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芬
內容摘要:相對于其他職業(yè)而言,教師職業(y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尤其是中小學教師,面對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決定著自身的職業(yè)幸福感,影響著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及教育教學發(fā)展,而且直接關系到廣大中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與人格完善。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心理健康 心靈成長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yè)。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形象概括了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身為中小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成熟度以及完善的人格修養(yǎng)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與人生幸福感,而且直接影響著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及良好人格的養(yǎng)成,直接關系到中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和國家的未來。
因此,了解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關注中小學教師心靈成長,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教師心理健康標準
1.關于健康的定義: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指出,“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且是指在身體上、心理上和包括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康狀態(tài)?!奔唇】挡粌H是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2.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心理健康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狀態(tài)?!笨梢姡睦斫】挡粌H是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能力。其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適應良好、個性健全、行為協(xié)調、情緒穩(wěn)定等。
3.我國教師心理健康標準:俞國良教授在《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撰文認為,教師心理健康應具有以下標準:第一,對教師角色認同。第二,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三,正確地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第四,具有教育獨創(chuàng)性。第五,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
二.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早在1996年,聯(lián)合國的專家就預言:“從現(xiàn)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持續(xù)而深刻的痛苦?!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健康危機也日益顯現(xiàn)出來。具有職業(yè)特殊性的中小學教師群體,近年來已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fā)人群。
有資料顯示,教學一線教師中有一半以上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小組,曾經運用國際通用量表,對上海市3055名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心理癥狀,2%較為嚴重,其余有輕度的心理癥狀。另外,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組用同樣的量表對遼寧省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的檢測結果是: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
相關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1.不良情緒反映突出。2.人際關系緊張沖突。3.自我認知偏差及自我角色混亂。4.心理或行為失常。5.人格缺陷或異常。6.社會適應不良及職業(yè)倦怠。7.軀體化癥狀反應及強迫癥、焦慮癥及神經衰弱等神經癥性疾病等。
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對教師本人的工作的成敗有重要影響,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即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評價和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然而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三.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原因分析
中小學教師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源于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互動下形成的。
1.職業(yè)因素。教育對象的多樣性及教師角色多樣化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教育對象的多樣性,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內容的廣泛性,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教育任務的復雜性,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jié)與適應能力。教師職業(yè)自身的高要求性及完美情結,無形中就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荷。教師角色的多樣化,教師需要在眾多的角色。教育者、管理者、學習者等不斷轉換,這需要教師發(fā)展多種能力。發(fā)展能力的要求與原有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也導致教師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
中小學教師工作繁重,心理壓力大是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過大心理壓力,導致教師心理空間被壓重擠壓扭曲,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工作壓力使中小學教師很少有自己自由活動時間,家庭也照顧不上,常常力不從心,精疲力竭,這是導致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的一個長期的因素。中小學教師生活的單調性,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窄,平時與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加之長期面對青春期學生的各種不同狀況,給教師心理帶來許多困惑和挑戰(zhàn)。長此以往,導致中小學教師出現(xiàn)人際關系緊張和職業(yè)倦怠感。
2.社會因素。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教師面對的是每一批不同的教育對象,擔負著整個家庭、社會的期望,因此,過高的社會期許,使教師無形中陷入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境地。家長在獨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輸不起,于是對學校教育有著強烈的期待,當孩子成長與自己愿望出現(xiàn)偏差時則會遷怒于教師,給教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這也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又一大因素。
教師的工作在全體社會成員的監(jiān)督之下,處于社會輿論的焦點,給教師的身心造成壓力是其他職業(yè)所無法體會的。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評比、檢查更是給教師的工作帶來額外的煩惱和負擔。教師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健全,教師的心理壓力難以釋放,教師的心靈維護得不到重視和保障。
3.自身因素。在相同的壓力下,有些教師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有些則能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首先體現(xiàn)在個性特征上的差異。有的教師自我認知不清晰、不準確,自我評價不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自身的心理調控能力弱與自我效能感不強,遇事不能客觀面對,缺乏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和行為,壓抑在心理而導致心理問題發(fā)生。其次,有些教師由于心理程度不夠健全,在家庭生活和人際互動中上,主觀強勢,好為人師,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和自我覺察力,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處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也給自己的心理造成陰霾。另外,中小學教師自我的心理健康意識薄弱,心理健康及心理學知識匱乏,自我的心理調整能力不足。加之,自身原有的人格缺陷等也導致了自身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源于以上諸因素的存在和出現(xiàn),導致了中小學教師不同程度心理問題頻頻發(fā)生和心理危機的出現(xiàn)。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和危機,不僅直接影響了中小學教師的個人身心健康、職業(yè)發(fā)展及人生幸福感,而且嚴重危及到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完善人格的養(yǎng)成。
四.中小學教師心靈成長的重要性
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心理問題因素,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首先,要加強中小學教師自我心靈成長。
教師的心靈成長是指中小學教師在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學專業(yè)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我的覺察能力,更好地了解和解決自身的問題情結,逐步澄清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越來越準確地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最終在心理成熟度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實現(xiàn)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
教師的心靈成長是實現(xiàn)教師心理健康指標的重要前提。
1.教師心靈成長是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隨著先進教育理念的廣泛傳播、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紛紛涌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相繼出臺,這些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從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來看,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
2.教師心靈成長是教師自我修煉的需要。教師中普遍存在煩躁、憂郁、敏感和偏執(zhí)等不良心理,教師的心理問題已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教師要想受學生歡迎和愛戴,必須經歷心靈成長活動體驗,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覺察自己、修煉自己,完善自己。不僅要熟悉教育科學、精通專業(yè)知識、懂得教育規(guī)律,而且要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教師心靈成長是解決“師源性”傷害的需要。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制造和強化者。減少和避免“師源性”心理傷害的有效途徑就是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教師心靈成長是教師人格完善的需要。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jù),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的人格作用?!苯處煹娜烁癖憩F(xiàn)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良好的人格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心靈成長是提升自我心理成熟度、完善教師人格的重要途徑。
5.教師心靈成長是學校心理教育全員化的需要。21世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教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之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化、心理輔導專業(yè)化。
教師心理成長就是用以人文科學知識為內涵的文化修養(yǎng)、以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能力結構、以心理健康為標志的身心素質,來培養(yǎng)適應未來教育的現(xiàn)代教師。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學教師心靈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健康的心靈就是學生成長的指明燈,教師自身心理品質的提升,是塑造中小學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中小學教師良好的心靈成長歷程,有利于中小學教師自身的生理與心理健康,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中小學教師心靈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各種措施,為中小學教師心靈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條件。
(作者單位:遼寧瓦房店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