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易清
(惠州學院 地方立法研究院,廣東 惠州 516007)
豐湖論法
——打造特色欄目,助推法治建設
欄目主持人:易清
(惠州學院 地方立法研究院,廣東 惠州 516007)
隨著法治建設的深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進一步強調在“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的前提下,“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不管是堅持和拓展特色道路還是加快建設法治國家,都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法學作為探索法治之學,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惠州學院學報》一直重視法學理論的探討,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創(chuàng)刊伊始,就有法學論文呈現,后來法治探討文章逐步增多,具備開辦法治探討專門欄目的基礎;同時,法學論文也越來越契合“深刻的理論性、鮮明的地方性和有益的實用性”的辦刊宗旨,從純理論、哲學的探討到目前越來越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學文章的刊發(fā);涉及到的法學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包括法哲學、法制史、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與仲裁法等。到目前為止,發(fā)表法學相關論文近百篇,是對法學較為重視、研究比較深入的地方高校綜合性學報之一。
為推動法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發(fā)展,《惠州學院學報》定于2017年第一期開始專設《豐湖論法》研究專欄。此欄目取名為《豐湖論法》,緣于惠州學院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廣東四大書院之一的豐湖書院,其從一開始就作為尊崇先哲名儒的“聚賢堂”,作為學者們講學授道、切磋學術的重要場所而存在。而《惠州學院學報》作為理論探討與切磋的重要載體,是惠州學院傳承豐湖書院傳統和學術精神的重要形式。期望通過本欄目的常規(guī)性建設,在人文社科版從此固定下來,聚焦于法治理論與實踐,每期推出一個法治專題,刊發(fā)就某一專題深入探討的一組文章,形成自身特色,打造一個地方法治探討品牌。取名《豐湖論法》,更加明確了欄目定位:為豐湖學者服務,打造地域性法學專家教授論法的高端平臺;為豐湖所在地域服務,促進地方法治建設;為國家法治服務,為全國各地法學專家學者對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服務,促進法學發(fā)展,彰顯自身優(yōu)勢。
引領地方法治研究前沿,推動地方法治深入研究為本欄目的基本使命;專業(yè)、深入與合作是本欄目遵從的發(fā)展理念。我們所選用、發(fā)表的稿件突出實踐性、前沿性、地方性和針對性,強調新方法、新觀點,特別鼓勵針對惠州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進行探究。我們衷心祝愿并有理由相信,“豐湖論法”這一欄目,在編輯部的努力下,在本欄目作者和讀者的關心和支持下,一定能高起點高質量地辦好,進一步推動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促進國家和地方法治建設。
易 清(1971-),男,湖南岳陽人,惠州學院地方立法研究院院長,惠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地方立法與部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