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勁飛
【摘要】本文嘗試運用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從認知范疇化的角度淺析“龍”的英漢互譯問題。在把“龍”翻譯成英語或者把“dragon”翻譯成漢語時,譯者往往處于一個很窘迫的境地,因為“龍”和“dragon”不是相對應的范疇和概念。根據(jù)認知范疇化理論,“龍”與“dragon”這兩個范疇是完全不同的,其象征意義也不同。因此,作者認為直接用“龍”和“dragon”進行英漢互譯是不恰當?shù)摹?/p>
【關鍵詞】龍 認知范疇化 象征意義 英漢互譯
一、引言
作為一個神圣的圖騰,龍是中國的象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龍除了代表著權勢、尊貴和成功之外,還意味著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雖然龍在遠東地區(qū)一般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龍是邪惡的代表。東西方關于“龍”的概念是不同的,東、西方的“龍”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二、認知語言學與認知范疇化理論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是一種認知活動,語言的形式、意義及其規(guī)律都是人們對世界及相關經驗進行感知和概念化的結果。通過體驗外界事物或者與外界事物互動,人會識別出外界事物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據(jù)此對其進行切分,從而對外界事體進行對比、主觀概括、歸類等認知活動,這就是對外界事物的范疇化。概念是范疇化的結果,概念對應于范疇,同時意義也在范疇和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產生。
三、龍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西方人們對于“龍”的理解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形象差異和象征差異兩個方面。中國古人通過結合駝、鹿、兔、蛇、虎等動物以及云霧、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從而產生了龍這種神物。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既是自然的化身,還是祥瑞的符號。在西方文化中,龍被描述為一種巨型的噴火怪獸,異常兇猛,極具破壞力,因此為人懼怕。西方的龍多半扮演著恐怖貪婪的角色,成為傳奇故事中最邪惡的動物。
四、中西文化的認知范疇化與“龍”的英漢互譯
對于中國人來說,龍是含有特殊意義的一種情結和符號,而在西方人眼里,龍是一種邪惡的象征。為什么中西方的“龍”文化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這應該是因為中西方人民對“龍”進行了不同的范疇化。
1.認知范疇化與中西方的“龍”文化差異。認知語言學認為,語義詞的形成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體驗進行范疇化的體現(xiàn)。認知范疇(cognitive category) 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作為認知概念儲存于人們的大腦中,語義詞就是其外部表現(xiàn)。人們首先通過感知和感覺認識事物,有了對事物的體驗之后將這種體驗化為范疇,這個過程叫范疇化。范疇化就是把通過體驗獲得的概念用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認知過程,或者說是用語言形式把體驗變成概念的過程。由于中西方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人們對龍這個形象的認知會有所偏差。
2.認知角度下“龍”的英漢互譯。因為龍與“dragon”在外形上的某種相似,一直以來在我國出版的英漢詞典及漢英詞典里,龍與“dragon”一直是一對對應詞。龍譯成“dragon”很明顯是一種直譯。通過考證,我們發(fā)現(xiàn)龍與“dragon”雖然存在著某一方面的形似,但是兩者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卻是完全相反的。首先引起爭議的就是亞洲四小龍的英譯。按照直譯,應譯成“the four dragons of Asia”,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龍和“dragon”之間截然對立的差異,把龍譯成“dragon”顯然是錯誤的,因此通常譯為“the four tigers of Asia”。原因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隱含貶義,而“tiger”在英語文化里的意象是積極正面的,西方人更容易接受這樣的翻譯。
同樣,如果把英語中的“dragon”直譯為“龍”,也會引起漢語讀者的誤解。例如:Sometimes a person who presents himself as kind and gentle can in private turn out to be 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 (有時,有的人在公開場合顯得和藹可親,溫文爾雅,但私下里卻象個兇神惡煞。)如果把“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譯為“噴火的龍”,恐怕會使讀者莫名其妙。因此應對原文的形象進行轉換,譯成“兇神惡煞”,這更易為漢語讀者接受。
五、小結
本文從認知范疇化的視角論證了直接借用英語中“dragon”一詞來翻譯漢字“龍”的不合理性。中華民族和英語民族各自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經濟背景和社會歷史進程決定了其各自認知主體對其特有的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也決定了其各自獨特的認知角度。“龍”和“dragon”的范疇是完全不同的,筆者認為是不能互譯的。
參考文獻:
[1]Evans,V.& M.Green 2006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Geeraerts,D.,Dirven,R.& J.Taylor(eds.)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icReadings.[M].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6.
[3]Ungerer,F(xiàn).&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1996.
[4]洪壽祥.龍文化大系列叢書[M].??冢汉D先嗣癯霭嫔?,1990.
[5]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