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潔
美劇《絕命毒師》在敘事上的別樣“韻味”
□于潔
美劇《絕命毒師》是由美國基本有線頻道AMC制作的犯罪劇,該劇講述了高中化學老師沃爾特·懷特的毒品犯罪之路,曾榮獲第65和66屆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劇集、第71和72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電視劇等獎項。該劇稱得上是近年來犯罪劇中的異類,獨出心裁的敘事手法使得該劇成為可以載入史冊的美劇之一。該劇顛覆了傳統(tǒng)犯罪劇的敘事套路,在敘事技巧上大膽使用了反英雄敘事及頗具解構意味的敘事技巧,而每一集前面出現(xiàn)的“引子”式敘事結構及頗具文藝片氣質的敘事手法都使該劇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韻味”。
反英雄敘事;解構意味;敘事結構;文藝片氣質
美劇《絕命毒師》是近年來少有的收視、口碑、獎項三豐收的美劇作品,它從2008年1月20日首播,至2013年完結,期間歷經(jīng)7年時間,獲得了第65、66屆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劇集及第71、72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電視劇。可以說,《絕命毒師》幾乎拿到了電視劇領域一切可以榮獲的大獎。在權威評分網(wǎng)站Metacritic上,《絕命毒師》更是獲得了99分的歷史最高分,更是被以“世界上最高評分電視劇集”的身份寫入了2014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甚至有許多權威媒體和專業(yè)影評人給予了《絕命毒師》以Best(最好的)這一最高級詞匯。美劇《絕命毒師》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與其在敘事手法上的“反其道而行之”有一定的關系。
《絕命毒師》的英文名——“Breaking Bad”是美國南方的俚語,指一個人偏離正道,走進狹窄小路的意思。從英文名的意思來看,《絕命毒師》就是要講述一個人如何偏離傳統(tǒng)道德,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對于一部劇集來說,以一個反派人物為主角要冒很大的風險。然而,《絕命毒師》正是這樣,它講述了一個老好人——沃爾特·懷特如何一步步被迫走上絕路,煉制冰毒,并成為一代毒梟的故事。沃爾特·懷特本是一個擁有著化學天分的窩囊的中學化學老師,因為妻子斯凱勒懷孕在身,兒子小沃爾特患有腦癱,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不得不兼職一份洗車工作。不幸的是,從不吸煙的他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沒有醫(yī)療保險,只能獨自承擔巨額醫(yī)藥費,他想到了家人未來的生計問題。當他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自己煉制冰毒的技能為家人快速賺錢之后,他決定鋌而走險,與自己當年教過的學生杰西·平克曼合作走上制毒、販毒之路。自此,沃爾特在一個充滿錯誤、荒謬的旅程中,以家庭之名,不斷地淪陷,從殺死毒販瘋狂小八開始,他走上了一條人生的不歸路。不僅如此,他在擺脫了家庭經(jīng)濟窘境之后,發(fā)現(xiàn)煉制純正的冰毒居然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力感,從道德限制脫離出來的樂趣也讓他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于是沃爾特便任由自己的欲望疾馳,一路瘋狂下去。
沃爾特·懷特是一個反英雄形象,從根本上說,反英雄是“社會危機和文化危機的產(chǎn)物”①,反英雄形象體現(xiàn)的正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所特有的文化病癥和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困境”②。該劇將沃爾特·懷特置于一種無比窘迫的人生境地,模糊了道德的邊界,將犯罪者的心理挖掘得極為細致,探索人性深處的復雜性問題。由于觀眾心理的自我投射的作用,人們從沃爾特的視角出發(fā),對他的家庭和健康困境懷有同情,在一片矛盾心理中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這樣的敘事方法本身就充滿了戲劇張力。
解構作為一種后現(xiàn)代社會獨有的修辭,它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基于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于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于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于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解構主義最大的特點是反中心、反權威、反二元對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論。解構主義及解構主義者就是打破現(xiàn)有的單元化的秩序。當然這秩序并不僅僅指社會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會道德秩序、婚姻秩序、倫理道德規(guī)范之外,而且還包括個人意識上的秩序,比如創(chuàng)作習慣、接受習慣、思維習慣等。
