差異,譯文才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四、結語
翻譯是一項跨文化的語言交流活動,是連續(xù)不斷進行語言選擇和順應的有意識的行為。順應論從語言語境,文化和心理層面去考慮整個翻譯行為,不但反映出翻譯的復雜性,更是從多角度,多層次對翻譯進行闡釋。因此,順應論對翻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VERSCHUEREN J. 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s Adaptation[R].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1987.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羅梓豐,蔣顯文.“中西文化差異與化妝品說明書的翻譯” [D].安徽文學,2010(6),243.
[4]李和慶,黃皓,薄振杰. 西方翻譯研究方法論:70年代以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賀華麗. 順應論與翻譯研究.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J].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