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定跳遠是《新課標》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項目之一,是初中升學體育加試的必測項目。立定跳遠屬于單一動力性動作中非周期性位移,完整的立定跳遠動作可劃分為:準備姿勢、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階段,而傳統(tǒng)的加強訓練方法對成績的提高不是很明顯,而且來說很枯燥。因此探討學生的立定跳遠練習方法,對增進學生的健康,提高學生的技能,以及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績,具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為此本文對立定跳遠練習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三學生;立定跳遠;跳繩;仰臥起坐
G633.96
立定跳遠主要要求腿部爆發(fā)力和腰腹部力量,還有全身協(xié)調性,當然還有技術動作本身。要有成效,除了練習動作技術,另外力量練習要注重大腿肌群和腰腹肌群練習。學生的踝關節(jié)力量和腰腹肌力量差等原因,是造成學生立定跳遠成績提高幅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學時,要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方式和手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實驗對比來研究跳繩和仰臥起坐來訓練學生的踝關節(jié)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方法對立定跳遠成績的積極作用,并且為騰沖縣益群中學的學生提高立定跳遠成績提供可靠的訓練方法,然后把此教學方法的教學經驗在年級和本校推廣。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以騰沖縣益群中學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即將參加體育加試的初三年級學生,抽取初三(180)班為實驗組,初三(178)班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生15人,女生15人;對照組男生15人,女生15人,為研究的對象。對實驗組采用的是趣味性訓練方法(花樣跳繩和仰臥起坐),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訓練方法(挺身跳和收腹跳)。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其它的教學的課時數(shù)目、教學的環(huán)境、授課的內容以及參加測驗的體育教師等各方面都完全相同。
2.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查閱有關立定跳遠成績提高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當今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收集到立定跳遠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2)訪談法
對騰沖益群中學的6名體育教師及隨機抽取初三40名學生(男:20 人,女:20人)進行訪問獲得相關信息。
(3)實驗法
騰沖縣益群中學初三學生為實驗對象,對照組與實驗組的人數(shù)抽取了成績上較為接近的學生,從初三(178)班中抽取30名學生(男:15人,女:15人)為對照組,教學的方法是常規(guī)教學法,再從初三(180)班中抽取30名學生(男:15人,女:15人)為實驗組,通過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跳繩和仰臥起坐來訓練學生的踝關節(jié)力量和腰腹肌力量,來觀察跳繩和仰臥起坐與立定跳遠之間相互關系。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用t檢驗來對實驗測試得到的數(shù)據(jù)指標進行分析檢驗,判斷其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顯著性的標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后測指標結果比較表,從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經過兩個月的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之后,立定跳遠的成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是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的顯示,實驗組男生立定跳遠成績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明顯高于對照組男生立定跳遠成績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所以,經過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結果表明,實驗組的立定跳遠后測成績高于對照組的立定跳遠后測成績,并且,實驗組采用趣味性教學方法(跳繩和仰臥起坐)來訓練學生踝關節(jié)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方法比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訓練方法(挺身跳和收腹跳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成績效果更顯著,并對提高立定跳遠成績有很好促進作用。由此,提示: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與訓練時,應該結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特征來考慮,必須選擇學生們感興趣的,易于接受和提高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
顯示的是實驗組與對照組女生立定跳遠成績指標后測結果自身的比較表,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女生經過兩個月的訓練之后,立定跳遠成績指標比教學與訓練前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實驗組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而實驗組的立定跳遠成績指標也優(yōu)于對照組立定跳遠成績指標。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之后,說明兩組學生在立定跳遠成績上均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1),而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實驗組采用“跳繩和仰臥起坐教學法”明顯高于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的對照組(P<0.01)說明訓練均能促進立定跳遠成績的提高,而采用“跳繩和仰臥起坐教學法”提高的更明顯。由此說明,隨著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的不同,女生立定跳遠成績也有了明顯的變化,而用花樣跳繩和仰臥起坐來訓練學生踝關節(jié)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由此來提高學生立定跳遠成績教學方法更具有實踐性。
實驗組男生跳繩成績后測、前測結果的自身比較,可以看出,經過成對樣本t檢驗,實驗組男生在經過兩個月的花樣跳繩訓練之后,實驗組實驗的后測實際測得跳繩的成績與實驗組實驗前跳繩的成績結果做對比,實驗組的跳繩成績指標的平均值、標準差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變,實驗組跳繩成績后測明顯比實驗組前測跳繩成績高得多。實驗后與實驗前跳繩成績指標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P < 0.05)。由此說明,跳繩可以作為初三年級的男生提高踝關節(jié)力量的有效訓練方法。
是實驗組女生跳繩成績后測、前測結果的自身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組女生跳繩成績經過兩個月的教學與訓練之后,女生跳繩成績在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平均成績進步也很明顯,實驗組跳繩后測成績明顯比實驗組跳繩前測成績高出很多。實驗組跳繩后測成績與實驗組跳繩前測成績指標t檢驗,表現(xiàn)出差異顯著(P < 0.05)。所以,用跳繩來訓練初三年級的女生踝關節(jié)力量是很好的訓練方法。
實驗組男生仰臥起坐成績指標后測、前測結果的自身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組男生在經過兩個月的教學與訓練之后,實驗組男生的仰臥起坐的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并且是呈遞增趨勢,提高幅度很大。實驗后與實驗前仰臥起坐成績指標t檢驗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P < 0.05)。所以,腰腹肌力量可以通過用仰臥起坐來訓練,以此來提高立定跳遠成績。
實驗組女生仰臥起坐成績指標后測、前測結果的自身比較,可以看出,實驗組女生在經過兩個月的訓練之后,實驗組的仰臥起坐的后測與前測成績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實驗后與實驗前仰臥起坐成績指標t檢驗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P < 0.05)。由此說明,對于初三年級的女生而言,腰腹肌力量不僅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手段獲得提高,而且必須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們喜歡的、感興趣,易于學生接受,有助于腰腹肌力量的訓練內容。而仰臥起坐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腰腹肌的方法,再加上在教學的時候設計新穎的,趣味性高的教學方法,同學們就會更喜歡了。
三、結論
(1)立定跳遠是發(fā)展下肢爆發(fā)力與彈跳力的運動項目,它要求下肢與髖部肌肉協(xié)調快速用力,并與上肢的擺動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靈巧性。提高立定跳遠成績,力量是基礎,特別要提高膝、踝、髖三個關節(jié)的協(xié)調用力及爆發(fā)用力的能力。(2)常用訓練立定跳遠的方法,與跳繩和仰臥起坐練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二者之間存在差異。(3)造成學生立定跳遠成績提高幅度的主要原因是踝關節(jié)力量差、腰腹肌力量差等原因。加強學生踝關節(jié)力量、腰腹肌力量的練習能夠有效提高立定跳遠成績。
參考文獻:
[1]成士桂.學生立定跳遠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及教學設計的探索[J].蘇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3):1-2
作者簡介:趙紫華(1990-),男,云南昆明人,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