《絕命毒師》在敘事上打破了“非黑即白”的二元結構,對法律的權威性和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系進行解構,并打破了以往犯罪劇的創(chuàng)作習慣,將一個反面人物置于敘事的核心,令該劇散發(fā)出不一樣的魅力。該劇將法律的權威性弱化,作為緝毒警察的漢克,也就是沃爾特的妹夫,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隱藏在身邊的大毒梟“海森伯格”——沃爾特,這不得不說是對法律的嘲諷。不僅如此,《絕命毒師》中沃爾特和制毒搭檔杰西原為師生關系,兩人違背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體系,成為了合伙人,一起作惡,實際上也是師德淪喪的體現(xiàn)。這種人物關系的設置本身就顛覆了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走向了一種具有解構意味的敘事體系。劇中沃爾特與妻子斯凱勒之間的婚姻關系的描述也十分耐人尋味,沃爾特為家庭鋌而走險,而妻子得知自己丈夫的行徑之后,與自己的上司偷情以對抗丈夫的道德問題,后來,當她發(fā)現(xiàn)無濟于事之后,她也干脆淪為沃爾特的洗錢助手,成為合伙人。
傳統(tǒng)的犯罪劇較多從正面人物出發(fā),將警察塑造為英雄形象,他們打擊犯罪,維持社會的正義。然而,《絕命毒師》則以“違法者”作為敘事線索,將犯罪者的犯罪行為構成故事主線,以他們的性格推動劇情發(fā)展,成為泛黑色彩的劇集,是對犯罪劇創(chuàng)作方式的一種挑戰(zhàn)。
《絕命毒師》的敘事結構也很特別,《絕命毒師》在每一集的開頭都使用了一個“引子”式的結構,當人們往下觀看劇情時,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引子”就是后面發(fā)展的劇情中的某個關鍵點,編劇將這一情節(jié)點提前至每一集的最開頭,使得懸念陡升。這種“引子”式結構在電視劇的敘事中極其不常見。一般電視劇都會采用線性敘事,情節(jié)的推進靠時間的演進和主要人物的動作,不會像《絕命毒師》這樣每一集都精巧地安排一個“引子”,并且這個引子和后面的劇集故事形成多種多樣的關系,有的是本集的最高潮部分,有的是后幾集的一個情節(jié)等。這樣的結構方式在電影中并不少見,在昆汀·塔倫蒂諾、克里斯托弗·諾蘭等電影大師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技巧,而在電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發(fā)現(xiàn)如此匠心。
《絕命毒師》絕對是美劇之中的異類,它渾身上下透露著文藝片的氣質。編劇在整部劇集中滲透的是對人性的反復拷問,善惡之間的界線到底是什么,這一問題引發(fā)觀眾的不斷思索。正是由于這樣的主題表達方式,《絕命毒師》所呈現(xiàn)出的層次感強于絕大多數(shù)影視劇集,這樣的主題表達是絕對意義上的“電影化”。
劇集一開場,荒涼的西部荒原,一個飛舞在空中的褲子的特寫慢鏡頭,讓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黑色幽默和文藝片的氣質。主人公沃爾特·懷特出場的形象——光著上身,露著肚腩,下身僅穿著一條短褲,手握一把槍的造型也把整部劇集的戲劇性陡然提升了起來。
《絕命毒師》經(jīng)常會有文藝氣質的情節(jié)設計出現(xiàn)。例如,在第一季中,沃爾特回憶與前女友在大學時的時光時,運用化學知識計算人體成分合成的那個段落,兩人最終將討論的點落在了“靈魂”這個字眼上,這樣的情節(jié)設計提高了電視劇的文藝氣質屬性。
其次,在沃爾特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不知究竟該不該繼續(xù)他的毒品事業(yè)時,編劇為了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安排了一整集的沃爾特在實驗室“打蒼蠅”的情節(jié),連杰西都覺得他已經(jīng)神經(jīng)質到了極點,借助“打蒼蠅”這個細節(jié),沃爾特這個人物身上的糾結、善與惡以及他近乎苛刻的完美煉制冰毒的手法,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上,似乎“打蒼蠅”情節(jié)并無意義,但對于表現(xiàn)人物來說,這又是頗為藝術的手法。
除此之外,沃爾特本身迷戀于化學,他煉制冰毒的過程展現(xiàn)了他對于化學的癡迷,“化學的魅力在于變化”,他猶如藝術大師一般在毒品的世界里精益求精,這個人物的文藝氣質也是有別于其他反派人物的。
《絕命毒師》這部美國電視劇在敘事手法上獨辟蹊徑,不遵循傳統(tǒng)而一再建立新的標準,創(chuàng)造了美國電視劇上的奇跡,也成為一部可以載入史冊的犯罪劇。如今,國產(chǎn)電視劇也在學習美劇的敘事手法,然而絕大部分國產(chǎn)電視劇還是缺少敘事上的創(chuàng)新,在改進的過程中,一些優(yōu)秀的美劇作品可以作為范本與標桿,令國產(chǎn)劇質量有所提升。
注釋:
①②樓成宏.論反英雄[J].外國文學研究,1992(02):28-33.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廣播電視藝術學2015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